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的类型有

社会语言学的类型有1、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
2、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
3、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
4、民族学的社会语言学。
5、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是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言语社区各语言变体、各变体的功能和各变体的使用者及其特点。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是在20 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传统语言学是20世纪以前还不完善的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一门语言学的分支学科,研究社会的各层面对语言运用的影响,包含文化准则、社会规范或情境。
社会语言学也研究社会本质和差别对语言的影响,如族群、宗教、地位、性别、教育程度、年纪等,和语言的差别如何能用来区分一个人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
对象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内容社会的语言生活应该是社会语言学首要的研究内容语言学语言学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传统的语言学称为语文学,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
现代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而且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
语文学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
现代语言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广义的语言学包括语文学。
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情况,叫做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叫做历时语言学或历史语言学。
对多种语言作综合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叫做普通语言学。
把语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叫应用语言学。
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追溯某些语言的亲属关系,叫历史比较语言学。
用比较方法发现人类各种语言的某些共同现象,叫类型语言学。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文化。
在西方语言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学说,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一些主要的西方语言学流派进行总结和概述。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流派,其核心思想是语言的结构是决定其意义和功能的关键因素。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通过分析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要素来揭示其规则和模式。
其中,最知名的结构主义学派是索绪尔学派和布洛姆菲尔德学派。
2. 生成语法生成语法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语言是通过某种生成规则产生的。
生成语法学派认为语言的产生过程是基于一系列规则和转换的,这些规则可以用形式化的方式来描述。
生成语法的代表人物包括诺姆·乔姆斯基和查尔斯·菲尔。
生成语法的研究对后来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语用学语用学是一门关注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目的的学科。
与其他流派不同,语用学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
语用学家研究语言如何在特定情境中传达意义,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理解。
格里姆斯学派和奥斯丁学派是语用学的重要代表,他们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和交际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语言变化研究语言变化研究是一门关注语言随时间变化的学科。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演变和变化。
语言变化研究关注语言的历史发展和变迁,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代数据的分析,揭示语言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威廉·拉布学派和米哈伊尔·巴哈京学派是语言变化研究的重要代表。
5.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关注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社会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与社会因素(如社会地位、性别、年龄等)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和变化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的代表学派包括华兹沃斯学派和拉布学派。
以上只是对一些主要的西方语言学流派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第一章 社会语言学导论

三、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
1、汉语方言学的性质和特点 汉语方言学史可分为传统方言学和现代方言学两大阶段。 汉语方言学始于扬雄《方言》,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其 中传统方言学经历的年代最长,长达近2000年,其特点是 从文献研究方言,其主要目的是为解释经典服务。现代语 言学时期也已有80来年的历史,它的特点是将从西方输入 的现代方言学与中国传统音韵学相结合,而两者的结合是 非常成功的。现代汉语方言学发端于赵元任的《现代吴语 的研究》中国现代方言学是在西方描写方言学的直接影响 下诞生发展的。现代方言学的研究正在进入社会语言学的 新阶段,社会语言学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从欧美引 进的,但是由于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在许多方面大不相同, 所以中国的社会语言学应该自有特色。
乔姆斯基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学说。 创建人N.乔姆斯基。1957年他的第 一部专著《句法结构》出版,标志 着这种学说的诞生。其研究对象是 内在性语言,而不是一般语言学家 所研究的外表化语言。外表化的语 言指言语行为,说出来的话,音义结 合的词句等;内在性的语言指人脑 对语法结构的认识,以心理形式体 现。生成语法学以描写和解释语言 能力为目标,提出语法假设和理论 来揭示其规律,说明其原因。例如 它要说明儿童为什么能在2、3年内 学会语言。
索绪尔认为社会语言学属于外部语言学, 把地理因素,社会因素等与语言结合起 来研究,他企图从人类学,社会学,心 理学等社会学科来研究语言
社会语言学是外部语言学,优先研究言 语而不是语言。
二、社会语言学与唯理语法、生成 语法
唯理语法。《普世唯理语法》
生成语法。也称转换-生成语法。
关于语言学的各类流派

语言学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
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
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
维尔纳(K·Verner)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格里姆定律”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维尔纳定律”,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葆朴的主要著作是《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旨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来源。
远离欧洲的梵语在这些语言中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它既不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其他欧洲语言的母语,也不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它和其他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它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社会语言学绪论

狭义的社会语言学及其基本理念和研究方 法是社会语言学的初衷,也是社会语言学 的精髓之所在。
第四节 社会语言学兴起的动因
1952年,美国语言学家哈佛·丘里在他的论 文《社会语言学的设计:语言和社会阶层 的关系》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语 言学”这个概念。
二是语言社会学(sociology of language), 其基本涵义是:从语言变体和语言演变的 事实,来解释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演变和 发展的过程。
两者的研究方向不同,简而言之,前者从 社会研究语言,后者从语言研究社会。
举例
在中国大陆,餐饮、娱乐等营业场所顾客 离开前与店主结帐,以前称为“结帐”, 但是近年来产生了一个新词“买单”。
它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短时 间内便变成为一门非常活跃的学科,有人 甚至预测它将成为语言学中最有前途的一 门分支学科。
五、我国社会语言学代表著作
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 1983年
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 学出版社,1985年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9年。
语言与社会的种种关系; 语言计划和语言教学; 语言习得; 其他。
狭义的社会语言学
研究对象:社会生活中实际使用的语言。 研究目标:在言语社区中人们的说话方式
及其意义和限制条件。 学科性质:社会语言学是解释性的学科。
它试图用外部因素来解释语言本身的结构 和变化。
语码的转换
不同的语码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 人们总是随着交际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变化 语码。
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社会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语言学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引言: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古代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生成语法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
第一阶段:古代语言学古代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起点,它主要研究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问题。
在古代,语言学主要以语音学和文字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和描述不同语言的发音规律和文字形态。
例如,古代语言学家波斯尼亚的彼得洛维奇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都对语言的音系和词汇有了深入的研究。
第二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它主要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独立的结构系统,研究语言应该从结构的角度出发。
在这一阶段,语言学家主要研究语言的音位、词法和句法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美国语言学家布鲁姆菲尔德提出的音位学研究和捷克语言学家特拉格尔斯基的句法学研究都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典型代表。
第三阶段:生成语法语言学生成语法语言学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它主要研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生成语法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产物,人类具备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
在这一阶段,语言学家主要关注句子的生成规则和语义结构。
例如,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生成文法理论和意大利语言学家卡拉泽卢的篇章生成理论都是生成语法语言学的重要成果。
第四阶段: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它主要关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了人类的认知能力,通过研究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过程可以揭示语言的本质和特点。
在这一阶段,语言学家主要研究语义、语用和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美国语言学家莱维-斯特劳斯的符号学和美国语言学家拉卡托斯的语用学都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成果。
第五阶段: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近代发展最快的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它主要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语言理论发展与流派》提纲

《语言理论发展与流派》提纲绪论第一章传统语言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一传统语言学二经验语法和唯理语法三历史比较语言学第二章结构主义语言学§1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兴起§2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之一——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3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之二——美国描写主义学派§4 叶斯柏森语言理论第三章生成语言学§1 转换生成语言学§2 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变换分析法§3 格语法和配价语法§4 配价语法与汉语语法研究第四章功能语言学§1 弗斯的语言理论§2 韩礼德和系统功能语言学§3 关于功能语法的研究方法§4 篇章语言学§5 认知语言学§6 关于语法化§7 功能语言学的几组概念§8 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个案考察绪论语言研究的目的:第一,对语言里的种种现象进行尽可能清楚的描写、解释。
第二,语言应用。
一、语言学类别(分类)1、理论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可分为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两大类。
2、应用语言学:广义: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创立的新语言学科,综合多种学科的研究手段。
狭义:语言教学,指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应用语言学类别:(广义)(1)社会语言学,(2)心理语言学,(3)神经语言学(4)统计语言学(5)人类语言学;(6)地理语言学;(7)数理语言学;(8)试验语言学;(9)计算语言学二、语言学的理论发展目前的语言学理论主要指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现代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当代语言学)。
*语言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简评:语言学发展也可以说是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规定性阶段、描写性阶段、解释性阶段。
规定性的语言学研究由于缺乏科学性而被放弃,描写性的语言学研究和解释性的语言学研究则成为语言研究必然经历的两个有等级差异的阶段:自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产生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单纯追求描写性是远远不够的,解释性才是语言研究追求的最高目标。
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流派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
我们比较倾向于前者。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diglossia)、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2.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或socialect)、标准语和土语(vernacular)、正式语体(formal style)和非正式语体(informal style)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3.交谈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4.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是:1.语言的变异(variation),并且联系社会因素来探讨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常常使用统计的方法和概率的模式来描写这些变异现象。
这又被称为"微观社会语言学"(micro-sociolinguistics)或"小社会语言学";2.社会中的语言问题,如上面提到的双语、语言接触、双方言,语言规范化问题等,这又被称为"宏观社会语言学"(macro-sociolinguistics);3.研究人们怎样在实际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及不同的社会、社团使用语言的差别,如某一社会阶层使用语言的不同习惯(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的不同,这被称为语言的社会变异),又如不同的性别、年龄、行业和经济地位等对个人言语的影响(这被称为个人语言变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差异【摘要】作为在20世纪语言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新兴的、现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门边缘性学科——社会语言学,二者在语言观上的不同值得我们探讨。
本文从对语言本身存在方式的解读、关注的重点和对语言变异的看法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一些观点,并对比分析出二者在这几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观要想分析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差异,首先要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语言观?简单来说,语言观是人们对整个语言体系的基本的看法。
系统的语言观包括对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性质、语言的功能、语言的发展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问题的认识。
语言观人皆有之,只要你在使用语言这种人类思维的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你就不能不对你所持有的这个工具产生一定的看法。
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行为的形式;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社会集团成员之间的互相作用;文学家认为语言是艺术的媒介;哲学家认为语言是解释人类经验的工具;语文教师则认为语言是一套技能。
在语言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语言学家们基于对语言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观。
语言观决定着语言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目的,对于语言观的比较分析为我们对不同流派语言研究的了解提供了材料。
作为在20世纪语言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新兴的、现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门边缘性学科——社会语言学,由于形成背景、研究角度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在语言观上的一些不同,值得特别关注。
结合所学知识和查找过的资料,我将从三个方面浅析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差异。
一、对语言本身存在方式的解读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了对后世语言学研究有深远影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了语言与言语、能指和所指、组合与聚合、历时与共时等四组对立概念,在这四组对立的概念中确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同时也构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是一个系统,其中的各种元素在一定时间互相并列、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它们的价值完全由它们在系统中的相互关系所确定,在这个系统中结构无处不在。
结构系统具有整体性,它由若干元素组成,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它元素的变化,从而导致整体结构的变化。
因此这种语言观可以称为“语言系统结构观”。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具有社会性。
但这里的社会事实非指语言和社会间的关系,也非指语言所表达的社会文化内涵,而是抽象的、同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集体意识”,即索绪尔所说的“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如索绪尔所说,语言学的真正对象是语言,而言语是无序的,“语言科学不仅可以没有言语活动的其它要素,而且正是没有这些要素掺杂在其间,才能建立起来。
”但是,特定语言系统中每个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对每个社会成员是不是共同的,每个社会成员是不是同样掌握了语言系统中符号的能指和所指。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有序的、同质的,是一个内部相对独立、自足的符号系统。
强调了语言的自然属性。
而社会语言学认为,同一个语言社会中的成员,常常分属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因此掌握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有差别的,即语言是一个由符号的各种变异形式构成的系统。
社会语言学倾向于将语言看做是一种异质的社会现象,将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投入到社会中去,把它当做纷繁社会现象中的一个成员。
强调了语言的社会属性。
这种语言观可以称为“语言社会现象观”。
二、关注的重点正是由于对语言本身的存在方式有着不同的解读,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进行语言研究时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尽相同。
索绪尔把言语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主要的,它以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纯粹是心理的;另一部分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即言语,其中包括发音,为研究对象,它是心理与物理的。
”这样,语言和言语就被区分开了,语言成了言语活动事实中一个确定的对象,它是个人以外的社会的部分,是能够分出来加以研究的,言语却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处于从属地位,甚至带有偶然性。
这样的区分使语言和言语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语言,言语是被排斥在外的。
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并不是一种“割裂”。
索绪尔已经很明确地阐述了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它们代表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彼此体现。
区分语言和言语并非有意割裂它们的关系,而只是研究的需要。
但正是这样一种对语言和言语的分立,使得结构主义语言学更专注于“语言”的研究。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在研究语言系统内部结构时,主要侧重于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去提炼一种结构和规则,用抽象、概括的方法对语言的各种系统的结构进行客观、精确的描写,但忽略了语义的研究,有种只问规则不问内容的倾向。
与此不同的是,社会语言学各更关注“言语”。
它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等传统语言学仅限于语言系统内部的同质研究,将视角放在更广阔的语言和社会的关系上。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生命取决于人类社会对它的使用。
语言不仅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还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法国社会心理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梅耶认为,语言学是一种社会科学,要想了解语言的变化,就必须了解社会的变化。
房德里耶斯指出,唯有研究语言的社会作用,才能懂得语言的本质。
弗斯在继承了英国语言学历来重视语言应用研究传统的同时,深受英国功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坚持认为语言研究必须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
在他看来,语言不仅有形式意义,还有情景意义,因此应当在社会环境中描写和分析语言。
人类的言语活动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研究言语的功能与影响才是深入认识语言最好的途径。
所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关注的重点在于对“语言”的结构剖析,而社会语言学侧重于对“言语”功能和与社会的关系的探究及描写。
三、对于语言变异的看法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同质有序的,他们研究语言系统的内部结构时,主要侧重于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语言本身不是他们研究的主要对象。
比如研究语音系统时,一般都以语音成分之间的对立作为基本原则,至于语音变异,只要不构成意义上的对立,或者说只要不与其它语音形式构成对立,不影响同质的语音结构系统,都可忽略不计。
索绪尔区分了共时和历时语言学,而且认为共时和历时的对立是绝对的,不可妥协的。
语言的变化没有目的性,和语言共时状态的系统性无法调和,必须排除在语言分析之外。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普遍认为,共时语言学比历时语言学更加重要。
他们立足于共时描写建立语法规则,不大关心语言的发展变化问题。
在进行所谓“纯共时”的描写过程中,既排除了言语中个别成分无序的历时变化,也排除了言语中各种异质变异的干扰。
这种描写忽略了一些重要的证据,而这些证据恰恰对于人们理解语言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而社会语言学家恰恰关注于这些“证据”。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语言的演变不但会受到语言内部因素的制约,同样会受到某些社会外部因素的制约。
只有把语言结构内部和社会外部两方面的制约因素结合起来,将变化和变异结合起来,将共时历时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释为什么在内部制约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语言的某些变化有时会突然中止,为什么同样的内部制约因素在这个语言中起作用,在另一个语言中却不起作用。
社会语言学家不仅看到了语言内部异质性的特点,意识到了语言的变化是可以观察的,并且找到了观察语言变化的有效途径。
他们在观察语言变化的时候,区分了“自觉的” (conscious)和“不自觉的”(unconscious)两种变化类型。
自觉的(conscious),指语言使用者不仅意识到了语言的某种变化,而且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推动这种变化。
拉博夫称之为“自上而变”(change from above);不自觉的(unconscious),指语言使用者并没有意识到变化的发生,拉博夫称之为“自下而变”(change from below)。
传统观念一般认为,语言创新形式的扩散大都是从上而下的,社会压力和羡慕心理使地位较低的说话人仿效地位较高的说话人;而地位高的说话人为了维护本集团的身份,则继续创新,甚至借用有权威的外国语。
拉博夫认为,起变的集团未必都是精英阶层,大众未必都是追随高层。
普通人的创新形式在当地人或同等人心目中也能显出威望,为众人所采纳。
总之,不同的社会集团具有不同的标准和规范,语言的变异可能是由于标准体的权威价值与土话的同等价值之间的对立而导致的。
由于不同的社会集团具有不同的标准和规范,因此标准变体的权威性和非标准变体的集团认同价值之间的对立是导致语言变异的重要因素。
总之,语言的变异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所不关注的部分,但却恰好是社会语言学所重点研究的对象。
【结论】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有许多方面,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形成的年代不同,受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语言学的发展程度和其他科学领域开发情况的制约,二者在看问题的角度上必然会有所不同,因此所形成的观点就必然会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种差异并不是不可调和、绝对对立的矛盾。
正是这些差异激发了我们探究的兴趣,在比较分析中,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参考文献】[1]侯丽红,语言观的演变和语言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报,2004年7月[2]王远新,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3]索绪尔(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2[4]鲍贵,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的历史逻辑,外语学刊,2007年第4期[5]马雁,论语言观在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演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6月[6]田建国,社会语言学及其应用,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12月[7]胡莎,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的背景、主要观点及历史地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第10期[8]吴琳,社会语言学的言语交际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2004年1月浅析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差异指导教师:张洋科目:应用语言学题目:浅析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差异姓名:邢芳院系及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 08级学号:2819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