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杂草的防治方法
草原管理学教学大纲

《草原管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草原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讲授草地生态学理论及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认识草地利用中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学习各类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培育改良技术方法。
本课程既要介绍草地生态生物学基础知识、草地动态演替的基本规律等方面的理论,也要学习规划设计和培育各类天然草地(包括人工优质高产草地),进行草地合理利用,正确组织草地动物生产,提高草地生产效率、维持草地生态平衡,保持草地生产的可持续性的相关技术与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根据草地生态生物学基础知识、草地动态演替的基本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草地的需求,规划设计、培育各类天然或人工优质高产草地,进行草地合理利用,正确组织草地动物生产,使初级生产有效地转化为次级产品,提高草地生产效率、维持草地生态平衡,达到草地生产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本课程的学习,应在教学点的组织和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集中辅导、参加实验、调查研究和作业等教学环节来完成。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
“知道”即要一般掌握有关内容,通常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了解”既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问答题等题型进行考核。
五、教学学时分配比例本课程为5学分,课内学时90,考试课。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教学时数分配表第二部分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绪论一、草地与草业二、草地培育学三、草地培育学的发展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物学教学内容:第一节草地植物的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第二节草地饲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第三节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更新和再生第四节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物质和营养价值动态第五节多年生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动态第六节草地植物的饲用评价第七节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重点:饲用植物的分类;草地饲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更新与再生;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物质和营养价值动态;多年生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动态;草地植物的饲用评价。
农业病虫害防治实用手册

农业病虫害防治实用手册第1章基础知识 (3)1.1 农业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 (4)1.2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4)第2章病害防治原理及方法 (4)2.1 病害防治原理 (4)2.2 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4)第3章虫害防治原理及方法 (4)3.1 虫害防治原理 (4)3.2 常见虫害防治方法 (4)第4章农业防治措施 (4)4.1 农业防治技术 (4)4.2 农业防治实例分析 (4)第5章生物防治技术 (4)5.1 生物防治原理 (4)5.2 常见生物防治方法 (4)第6章化学防治技术 (4)6.1 化学农药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4)6.2 化学防治实例分析 (4)第7章物理防治技术 (4)7.1 物理防治方法 (4)7.2 物理防治实例分析 (4)第8章综合防治策略 (4)8.1 综合防治原理 (4)8.2 综合防治方案制定 (4)第9章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 (4)9.1 水稻病虫害防治 (4)9.2 小麦病虫害防治 (4)9.3 玉米病虫害防治 (4)第10章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 (4)10.1 棉花病虫害防治 (4)10.2 油菜病虫害防治 (5)10.3 蔬菜病虫害防治 (5)第11章果树病虫害防治 (5)11.1 苹果树病虫害防治 (5)11.2 柑橘树病虫害防治 (5)11.3 葡萄树病虫害防治 (5)第12章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治 (5)12.1 橡胶树病虫害防治 (5)12.2 咖啡树病虫害防治 (5)12.3 热带水果病虫害防治 (5)第1章基础知识 (5)1.2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5)第2章病害防治原理及方法 (6)2.1 病害防治原理 (6)2.2 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6)第3章虫害防治原理及方法 (7)3.1 虫害防治原理 (7)3.2 常见虫害防治方法 (8)第4章农业防治措施 (8)4.1 农业防治技术 (8)4.1.1 科学施肥 (8)4.1.2 绿色防控技术 (9)4.1.3 农业废弃物利用 (9)4.2 农业防治实例分析 (9)4.2.1 某地区化肥减施项目 (9)4.2.2 某地区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9)4.2.3 某地区秸秆还田项目 (9)4.2.4 某地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 (9)第5章生物防治技术 (9)5.1 生物防治原理 (9)5.2 常见生物防治方法 (10)第6章化学防治技术 (11)6.1 化学农药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11)6.1.1 杀虫剂 (11)6.1.2 杀菌剂 (11)6.1.3 杀螨剂 (11)6.1.4 杀线虫剂 (11)6.2 化学防治实例分析 (11)第7章物理防治技术 (12)7.1 物理防治方法 (12)7.1.1 热防治 (12)7.1.2 光防治 (12)7.1.3 电防治 (12)7.1.4 机械防治 (13)7.2 物理防治实例分析 (13)7.2.1 热风处理防治仓储害虫 (13)7.2.2 紫外线灯诱杀害虫 (13)7.2.3 交流电防治水稻病虫害 (13)7.2.4 粘板诱捕果树害虫 (13)第8章综合防治策略 (13)8.1 综合防治原理 (13)8.2 综合防治方案制定 (14)第9章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 (14)9.1 水稻病虫害防治 (15)9.1.2 水稻虫害防治 (15)9.2 小麦病虫害防治 (15)9.2.1 小麦病害防治 (15)9.2.2 小麦虫害防治 (15)9.3 玉米病虫害防治 (16)9.3.1 玉米病害防治 (16)9.3.2 玉米虫害防治 (16)第10章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 (16)10.1 棉花病虫害防治 (16)10.1.1 棉花主要病虫害 (16)10.1.2 防治方法 (16)10.2 油菜病虫害防治 (17)10.2.1 油菜主要病虫害 (17)10.2.2 防治方法 (17)10.3 蔬菜病虫害防治 (17)10.3.1 蔬菜主要病虫害 (17)10.3.2 防治方法 (17)第11章果树病虫害防治 (17)11.1 苹果树病虫害防治 (17)11.1.1 常见病虫害 (17)11.1.2 防治方法 (17)11.2 柑橘树病虫害防治 (18)11.2.1 常见病虫害 (18)11.2.2 防治方法 (18)11.3 葡萄树病虫害防治 (18)11.3.1 常见病虫害 (18)11.3.2 防治方法 (18)第12章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治 (18)12.1 橡胶树病虫害防治 (18)12.1.1 病害防治 (19)12.1.2 虫害防治 (19)12.2 咖啡树病虫害防治 (19)12.2.1 病害防治 (19)12.2.2 虫害防治 (19)12.3 热带水果病虫害防治 (19)12.3.1 病害防治 (19)12.3.2 虫害防治 (19)以下是农业病虫害防治实用手册的目录:第1章基础知识1.1 农业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1.2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第2章病害防治原理及方法2.1 病害防治原理2.2 常见病害防治方法第3章虫害防治原理及方法3.1 虫害防治原理3.2 常见虫害防治方法第4章农业防治措施4.1 农业防治技术4.2 农业防治实例分析第5章生物防治技术5.1 生物防治原理5.2 常见生物防治方法第6章化学防治技术6.1 化学农药的种类与使用方法6.2 化学防治实例分析第7章物理防治技术7.1 物理防治方法7.2 物理防治实例分析第8章综合防治策略8.1 综合防治原理8.2 综合防治方案制定第9章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9.1 水稻病虫害防治9.2 小麦病虫害防治9.3 玉米病虫害防治第10章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10.1 棉花病虫害防治10.2 油菜病虫害防治10.3 蔬菜病虫害防治第11章果树病虫害防治11.1 苹果树病虫害防治11.2 柑橘树病虫害防治11.3 葡萄树病虫害防治第12章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治12.1 橡胶树病虫害防治12.2 咖啡树病虫害防治12.3 热带水果病虫害防治第1章基础知识1.1 农业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农业病虫害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害虫、害螨等生物因素对作物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的现象。
清除杂草的方法

清除杂草的方法杂草是园艺爱好者的一大难题,它们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还会影响整体美观。
因此,清除杂草是园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清除杂草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手工除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确保将杂草根部彻底清除,还可以避免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进行手工除草时,我们需要使用一把锋利的除草工具,将杂草的根部彻底挖掉。
在挖掉杂草的同时,我们需要确保不会伤到周围的植物,以免影响它们的生长。
其次,覆盖除草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遮荫物,如草坪覆盖膜、木屑、草木屑等,来阻止杂草的生长。
覆盖除草不仅可以减少除草的频次,还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湿性。
在使用覆盖除草的方法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遮荫物,并确保遮盖物的厚度足够,以达到有效遮荫的效果。
此外,化学除草剂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化学除草剂可以通过喷洒或撒布的方式,将药剂直接喷洒在杂草上,从而达到除草的效果。
在选择化学除草剂时,我们需要根据杂草的种类和生长环境来选择合适的药剂,以确保除草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使用化学除草剂时,我们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避免接触到药剂对身体造成伤害。
最后,定期除草也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需要定期对园艺区域进行除草,以确保杂草不会重新生长并影响植物的生长。
定期除草不仅可以减少除草的工作量,还可以保持园艺区域的整洁和美观。
综上所述,清除杂草是园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手工除草、覆盖除草、化学除草剂和定期除草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杂草问题,保护植物的生长和园艺区域的美观。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有效地清除杂草,让园艺工作更加顺利和美好。
杂草学-杂草学课件共183页

13
第一章 杂草生物学
第一节、农田杂草的种类及其分布
4、根据杂草的外部形态分类
1)阔叶杂草
双子叶阔叶杂草 单子叶阔叶杂草
阔叶
2)禾本科杂草
3)莎草科杂草
禾本科
莎草科
14
第一章 杂草生物学
第一节、农田杂草的种类及其分布
10
第一章 杂草生物学
第一节、农田杂草的种类及其分布
2)中期杂草:作物出苗至封垄期发生的杂草。
一般 0~5cm土壤耕层温度≥10℃ 时开始发生。一般在黑龙江省哈 尔滨地区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开始发生。
中期杂草对作物的危害比早期杂草轻,但种类多、数量大,绝大多 数种类的杂草均可在此期发生。而且由于其与作物同时发生,是各 种作物田最主要的防除对象,但防除难度大。
•大豆菟丝子:全寄生植物。茎叶寄生,比大豆出苗晚,可 至大豆于死地。一年生,每株结子量近百万粒。萌发不需 寄主诱导,各种作物田均可发生。
37
第二节 杂草的间接危害
一、竞争生活因子:养分、水、CO2、光照
•生存资源不足时,生物种间甚至种内必然进行资源争夺。 杂草具有野生性,争夺养分、水分的能力强于作物。
2)禾本科杂草 :为单子叶草本植 物。叶片狭长,长宽比例大,平 行叶脉,单叶互生2列;叶鞘包 围茎杆,边缘常分离而覆盖;茎 圆或略扁,茎杆有明显节和节间 的区别,茎的生长点位于节间, 且有叶鞘包被,为典型的居间生 长植物,节间常中空;常于基部 分枝,称为分蘖;根为须根,无 明显主根。 主要杂草有稗草、狗尾草、马唐、
防除措施包括放秋垄、拿大草以及矮秆作物田秋季利用除草剂进行 灭生性防除。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杂草除草土法

除草的土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寻找杂草的天敌:这是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杂草的天然敌人,种植在生长杂草较多的地方,通过植物的不容属性,利用两者相克的特性,从而达到除草的目的。
例如,种植向日葵除掉马齿苋,种植高粱消灭大须芒草、种植芒麻消灭竹鞭等。
2. 用厚塑料布掩盖:这种方法适用于果园。
果园里一般杂草较多,用塑料布将果树下面的地盖住,不但能覆盖住土地让小草长不出来,很多幼草被杀死,而且还能保持地温,为果树生长提供温度,并且反光照射能够增强果树的照射,对水果的增甜、增熟都有很好的效果。
3. 化学肥料除草:有科学试验表明,某种氨基酸不仅能处死杂草,还能增加土壤肥沃度。
也有人在秋后把土地连续翻耕,使得杂草腐烂,变为化肥,彻底除去杂草。
在很多农用化肥中,富含氨基酸营养成分的很多,它是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
对植物的增长以及养分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它还有处死杂草的功效。
在进行农作物田间管理的时候可以多施富含氨基酸的化肥。
4. 不透明物品遮盖法除草:选用不透明的片状物,如帆布、黑塑料板、木板等,在庄稼地垄处,用大小等面积的不透明物品盖住,一般是在春耕后种庄稼的时候一同将庄稼垄盖好,这样可使即将出土的小草遮掩住,让小草得不到光照,
没有光合作用的小草就很难生长,慢慢的就会枯死。
5. 及时清除田间带有种子的枯草:为下一年草清除打基础。
中职教育-湖南省《林果生产技术》课件:第12章 草莓栽培技术(管理技术).ppt

2、选好母苗:
3-4月份或9-10月份选用未结果的植株,萌发 的匍匐茎苗作母株。
3、适时合理定植:
南方地区一般在4月份进行定植,母株苗 定植于畦中间,株距60-80cm。
草莓母株定植
4、苗期田间管理:
①肥水管理:育苗期保持土壤湿润;以氮肥为主,薄
肥勤施,追肥时间在7月下旬之前完成,8月上中旬后停 止追氮肥和控水促进花芽分化;
②防控杂草:人工清除杂草,或采用采用丁草胺防控
杂草。
③激素调节:育苗初期50mg/l赤霉素喷雾促匍匐茎抽
发。育苗后期喷15%多效唑300mg/l抑制匍匐茎抽发而 促进花芽分化。
④匐茎压蔓和梳理:匍匐茎大量抽生后,合理分步生长空 间,将匍匐茎的叶丛基部就地埋土,使其生根。 ⑤遮光降温:育苗后期采用遮阳网遮光,缩短日照至10h 左右,降低苗期温度促进花芽分化。 ⑥苗期病虫害防治:炭疽病、叶斑病;蚜虫、夜蛾等
第十二章 草莓栽培技术
第五节 栽培管理技术
一、育 苗 二、栽培模式 三、田间栽培与管理
一、育 苗
1、匍匐茎繁殖 2、分株繁殖 3、种子播种法 4、组织培养法
1、匍匐茎繁殖法
即利用匍匐茎的偶数 节位具有上部长叶簇,下 部生根的特点生产匍匐茎 苗。
目前生产中主要 的育苗方法。
2、分株繁殖法
利用草莓的新茎具有分枝和发根能力强的特点, 在采果后将母株挖出,将新茎分开成为若干等 份培育形成新植株。
匍匐茎整理与埋土示意图
匍匐茎埋土压蔓促叶丛生根
苗期喷药防治病虫
育苗后期遮阳降温促进花芽分化
匍匐茎母株育出的子苗
利 用 营 养 钵 繁 殖 种 苗
3、种子播种法
常用于育种或缺少营养苗时应用。
4、组织培养法
农业生态学知识点

农业生态学知识点第一章:1、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湿地退化、草原退化、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2、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
3、三“P”危机:n(人口问题)、Poverty(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n环境问题)4、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中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1866年德国学者XXX提出)5、生态文化:建立一种以生态学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建立起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经济法则、生活方式和管理体系,改变以往那些不良观念,以生态学的思想与方式来认识世界、观察世界。
6、生态方法论:整体观、层次观、关联观、协同观、动态观。
7、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分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生态学。
8、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工具:农业生态体系;理论根蒂根基:生态学原理;方法根蒂根基:体系论。
9、系统:系统论创始人XXX: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的联合体。
系统的构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两个以上的组分(2)组分之间有密切联系(3)配合完成一定的功能。
注:功能→系统的功能是一种整体效应(整合特性),不但包括各组分的独立功能,还增加了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新效应(增强、减弱、原来没有)→所以各组分功能之和不等于系统的整体功能或效应(1+1≠2)10、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流、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布局、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简单定义:在一定空间内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特点:1)组分上:无生命和有生命2)空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动态性3)时间变革上: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4)内部功能上组分间不断进行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使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5)外部关系上:开放系统,物质能量交换11、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化学防治
利用一些除草剂进行防治杂草,它在现在农业的丰 产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目前农药的格局:除草剂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抗除草剂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将改变除草剂的应用 格局。 草甘膦、草丁膦等
第四节 生物防治
一、杂草生物防治:利用不利于杂草生长的生物天 敌,像某些昆虫、病原菌、线虫、病毒、食草动物 等来控制杂草的发生、生长蔓延和危害的杂草防治 方法。 生物治草的目的不是根除杂草。 在杂草生物防治作用物的搜集和有效天敌的筛选过 程中,必须坚持“安全、有效、高治病力”的标准。
4 各项治草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和综合效益评估, 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自然条件和生产者文 化习俗的杂草综合防治体系,并在实践中检验、 逐步优化和完善。
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在作物生长前期,将杂草有效防治好。 创造一个不利于杂草发生和生长的农田生 态环境。 积极开展化学除草。
3. 综合治草的目标 近期目标是改进现行生产方式,建立适合于生态治 草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
(二)耕作栽培治草
1.耕作治草:借助土壤耕作的各种措施,在 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消灭杂草幼芽、植 株或切断多年生杂草的营养器官。“间歇 耕法”(立足于免耕,隔几年进行一次深 耕)
2. 覆盖治草:在作物田间利用有生命的植物 (作物群体、其他)或无生命的物体(如秸秆、 稻壳、泥土或腐熟有机肥、水层、色膜)在一 定的时间内遮盖一定的地表或空间,阻挡杂草 的萌发和生长的方法。(作物群体覆盖抑草、 秸秆覆盖、腐熟有机肥和干土覆盖)
第五节 植物检疫措施
杂草检疫(weed quarantine):依据国家制定的 植物检疫法,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科 学地对输入或输出本地区、本国地动、植物或 动、植物产品中夹带的有潜在性危害的、有毒、 有害杂草或杂草的繁殖体(主要是种子)进行 检疫监督处理的过程。
第六节 生物工程技术方法
1 抗(耐)除草剂育种:转基因作物对人畜和其他 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基因漂移是否会导致杂草 抗性增强?
第四章 杂草防治的方法
第一节 物理性除草
一、人工除草(manual contuol): 人工拨出、割刈、锄草等措施来 有效防治 杂草的方法
二、机械除草(mechanical control):在 作物生长的适宜阶段,根据杂草发生和危害 的情况,运用机械驱动的除草机械进行除草。
除草机械包括:中耕除草机、除草施药机、 用于耕翻、兼有除草效果的耕翻机械如电耕 犁、机耕梨、旋耕机等
禾本科作物与阔叶作物轮作 d 深翻:间隙耕翻;适期绿肥深翻;秋冬季耕翻
减少杂草群体密度 a 覆盖治草 b 以草抑草 c人工除草 d机械除草 e化学除草 f生物治草 g物理除草
除草机器人 你能分清杂草和农作物幼苗吗?丹麦奥尔胡斯大 学农业工程院的科学家设计的除草机器人就能做 到这一点。身上安装有摄像头的它能够根据叶子 的形状和方向识别野草,然后将其毫不客气地连 根拔除。
遮阴能力强的作物品种;合理水肥、防治病虫害、 加强田管、促进作物早生快长;改善农田基本条 件,合理茬口布局和种植方式,确保作物良好的 生长。
减少萌发层杂草繁殖器官有效贮量 a 截流断源:加强植物检疫;精选种子;清理水源;
以草抑草;腐熟有机肥 b 诱杀杂草:提早整地;水分管理;生长调节剂;无
色薄膜覆盖;中耕 c 轮作:水旱轮作;密播宽行作物轮作;与绿肥轮作;
二、综合治理地的基本原则与目标 综合治理的前提条件
1 调查主要杂草的分布、发生危害程度和防治的经济阈值。
2 摸清本地区传统的治草习惯、措施、现行杂草防 治的技术、经济条件以及进一步提高杂草综合防 治水平的条件。
3 在确定主要农作物高产、优质、低耗的持续农 业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体系基础上,找出有利 于控制杂草的措施环节,加以强化与杂草防治 体系相衔接。
三、物理防治
1. 火力除草:利用火焰或火烧产生的高温使 杂草被灼伤致死的方法。--铁路等空旷地带 2. 电力和微波除草:通过瞬时高压(或强电 流)及微波辐射等破坏杂草组织、细胞结构 而杀灭杂草。
3. 薄膜覆盖抑草:有色薄膜的遮光能极大 地消弱已有一定生长年龄的杂草光合作用, 同时高温、高湿、能有效地抑制或杀灭杂 草。药膜(含除草剂)或双降解药(色) 膜对农作物地早生快发和对杂草的有效防 治发挥着重要地作用。
远期目标是弄清“作物-杂草”系统的自组织作用, 研究杂草对除草剂的抗(耐)性,开发新的除草 剂品种,发展新的除草技术,开展生物工程育种 研究和应用,开展杂草发生和危害的预测预报, 开展计算机和卫星定位系统对草害管理的研究和 应用,因地制宜地建立本地区最佳综合治草模型。
4. 综合治理的主要环节 增强作物群体生长势: a 适期栽培或种植作物 b增加覆盖强度:合理密植;选择种植生长快、群体
2 植物生化他感育种:把他感作用基因引入作物 异羟肟酸
3 生物除草剂的基因改良:
第七节 杂草综合防治的含义
一 杂草的综合防治(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weed)是在对杂草的生物学、种群生态学、杂草 发生于危害规律、杂草-作物生态系统、环境与生 物因子间相互作用关系等全面、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运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生态的 手段和方法,有机地组成治草地综合体系,将有害 性杂草有效地控制在生态经济阈值水平之下。
第二节 农业及生态防治
一、农业防治
利用农田耕作、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控 制和减少农田土壤中杂草种子基数,抑制 杂草的出苗和生长,减轻草害,降低农作 物产量和质量损失的杂草防治策略。
(一)预防措施 1.精选种子(盐水选种、泥水选种、风选、
手选) 2.减少秸秆还田时杂草种子传播 3.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4. 清理田边、地头杂草
二、生物防治
1.以虫治草 (1)生物治草的首选昆虫应具备的特征:直接或间接 地杀死或阻止其寄主植物繁殖扩撒的能力;高度传播 扩散和善于发现寄主的能力;对目标杂草及其大部分 自然分布区的环境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高繁殖力; 避免或降低被寄主和被捕食的防御能力。
(2)事例: 利用仙人掌穿孔螟防治仙人掌;利用空心 莲子草叶甲防治空心莲子草;泽兰实蝇防 治紫茎泽兰等,水葫芦叶甲防治水葫芦
2.以病原微生物治草: 链格孢---紫茎泽兰 3.动物防治:稻田养鱼、放鸭鹅等 螃蟹 4. 微生物代谢物防治
稻鸭共做生产有机稻
三、 生物除草剂防治 1 生物除草剂的主要研究方向: 有潜力的候选生物除草剂的调查和发现 生物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及杀草机理 寄主专一性 生物除草剂的工业化生产 配方的研究 “鲁保一号”防治菟丝子
3.轮作治草:水旱轮作、旱作轮作 4. 间套作控草(玉米行间套种大豆、棉田套
种西瓜)
二、生态防治 生态治草(ecological control) 1. 他感作用治草:小麦防治白茅,雀麦防治
匍匐冰草。 2. 以草治草:三叶草、苜蓿、荠菜、满江红
3. 利用作物竞争性治草 4. 以水治草:水层淹没 杂草的生态防治不是也不可能根除杂草,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