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共31张)PPT优秀课件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共31张)PPT优秀课件
7
(4)发展结果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力 量薄弱,经营方式落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 生产力的大解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 、社会化。
8
9
1.首创: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
___分__田__包__产___到_,户 自负盈亏的_家__庭___联__产__承__包责任制。随后在全国推开,
27
13.中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在哪次会议( D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28
29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 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流传于民间的 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 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中流传于民 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 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C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
7.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 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
信息,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C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这一纪念馆应该去( C )
A.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C.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D.广东省深圳市
16
3.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 变化,其中1980—199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

《经济体制改革》 ppt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 ppt课件

3.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 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 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 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知识拓展
主前 义提 制: 度坚
持 社 会
内容:改革生产关 系中不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内涵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 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展目 社的 会: 生解 产放 力、

1950年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
1958年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一二一 探究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 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这番话体现了 一种怎样的生 产经营局面?
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250000
249530 1949
200000
1952
209407
1956
1961
150000
1978
136515
1980
100000
95933
1984
79553
1998
50000
2001
2004
0 300 679 1028 1220 3624 4517 7171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 自己的
5. 意义(积极影响):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 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 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 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

•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 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
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
体制改革的步伐。
2.表现 (1)所有制形式:
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B
6. “1978年,四川省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 开。到2000年底,基本实现了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这一材料说明 ( ) A.农村改革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进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多个方面 D.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2.深化: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 义市中国的经济实方明显增强。
要》,充分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
生产责任制。最早实行这种责任制的省份是 ( )
A.山西省
B.河南省
C.安徽省
D.福建省
C
3.山西阳泉农民刘宗水在1981年10月23日的日记中写 道:“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 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 ) A.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的改革》课件

《经济体制的改革》课件

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 距。
共享经济与数字经济
发展共享经济和数字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 级。
改革对未来的影响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 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改革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和适应能力,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 系。
02
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确保了改革
的顺利进行。
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
03
在改革过程中,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
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改革的教训
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冲突问题
改革过程中涉及到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调整,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是改革的难点。
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 动经济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绿色发展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 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全球化与开放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推动对外开放与合作。
发展趋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满足市 场需求。
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 乡一体化发展。
《经济体制的改革》ppt课件
• 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 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现状 •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 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展望和发展 趋势
• 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 经济体制改革的案例分析
01 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改革的背景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国内经济产 生深远影响,需要改革以适应外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2)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__庭__联__产__承__包__责__任__制_逐步在全国推开, 到__1_9_8_3_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 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深化:农村_乡__镇__企__业__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__现__代__化___开辟了一 条新路。
12.中国共产党八大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中两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上都作出了哪些相同决策? 都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策。
材料二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 “松绑”公开信:“我们都想干一番事业……然而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 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真是心有余 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 要权……”
1982年12月
在中央指导下,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主要 形式
1983年1月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下发,明确实行农业生 产责任制,是对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革,不 是所有制的改变。调整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 二步,是决定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
步骤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背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农村生产资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背景: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村出现土地买卖现象;分散的个体 农业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变化:生产资料私 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一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ppt课件

第一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ppt课件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提出了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 展和对外开放。
ppt课件
21
引领中国经济改革发展 的六个统筹与整合
在空间结构上: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准,进入全方位、 立体式开发时代。围绕以人民币汇率改革、贸易摩擦、 资本市场开放等问题调节国内外关系。
政府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社会保障体系
国放
有权
企 业 改 革
让 利 改

市场 经 济 体 制
价民 格营 体企 系业 改的 革发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新农村建设
ppt课件
20
第三个阶段:统筹与整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003年10月1 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 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 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 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 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 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 门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云南等 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 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 缺陷: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自发性和滞后性。
解决:
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Biblioteka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优秀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改善民生福祉
经济体制改革也改善了民生福 祉,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
生活质量。
面临的问题
地区发展不平衡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地区发展不平衡的 问题逐渐凸显,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 滞后,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也在逐渐 增大,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财税体制改革
总结词
财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旨在优化财 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详细描述
财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完善预算制度,推进税收制度改革,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等方面。通过财税体 制改革,旨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04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取得的成效
01
02
03
04
提高市场化程度
经济体制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市 场化程度,推动了经济的快速 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增强企业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 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
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促进对外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对外开放 ,吸引了外资和技术,推动了
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
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到推进增值税改革和所得税改革,再到建 立现代财税制度。
财税体制改革的影响
财税体制改革有效地规范了财政收支行为,优化了税收结构,促 进了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THANKS
感谢观看
农村改革
总结词
农村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 收入和生活水平。
详细描述
农村改革主要包括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通过农村改革,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 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影响:①带家来庭农联村产生承产包力责的任大制解的放实,行农,业激生发产了和农农民民收的入劳均动有热很情,
大提高。
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 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 辟了一条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对农村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是农村生 产关系的调整。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1984年底,实行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农户已占全国总农户的95%以上。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集体的 土地等 生产资料 (公有)
承包给
完成上交国家 和集体的任务
生产 自主权
家庭(农户)
自负 盈亏
剩余 归自己
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共24张PPT)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调整
1950-1952 土地改革
土地私有变为农民私有
1953-1956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1958
建立人民公社 一大二公,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公有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共24张PPT)
所有制形式单一 政企职责不分
管理僵化 平均主义严重
各方面积极性不高 企业没有活力
沈阳有个铜厂和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 但没有横北一向京段联天描系桥述,百青货电岛商缆海场厂尔是归电新机冰中械箱国部厂第门改一管革面,之铜“前厂商状归业况 冶金红的部旗文门”公字管,私:。是合分冶著营配金名后平部的,均门国我主把有国义铜企工严调业商重运。业,到那实职别个现工的时了吃地候全企方商行业去场业大,的锅 电缆的总饭厂公经,需有理通要制只常铜,有又“所 10得上有块从班制钱云八形的南点式审等钟比批地来较权调,单,进九一就,点连,造钟修甚成走个至了人厕连运,所小输十都商 和时业要点间向也钟上上是时的级公,大申有随量请制便浪拨,往费款这厂。,给区本居企大来民业院两的没里个生有扔厂活经一发营带个展自来手横主了榴向权一弹联些,也合不后炸, 通过便来不签企。死订业人合效。同益”就不可断以下解滑决。,但是不行。
的大问题!
小小小岗岗岗村村村农农民农家使民孩用居简子住陋在的的田茅工里具草拾耕屋荒作
一、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一年的12月18日,小岗村生产队长严宏
昌把全队各户户主召集到一起召开秘密会议。会
上,18户农民秘密签订协议,把队里的土地分到
各家各户自己耕种,粮食产量由各户承包,实行
分田包产到户。如若成功,择时向党如实汇报,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数据说明,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大发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邓小平1980年5月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说:“凤
阳面花鼓对”中小唱的岗那个村凤阳自县发,绝改大多革数生的产队成搞了功“大,包中干”, 央的态度如何呢? 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值得研究”。邓小平还说:“农村
如遇变故,全部责任由队里的干部们承担。干部
们若为此坐牢,各家要轮流送牢饭;若被杀头,
各家要负责将其子女抚养到18岁。最后,在纸上
写下了生死契约,18家户主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名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
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几天后,全村土地便 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
在悄然无声中分下去了……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冒极大危险,自发实行了一包到底的责任制
一、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 年 , 安 徽 省 遭 遇 百 年不遇4的0年大前旱,。安在徽全省省最凤贫阳穷县 的梨凤园阳公县社梨小园岗公村社只小是岗生一产个队有, 全20队户夏、收1分15麦人子的,生每产个队劳。动小力岗 只村分作到为了“3吃.5粮公靠斤返。销而、田用地钱干靠 裂救,济秋、种生又产难靠以贷进款行”。的如“何三生靠 存村自”救而成闻了名摆,在大全多队数2村0户民农都民曾 面出前门的讨万过分饭紧。迫而又万分严峻
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 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 产幅度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 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推广:凤阳县小岗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
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 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
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
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
到18岁。”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岗村分田包产到户的效果
小岗村“大包干”—— 分田包产到户的第一 人均收入(元)
年就显出了明显成果。由于包产到户450 ,责任明确400, 谁种谁收,这种做法极大调动了全村345000 农民的生产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① 改革开放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农民缺乏生产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共24张PPT)
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1.背景: ①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
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共24张PPT)
改革之前的城市经济体制(国有企业)特征?有何弊端?
极性,全村1979年粮食总产量比上23一5000上200 一年度的20 150
倍。自农业合作化15年以来,他们第100 一次向国家
50
22
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政府0 救济的贷款。
1978年
1979年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凤阳县分田包产到户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