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优秀课件ppt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PPT课件共30张

点出亭
亭周环境: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有亭翼然 亭之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亭外景 亭中宴
朝暮之家:朝——日出;暮——云归 四时之景:春花、夏木、秋风、冬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乐 亦 无 穷
别有一番风味
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 离亭归
从人乐、太守乐
借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郁闷 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 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重要虚词的用法
2.掌握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写景叙事和抒情 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增强社会 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理想
新课导入
这 是 什 么 地 方 ?
醉翁亭简介 名字的由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 (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
花。 茂盛。 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
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
面野走芳来的发是而“天幽子香呼来,不佳上船木”笑秀傲而红尘繁的阴李白,。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读出节奏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5、野芳/发而幽香 6、至于/负者/歌于途 7、杂然/而前陈者 8、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9、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疏通文意
环绕。
茂盛的样子。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 星河美耿,耿,一银眼汉迢望迢去。从,远树古奔木来的茂中盛华文又明幽的长深河秀,千丽回的百转,,千是淘琅万漉琊,山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
亭周环境: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有亭翼然 亭之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亭外景 亭中宴
朝暮之家:朝——日出;暮——云归 四时之景:春花、夏木、秋风、冬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乐 亦 无 穷
别有一番风味
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 离亭归
从人乐、太守乐
借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郁闷 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 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重要虚词的用法
2.掌握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写景叙事和抒情 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增强社会 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理想
新课导入
这 是 什 么 地 方 ?
醉翁亭简介 名字的由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 (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
花。 茂盛。 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
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
面野走芳来的发是而“天幽子香呼来,不佳上船木”笑秀傲而红尘繁的阴李白,。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读出节奏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5、野芳/发而幽香 6、至于/负者/歌于途 7、杂然/而前陈者 8、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9、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疏通文意
环绕。
茂盛的样子。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 星河美耿,耿,一银眼汉迢望迢去。从,远树古奔木来的茂中盛华文又明幽的长深河秀,千丽回的百转,,千是淘琅万漉琊,山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静态之美
山峰巍峨,古树参天,彰显大 自然的壮丽与沉稳。
动静相宜
飞鸟掠过水面,鱼儿在水中游 弋,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
意境深远,抒发作者情感
01
02
03
寄情山水
通过对醉翁亭周边景色的 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和向往。
忘却尘世
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作 者忘却了世间的纷争和烦 恼,达到了心灵的宁静。
中庸之道
作者在文中提倡饮酒作乐,但强调“ 颓然乎其间”的适度原则,体现了儒 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现代价值观审视下文章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 于现代社会而言,这一观念仍然具有 重要意义。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追求精神自由
在醉翁亭这个自然环境中,人们可以 忘却世间的纷争和束缚,追求精神的 自由和解放。
地理位置及环境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处,周围环境优美,山水相依,景色宜 人,是文人墨客游览胜地。
欧阳修生平及文学成就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文学成就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等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散 文风格平易流畅,委婉曲折,富有感染力;诗词则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及其作用
滁人形象
文中还塑造了滁州人民的形象,他们 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展现了作者理 想中的社会景象。
宾客形象
宾客们跟随醉翁一起饮酒作乐,他们 的形象衬托出醉翁的豁达和洒脱。
人物间互动关系揭示主题
01
醉翁与滁人的互动
醉翁与滁人一起饮酒、游玩,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ppt

艺术手法
总结词
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白描、烘托 、对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 力。
VS
详细描述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白描 、烘托、对比等,使得文章在表达上更加 生动、形象、有力。白描手法简练明快, 烘托手法突出主题,对比手法使景物更加 鲜明。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文章的 表现力,也使得文章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
代表作品
《醉翁亭记》、《秋声赋》、《 卖油翁》等。
写作背景
01
欧阳修被贬滁州,政治上失意, 内心苦闷,寄情山水,借酒消愁 。
02
醉翁亭位于滁州西南的琅琊山, 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建造的一 座亭子。
文学地位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 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
之作。
该文被选入《古文观止》、《唐 宋八大家文钞》等重要文学选本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 人生的深刻感悟。
主题思想
《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和感悟。通过对醉翁亭周围景色的描绘,作者表达了自己 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向往;通过对与民同乐的描写,作者表 达了自己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想和追求。
主题思想深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 深刻的启示。
情感表达
总结词
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触动。
详细描述
文章中作者通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读者在品味文章时,能 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体会到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与思考。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使得文章具有强烈的感 染力和艺术魅力。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醉翁亭记》以其优美的语言、 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醉翁亭记课件(共35张PPT)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 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
【峰回路转】现比喻局势发生变化。
文 本 分 析
第一段
请用 划原分文层回次答并下概列括问第题一段大意
1.滁州的地理特点? 2.西南诸峰的特点? 3.琅琊山的特点? 4.醉翁亭的位置? 5.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6.自号醉翁的原因?
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找出本段中的骈句,并说说它的 好处。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使音韵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给读 者一种美的感受。
第三段
本段主要内容是什么?描写了哪四幅画面?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概括)
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宴 太守醉
描写太守与滁人 游山宴饮之乐。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聚拢,归集 回家
秀丽 茂盛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 快乐 以……为乐
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称谓、命名 为,是
二、成语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 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深入探究
·文章总共写了哪些“乐”?
山水之乐、宾客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文中作者因何而“醉”?
因山水之乐而醉,因深入探究
·醉翁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 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
【峰回路转】现比喻局势发生变化。
文 本 分 析
第一段
请用 划原分文层回次答并下概列括问第题一段大意
1.滁州的地理特点? 2.西南诸峰的特点? 3.琅琊山的特点? 4.醉翁亭的位置? 5.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6.自号醉翁的原因?
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找出本段中的骈句,并说说它的 好处。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使音韵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给读 者一种美的感受。
第三段
本段主要内容是什么?描写了哪四幅画面?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概括)
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宴 太守醉
描写太守与滁人 游山宴饮之乐。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聚拢,归集 回家
秀丽 茂盛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 快乐 以……为乐
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称谓、命名 为,是
二、成语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 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深入探究
·文章总共写了哪些“乐”?
山水之乐、宾客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文中作者因何而“醉”?
因山水之乐而醉,因深入探究
·醉翁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
九上12 醉翁亭记 课件(共19张ppt)

1.醉心“蔚然”山色:了解欧阳修的际遇后你觉得欧阳修 眼中的滁州秀美山色与他的内在心境吻合吗?
品读课文,知其人论其世
2.认识“颓然”太守:如果在文章中找一处用词来贴合他 的真实人生遭遇,你会选择哪个词?为什么?
a.欲醉欲倒的样子。 b.精神萎靡,颓废的样子。
品读课文,知其人论其世
3.欧阳修说“杂然太守宴,众宾欢也。”太守宴究竟“杂” 在哪里呢?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初读全文,感知课文之意 醉 翁 亭 记
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 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起坐而⑩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 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 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
⑦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 ⑧觥:酒杯。 ⑨筹:行酒令的筹码。
在尽情欢乐。
⑩交错:交互错杂。
苍颜白发,颓(tuí)然⑪乎其⑫间者,
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 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山肴(yáo)①野蔌(sù)②,杂然③而④
①山肴:野味。
前陈⑤者,太守宴也。
②野蔌:野菜。
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
③杂然:交错的样子。
在宴请宾客。 宴酣⑥之乐,非丝非竹⑦,射者中(zhòng),
④而:连词,表修饰 ⑤前陈:摆开,陈列。
弈(yì)者胜,觥(gōng)⑧筹⑨交错⑫, ⑥酣:尽兴地喝酒。
品读课文,知其人论其世
2.认识“颓然”太守:如果在文章中找一处用词来贴合他 的真实人生遭遇,你会选择哪个词?为什么?
a.欲醉欲倒的样子。 b.精神萎靡,颓废的样子。
品读课文,知其人论其世
3.欧阳修说“杂然太守宴,众宾欢也。”太守宴究竟“杂” 在哪里呢?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初读全文,感知课文之意 醉 翁 亭 记
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 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起坐而⑩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 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 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
⑦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 ⑧觥:酒杯。 ⑨筹:行酒令的筹码。
在尽情欢乐。
⑩交错:交互错杂。
苍颜白发,颓(tuí)然⑪乎其⑫间者,
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 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山肴(yáo)①野蔌(sù)②,杂然③而④
①山肴:野味。
前陈⑤者,太守宴也。
②野蔌:野菜。
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
③杂然:交错的样子。
在宴请宾客。 宴酣⑥之乐,非丝非竹⑦,射者中(zhòng),
④而:连词,表修饰 ⑤前陈:摆开,陈列。
弈(yì)者胜,觥(gōng)⑧筹⑨交错⑫, ⑥酣:尽兴地喝酒。
12 《醉翁亭记》课件(共64张PPT)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简洁明确 地点明了醉翁的情趣) ②射者中,奕者胜。(六个字写尽投壶和下棋的场 景,给人想象的空间) 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明白如话)
本文文字简练,也不用难字,不用堆 砌辞藻,语言很生动化、口语化,显得平 易流畅。
赏析文章的意蕴美
1.自读,读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寻出文中带“然”的双音节词,理解它们 在文中的含义。
蔚然
茂盛的样子。
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杂然
杂乱的样子。
颓然
倒下的样子。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1、2段。
第2课时
品味文章的音韵美 寻读,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1.读出下列句子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者,山间之朝暮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 洌。 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也”和“而”字贯穿全篇,却没有 重复累赘之感,反而使人觉得委婉有致, 摇曳多姿,增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韵律 独特,抒情绵长。
3.读出下列句子语言平实简明的风格。
①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 ②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杂然”写出了野味 野菜摆放的状态,有画面感) ③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 号曰醉翁也。(寥寥数语就交代了“醉翁”一号的来 历,明白流畅)
第1段:介绍醉翁亭周边的环境及名字的由来。 第2段:描写山中早晚和四季之景。 第3段:描写滁人游和太守宴的场景。 第4段:叙述日暮而归的情景,点明太守姓名和
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2.辨读,读出每段的写法特点。
读出第1段的写法。 环滁皆山(全景镜头)→西南诸峰→琅琊山 →山行之路→酿泉之水→醉翁亭
12 醉翁亭记 课件(共38张ppt)

重点研讨
6.第3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面。其中“太守 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
重点研讨 6.“太守醉”仅仅指喝醉酒吗?
第12课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实词和重要虚词“而”“之”等用法; 2.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掌握本文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3.探究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 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 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 “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 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 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 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 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 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 是庐陵人欧阳修。
重点研讨 3.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抒情
4.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 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写朝暮之景: 山间朝暮,晦明变化; 写四时之景:春花,夏木,秋霜,冬景 情—— 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重点研讨 5.第二段可以分为三层,说说每层的大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醉翁亭记》 课件 (共26张PPT)

——本段用了分述总收之法,条理清晰。
怡情山水,乐在其中
——游宴之乐
文章第三节是“游人之乐”的具体化。本节一共写了几幅画 面?
——四幅画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四幅图景当中,你认为哪幅是核心?其它图景有何作用?
——一般认为,太守醉是核心,其它图景起陪衬作用。
滁人 众宾 太守
与民同游,乐在开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 滁:滁州,今安徽滁州市。
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
琅玡:山名,在滁州市西南。 山:名次作状语,沿着山谷。 于:从。 酿泉: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是古代 一种散文体裁。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 “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记景目的往往在 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太守之乐
一、娱情山水 排遣郁闷的欢 乐; 二、看到政 绩——政通人 和的欣慰;
《孟子· 梁惠王下》:“今王四猎于此,百姓 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 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 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 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 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 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及出游之乐
2020/11/13
19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日出而林霏开”(早晨之景)
2020/11/13
20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云归而岩穴暝”(傍晚之景)
2020/11/13
21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020/11/13
22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朝而往,暮而归
2020/11/13
28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020/11/13
29
第二段写了什么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早—明),云归而岩穴暝(晚—晦)
野芳发而幽香 春
四时之景
佳木秀而繁阴 夏
风霜高洁
秋
水落而石出
冬
时间顺序
乐亦无穷
2020/11/13
2020/11/13
13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020/11/13
14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020/11/13
15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020/11/13
16
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2020/11/13
34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 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020/11/13
滁人游 35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 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7
研读第一节
• 1、文段写了哪些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 2、文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 3、醉翁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寓意?
2020/11/13
8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32
研读第三节
• 第三段主要写了哪几幅图? • 分层,试用文中的话加以概括
2020/11/13
33
朗读第三段并概括段意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 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 也。
30
山朝 水暮 之春
乐夏
秋
冬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花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高霜洁 水落而石出
2020/11/13
31
第二段内容理解
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
日出而林霏开
一日之景
抒 情
云归而岩穴暝 :
山间景
乐 野花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亦
四时之景 风高霜洁
无
水落而石出 穷
2020/11/13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20/11/13
17
第一段的写作思路及写景顺序:
亭周边的环境:
环滁皆山
远
琅琊山
面
亭名的由来:
作亭者
名之者
酿泉
有亭翼然
近
点
命名之意
山水之乐
2020/11/13
18
朗读第二段并概括段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 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2020/11/13
1
简介作者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 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
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 21岁中进士。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
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 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 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谥 “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020/11/13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5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020/11/13
6
2020/11/13
写作背景:
宋仁宗(1045)时,范仲淹遭谗离 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辩,得罪了 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 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 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 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 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 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 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 “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 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野芳发而幽香(春)
2020/11/13
23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佳木秀而繁阴” (夏)
2020/11/13
24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风霜高洁”(秋)
2020/11/13
25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水落而石出”(冬)
2020/11/13
26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山间/之四时也。
2020/11/13
27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2020/11/13
9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环滁/皆山也。
2020/11/13
10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其/西。
2020/11/13
11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酿 泉
2020/11/13
12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 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2020/11/13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 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 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 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及出游之乐
2020/11/13
19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日出而林霏开”(早晨之景)
2020/11/13
20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云归而岩穴暝”(傍晚之景)
2020/11/13
21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020/11/13
22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朝而往,暮而归
2020/11/13
28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020/11/13
29
第二段写了什么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早—明),云归而岩穴暝(晚—晦)
野芳发而幽香 春
四时之景
佳木秀而繁阴 夏
风霜高洁
秋
水落而石出
冬
时间顺序
乐亦无穷
2020/11/13
2020/11/13
13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020/11/13
14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020/11/13
15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020/11/13
16
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2020/11/13
34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 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020/11/13
滁人游 35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 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7
研读第一节
• 1、文段写了哪些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 2、文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 3、醉翁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寓意?
2020/11/13
8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32
研读第三节
• 第三段主要写了哪几幅图? • 分层,试用文中的话加以概括
2020/11/13
33
朗读第三段并概括段意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 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 也。
30
山朝 水暮 之春
乐夏
秋
冬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花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高霜洁 水落而石出
2020/11/13
31
第二段内容理解
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
日出而林霏开
一日之景
抒 情
云归而岩穴暝 :
山间景
乐 野花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亦
四时之景 风高霜洁
无
水落而石出 穷
2020/11/13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20/11/13
17
第一段的写作思路及写景顺序:
亭周边的环境:
环滁皆山
远
琅琊山
面
亭名的由来:
作亭者
名之者
酿泉
有亭翼然
近
点
命名之意
山水之乐
2020/11/13
18
朗读第二段并概括段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 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2020/11/13
1
简介作者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 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
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 21岁中进士。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
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 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 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谥 “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020/11/13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5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020/11/13
6
2020/11/13
写作背景:
宋仁宗(1045)时,范仲淹遭谗离 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辩,得罪了 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 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 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 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 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 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 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 “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 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野芳发而幽香(春)
2020/11/13
23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佳木秀而繁阴” (夏)
2020/11/13
24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风霜高洁”(秋)
2020/11/13
25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水落而石出”(冬)
2020/11/13
26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山间/之四时也。
2020/11/13
27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2020/11/13
9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环滁/皆山也。
2020/11/13
10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其/西。
2020/11/13
11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酿 泉
2020/11/13
12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 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2020/11/13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