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95689PPT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PPT课件共30张

《醉翁亭记》PPT课件共30张
点出亭
亭周环境: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有亭翼然 亭之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亭外景 亭中宴
朝暮之家:朝——日出;暮——云归 四时之景:春花、夏木、秋风、冬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乐 亦 无 穷
别有一番风味
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 离亭归
从人乐、太守乐
借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郁闷 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 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重要虚词的用法
2.掌握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写景叙事和抒情 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增强社会 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理想
新课导入
这 是 什 么 地 方 ?
醉翁亭简介 名字的由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 (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
花。 茂盛。 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
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
面野走芳来的发是而“天幽子香呼来,不佳上船木”笑秀傲而红尘繁的阴李白,。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读出节奏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5、野芳/发而幽香 6、至于/负者/歌于途 7、杂然/而前陈者 8、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9、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疏通文意
环绕。
茂盛的样子。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 星河美耿,耿,一银眼汉迢望迢去。从,远树古奔木来的茂中盛华文又明幽的长深河秀,千丽回的百转,,千是淘琅万漉琊,山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

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共35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共35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章的历史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 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 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 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 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 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醉翁亭简介】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 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
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来到 滁州,与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 结为知音。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 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 《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 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 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记
前言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 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以一个“醉”字切入,作者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经常出游, “饮少辄醉”,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全文以一个“乐”字点睛,其中包含着比较隐晦的意味:一是“与民同乐”的情 怀,二是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贰 课文学习
【注释译文】【要点】 【赏析】
醉翁亭记
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课件(共20张PPT)

《醉翁亭记》课件(共20张PPT)

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 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 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 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 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 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 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 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 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 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 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 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 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思考:文章第一段依次写了哪几种景物?
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依次写了:
作用: 从大处落笔,文笔简 约,层层递进,排 遣被贬后的抑郁心 情,为下文写水之 乐、与民同乐做铺 垫。


文章开篇写亭名由来有何作用?
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 之间,在与民同乐之中; 为下文主旨的出现张本。
感谢聆听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霏,原指雨、雾 纷飞,此处指雾 气。
消散, 昏暗 散开
聚拢
指天气阴晴昏暗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
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 引申为“花”,名词。
植物开花结实。这里 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课件(共35张PPT)

醉翁亭记课件(共35张PPT)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 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
【峰回路转】现比喻局势发生变化。
文 本 分 析
第一段
请用 划原分文层回次答并下概列括问第题一段大意
1.滁州的地理特点? 2.西南诸峰的特点? 3.琅琊山的特点? 4.醉翁亭的位置? 5.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6.自号醉翁的原因?
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找出本段中的骈句,并说说它的 好处。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使音韵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给读 者一种美的感受。
第三段
本段主要内容是什么?描写了哪四幅画面?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概括)
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宴 太守醉
描写太守与滁人 游山宴饮之乐。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聚拢,归集 回家
秀丽 茂盛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 快乐 以……为乐
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称谓、命名 为,是
二、成语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 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深入探究
·文章总共写了哪些“乐”?
山水之乐、宾客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文中作者因何而“醉”?
因山水之乐而醉,因深入探究
·醉翁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民 同 乐
• 醉翁之乐更在于乐看游人。滁州百姓兴高采烈出游,
生活安定富足,太守为此而乐。醉翁之意,本质在于
与民同乐,这也正是他的政治理想。
29
课堂小结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风光,勾勒了 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展现了滁州百姓 和平宁静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随 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新课导入
画荻教子
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 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 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 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 钱供他上学呢?
1
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 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 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 的故事。
14
“日出而林霏开”
15
“云归而岩穴暝”
16
“野芳发而幽香”
17
佳木秀而繁阴
18
风霜高洁
19
水落而石出者
20
亦无穷也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21
第二段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 情——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22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 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 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操《短歌行》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

部编版《醉翁亭记》优秀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醉翁亭记》优秀课件(共25张PPT)


2.所以如果你有愿望,如果你真的还 有力量 去实行 它,我 觉得我 一定要 即刻就 出发, 去完成 自己的 愿望, 让自己 更少的 遗憾。 人生是 一个漫 长的过 程,年 轻是多 么的好 ,但是 请你们 记得, 记得有 很多的 东西, 当你不 懂的时 候,你 年轻, 当你懂 得了以 后,你 已年老 。
第三段
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四幅画面)
背着东西的人
弯腰曲背,这里指代老年人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
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

野菜 杂乱的样子
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陈列而,前摆陈开者,太守宴也。宴丝器酣,。弦在之乐这乐器里;泛,竹指非,音管乐丝乐非竹,射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 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 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第 一 章
朗 读 正 音
听朗读正字音
1.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划分节奏。 2.听读展示。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 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 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 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醉翁亭记》课件(34张PPT)

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醉翁亭记》课件(34张PPT)

5.内容理解。 (1)贯串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的? 贯串全文的主线是“乐”。作者先写亭的概况(环境、亭名由 来),说明“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再描绘亭的自然美景 (朝暮图、四时景),“乐亦无穷”;最后表现人情美(滁人游、太 守宴、众宾饮、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
(2)概括文章第2段景物描写的内容。[2010年考] (琅琊山)朝暮、四季变化的景色。
(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2010年考]
篇 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醉翁亭记》 第2段
朝而往,暮而归
《岳第阳4段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 快乐
(4)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 出游?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 写自己与众宾客宴游表现了太守与下属的关系融洽、政通人 和。写滁人游山反映出百姓生活和乐,可以更全面地表现太 守之乐。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
课文译注 环①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②而深秀
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峰回③路转,有亭翼然临④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 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⑤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拓展延伸。 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作者仕途受挫,犹能心系百姓, 造福一方。你从其生活态度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 内容、链接材料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二十岁时他们都在干什么?奥巴马:因种族背景 自卑而酗酒、抽烟解烦;普京:放弃练柔道、决心考大学;爱因 斯坦:找不到工作做家教谋生;马云:三次高考后勉强被杭州师 院录取;莫言:在棉花加工厂做临时工。

《醉翁亭记 》 ppt课件

《醉翁亭记 》 ppt课件

预学检测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林壑( hè) 翼然( yì) 伛偻(yŭ lǚ) 环chú( 滁 )
蔚然(wèi) 晦明( huì) 琅琊(láng yá) 野sù( 蔌 )
潺潺(chán) 辄醉( zhé) 觥筹交错( gōng ) 阴yì( 翳 )
预学检测
3.解释下列字词。
(1)林壑尤美
格外
(7)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是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8)文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9)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重点探究
1.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反复诵读课文,结合 上下文,说说“也”主要有哪几种语气?试举例分析。
(1)陈述语气(用于描述景物)。如:环 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肯定语气(用于介绍人名)。如:山 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3)感叹语气(用于直抒胸臆)。如:醉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学习引导
解释字词,并疏通课文大意。
环绕 全、都
树林 山谷
茂盛的样子
环滁 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尤美,望之蔚然而
幽深秀丽

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
回环,曲折环绕
靠近
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一眼望 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 声潺潺,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 (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那是醉翁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