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醉翁亭记》原文对照翻译

高中语文《醉翁亭记》原文对照翻译

高中语文《醉翁亭记》原文对照翻译高中语文《醉翁亭记》原文对照翻译醉翁亭记(欧阳修)环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命名的.是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就醉,而年龄又最大,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阴,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叶茂而一片浓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人游也。

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州人们的游山啊。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一、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全文翻译①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的西南方向诸多的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秀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而且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走了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倾泻下来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僧人智仙。

为亭子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很少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之间。

游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

②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间的雾气散开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的,是山间的早晨与傍晚。

野花开放散发出幽香的气息,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风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了,水底的石头显露出来了,这是山间的四季之景。

醉翁亭记(图片精美)(课堂PPT)

醉翁亭记(图片精美)(课堂PPT)

26
“水落而石出”(冬)
2021/3/29
27
2021/3/29
28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021/3/29
29
滁人游
2021/3/29
30
太守宴
2021/3/29
31
众宾欢
2021/3/29
32
太守醉
2021/3/29
33
研讨赏析,领悟主旨
① 贯穿全文表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
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 杂。语出《醉翁亭记》。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 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 言在此而意在彼。
2021/3/29
37
自学效果检测
B、一字多义:

蔚然而深秀
佳木秀而繁 阴


临于泉上 宴酣之乐 从太守游而乐
临溪而渔 太守之乐其乐
2021/3/29
38
你会做吗?
野芳发而幽香(春)
2021/3/29
18
2021/3/29
19
琅琊山夏时美景
2021/3/29
20
“佳木秀而繁阴” (夏)
2021/3/29
21
2021/3/29
22
琅琊山秋时美景
2021/3/29
23
“风霜高洁”(秋)
2021/3/29
24
2021/3/29
25
琅琊山冬时美景
2021/3/29
醉翁亭记
欧阳修
2021/3/29
1
山 行 六 七 里 亭 影 不 孤 2021/3/29
醉翁亭 翁



翁百

《醉翁亭记》的全部原文打印版、繁体版、对照翻译及详解(欧阳修)

《醉翁亭记》的全部原文打印版、繁体版、对照翻译及详解(欧阳修)

《醉翁亭记》的全部原文打印版、繁体版、对照翻译及详解(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07—1072宋吉州廬陵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

歐陽觀子。

少貧,從母鄭氏學。

仁宗天圣八年進士。

調西京推官,與尹洙、梅堯臣以歌詩唱和。

景祐間為館閣校勘,作文為范仲淹辯,貶夷陵令。

慶歷中召知諫院,改右正言、知制誥,贊助新政。

新政失敗,上疏反對罷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揚、潁等州。

召為翰林學士。

嘉祐二年知貢舉,倡古文,排抑“太學體”,文風大變。

五年,擢樞密副使,次年拜參知政事。

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為皇,起濮議之爭。

神宗立,請出知毫、青、蔡三州。

以反對王安石新法,堅請致仕。

能詩詞文各體,為當時古文運動領袖,后人稱唐宋八大家之一。

平生獎掖后進,曾鞏、王安石、蘇洵父子俱受其稱譽。

亦擅史學,與宋祁等修《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

有《歐陽文忠公集》、《集古錄》、《六一詞》等。

全宋詩:歐陽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又號六一居士,盧陵(今江西吉安)人。

仁宗天聖八年(一○三○)進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

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試學士院,充館閣校勘。

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責諫官高若訥,降爲峽州夷陵令。

四年,移乾德令。

寶元二年(一○三九),遷武成軍判官。

康定元年(一○四○),復館閣校勘。

慶曆三年(一○四三),知諫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

四年,爲河北都轉運使。

五年,慶曆新政失敗,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韓琦、杜衍等申辯,貶知滁州,徙揚州、潁州。

至和元年(一○五四),權知開封府。

五年,拜樞密副使。

六年,進參知政事。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原文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原文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原文《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的一篇散文,是中国文学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散文之一。

这篇散文写的是欧阳修在醉翁亭中途休息的景象,借以写出自己的情感、人生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全文虽流畅生动,却蕴含哲理,很受当代文化人的欣赏和推崇。

醉翁亭,位于今天江苏镇江市南山之上。

醉翁亭记的文本是从“铙丝谣”中选取的,叙述了唐代“开元迁洛”之后,汪洋中的世相变迁,但人们情感的深度和涵义并未改变。

散文以自然景色而题意,则涵义丰富又深刻,情思豁达,旷逸奇特,境界至高。

《醉翁亭记》首先写出自然景观中的烟水氤氲、蓝天白云、树木茂密的描写,听起来感觉像是在一个蜜月之旅的度假胜地,但是欧阳修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自然景观上,而是转而描写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文章中的“醉翁亭”就是借以抒发情感,反映人生。

全文不沉啡不沉痼,语言简短而深刻,流畅而又俊逸。

欧阳修的笔调之间,洋溢着一股舒活心灵之力。

他的笔调,不但开阔了我们思想的视野,而且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撇开宏大的选择、伟大的理论和疯狂的去追求的心态,才是一种真实的、欣赏东西的态度和世俗生活的一种情怀。

这便是欧阳修所主张的,倡导的“闲”与“康乐”的精神风貌,是人类智慧行为中一种值得弘扬的代表。

“岁不我与而已矣。

”这句话反映了欧阳修对生命的态度,他呼吁我们要珍惜每一天,把握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只有这样才能让生命的意义得到最大的发挥,让生命有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上的虚荣和物质上的享受。

欧阳修在文中提到“士为知己者死”,表明了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与真诚,而不是权利与名利。

他认为,只有在具有真实的感情的朋友面前,才能感到真正的温暖、真正的亲切,才能真正的学会关心别人。

而独自行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怀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卓越的精神,做一名有思想、有追求、有思考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苏轼《醉翁亭记》(70张大图绝对值得珍藏)!

苏轼《醉翁亭记》(70张大图绝对值得珍藏)!

苏轼《醉翁亭记》(70 张大图绝对值得珍藏)!《醉翁亭记》,欧阳修撰,苏轼书。

此碑刻,现存于安徽滁州醉翁亭景区宝宋斋内,两块四面,碑高239 厘米,宽98 厘米,正文402 字,标题4 字,跋95 字,共501 字。

北宋元祐六年(1091),王诏知滁州,见陈知明(字退蒙)所书的《醉翁亭记》字迹褊浅而小,恐难久传,遂请时任知颍州(今安徽阜阳市)的苏轼书之,并刻石立碑。

此碑刻为楷书,其字端庄敦厚,神韵飘逸,其中饱含苏轼一贯的文风、诗风、词赋之风。

明代冯若愚云:“宋碑文字最著者莫如欧公滁二碑。

” 此碑书于欧阳修逝世后近二十年,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

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遭劲,又显示洒脱之美,其捺与撇往往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

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

比如“醉”字的“酉”旁共有四竖画先,用一分,继用二分,最末用三分笔。

“提携”两字均为左右结构,又上下相联,苏武却将下一“携”字改为上下结构,使“扌”旁置于“乃”字上。

赵孟頫《松雪斋》云:“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裹铁也。

”王世贞评:“苏书《醉翁亭记》,结法遒美,气韵生动,极有旭素屋漏痕意。

”李长善认为:“文忠早师颜鲁公,大书《醉翁亭》、《袁州学记》,不改鲁公家法。

”可谓知言。

《醉翁亭记》碑问世九百余年来,历为书法爱好者慕仰之物,滁阳拥之,誉声逾传。

原石宋时已毁,明嘉靖间重刻石。

宋刻本字有漫漶,但书体远在明刻本之上。

今拓明刻本分四张拓,前三张七行,末张五行,行二十字。

碑石历风雨剥蚀,尤其是经过太平天国和“文革;时期两次破坏,碑上不少文字巳斑驳不全。

1982 年,琅琊山管理处按原碑规格进行了精心复制,今碑与古碑相比,除采用四碑单面刻之外,基本保持了原碑风貌。

王世贞云:“坡公所书《醉翁》、《丰乐》二亭记,擘窠书法出颜尚书、徐吏部,结体虽小散缓,而遭伟俊迈,自是当家。

”清梁巘《评书帖》曾云:“东坡楷书《丰乐》、《醉翁》二碑,大书深刻劈实劲健,今惟《丰乐亭》尚清白。

醉翁亭记全文

醉翁亭记全文

醉翁亭记全文范文1:《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文运用的高妙典范,也是一篇颇具哲思的散文。

故事讲述了醉翁在登高游玩过程中的所见所想,引人深思。

文章的主题是“人生如梦”,他借醉翁“偶逢佳景,感怀物华天宝”的经历,表达人生短暂、人生太虚的主题。

全篇情节流畅,文字流畅又清新,行文自然,看似侃侃而谈的话语背后却透露出哲人的思辩和悲壮人生的触觉。

在整篇文章中,欧阳修刻画了一个人的感悟,表达了他的思想。

醉翁作为一个文化传统的代表,淡泊名利、喜欢自由自在,相信自己心灵深处的东西。

他在自然景色的启迪下,通过一番思考,品味出人生最应该看重的,是自己内在的快乐而不是外在的名利。

同时,他也强调一种知命的哲学,认为人生就像醉翁的行走,顺其自然、顺应律动,方能游走于人生之间的波涛中。

《醉翁亭记》运用了大量文学修辞,如夸张、象征、对比、反复、反问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欧阳修用了李白在《将进酒》中的“举世皆浊我独静清”的句子,来表达醉翁的淡泊名利、超然自得的精神;用“泉声咽危石间”的词语来形容溪水声中回响出的天籁之音;用“鸟宿池边树”的场景来表达自由自在的精神等等,这些修辞手法是精心选择的,适宜的词语装扮的景物,体现了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

总体而言,本篇文章是一篇集景、物、情、思为一体的哲学性散文,为我们献上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思考题。

作者以淡泊遇信的悲从中来,给人以真正面对人生的启示。

范文2:《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世翁之作,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优秀的散文,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作品以“醉翁”自嘲般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对旅行、自然、文化的欣赏和思考。

庆幸地是,这篇文章逾千年过去后,我们在今天也能从中汲取一些深入而有趣的思考。

主题:悲从中来全篇文章没有明确的情节,它的结构非常松散,楚楚舞吹、气贯长虹,本身就是漫步自然之间的一种形象。

通过描绘山水异境,描写人物、物象的全貌,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万物的深沉体悟,表现了欧阳修热爱生命、不忘初心、不忘自我、悲从中来的思想。

醉翁亭记原文带拼音

醉翁亭记原文带拼音

醉翁亭记原文带拼音《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了醉翁亭记原文带拼音,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赤壁赋》作者:欧阳修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1、环:环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
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来到
表顺承
表并列 在前面(名作状)
摆放
钓鱼
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 水甘甜,酒色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错杂地在 摆放在面前,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这天欧公在此应酬,喝得醉醺醺的 ,吩咐随从 拿来“四宝”,“醉翁亭”匾一挥而就。尔后写 下《醉翁亭记》,抄贴滁城六大门楼,恳请城民 帮助修改,并刻碑立于亭右。
老樵夫赶来建言:“开头这山那山有点啰嗦”。 “虽然写了不少山名,但仍有许多山头被丢”。 欧公拿来大笔一划,开头一段全部删掉。添上 “环滁皆山也”五个大醉翁字亭记精,美完言整 简意赅山山都有。
表并列幽深秀丽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 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茂盛幽 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沿山路行走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 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峰 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四角翘起,像鸟儿张 开的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简介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 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是北宋中 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 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 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 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 《欧阳文忠公文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 旺盛,具有平实自然、醉流翁亭畅记精婉美完转整 的艺术风格。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文史趣话:关于《醉翁亭记》传说
欧阳修被贬滁州,特别喜爱琅琊山的灵秀。公 务之余常到山上玩赏,和黎民百姓同乐同游。一 天他同智仙和尚对弈,棋盘是一块巨大的石头。 观战的人围了石头一圈,突然间都被大雨淋了个 湿透。老樵夫快言快语,建议在此建个亭阁。于 是智仙筹资快速建成,可惜一时没有名称。
请概括第二段大意
描写山中朝暮与四季景色的变化, 写观赏自然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 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和背孩东子西的人
停止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 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 往,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人在游玩。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
山谷显得昏暗,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就是山间
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形成浓郁的绿荫;秋风高
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而石头显露,这是山中
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有所不同,因此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六一居士的由来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
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
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
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
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
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
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记: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 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如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说:古代文体,多用来说明某种道理,通常叙述兼有议论。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袁枚的 《黄生借书说》等。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
仕或未仕的人为居醉士翁亭记精美完整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王安石
介甫
半山老人
李清照
易安居士
辛弃疾
幼安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稼轩
知识拓展:古代常见三大文体
传:即传记,古代文体,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如苏 辙的《巢谷传》。
取别号 叫做 情趣 领会
寄托
太守同客人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 而他的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别号叫“醉 翁”。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 之中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 托在酒上。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请概括第一段大意
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 化秀者而繁,阴山表间,雾顺之风气承朝霜暮高也洁。,烟云野水聚芳落拢而发石而出幽者香昏阴,,暗暗山佳间木 之而四乐时亦繁浓也无荣郁。穷滋的朝也长的而。而绿形往荫成,暮而归,四开时放之景不同,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宋翁
欧 阳 修
亭 记
资料链接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 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 “中国四大名亭”。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 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 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 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 建,终不为人所忘。
靠近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者谁?太守自谓也。

取名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只见有一座四角翘起,
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紧靠在泉水边的,这就是醉
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
它取名的是谁?是自称为醉翁的太守。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ng yá )
山之僧( sēng ) 暝( míng )
晦明(huì )
伛偻( yǔ lǚ )
山肴(yáo )
野蔌(sù )
觥筹( gōng chóu
)弈( yì )
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环绕、围表绕判断,是
山谷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