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8登鹳雀楼 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8登鹳雀楼 课件(共22张PPT)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8 古诗二首
鹳雀楼
第一站
ɡuàn què lóu
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因为经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所 以叫做鹳雀楼。楼高三层,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围风景秀 丽,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并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 楼》。从此以后鹳雀楼便名扬四海,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
初读古诗
lóu
登鹳雀楼
yī jìn huánɡ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yù qiónɡ
cén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读诗歌,找一找
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 看到了什么?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读第1句,学习诗词含义。
指的是傍晚 时分落山的 太阳。
依存、依靠
白日依. 山尽. , 消失 黄河入海流。 “入海流”就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所见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所想
更上一层楼。
学写字
左右结构 上下构 左窄右宽 上宽下窄
重难字书写指导
在竖中线右侧。 在竖中线左侧。 从竖中线起笔。
huánɡ
音序: H
结 构: 上中下
偏旁: 黄
笔画数: 11
组词: 黄色 黄瓜
笔顺:
造句: 路边的花坛里黄色的小花很漂亮。
拓展延伸
登鹳雀楼
[唐]畅 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课后作业
1. 背诵《登鹳雀楼》 2. 给爸爸、妈妈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是“流入海”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太阳依着群山渐渐西沉,慢慢看不见了,滔滔黄 河水向着大海奔流而去。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 (共9张PPT)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 (共9张PPT)

登上鹳雀楼,看见大阳 依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 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 登日依山尽, 黄河 入海流。 欲穷 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 。
作者: 本文的作者是王之涣,是 唐 朝著名诗人。
谢谢大家! 祝大家更上一层楼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痛不痛只有自己知道,变没变只有自己才懂。不要问我过得好不好,死不了就还好。 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不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更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懂得胜者为。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要记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世界上20%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80%的人是占小一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20%。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站在巨人的肩上是为了超过巨人。 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 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你不再尝试。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辉煌肯定有,就看怎么走。 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一个人想要平庸,阻拦他(她)的人很少;一个人想要出众,阻拦他(她)的人就很多。那些与周围关系融洽的人,大都很平庸,与周围人 关系紧张的人,大都很出众。人都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 ,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人生终有许多选择。每一步都要慎重。但是一次选择不能决定一切。不要犹豫,作出选择就不要后悔。只要我们能不屈不挠地奋斗,胜利就 在前方。 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 (共16张PPT)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 (共16张PPT)

课文结构
太阳落山
登楼所见 (实景)

黄河入海

(想象)


欲穷千里目
登楼所思 (博大胸怀)
更上一层楼
(饱含哲理)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课文主旨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 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 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 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 精神。
课堂小结
《登鹳雀楼》这首诗写了诗人王之涣在登高望 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激励我们努 力学习,积极向上,做生活的强者。
感 谢 观 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 尽:完。这里指太阳靠着群 山慢慢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入海流:指黄河最终流入大海。
字词注释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想要。 穷:尽。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逐句理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上鹳雀楼举目相望, 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 下去了,黄河的水正 滚滚流向大海。

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字季凌,汉族,绛州(今 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
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
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
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
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
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
作有《登鹳雀楼》、《凉
州词》等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注音自 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字词注释
逐句理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 地方,就要再登上一 层楼。
问题探究
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 白云、山、黄河等景象。 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 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 向流去。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
登鹳雀楼
看一看:从这张图 中,能看到什么呀?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 新的古诗,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唐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作者,了 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王之涣(688年-742 年),是盛唐时期的 著名诗人,字季凌, 汉族,绛州(今山西 新绛县)人。他常与 高适、王昌龄等相唱 和,以善于描写边塞 风光著称。其代表作 有《登鹳雀楼》、 《凉州词》等。
LOGO

我们今天学习了这首诗,小朋友回

家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啊!告诉他
们这首诗的意思。并可以熟读这首

诗,背诵课文。

再见
LOGO
讲了这么多, 有小朋友知 道,这首诗 在说什么吗?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 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 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 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 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 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 此诗还不时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 和外交场合。
LOGO
接下来我们 一起分析一 下这首诗: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 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 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 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 楼。
LOGO
我们一起学 习这首诗是 什么意思呢?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 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 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 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 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 故有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 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 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 、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8.古诗二首【第1课时】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25张PPT) 图文

8.古诗二首【第1课时】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25张PPT)  图文

我有个朋友兢兢业业,碌碌无为。有次 她和她 的一个 朋友共 同去参 加一个 比赛, 她的朋 友看上 了她的 一幅画 ,于是 带走拿 去参加 比赛了 ,说好 的署名 写两个 人,可 是后来 ,这幅 画真的 获奖了 ,署名 没有我 的这个 朋友。 她朋友 说会去 给组委 会解释 ,于是 后来有 个饭局 ,她们 一起去 参加了 ,我的 这个朋 友全程 没插上 几句话 ,因为 所有的 功劳全 部被她 的这个 朋友独 领风骚 了,我 的这个 朋友不 想解释 ,也似 乎解释 不清。 后来, 她们疏 远了。 我们知 道隐情 的朋友 都明白 到底是 怎么样 的情况 ,可是 不知道 的人永 远都会 觉得这 幅画就 是署名 上的那 个人。
太阳落山(实景)
登 鹳
登楼所见
黄河入海(想象)
融情于景
雀 楼
登楼所思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寓理于事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拓展延伸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像雄奇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又变成了陡峭 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它的景象都不一样。人 们之所以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置身于庐山之中。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核心问题)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 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 写边塞风光著称。
主要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
初读感知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灾区孩子的答案是:有房子住,有好衣 服穿就 是幸福 。灾难 毁掉了 他们的 家园, 这些孩 子因此 没有了 家。人 们常说 :家是 每个人 的避风 港。是 的,没 有了避 风港的 孩子还 怎么谈 得上幸 福呢? 所以, 对于灾 区孩子 来说, 有房子 住,有 衣服穿 就是幸 福。www .28404 .com 学生的答案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考 上好的 大学, 就是幸 福。每 个莘莘 学子都 渴望自 己的努 力得到 回报, 考上理 想的大 学也是 他们所 追求的 目标, 所以, 对于学 生来说 ,取得 理想的 成绩, 考上好 的大学 就是幸 福。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人教部编版 (共16张PPT)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人教部编版 (共16张PPT)
登鹳雀楼
1
诗歌导入
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 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 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 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 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
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2
字词积累
五言绝句
3
字词积累
10
欲 穷 千 里 目,
想要 全部 看到
更 上 一 层 楼。
就要
11
字词积累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倚靠着。 尽:尽头,完了。 欲:想要。 穷:穷尽,全部。 千里目:目千里,看到千里之外。
12
白 日 依 山 尽,
夕阳靠着远山落下,
黄 河 入 海 流。
黄河向着大海流去。
这两句写出登楼看到的 壮观景色,气势磅礴。
组词 麻雀 山雀 孔雀
6
字词积累
拼音 yī
生字 结构

→亻+衣(人要依源自衣服遮羞取暖)左右结构字义 靠着。
组词 依靠 依照
7
字词积累
注意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雀楼依
入欲穷 目更
8
诗歌讲解
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
远处:
太阳

楼下 :
黄河

9
白 日 依 山 尽,
傍晚的太阳 靠着 中条山 落下去了
拼音 dēng
生字 登 →癶+豆
结构 上下结构 字义 (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
组词 登山 登陆 登高
4
字词积累
拼音 guàn
生字 鹳
结构 左右结构
字义 像白鹤,嘴长直,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22张PPT)
登鹳雀楼
引入新课 鹳雀,一种鸟儿,形状像 鹤。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 因常有鹳雀留在上面休息, 人们就给这座楼取了这个名 字。楼高三层,是唐代游览 胜地。北宋时还存在,后来 被黄河水冲没。
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 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 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 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 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 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 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积极进 取的思想感情。
这首古诗告知我们不管什么人,不管做 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 番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 们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太阳落山(实景) 登楼所见

黄河入海(想象)

雀 楼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登楼所思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阅读方法解密:景物描写
概念: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作用: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借景物 抒发感情等。
诗人登上哪儿了? 鹳雀楼。
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 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 河 入 海 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句意解释:
要想看到更远处的风景,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蕴含的哲理:
诗人想看到更远的风景,这表现了诗人 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由远望“白日”到 俯瞰“黄河”。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象壮 阔、气势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 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
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寓理于事,进一步 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 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课件)(共28张PPT)

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加强对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训练以及朗读指
导训练,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2
0
2 3
下课!


登 鹳 雀
年 级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9日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3
年 二 年
课 后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瑰宝 和古诗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登 鹳 雀 楼
级 语

文展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板书、PPT展示、互 动问答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


文 上
它不仅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会

望得远的道理,同时也激励自己和他人
不断攀登高峰,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
力。
诗句运用
2
0
2
3 年
看到小红考了一次100分就不认真

登 鹳 雀
年 级
听课了,我们会对她说:“
”。





运动会上,没跑出好出成绩,我会不
断鼓励自己:“
”。
欲穷千里目,
2
0 2 3 年 二




2
0
2
3
年 二
登 鹳 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在诗中理解为更远、更高 之意,是虚数。这句诗说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 哲理,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
诗人通过攀登鹳雀楼,观看日落西山、黄河 远去的景象,想到了“登高望远”的哲理。同学 们,你们也开动一下脑筋, 想象一下文中诗人描述的画 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或 者用笔画出来。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登鹳雀楼》描绘了诗人登鹳雀楼所看到 的壮观景象。全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给人 以启迪,体现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人 生哲理。
白日——依山尽
登 鹳
所见 黄河——入海流
景象壮观 站得高


欲穷——千里目
看得远
所感
奋发向上
更上——一层楼
● ● 亲爱的读者: ●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登鹳雀楼》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 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 生哲理,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1.看拼音,写生字。
高(楼) (依)傍 (尽)头 (黄)河 云(层) 2.《登鹳雀楼》一诗的作者是_唐___代诗人王__之___涣_。 诗句“_欲__穷___千__里__目__,__更__上___一__层__楼__”揭示了只有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象? 写了诗人傍晚时登鹳雀
楼所看到的壮观景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 尽:完。这里指太阳靠着群山渐渐西 沉,最后看不见了。 入海流:指黄河最终流入大海。
诗意: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了, 黄河水正奔腾澎湃地向着大海流去。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西南的黄河岸边,因经 常有一种叫鹳雀的水鸟来楼上休息而得名。
因为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上周围风景秀 丽,所以很多古代文人来这里游玩并写下了许多 诗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诗文主要描写了 什么景象?
朗读指导
《登鹳雀楼》的朗读基调应该 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读时声 音要厚重有力,体会“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8 古诗二首
祖国风光 壮观迷人
楼依尽黄层 照炉烟挂川




瀑尽
层 布炉



多音字
原文示例
(三更) ·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

(更加) 层楼。
三更
时分,气温更
加低了。
注意红色 字的读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 字季凌。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 有《登鹳雀楼》《凉州欲:想要。 穷:尽。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诗意:要想凭借自己的眼睛看到更远的景物, 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再读全诗,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远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近景
两行诗对仗工整,厚重有力, 既构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达了充 沛的气势。
火红的夕阳伴随着绯红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 渐消失,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一路狂奔,直入大 海。夕阳就要消失得无影无踪,黄河水也逐渐消 失在天边,我突然就明白要想看的更远,就必须 登上更高一层楼;就如同人生,只有不断努力进 取,才会获得更高的成就!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讲 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 以下问题。
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20.8.138.13.202007:5607:56:14Aug-2007:56 ●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三日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 ● 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07:568.13.202007:568.13.202007:5607:56:148.13.202007:568.13.2020 ●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8.13.20208.13.202007:5607:5607:56:1407:56:14 ● 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Thursday, August 13, 2020August 20Thursday, August 13, 20208/13/2020 ● 6、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7时56分7时56分13-Aug-208.13.2020 ● 7、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20.8.1320.8.1320.8.13。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三日 ● 8、天生我材必有用。07:5607:56:148.13.2020Thursday, August 13, 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