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激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纳豆激酶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

山 东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文章编号 :1004 - 4280 (2008) 03 - 0024 - 04
纳豆激酶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
0 引言
纳豆激酶 (Nattokinase ,NK) 是日本学者须见洋 行从日本食品纳豆中纯化分离出的一种具有溶血栓 功能的丝氨酸蛋白酶 ,它是由枯草杆菌 ———纳豆菌 ( Bacillus natto) 发酵大豆后所产的酶[1] 。由于 NK 作 用迅速 ,维持时间长 ; 源于食品 ,安全性好 ; 分子量 小 ,是一个单链蛋白质 ,更易被人体消化道吸收 ;对 纤维蛋白的作用机制不同于尿激酶等现用于临床的 药物 ,它同其他纤溶酶一样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 ,同
Phenyl Sepharose 疏水柱层析 Sephadex G2150 凝胶过滤层析 Sephadex G2100 凝胶过滤层板
第 22 卷
SDS - PAGE 测得 分子量ΠkDa
—
28 28 28 和 38
纯化倍数酶率活Π回%收
①4. 75 ②1. 32
—
①74. 3 ②77. 0
—
50
40
产品的生产主要是发酵液经过一系列的分离纯化方
具有操作简便 、可规模化生产及选择性强等特点 ,广 泛应用于规模化工业生产中 。基本工艺流程是离心 除菌 →盐析 (或有机溶剂沉淀) →超滤浓缩 →凝胶过 滤层析脱盐 →离子交换层析或疏水层析 。一般是将 凝胶层析 、疏水层析 、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中两 种以上的层析方法配合使用来进行酶的分离 。
膨胀床吸附分离作为一种新型的蛋白质分离纯 化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根据静电吸附作用 ,将带有相 反电荷的蛋白酶吸附在离子交换柱上 。该分离方法 避免了柱层析分离过程中 ,因复杂的纯化步骤而导致 纳豆激酶失活的缺点 ,具有快速分离纯化的优点。胡 洪波等[17] 对膨胀床分离纳豆激酶过程的各个阶段进 行了考察 ,发酵液中经离心得上清液 ,将粗酶溶液的 pH 值调节至低于其等电点 ,采用 Streamline SP 强离子 交换吸附剂 ,Streamline 25 膨胀床柱 ,XK16 层析柱 ,吸 附时最佳的 pH 为 6. 0 ,电导率应低于 6. 2 msΠcm。然 后进行清洗解吸 ,得到比较纯的纳豆激酶 ,整个分离 过程缩短为 8~10 h ,回收率提高了约 50 %。
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 1 . S c h o o l o f L i q u o r a n d F o o dE n g i n e e r i n g , G u i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O 4 G u i y a n g5 5 0 0 2 5 , C h i n a ; 2 . K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 An i ma l
摘 要: 纳 豆 激酶 主 要是 由枯 草 芽孢 杆 菌 ( B a c i l l u s s u b t i l i s ) 代 谢产 生 的碱 性 丝氨 酸 蛋 白酶 , 因其 具 有较 强 的溶栓 能 力而 著称 。 与其 他
的大 多溶 栓 剂相 比, 纳豆 激 酶具 有 安全 性 好 、 成本 低 、 易吸 收 、 副 作用 小等 优 点 , 因此 可用 于 开发 溶栓 药物 。 该 文对 国内外 纳豆 激酶 的 溶 栓功 效 、 理 化特 性 、 发酵工艺、 活性 测 定 、 纯化、 改 性和 产 品进 行 了综述 , 对 其 当 前研 究 中 的关 键 问题 进 行 分析 , 并 对未 来 纳 豆激 酶
的研 究方 向进 行 了展 望 。
关键词: 纳豆激酶; 溶栓; 理化 特 性 ; 纯化; 改性 中图分 类 号 : T S 2 6 2 . 3 文 章编 号 : 0 2 5 4 — 5 0 7 1 ( 2 0 1 7 ) 0 8 — 0 0 1 1 — 0 5 d o i : 1 0 . 1 1 8 8 2 / j . i s s n . 0 2 5 4 — 5 0 7 1 . 2 0 1 7 . 0 8 . 0 0 3
专论与综述
3 6 卷第8 期
发酵法生产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

作为微生物工业化发酵三大技术领域之一的菌 种选育,在微生物药物的发酵生产中有着至关重要 的地位。当前,发酵工业中使用的生产菌株,大部 分都是通过不同的育种技术而得到的具有高产目的 产物的菌株。
使用传统的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
分散的菌悬液,通过物理辐射和化学试剂能与 DNA 相互作用的特点实现对菌种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而 筛选出少数优良性状的突变株。 1.1.1 紫外诱变
窑 82 窑
农产品加工
2019 年第 6 期
基胍对 T-3 纳豆杆菌处理 20 min,诱变 2 轮,筛选 得到突变株 Y2-1 菌株,其产纳豆激酶活力比原始菌 株提高 14.8%,达到 5 740 IU/mL。 1.1.3 硫酸二乙酯诱变
硫酸二乙酯 (DES) 也属于烷化剂的一种,是一 种 常 见 的 化 学 诱 变 剂 。 许 建 平 等 人 [11]对 枯 草 杆 菌 B826 进行硫酸二乙酯处理,并筛选得到高效稳定的 突变株。
Hale Waihona Puke 中图分类号:Q815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ki.1671-9646(X).2019.06.062
(1. School of Medicin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2.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1198,China)
2019 年第 6 期
第 6 期 (总第 482 期)
农产品加工
No.6
2019 年 6 月
纳豆激酶论文:纳豆激酶地优化、提取分离纯化及基因克隆

纳豆激酶论文:纳豆激酶的优化、提取分离纯化及基因克隆【中文摘要】心脑血管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等特性。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全世界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并且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而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而血栓又是心脑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
所以,血栓的防治已是当务之急。
虽然传统药物在心脑血管及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上疗效显著,但毒副作用严重;而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不仅效果显著且安全无毒,可作为一种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功能性预防保健食品。
据文献记载,纳豆源于中国的豆豉,通过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均寿命长的原因除了与较为优良的自然环境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其膳食结构中,发酵食品特别是消费量最大的纳豆,是日本人长寿的秘方,视为国宝级食品。
寺院喜食大豆是因为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5.3%,而由纳豆菌产出的酶,能使50%的蛋白质变为水溶性,消化率可达80%。
还含氨基酸、维生素、植物性脂肪等。
据科学研究表明,纳豆食品不仅调整胃肠功能明显,还具有治疗感冒、痢疾、胀气、胃肠炎、消化不良、残便、便秘等功效,还有防治糖尿病,抑制血栓的生成和溶解血栓的作用,是一种延年益寿、健康的美容食品。
可以说纳豆是一种自然食品,是人类生活智慧的产物。
1987年日本的Sumi博士首次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分离出一种具有强烈纤溶作用的碱性蛋白酶并命名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
它不但能直接作用交联纤维蛋白,而且还可激活体内的纤溶酶原,从而表现出很强的溶血栓作用。
据报道其制品具有水解淀粉样蛋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第七因子和第八因子,降低血液粘度、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压,改善血液循环状态,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有利于神经损伤的再生,抑制骨质疏松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功能。
由于NK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经口服后可迅速入血,作用时间长,胃肠道稳定性好,可由细菌发酵生产、也可由基因工程菌生产等优点,有望被开发为新一代的口服抗血栓药物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纳豆及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

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男性占72%,女性占 75%,而且少年儿童由于偏爱肉食及细粮,蔬菜、 粗粮摄取量少以及缺乏户外运动等种种因素,使
万方数据
广东饲料第22卷第9期2013年9月
肥胖儿童也逐年增加,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老龄 化和人们对保健食品的需求的增加,纳豆食品在 我国有广阔市场,因此在我国对功能性食品纳豆
将其作为营养食品和调味品,中国人把豆豉用锅炒 后或蒸后作为调味料。 1.2纳豆的营养价值 近年来,经医学家及生理学家等研究表明,纳
栓纤维蛋白的成分,是一种由纳豆菌或纳豆枯草 杆菌产生的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并将其命名为纳
豆激酶(Nattokinase,NK)。纳豆激酶具有很强的溶 栓作用,甚至要超过尿激酶,而且不会经过胃部分
Haemost,1997,77
豆激酶产品仍需各界的继续努力,从而为血栓患
者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I]陈丽娟.纳豆激酶溶解血栓机制[J].中国生物工 程杂志,2003,23(4):53—56. [2]段智变,江汗湖,张书霞,等.纳豆激酶纤溶功能极 其机理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2):1-5. [3]付兴,杨志兴.纳豆激酶研究应用[J].生物工程进
【摘要】纳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并富含维生素K!等,可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纳豆激酶, 降解纤维蛋白原,并可以将纤维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从而刺激产生纤溶酶原激活剂。纳豆激酶以安全、高效、稳定,且成本较 低、易吸收、副作用小、作用时间长等优点,成为较为理想的保健及溶栓药物之一。本文对纳豆及纳豆激酶做了综述性研究,为
效、易吸收、体内半衰期长的药物方向发展。纳豆 激酶来源于传统发酵食品,生产工艺简单,无副作 用,安全性高,符合治疗血栓病的药品或食品基料
我国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

我国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摘要:纳豆激酶在我国的使用范围及需求量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我国对纳豆激酶的研究也由最初的起步阶段逐渐发展到研究其作用机理及其日常的应用。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纳豆激酶的研究将会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纳豆激酶;生化性质;酶活测定;研究我国纳豆的使用非常广泛。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纳豆作为保健品已逐渐占领保健品市场。
现代社会人们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量逐渐增加,纳豆的作用便更加凸显。
纳豆的主要保健成分为纳豆激酶,纳豆激酶具有较强的纤维蛋白溶解特性,目前对于纳豆激酶大多数人认为其可以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血栓是由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堆积而形成的,纳豆激酶可以溶解纤维蛋白,进而对血栓及其相关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及脑中风等有一定预防及治疗作用[1]。
纳豆激酶是由日本的须见洋行博士在1987年成功提取分离并命名的[2],是纳豆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
我国的第一篇有关于纳豆激酶的报道发表于1995年,目前我国关于纳豆激酶的研究已愈发成熟。
与传统的药物相比,纳豆激酶具有口服有效,安全性高及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所以自其产品上市以来,得到了我国群众的广泛认可[3]。
本文就我国的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我国纳豆激酶研究的起步阶段1995年《中国医学论坛报》发表文章称纳豆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溶栓作用,但并未对其机理及有效成分做出明确指示[4]。
随即山东大学徐涛等提出纳豆激酶是一种新型的纤溶活性物质,有效填补了我国在纳豆激酶领域的空白,并提出纳豆具有较强的经济学价值[5]。
黑龙江省科学院李荣萍等提出利用枯草杆菌发酵生产纳豆激酶,从12株枯草杆菌中成功分离并筛选出有效生产纳豆激酶的枯草杆菌,并对其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鉴定,实验结果表明,此株枯草杆菌可作为纳豆激酶的生产菌株应用于发酵生产中[6],在此过程中,我国对纳豆激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纳豆激酶的产量及实际应用量都比较低,纳豆激酶的产量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落后。
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

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程守强,梁凤来,王仁静,刘如林(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 300071)摘 要 纳豆激酶是一种由纳豆菌产生的具有强烈纤溶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与传统的一些溶栓剂相比,其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口服有效等优点。
就纳豆激酶的理化性质、制备过程、生物学功能、酶活测定方法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纳豆激酶;纳豆菌;溶栓作用;丝氨酸蛋白酶中图分类号 Q5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7021(2005)02-0069-06Advance in N attokinase R esearchCHEN G Shou2qiang,L IAN G Feng2lai,WAN G Ren2jing,L IU Ru2lin(Coll.of L if e Sci.N ankai U niv.Tianji ng300071)Abstract Nattokinase is a kind serine proteinase that has strong fibrinolytic action produced by B acillus subtilis (natto).As compared with some traditional thrombolytics,nattokinase possesses the advantages of safety,low cost, and effective by oral administration etc.S ome advances in nattokinase research were reviewed in thispaper,mainly its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preparation process,biological functions of dissolving fibrin,assay for enzymatic activity,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study.K eyw ords nattokinase;B acillus subtilis(natto);fibrinolytic function;serine proteinase 纳豆激酶(Nattokinase,N K;也称Subtilisin NA T,Subtilisin BSP)是由纳豆菌(B acill us subtilis var.natto)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溶栓功能的蛋白酶,是一种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
纳豆及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

1 . 1 浸 泡 :大豆 与水 的 比例 为 1 : 3 ,浸泡 时 间最好 是l 0 ℃时 I 8 - 2 0 h ,夏天 一般 为 1 0 h 。 1 . 2蒸 煮 :在高 温灭菌 锅 中 1 2 1 ℃ ,蒸 煮3 0 mi n 。 1 . 3 接 种 :将蒸 制 好 的黄 豆冷 却 至室 温后 ,分装
n a t t o k i n a s e . Ke y wo r d s :n o t t o ; n a t t o k i n a s e ; hr t o mb o l y s i s r o l e ; d e v e l o p me n t p r o s p e c t
s t u d y s u mm a r i z e s t h e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s o f n a t t o a n d n a t t o k i n a s e . Th i s p a p e r g e n e r a l l y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i r
f a c t o r s . I t c a n p r e ve n t b l oo d c l o t t i ng ,a n t i c a nc e r,l o we r t he bl oo d pr e s s ur e a n d S O o n. Na t t o k i n a s e i s f o u nd t O be a s t r o ng ibr f i no l yt i c Enz y me .Th e na t t o be c o me a r e s e a r c h h ot s p ot of na t ur a l f un c t i o na l f oo d.Thi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产物大小
28kDa 38KDa 28kDa 56kDa 27kDa 38kDa 28kDa 27kDa
蛋白形式 包涵体
分泌形 分泌形 分泌形 包涵体 包涵体 分泌形
表达率 18%
15 2% 20 5%
20% 40% 12%
产物活性 有溶栓活性
12000u mg 60u ml
2000u mg 有溶栓活性 有溶栓活性
120u ml
究, 已经初步能够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纳豆激酶样 品。但是对于基因工程菌的发酵工艺、表达产物的 分离纯化工艺、表达产物的产量及收率方面仅进行 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要想实现利用基因工程菌工业 化生产纳豆激酶, 还需更加深入的研究。
2 纳豆激酶基因结构和蛋白质结构
1992 年 Nakamura 等采用鸟枪法在大肠杆菌中 首次克隆到包括调控序列在内的 NK 全长基因, 并 对 1473bpNK 全长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该基因以 GTG 为起始密码子, 随后是由 1143bp 组成的阅读 框架, 编码 29 个氨基酸的信号肽, 77 个氨基酸的前 导肽和 275 个氨基酸的成熟肽, 共 381 个氨基酸。 其结构基 因的 3 末端 是 3 个连 续的终 止密 码子 TAA, TAG, TAA, 其后一段序列可形成茎环结构, 起
中 国生 物 工 程 杂 志
第 23 卷
离纯化出高纯度的具有溶栓活性的纳豆激酶蛋白。
1999 年复旦大学医学院分子遗传学研究室的刘北 城等[ 8] 从纳豆芽孢杆菌基因组中采用 PCR 方法扩 增了纳豆激酶原基因, 其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完 全一 致, 将该基 因重组 到温控 型表达 载体 pLY 4 上, 构建成表达质粒 pESX 1, 转化到 E . coli JF1125 受体菌中, 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表达产物 为 38kDa 的纳豆激酶原和 28kDa 的纳豆激酶, 表达 总产 物 约占 菌 体 蛋 白 的 18% , 其 中 成 熟 NK 占 50% , 纤维 蛋白 法测 定显 示, NK 具 有纤 溶活 性。 2002 年又从纳豆芽孢杆菌基因组中克隆了包括启 动子, 信号肽, 成熟肽及 3 非翻译区在内的 NK 全 长基因, 构建了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穿梭表达质粒 pBLNK, 转化到枯草杆菌中并成功表达。表达产物 用超滤浓缩, 分子筛, 离子交换等技术多步纯化, 每 升发酵液可得纯度高达 95% 的重组 NK 约 100mg, 与 t PA 比较, 比活性达 12000U mg, 收率为 60% [9] 。 1999 年张淑梅等[ 10] 从分泌纳豆激酶的枯草杆菌基 因组 DNA 中克隆了 NK 成熟肽基因, 其核苷酸序列 与文献报道仅 有一个碱基不 同, 核苷酸 同源性达 99 8% , 重组到 融合谷 胱甘肽 的融合 型表达 载体 pRIT2T 上, 转化到 E . coli N4830 受体菌中, 在大肠 杆菌中得到表达, 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溶解纤维蛋 白活性, 表达蛋白占菌体蛋白的 15 2% 。近年来, 又成功克隆到与文献 报道完全一致的 NK 成熟肽 基因, 重组到高效表达载体 pET230 上, 在大肠杆菌 DH5 中的表达率达 20 5% , 并且将表达产物经过 DEAE Cellulose DE52 和 Sephadex G100 两个柱分离 纯化 出 NK 蛋白。每 升发 酵液可 得 100mg NK 蛋 白, 与尿激酶比较, 纤溶活性达 2000U mg[ 11] 。2002 年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谢秋玲等[12] 克隆了
始密 码 子 上 游 17bp 处 是 核 糖 体 结 合 位 点 AAAGGAG, SD 序列上游是 A T 含量高达 72% 的转 录调控区域。许多研究者根据 NK 基因的 DNA 序 列推出其氨基酸序列的一级结构, 确定纳豆激酶由 275 个氨基酸组成, 是一种单链多肽酶。含有 8 个 赖氨酸残基, 肽酶可将其水解成 9 个小肽, 该酶的 活性部位在 Asp32, His64, Ser221 处, 底物结合部位 在 Ser125, Leu26 和 Gly127 处。将其核苷酸序列和 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枯草杆菌蛋白酶比较发现纳豆
纳豆激酶( nattokinase) 是日本学者须见洋行等 人于 1987 年首次从纳豆中发现的。该酶是一种枯 草杆菌蛋白激酶, 是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杆菌 ( Bacillus subtillis natto ) 产生的一 种碱性丝 氨酸蛋 白酶[ 1] 。研究发现, 纳豆激酶具有纤溶活性, 能显 著地溶解体内 外血栓, 明 显缩短优球蛋 白溶解时 间, 并能激活体内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纤维蛋白溶酶 原激活剂( t PA) , 从而增加内源性纤溶酶的量与作 用, 间接表现溶栓活性。因此, 纳豆激酶是一种很 有潜力的新型溶栓药物。目前常用的一些预防和 治疗血栓的药物, 如尿激酶、链激酶、组织纤溶酶原 激活剂( t PA) 等, 均存在一些缺陷, 如半衰期短, 用 药剂量大, 价格昂贵等等。与此相比, 纳豆激酶具 有安全性好, 体内作用时间长, 药效持久等优点, 极 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理想的预防和治疗血栓的生化 药物[ 2] 。本文综述了纳豆激酶的基因工程研究进 展, 同时评述了基因与蛋白质结构, 探讨了不同的 表达系统对表达产物的产量、活性和遗传稳定性的 影响, 为用基因工程菌生产纳豆激酶的进一步研究 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纳豆激酶原基因, 重组到温控 型表达载体 pBV220 上, 转化到 E . coli DH5 受体菌中, 温度诱导表达 后, SDS PAGE 电泳表明在 38kDa 处有一条明显的
表达带, 表达蛋白占菌体蛋白的 20% 左右, 表达蛋 白以包涵体形 式存在, 包 涵体经变 性, 复性 后, 用 CLT 法测定具有溶栓活性。同年四川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 彭勇等[ 13] , 从解淀粉 芽孢杆菌 DC 4 基因组中克隆了豆豉溶栓酶成熟肽 基因( DFE) , 序列分析表明 DFE 基因长 825bp, 编码 275 个氨基酸, 与文献报道的纳豆激酶核苷酸和氨 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80 0% 和 86 5% , 构建成 融合型表达载体 pET Nde, 转化 E . coli BL21 中, 在 IPTG 诱导下, 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 40% , 表明豆豉 溶栓酶可能 是一种新型的溶栓酶。同年, 又从纳豆杆菌基因组 DNA 中克隆了纳豆激酶成 熟肽基因, 与文献报道 的核 苷 酸 序 列 和 氨 基 酸 序 列 分 别 有 93 4% 和 94 5% 的同 源性, 重组 到 融 合型 表 达 载体 上, 经 IPTG 诱导后, 表达的融合蛋白占菌体可溶性蛋白 的 26% [ 14] 。2000 年华南理工大学的黄志立等[ 15、16] 从纳豆杆菌中克隆了纳豆激酶原基因, 其基因序列 与文献报道的核苷酸同源性达 99 08% , 重组到温 控型表达 载体 pBV220 上, 转化 E . coli HB101 中, 实现了在大肠 杆菌中表达, 表达产物的 表达率达 12% , 用 CLT 法测定具有溶 栓活性, 1ml 菌液的溶 栓活性相当于 120U 尿激酶。并研究了外源基因在 大肠杆菌中的遗传稳定性, 结果表明, 传代 21 代, 外源基因的缺失率达 52% 。2001 年又报 道, 克隆 了纳豆激酶结构基因, 其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的核 苷酸序列完全相同, 并将该基因重组到 pTCZaA 表 达载体上, 转化毕赤酵母 GS115 中, 研究了外源基 因在真核表达 系统酵母中的 遗传稳定性, 结果表 明, 传代 120 代, 外源基因的缺失率仍为 0% , 可见, 外源基因在酵母中具有 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17] ( 表 1、表 2) 。但没有报道外源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情 况。综上所述, 我国学者对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 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活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
第 23 卷第 9 期
中 国生 物 工 程 杂 志
CHINA BIOTECHNOLOGY
2003 年 9 月
纳豆激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张淑梅* * 李 晶 王玉霞 王佳龙 赵晓宇
( 黑龙江省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哈尔滨 150010)
摘要 纳豆激酶是由纳豆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lis natto ) 分泌的一种具有纤溶作用的碱性丝氨 酸蛋白酶。对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基因与蛋白质结构以及基因工程纳豆激酶的特性和 功能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纳豆激酶 基因结构 基因工程
纳豆激酶成熟肽基因 纳豆激酶成熟肽基因
纳豆激酶原基因 豆豉溶栓酶成熟肽基因
纳豆激酶成熟肽基因 纳豆激酶原基因
基因大小( bp)
1143 1473
825 825 1143 825 825 1143
同源性( % )
100 100
99 8 100 100
80 0 93 4 99 08
第9 期
张淑梅 等: 纳豆激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1 纳豆激酶基因克隆与表达
自从 N akamura 等[ 3] 于 1992 年首次克隆了纳豆 激酶基因并测定了全基因序列, 使得利用基因工程 技术提高纳豆激酶活性及产量成为可能。迄今为 止, 国外对纳豆激 酶基因的研究 仅限于 Nakamura
收稿日期: 2003 05 16 修回日期: 2003 08 05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C01 23) * * 电子信箱: zsmhlj@ yahoo. com
等利用鸟枪法得到了 NK 基因, 并将 NK 基因重组 到 pUC19 质粒上, 转化到 E . coli HB101 受体菌中, 该基因工程菌发酵产物具有胞外蛋白酶活性, 但没 有检测其溶栓活性。至于对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 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但与纳豆激
酶同源性很高的枯草杆菌蛋白酶 E 和枯草杆菌蛋 白酶 amylosaccharit icus 都 已 有 基 因 克 隆 的 报 道。 Yoshimoto 等[ 4] 利用穿梭质粒载体 pHY300PLK 克隆 amylosaccharit icus( apr) 基因, 转化到 4 种不同的枯草 杆菌中( ISW1214, M1111, IA510, IA274) , 发 现转化 菌株( ISW1214 PTH1) 的蛋白水解酶的产率比宿主 菌和基因供给菌分别提高 20 倍和 4 倍。Mark 等[ 5] 将枯草杆菌蛋白 酶 E 基因克隆到穿梭载体 pBS42 上, 转化枯草杆菌, 表达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是野 生型的 5 倍。凌均建等[ 6] 通过质粒整合和噬菌体 pBS1 转导构建了枯草杆菌蛋白酶 E 基因图谱。研 究表明, 克隆化的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只在静止生 长期表达, 并且受 37 启动子的控制。T akagi 等[ 7] 将枯草杆菌蛋白酶 E 基因克隆到嗜热表达载体上, 实现了在嗜热杆菌中的表达。近年来, 我国掀起对 纳豆激酶的研究和开发热潮, 纳豆激酶的药用价值 日益突出, 我国学者渴望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纳豆 激酶, 致使对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表 达产物的产量和活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已经从不同菌株( 枯草杆菌, 纳豆杆菌, 解淀粉芽孢 杆菌) 中克隆了纳豆激酶成熟肽基因, 包括前导肽 和成熟肽的纳豆激酶原基因, 以及包括启动子, 前 导肽, 信号肽和成熟肽的纳豆激酶全基因。分别重 组到温控型和诱导型质粒载体上, 实现了在大肠杆 菌, 枯草杆菌和酵母菌中的表达。并通过柱层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