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药物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生物制药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制药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制药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引言生物制药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进行研究和应用,开发和生产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制药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在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物制药技术的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生物制药技术的进展1.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生物制药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将人类需要的基因插入到细胞中,使细胞产生特定的蛋白质,从而生产出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2. 重组蛋白技术的突破:重组蛋白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需要的基因插入到细胞中,使细胞能够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这种技术的突破使得生产大规模的重组蛋白变得可能,从而满足了大量患者的需求。

3.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单克隆抗体技术是指通过克隆技术获得一种特定的抗体,并使其能够大规模生产。

这种技术的发展使得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更加高效和可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生物制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个性化药物的发展: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个性化药物的研发将成为生物制药技术的重要方向。

个性化药物是指根据个体的基因信息和生理特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药物。

这将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副作用。

2.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的发展将为生物制药技术带来新的突破。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能够直接修改细胞的基因序列,实现对疾病基因的修复或抑制,从而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3. 仿生药物的研究:仿生药物是指通过模仿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开发出具有类似效果的药物。

仿生药物的研究将为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结论生物制药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医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仿生药物的不断发展,生物制药技术将继续迎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生物制药技术的最新进展报告

生物制药技术的最新进展报告

生物制药技术的最新进展报告近年来,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制造药物的过程,通过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和生理活动的研究,实现了药物的高效生产和治疗的个体化。

下面将介绍生物制药技术的最新进展。

1. 基因工程与重组蛋白基因工程是生物制药技术的核心,通过重组DNA技术,将所需基因导入表达宿主,使其生产特定蛋白质。

近年来,基因工程在重组蛋白的生产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重组蛋白是从非人类源获得,常用于治疗癌症、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通过基因工程,我们可以大规模生产这些蛋白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2.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直接修改DNA序列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其中,CRISPR-Cas9系统是最常用的基因编辑工具。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我们可以精确地修改疾病相关基因,实现个体化治疗。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修复遗传病患者的突变基因,为患者带来病情改善的希望。

3. 细胞疗法的突破细胞疗法是一种利用活细胞作为治疗手段的技术,通过改变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来治疗疾病。

目前,细胞疗法已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干细胞疗法和CAR-T细胞疗法是细胞疗法的两个热点领域。

干细胞疗法可以通过向患者输注干细胞来修复受损器官或组织,为治疗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方案。

CAR-T细胞疗法则是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具有针对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能力,从而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

4. 个体化药物研发在生物制药技术的最新进展中,个体化药物研发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个体化药物指的是根据患者的基因组、表型等信息,开发适合特定患者的药物。

通过个体化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证。

现代技术的发展,如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个体化药物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个体化药物的研发将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生物制药领域中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制药领域中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制药领域中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因工程技术已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基因工程技术以重组DNA技术为主要手段,将人工合成的DNA序列导入细胞中,从而改变细胞代谢途径和遗传信息,达到生产特定蛋白质的目的。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不仅提升了生物制药的品质和效率,也拓展了生物制药的研究领域,其中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

一、基础研究方面1.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指通过特定技术手段,在基因组准确位置上创造、修复或抑制特定的突变或蛋白质功能缺陷。

基因编辑技术适用于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疾病。

如利用CRISPR/Cas9技术,将一段许多地区无法使用的DNA修复,恢复了基因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基因表达分析基因表达分析是基于细胞或组织水平,对基因表达情况的研究,并探讨了基因调控机制和信号通路。

该研究领域为基于细胞、信号传递通路和病理学的治疗研究提供了铺技术基础。

利用基因表达分析技术,可以开发特定的生物制剂,提供精确定制药品。

3.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来DNA序列通过特定手段导入宿主细胞基因组中,从而产生想要的功能或表达产物。

该技术有助于构建生物制剂的细胞工厂,并可提升生产效率。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同时也产生出了许多争议,对生物农业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产生了影响。

二、应用研究方面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工构建的DNA序列导入到病人的细胞或组织中,从而治疗相关疾病。

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包括了基因替代治疗、基因编辑治疗和基因靶向治疗等多个领域。

比如用基因治疗技术,研制出治疗乳腺癌的新型生物制剂,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2. 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技术是指通过人工合成的细胞,治疗相关疾病的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血液疾病,如骨髓瘤和淋巴瘤等。

逐渐地,细胞治疗也被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总之,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充分展示了其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药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解析

药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解析

药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药学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突破。

本文将从药物研发、药物递送系统和个性化药物治疗三个方面,解析药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

一、药物研发药物研发一直是药学领域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成为热点。

基因工程药物利用重组DNA技术,通过改变人体内基因的表达,来治疗疾病。

例如,基因工程药物可以通过修复或替代缺陷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等。

此外,纳米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纳米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纳米粒子中,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并减少副作用。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将药物精确地送达到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纳米粒子可以通过靶向功能分子与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实现肿瘤靶向治疗。

二、药物递送系统药物递送系统是指将药物有效地送达到病变部位的技术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药物递送系统取得了重大突破。

纳米递送系统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如粒径、表面电荷等,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此外,纳米递送系统还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靶向性,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除了纳米递送系统,基因递送系统也是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热点。

基因递送系统可以将治疗性基因导入人体细胞,来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某些癌症。

例如,利用载体将基因导入肌肉细胞,可以治疗肌营养不良症。

三、个性化药物治疗个性化药物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和环境因素,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个性化药物治疗成为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个性化药物治疗可以通过遗传标记物来预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从而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个性化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临床数据和基因数据,来预测患者的疾病进展和药物反应,从而指导临床决策。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肿瘤基因组学数据,来预测患者对某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生物制药中基因工程的应用研究

生物制药中基因工程的应用研究

生物制药中基因工程的应用研究在当今的医药领域,生物制药已经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星,而基因工程则是推动生物制药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基因工程的出现为人类对抗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开辟了全新的途径。

基因工程,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人类的意愿,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组,以实现特定的目标。

在生物制药中,它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首先,基因工程在胰岛素的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药物。

过去,胰岛素主要从动物的胰腺中提取,不仅产量有限,而且还存在着免疫反应等问题。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地将人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或酵母菌中,使其能够大量合成与人胰岛素结构和功能相同的胰岛素。

这不仅解决了胰岛素供应不足的问题,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基因工程还在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传统的疫苗通常是通过减毒或灭活病原体来制备的,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生产过程复杂。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直接合成病原体的关键抗原蛋白,或者将抗原基因导入载体中,制备出基因工程疫苗。

例如,乙肝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

这种疫苗具有安全性高、效果好、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在抗体药物的研发中,基因工程同样不可或缺。

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病原体。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更好的亲和力、特异性和稳定性。

例如,单克隆抗体药物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

这些抗体药物在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显示出了卓越的疗效。

除了上述药物,基因工程还在其他生物制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血液制品的生产中,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凝血因子等重要的蛋白质;在基因治疗中,可以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患者的细胞中,以治疗遗传疾病。

然而,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也并非一帆风顺。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基因表达的调控。

在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后,如何保证基因能够高效、准确地表达,并且表达产物具有正确的结构和功能,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基因工程药物的综述

基因工程药物的综述

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及进展摘要:20世纪70年代,随着DNA重组技术的成熟,诞生了基因工程药物,高产值、高效率的基因药物给医药产业带来了一场革命,推动了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医药产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以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为导向,简要的介绍了国内外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概况、研究现状、研究方向、发展方向。

关键词:基因工程,药物,现状,发展1 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概况20世纪70年代,随着DNA重组技术的成熟,诞生了基因工程药物,高产值、高效率的基因药物给医药产业带来了一场革命,推动了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医药产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基因药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药用蛋白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等细菌中,通过大肠杆菌等表达药用蛋白,但这类药物往往有缺陷,人类的基因在低等生物的细菌中往往不表达或表达的蛋白没有生物活性。

第二阶段是人们用哺乳动物的细胞代替细菌,生产第二代基因工程药物。

但由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条件相对苛刻,生产的药物成本居高不下。

第一、二代基因药物的研制和生产已经成熟。

从第一个反义核酸药物Vitrovene于1998年和1999相继在美国和欧洲上市以来,发展迅速。

第三阶段是到了80年代中期,随着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科学家可以将人们所需要的药用蛋白基因导入NN-~L动物体内,使目的基因在哺乳动物身上表达,从而获得药用蛋白。

携带外源基因并能稳定遗传的这种动物,我们称之为转基因动物。

由于从哺乳动物乳汁中获取的基因药物产量高、易提纯,因此利用乳腺分泌出的乳汁生产药物的转基因动物称为“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

90年代中后期,国际上用转基因牛、羊和猪等家畜生产贵重药用蛋白的成功实例已有几十种,一些由转基因动物乳汁中分离的药物正用于临床试验,但还没有一例药品成功上市。

2 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现状2.1国外基因工程药物研究现状随着1971年第一家生物制药公司Cetus公司在美国的成立,1973年重组DNA技术的出现,生物医药即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商业前景。

[医疗药品管控]基因工程药物研究进展

[医疗药品管控]基因工程药物研究进展

(医疗药品管理)基因工程药物研究进展基因工程药物研究进展姓名:邵亚男学号:10201210240班级:土木专升本10②基因工程药物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肿瘤、肝炎、艾滋病等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传统化学药物日益显露出其局限性,而利用生物技术制取新药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自1982年FDA批准首个重组人胰岛素后,基因工程药物带来了治疗学的新突破,于临床治疗中日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统计1998年全球首次上市的45个新药中,基因工程药物就占16个。

目前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主要针对肿瘤、艾滋病、自身免疫疾病及器官移植免疫排斥等。

于这些传统化学药物难以攻克的疾病面前,基因工程药物表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概述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进展。

壹、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历程自1972年DNA重组技术诞生以来,作为现代生物技术核心的基因工程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

1982年美国Lilly公司首先将重组胰岛素投放市场,标志着世界第壹个基因工程药物的诞生。

美国是现代医药生物技术的发源地,也是率先应用基因工程药物的国家,其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已拥有世界上壹半的生物技术公司和壹半的生物技术专利。

1996年美国就已有1300多家专门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公司(其中70%是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公司),其销售额达1.01x101美元之多,年增长率为12%。

据1998年美国药学会统计,美国FDA已批准了56种生物技术医药产品上市,其中绝大多数为基因工程药物。

此外,仍有20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正于进行临床试验,其中至少有1/5的产品将可能于今后10年内上市。

1999年美国基因工程药物的销售额为7.56x1010美元(占生物技术产品总额的75%),年增长率为12.6%。

基因工程药物为美国的壹些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回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欧洲于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方面也进展较快,英、法、德、俄等国于开发研制和生产基因工程药物方面成绩斐然,于生命科学技术和产业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且超过了美国。

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生物制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它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制造药物和生物制品的技术,具有高效、高产、高品质、低副作用等优势,并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发展前景的医药产业之一。

一、背景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这项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重组蛋白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已经颠覆了传统的药物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二、研究进展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物的生产完全实现了“人造”。

基因工程技术可用于生产多种蛋白质药物,如克隆干扰素、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葡萄糖酸激酶、嗜血杆菌Factor VIII等。

其中,克隆干扰素在免疫、治疗乙肝、乳腺癌及黑色素瘤等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誉为生物制药技术的“明星产品”。

2.单克隆抗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目前最为发达的一种分子技术,通过对抗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人们成功地开发出了多种单克隆抗体制品。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领域。

如前列腺癌药物Zytiga、乳腺癌治疗药物Herceptin和瑞德西韦等都是单克隆抗体药物。

3.重组蛋白技术重组蛋白技术是基因重组技术的一种应用,通过将人类基因的DNA序列导入进菌或酵母等细胞中,促使其自行合成蛋白而制成一种生物制剂、药物,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药物制造中。

如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和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促进造血的蛋白质,通过基因重组而制成的制造人类药物的生物制剂。

三、应用前景生物制药技术的优势包括高效、高产、高品质、低副作用等优点,因此目前已经成为医药产业领域中的一大热门话题。

与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在治疗效果、治疗周期、副作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病毒感染
杨延梅等应用安福隆( 第二代基因工程A22b干扰素 ) 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5 例, 第1 个月每天肌 肉注射1 次安福隆500 万u, 后改为隔天肌肉注射1 次, 疗程为6 个月; 与给予甘利欣、维生素C等保肝药物治 疗的对照组47 例进行了比较。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 率、HBV2DNA 阴转率、HBeAg 阴转率、HBeAb 阳转率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101) 。 该临床研究证明安福隆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 确切 。
1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肿瘤
高丽等研究基因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 rBTI) 诱导HL260 细胞凋亡的作用, 结果表明来自蓼科植物 的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抑制HL260 肿 瘤细胞的生长。本研究为植物小分子蛋白酶抑制剂在 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内容, 也为基因重组植物 蛋白药物的临床应用开创新的 思路。进一步研究这类药物有望 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抗肿瘤靶向 治疗药物。
二. 基因工程制药概述
基因工程制药是随着生物技术革命而发展以来的。 1980年,美国通过Bayh-Dole 法案,授予科学家Herbert Boyer 和 Stanley Cohen 基因克隆专利,这是现代生物 制药产业发展的里程碑。1982年,第一个生物医药产 品在美国上市销售,标志着生物制药业从此走入市场。
荞麦
1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肿瘤
韩明勇等采用Lipofectamine2000 将携带人IL2 18 基因的质粒pCDNA3112hIL218 转导入Bcap37 细胞中, 并筛选出阳性克隆。裸鼠致瘤实验和抗瘤实验表 明IL218 基因转染降低了Bcap37 细胞的肿瘤原性, IL2 18 基因修饰的Bcap37 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该研究为乳腺癌基因工程肿瘤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 验基础。
三. 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研究最新进展
近20 年来, 我国基因药物与疫苗的研究、开发 和产业化从无到有获得了快速发展, 逐步缩短了与 先进国家的差距。下面就近几年来我国基因工程药 物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作一概述。
1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肿瘤 2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病毒感染 3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4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其他疾病
3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余榕捷等利用PCR 方法扩增纳豆激酶酶原基因, 并 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c 上, 构建表达pro2NK 和载体上 22 氨基酸短肽的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pENK, 表达质粒 pENK 分别转化溶源化宿主菌BL21 (DE3) pLysS2和BL21( DE3)pLysS+ , 获得表达菌pENK2( DE3 ) pLysS2和 pENK2(DE3) pLysS+ 。SDS2PAGE 结果显示两菌株均表 达42kD的目的蛋白。纤维蛋白平板法显示表达产物具 溶栓的活性, 本研究为开发纳豆激酶成为新一代溶栓 药物奠定了基础。
牛胰岛素
生物制药业有不同于传统制药业的特点
1.生物制药具有靶向治疗作用 2.生物制药有利于突破传统医药的专利保护到期等困 境
3.生物制药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性
4.生物制药具有较长的产业链 生物制药这一系列的特点决定了其在21世纪国民
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历版中国药典收录的生物药物品 种也是逐渐增多。
3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余蓉等通过计算机分子设计, 预测了水蛭素12 肽 通过柔性肽(Gly) 3 与r2PA 连接形成的融合蛋白的空间 结构与功能, 并构建了表达该融合蛋白的工程菌, 融合 蛋白表达后通过复性, 得到了分子设计预期的具有较 高溶栓抗凝双功能活性的新型蛋白。该研究首次将重 组水蛭素HV3 的C 末端12 肽与rPA 基因融合, 具有作用 半衰期更长, 选择性更高, 抗原性、出血性等副作用更 小等特点。体外活性分析证实该工程融合蛋白具有良 好的抗凝纤溶双功能, 具有成为新一代溶栓药的潜力。
2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病毒感染
胡立华等观察了重组基因工程药物干扰素( IF1Na2Ib) 与胸腺肽al 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的强大抗病毒活性, 是目前治疗慢 性乙型肝炎较为理想的方案。
左冰采用A21 型基因工程干扰素( rHuIF2N2a1) 与无环鸟苷(ACV) 联合治疗24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 炎患者, 获得满意效果, 全组24 例中( 30 只眼) , 治愈 或基本治愈29 只眼, 治愈率为96.167% 。该临床研究 证明应用A21 型基因工程干扰素可达到提高疗效, 缩 短病程的目的。
基因工程药物研 究进展
outline
一. 基因工程药物 二. 基因工程制药概述 三. 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研究最新进展 四. 发展前景
一. 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和 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质合成过 程的基因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基因操作,最后将 该基因放入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中去,这些 受体细胞包括细菌、酵母菌、动物或动物细胞、 植物或植物细胞,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过程中, 大规模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蛋白质, 即基因疫苗或药物。 在医学和兽医学中应用正 逐步推广。
4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其他疾病
成骨生长肽(OGP) 是一种促进体外成骨细胞增殖和 体内成骨的多肽。利用人工合成的人成骨生长肽基因, 与质粒pTYB2 重组, 转化大肠杆菌E1coli BL21, 经异丙基 硫代2B2D2半乳糖苷诱导, 融合蛋白在E1coli 中得到表达 , 经一步亲和层析纯化得到重组人成骨生长肽( rhOGP) 。 体外实验证明rhOGP 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体内实验证明rhOGP 加速兔移植骨成活, 使血清中碱性 磷酸酶活性增高, 骨钙素增高。rhOGP 促进成骨, 有可能 成为治疗骨移植及骨折愈合的有效药物。
四. 发展前景
基因工程技术的运用使药品开发发生了根本性 的转变, 治疗性蛋白质分子设计与工程化已取得突破 性进展, 如今基因工程药物已进入第三代蛋白质治疗 药物发展阶段。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以使过去一些 生产困难的产品, 如激素、酶、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 明显提高产品质量与收率, 同时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患者的用药水平和生活质量。基因工程技术应 用于药物研制是一项造福于人类的宏伟工程, 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 基因工程药品必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