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2021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2021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24.春秋中后期效力于卿大夫的家臣流动性增强,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

A.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B.儒学主流地位确立

C.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D.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25.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

A.犁耕技术得到不断提髙 B.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C.精耕细作实现质的突破 D.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26.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27.明代中后期,在货币白银化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流通”的经济现象。这期间,万历年间成书的防诈骗的公案类笔记小说《杜骗新书》,将当时市面上的假银类做了一番整理;

民间日用类书《三台万用正宗》则专门有《银色》一目。由此可见,这两本书的出现

A.推动了世俗小说的繁荣B.规范了当时的商业资本市场

C.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8.毛泽东说“边区是民主的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粉碎了人民不关心政治或人民政治程度不够不能行使民主权利的谬论”,这体现出

A.工农运动的发展推动国民革命 B.民族战争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C.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积极性 D.民主人士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

29.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货币数额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发展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

C.抗战后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 D.此项做法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

30.1955年,针对万隆会议上某些国家提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词汇”的言论,周恩来说:“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

A.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 B.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C.以广交朋友为宗旨 D.以联合国为中心

31.自1956年以后,“雇工”几近在中国绝迹。改革开放后关于“雇工”问题,1979年中央规定“不准雇工”,1981年变为“雇工不能超过8个”,到了1987年则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该变化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B.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C.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 D.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32.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C.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D.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33.路德认为,基督徒作为个人属于信仰的世界,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信仰负责。在世俗世界里,个人必须服从世俗权威。无论信仰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是上帝创造,因而都不可

违背。这种主张在当时受到德意志各封建诸侯的普遍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A.推动了德国宗教信仰自由B.宜扬了自由平等思想

C.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 D.否定了罗马教廷权威

34.罗斯福新政打破了政府不应干预经济生活的迷思。其在社会保障、劳资关系、基础建设等各方面的举措,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引起垄断资本家不满 B.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

C.造成了巨额政府债务 D.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5.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己成为时代主题。但另一方面,2021年全球有68个国家发生了1136起恐怖袭击案件,共造成7656人死亡,2021年美国联合英法,未经联合国安理会

授权,悍然精准打击叙利亚。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当今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B.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C.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D.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坤、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

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关。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竟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