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起源》绪论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了解绪论和序言的异同。

2、整理文章每一自然段的关键句,借此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内容。

3、推敲文章的用词,感受作者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的欲望。

4、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1、捕捉段落中重要的句子,概括段落内容,理清思路,熟悉内容,初步了解《物种起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2、分析一些句子和词语,体味行文的严密准确。

教学难点:

不必纠缠于进化论方面的一些名词术语;而对其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可以通过作者的用词遣句来感受。

教学建议:

课文介绍了进化论以及《物种起源》写作和发表的有关情况。对于文章的科学理论和名词术语,可以不必深入阐述,

本文可以视作一篇说明文。对文章的内容、语言乃至一些说明方法作一些分析是有必要的,这对了解进化论以及《物种起源》这本书十分有益。本文又不是一般的说明文,它是一本“划时代”巨著的绪论,“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在于进化论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点,更在于提出进化论背后的不囿于成见、大胆怀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忽视的。

课前准备:

1、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给生字词(琐屑、审慎、札记、传布)注音、注释。

2、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生平及有关进化论方面的内容。

教学方式: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

学习方式:文本研习。

课时安排: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对文章思路、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一些重要的句子和词语的分析、品味。第二课时侧重于感受达尔文在进化论研究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思考、创新的欲望。第二课时还附带介绍第二课,杨焕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杨文学习两样内容:一是每一自然段的关键词,二是文中的说明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重要信息,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幕上所示的照片是谁呢?不是我吧?我将来老有可能成为他吗?我说的是外貌上。不可能吧?不可能吧退化到如此地步吧?图片中的人是谁呢?

达尔文,讲进化论的达尔文。

同学们还记得必修四当中《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第三自然段吗?

出示板书(多媒体):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一句话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运用的是比较法,附带讲到了达尔文的成就。

那么,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指的是什么呢?

自然界(生物)的进化论。

恩格斯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让我们走进达尔文,走进进化论。

二、“绪论”探讨

什么叫绪论?它与导言、序言有什么区别?

出示板书:绪论,亦称导言,学术论著开头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的部分。具体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说明作者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帮助理解整部著作。

出示板书:序言,亦即序文,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

出示序言(如叶校长为《高考作文智慧透视》所作的序言,或者我写的后记(均附后)让学生判断。)如板书所示的文章,叫做序言,当时因为有了前序,所以本文称之为后记(即后序)。

从作者来看,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来写,但导言或绪论则一定是著作者本人来写。

从体裁来看,序言可用于文学作品,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著作,而导言或绪论只用学术类著作。

从表达方式来看,序言表达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均可,绪论较为谨严,以说明、议论为主。

从与正文或者著作的关系来看,序言与原著作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泛,而导言或绪论则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对正文的作用来看,序言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介绍评论正文内容;而绪论是介绍正文。

三、寻找每一自然段的关键句。

【说明】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为:

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标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

【说明】如何筛选关键句?

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第一段:

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二段:

公道中学教学案·语文必修五总第课时审核:

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

第三段: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

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第四段:我极抱歉的是……我仍想利用这个机会,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

第五段: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第六段: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会给了解这个难解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

第七段:由于这种理由,我把“摘要”的第一章用来专门讨论“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学生可能还会提及其他重要句子,只要讲得有道理,亦可肯定。)

第八段:“自然选择”的基本问题,将在第四章里有若干论述。以后的五章中将论述在承认此学说时所遇到的最显著和最严重的困难。

第九段: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那些属于所谓同属的生物都是另一个并且一般是自经绝灭的物种的直系后代,这与任何一个物种的公认的变种是该物种的后代,是同样的情形。而且,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4段):交代写作宗旨和经过。交代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提早发表的原因,说明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以及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

第二部分(第5—9段):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并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基本观点。

四、用词推敲

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

..认为是正确的。

“当时”是时间副词作状语,与“当时”与“现在”相对而言,用“当时”,强调了两层意思:一是当时达到的认识水平,二是现在认识又有所发展。

2、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

..

....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

.........,这是正确的……

修饰语“惟一”表明当时自然学者们的绝对化、简单化。

“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介词结构作状语,有条件地肯定他们的观点,实际上是否定他们的观点。

3、结果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

.....,却能

..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

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

“经常”是程度副词作状语,说明频率高。

“虽然不完备”,说明了研究还存在的缺陷,句子先让步后转折,表明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

4、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

......……

表明对大量的遗传变异的最起码的肯定。

《〈物种起源〉》绪论》动词、形容词使用准确,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关联词运用得当,把语义体现得严密、周到,有相当强的逻辑性,体现了一位科学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

达尔文是怎样一位科学家呢?

在分析用词之后,出示相关图片,介绍达尔文其人其事。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摘自《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