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尼采哲学中的_非理性_
(完整word版)尼采哲学

论尼采的强力意志摘要:尼采是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他在叔本华唯意志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而发展为权力意志论者,他的这一主张又被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承继.他的哲学主张,在他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哲学界的注意,然而在他去世后,却成为一种很有市场的思想潮流,尤其是当代,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很大.他在继承批判叔本华“生存意志论”的基础上认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求权力、求强大、求优势、求自身超越,真正的权力意志将对生命的肯定作为新的价值原则而建立,从而体现出它的创造性,因此在尼采哲学中,权力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无不是权力意志的表现。
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权力意志论,才能真正理解尼采哲学。
关键词:尼采;权力意志一、尼采的强力意志思想产生的背景强力意志是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一种价值尺度也译作权力意志的哲学理论,尼采的哲学思想形成于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即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尼采在垄断资本主义刚刚崭露头角的时代就主动地把论证社会的“强者”的权力意志当作他的哲学的根本目标,把他的整个哲学理论叫做“权力意志论"。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是当时德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雄心勃勃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
二、尼采的强力意志尼采把叔本华的“生活意志”变为“强力意志"。
他说:“世界除了强力意志之外,什么也不是;同样,你本人除了强力意志之外,什么也不是”。
强力意志实际就是生命力。
为什么这种力量是世界和人的根本呢?尼采并没有做过多的本体论论证。
“强力意志”与其说是形而上学的本体,不如说是一种经验的概括,带有假设性质。
他说:“假如我们成功地把我们全部本能生活解释成一种基本形式的意志,即强力意志的发展与繁衍,假如可以用所有的有机功能来指示强力意志,那么,我们就有权把所有的活力都毫不含糊地定义为强力意志”.在他的眼里,世界处于万类竞长、生生不息的状态,这就已经证明了能动的生命意志的普遍存在和支配作用。
尼采哲学反理性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反对把逻辑 、 理性视作形而上 学的根基 , 认为逻 辑和理性都起源于 非理 性, 反对把理 性等 同于人 的本 质, 强调感 官在认识 中的重要性 ; 次, 采主张用主观的相对 的透 视主义取代理性主义的认识论 , 其 尼 从根本上否定客观 的绝 对 的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 视既然是 多元的, 透 那么世界也是 多元化的, 是无限可解释 的。正是 尼采哲学的这 些
tk n o i n ai n lt st e f u d to fmea h sc n n sn t r a ig lgc a d r t ai a h o n ain o tp y i sa d ma ’ au e,c n i r o i n a o y o sdes lgc a d r —
ig eo d i zcede o tikta u i a rt x t,b tavct eueo bet e n .S cn ,Ne sh osnt hn ht lm t t h eis u d oa st s f u jcv t t e u s e h s i
p r p ei im ot k h lc fe se lg frto aim ,a d t i k h ti e pe tv so v r e s e t s t a e te p a eo pitmo o yo a in ls v n h n st a fp r ci ei fdie - s st hewo l sas ie sfe n a x li e .I st e e c a a trsi so i h ls p y t a i y,t rd i lo dv ri d a d c n bee p an d ti h s h r ce t fh sp io o h h t i i c
论尼采的酒神精神与现实意义

Reading Appreciation 阅读与欣赏south wind 南风 57在尼采哲学中,酒神精神较之日神精神更为原始,这是一种与醉酒十分相似的精神状态。
在酒神的作用下,人们可以尽情地放纵自己的原始本能;可以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建设,不断地破坏。
让人生在这种不停地充满活力的野性放纵中寻找幸福。
总之“酒神”就是意味着情绪的放纵,个人与周围的一切融合在一起,重新恢复到普遍的和谐与原始的统一。
因此在尼采哲学中“艺术冲动被归结为人的生理本能”,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深深地根植于人本身之中。
1 酒神精神的诞生1.1 酒神精神在希腊的酒神崇拜和音乐艺术中尼采看到,希腊人迷恋的不仅仅是美的外观,他们的天性中更隐藏着一种强烈的冲动:摆脱个体的束缚,打破外观的幻觉,主观逐渐进入浑然忘我之境。
这种状态和日神世界刚好相反:混乱、骚动、无序、过度,人们的理性不再,支配人们的是一种非理性。
而艺术冲动被视为人的生理本能,艺术创作的原始动力正是在人本身当中。
在艺术上,酒神精神强烈地表现在舞蹈、音乐以及某些抒情诗歌上。
把狄奥尼索斯用做一种艺术力量的象征,当作一种审美态度,尼采是第一位,给哲学史留下了开创性的一笔。
1.2 悲剧的酒神精神本质与日神精神相比较,酒神精神更具有形而上学性质,而且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外观的幻觉一旦破除,世界和人生露出可怕的真相,怎么去肯定人生?尼采从分析悲剧艺术入手。
他用日神和酒神的二元冲动来解释悲剧的起源。
艺术的持续发展是同日神和酒神的二元性密切相关的,这酷似生育有赖于性的二元性,其中有着连续不断的斗争和只是间发性的和解。
而悲剧快感的实质是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首次提出酒神精神后,他一再以酒神哲学家自称,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这就是尼采由悲剧艺术引申出来的悲剧世界观,也正是酒神精神的要义。
2 酒神精神的延伸与发展2.1 强力意志的理论尼采早期沿用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概念指称他心目中的本体世界。
尼采哲学思想内涵浅析论文(共3篇)

尼采哲学思想内涵浅析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尼采哲学思想浅析一、叔本华及尼采尼采所处的时代人们高扬理性关注物质生活,认为理性和科学技术能给人带来终极幸福。
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在遇到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之后开始瓦解,叔本华将世界本质看做是生命意志,每个个体都被生命意志支配,个体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整个生命受伟大的生命意志的控制,于是摆脱生命意志枷锁唯一的出路就是结束生命。
叔本华自身的学术观点不够彻底,但是深受叔本华思想影响的中国清代学者王国维就以亲身经历贯彻了叔本华的思想,他自杀了。
尼采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其整个哲学思想的基调也是悲观的,但是他称自己的哲学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尼采将虚无主义分为两类,即积极的虚无主义和消极的虚无主义。
缥缈消极的虚无主义是现代人在否认一切价值观念之后表现出的一种无所适从和自我沉沦的状态,一切旧传统价值遭到否认之后处于彻底的价值虚空之中,丧失信仰无人管束做什么都可以的失控儿童。
而积极的虚无主义则是指在批判一切传统价值之后重新建立一种全新的价值体系,重塑现代人的价值观,在对一切旧价值感到失望之时,身处绝境却不自暴自弃,起身反抗从而克服虚无主义,这种反抗精神在尼采思想中就表现为高扬生命活力的酒神精神和权利意志。
其积极的虚无主义使他认识到生命本身的悲剧性质,即能够自由运用理性思索整个宇宙的人生命却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宇宙之间的张力使人必须承认自身的悲剧性。
但同时,在认识到个人是被伟大的生命意志所控制之后,应该勇敢地面对悲剧的人生,用顽强的生命力来战胜掌控一切的生命意志,这也就是尼采与叔本华最大的区别所在。
二、尼采对理性的批判尼采对理性批判的靶子首先对准的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他强烈地批判苏格拉底以来欧洲历史上的理性主义。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这句话成为后世理性主义的开端,这里知识就是理性的代表,苏格拉底认为只有以理性的态度对外部世界和内在心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最终才能得出对人类有用的知识。
以尼采悲剧观解读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论尼采悲剧中欲望与生命的哲学

060《名家名作》·评论[摘 要] 试图通过对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的解读,理解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的悲剧理论,探讨尼采早期哲学理论在悲剧中体现的欲望与生命的哲学相关内容,同时也体悟尼采早期悲剧理论对于其后期“强力意志”生命哲学的理论铺垫。
[关 键 词] 《悲剧的诞生》;《俄狄浦斯王》;欲望;强力意志;古希腊悲剧以尼采悲剧观解读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论尼采悲剧中欲望与生命的哲学李卓桐一、引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在1889年发表的《一种自我批评的尝试》中,阐释了《悲剧的诞生》对于古希腊戏剧、音乐中所体现的悲观主义的意义的探讨:“迄今为止人类最完美、最美好、最令人羡慕、最具生命魅力的种类,这些希腊人——怎么?恰恰是他们必需悲剧吗?”古希腊哲学家崇尚理性,对于古希腊艺术中所蕴含的哲学思考并不重视,到了黑格尔之后,对于艺术作为哲学命题的探讨才逐渐展开。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建立了一种艺术的形而上学形式,在尼采眼中古希腊最高的艺术成就便是古希腊悲剧,悲剧体现了古希腊人的文化特性与对生命的理解,也是尼采生命哲学理论借由阐发的重要基石。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悲剧,其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之“悲”在笔者看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既定命运自由意志的无可奈何;二是伦理的善恶因果在现实中无法成立;三是人的理性在神喻(或者是命运)面前的局限性。
古希腊悲剧“悲观之处”正印证了叔本华的消极虚无主义哲学与生命意志的最终结局,而本文试图以尼采的悲剧观解读《俄狄浦斯王》,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在悲剧美学中所蕴含的积极意义的欲望与生命的哲学。
二、尼采的悲剧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继承了叔本华对于艺术之于生命意志的重要作用,即通过艺术审美对生命中的虚无痛苦起到暂时的沉醉与缓解的作用。
在叔本华看来艺术的作用是暂时的,但是尼采却认为“艺术是生命最高的任务与形而上学活动”。
尼采关于权力与意志的概念解析

尼采关于权力与意志的概念解析“权力意志”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最好被理解为一种非理性的力量,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可以被引导到不同的目的。
尼采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探索了权力意志的概念,并将其分为心理学、生物学或形而上学的原则。
因此,权力意志也是尼采最容易被误解的观点之一。
这个想法的起源二十岁出头时,尼采读了阿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并被它迷住了。
叔本华提出了一种极为悲观的人生观,其核心是他认为,一种盲目的、不断奋斗的、非理性的力量构成了世界的动态本质,他称之为“意志”。
这个宇宙意志通过每一个个体以性冲动和“生命意志”的形式显现或表达自己,这可以在整个大自然中看到。
它是许多痛苦的根源,因为它本质上是贪得无厌的。
减轻痛苦的最好办法就是设法使之平静下来。
这是艺术的功能之一。
在他的第一本书《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提出他所谓的“酒神”冲动是希腊悲剧的根源。
就像叔本华的意志一样,它是一种从黑暗起源中涌起的非理性力量,它以狂饮的狂乱、性放纵和残忍的节日来表达自己。
他后来关于权力意志的概念有了明显的不同,但它保留了一种深层的、前理性的、无意识的力量,可以被利用和转化以创造美好的事物。
权力意志作为一种心理原则在早期的作品,如《人类,太人类》和《黎明》中,尼采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在心理学上。
他没有明确地谈到“权力意志”,但他一次又一次地从控制他人、自己或环境的欲望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
在“快乐的科学”中,他开始更加明确,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他开始使用“权力意志”这个表达。
不熟悉尼采著作的人可能倾向于粗略地解释权力意志的概念。
但尼采不仅思考,甚至主要思考,像拿破仑或希特勒这样的人背后的动机,他们明确寻求军事和政治权力。
事实上,他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理论。
尼采与理性

尼采与理性摘要:尼采作为十九世纪后期以来十分重要的哲学家,是西方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发展进程中承上启下的代表性人物。
他对理性的积极批判使人类的思想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多数人都聚焦他的非理性时,却鲜有人去审视他与理性的微妙关系。
本文试就尼采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做初步探究。
关键词:尼采、理性、非理性、酒神精神、强力意志尼采,这位十九世纪后期的思想大师,是现当代的人们进行哲学思索和人类前途走向探寻所不可忽略的一个重量级人物。
长期以来,由于他狂放不羁的秉性及作品的反传统的叛逆精神,使他成为一位最有争议的人物,但他对二十世纪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
他对他那个时代的文化和道德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对于当时受希腊理性主义思潮和基督教传统及人道主义精神所主宰的西方文明、现代文化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更是向世人大声疾呼“上帝死了”,他给他的时代和之后的时代以震撼。
尼采的震撼力,其中一个方面便是他对传统理性主义的积极批判。
欧洲的近代是理性主义大发展的时代,几乎十六世纪以后的思想家无论他信奉唯物主义哲学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都同趋于一个共识,即尊崇理性,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相信“知识就是美德”,相信科学能够造福人类。
进入十九世纪,对理性的批判并非尼采一人,早在他之前,备受尼采推崇的另一位思想大师叔本华就为了批判传统理性而奋斗多年。
叔本华逝去,尼采在接触叔本华哲学之后,便渐渐地成为批判理性的新旗手。
长江后浪推前浪,尼采的批判比叔本华来得更深刻,也更有破坏力,使西方传统哲学面临严重的危机。
正是由于尼采不遗余力的理性批判,不得不使人们给他的哲学冠以非理性之名。
也正是由于他如此卓越的功勋,每当人们在梳理二十世纪以来的人本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时,都会对他进行诸多沉思,因为他告诫人们应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危险的、破坏生命基础的势力,倡导理性,用理性去劝阻本能,无疑是灭绝生命的激情和欲望。
在尼采看来,“艺术比知识更有力量,因为它渴望生活,而知识却只是惦记着它的最后目标——剿灭。
尼采的哲学思想

尼采的哲学思想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外汉语吴建强F21114016摘要:一位大师这样说:如果说康德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通往古典哲学的桥,那么尼采则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通往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桥。
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反映了现代意识的觉醒。
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否定性批判,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
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批判,对传统的否定也存在着片面性,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欣赏的一面。
关键词:尼采、超人哲学、权力意志。
以权力意志为准则重估一切价值是尼采哲学思想的主轴。
从生命的角度出发,以权力意志为准则,重估一切价值,是尼采一生哲学活动的主线索。
在尼采看来,一种东西价值的大小就看它对人类的生命是否有所促进,是否使权力意志得到发挥。
一旦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知识、道德和艺术的价值,就能对真、善、美的意义作出全新的诠释。
尼采提出权力意志的概念。
把意志当作一切思想和现实的东西的根基和原动。
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个唯意志主义的学家。
尼采把意志与生命紧地结合在一起,主张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生命本来面目。
因此他提倡“权力意志”即一种发挥自己的力量,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超人”的意志。
尼采的“权力意志”。
尼采认为,生命不仅自我保存和延续,而且自我扩张和强化。
生命本身就是成长、延续、累积力量和追求力量的本能。
生物所追求的首先是释放自己的能量。
尼采使用“权力意志”这个概念用以表达生命的一种自我扩张、自我创造、自我改善、自我超越的能力和倾向。
权力意志旨在提高生命能量和提升生命等级。
在人类世界,权力意志表现为追求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
权力意志分化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财产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仆( 听命者) 和主子的意志。
总之,世界上的一切存在物及其活动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权力意志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权力意志的争夺关系。
权力意志是一切力量的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1-05-17〔作者简介〕蒋平(1974-),女,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学院助教,哲学硕士。
2002年第1期第26卷(总第109期)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S heny ang N or 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1,2002V ol.26G ener al,№109【哲学与文化】论尼采哲学中的“非理性”蒋 平(沈阳师范学院社会学系,辽宁沈阳110034) 〔摘 要〕尼采以他非理性的本体论、认识论和道德观所建构的哲学体系对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石理性予以猛烈的抨击,在彰显了非理性面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同时,完成了西方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孕育和开创了新文化的萌芽和源头。
〔关键词〕尼采;哲学;理性;非理性〔中图分类号〕B 51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26-(2002)01-0070-05 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哲学有个“非理性”的标签。
就尼采本人而言,他也以“非理性主义者”自命,称他的哲学为“非理性主义的”。
研究尼采哲学,就必须弄清楚尼采哲学中的“非理性”,由此才能达到对尼采哲学的深刻理解。
一、对尼采哲学中的“非理性”的理论分析尼采生活的时代是理性文化衰落,非理性文化崛起的时代。
当时西方传统文明和价值体系濒于崩溃,市侩文化充斥一切场合,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为传统理性所压抑和扼杀。
人们被禁锢在异己的甚至是彼岸的力量中,失去了创造性。
物质技术虽有重大进步,人们的精神却日益贫乏,处于一种麻木的、无目标、无标准的状态。
尼采以敏锐的眼光觉察到了这个病态社会的症结所在理性主义的错误,并向其展开了猛烈的、颠覆性的攻击。
与此同时,创立了自己的“非理性”的哲学体系,即:非理性的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观。
1.“非理性”的本体论尼采认为,以往哲学将逻辑虚构的理念作为本体,并将这个虚构的理念世界当作“真正的世界”,违反自然,贬抑生命,疏离人生,尼采劝告人们不要相信这种以反对生命为目的形而上学和看不出任何生命迹象的“理性世界”。
他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充满生命律动的本真的世界(非理性世界),并运用酒神精神对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进行了改造,创造了自己的本体论强力意志说。
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是人的本质,是世界的本质,是人存在的基本形式。
其一,强力意志是人的生命中固有的力量意志,是原始的自然生命力和本能冲动,人的本质是强力意志。
尼采在希腊悲剧艺术的酒神精神的昭示下发现了隐藏在人的生命至深之处的“一种满溢的生命感和力量感”,亦即人本来的内在的自然生命力。
尼采认为,这种生命力是“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是人存在和活动的强大力量,尼采抓住了这一力感,“把酒神精神变为一种哲学激情”〔1〕(P1345),形成了强力意志这一哲学概念。
接着,他用强力意志来说明无机界、有机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
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是一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关乎人的深层存在,是人的本质。
同时,他把强力意志看成是世界的本质,认为世界万物的生生不息的永恒生成是强力意志的表现。
“这个世界就是强力意志,此外无他,而你们自己也是这个强力意志,此外无他”〔2〕(P 200)。
其二,强力意志是思想意志之力,是超越生命力量之上的强力感,是人追求意志和创造价值的驱动力。
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是为了求生而存在,不实际也不能很好地解释人的行为。
尼采不仅仅充分肯定了人生命本身存在的意志,而且认为生命意志具有超越自身的力量感,这种强力就是思想强力,精神意志之力。
它是人获得自由、创造价值不可缺少的内在驱动力。
因为意志所追求的不是生命自身,而是超越生命之上的意义和目的。
也就是说,处于生存之中的东・70・西所追求的不再是生存,而是发挥和张扬其生命力,即“‘真正的生命基本冲动’所追求的不是自我保存,而是力量的扩展”〔3〕(P285)。
因此,尼采认为,在这种超越生存之上的强力的驱动下,人应该不断地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张,自我超越,实现生命力的高涨,体验高于生命的力感和价值。
其三,强力意志是人的情感意志和人的内在心理本能活动,是与理性主义相对的,提倡和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意志之力。
尼采认为,在人的世界中,人的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理性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人的心理活动的很大部分,如本能、欲望、意志等都是不自觉的,无意识地发生的,它们才使人真正存在。
这种存在就是强力意志。
尼采不赞成传统理性哲学,把理性与人对立起来,他反复强调和提倡人的非理性世界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非理性的世界是人性的深处得到充分表达的世界,或者说是人的生命感受最强烈的世界。
只有在这样的世界里,才能把起初以人的存在和人的内心情感意志统一起来,使人在原本的层次上成为自己的主人和世界的主人,从而不再受任何人之外的,凌驾于人之上的非人的力的支配。
2.“非理性”的认识论尼采反对理性派哲学在认识上完全依靠逻辑的绝对可靠性和权威性,片面强调理性的万能,并用理性来统摄非理性,从而忽视人的个体性、主体性。
因此,尼采从尊重生命、尊重人的主体性出发,提出了自己的“非理性”的认识论。
尼采认为,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最高目的。
其一,贬低人的意识作用,重视人的直觉本能作用。
尼采认为,意识是人类器官最晚也是最近的发展,因此它是最粗糙而无力的。
“意识领域所感知的,乃是一种皮相,一种普遍化,一种象征,一种群体的特质。
一切成为意识化时,便联系着一种深切的曲解、虚伪化、肤浅化。
”“无数的错误源于意识。
”〔2〕(P173)意识只是经验的偶然事件,是我们精神和心理世界的一种状态,它不能提供一切,明了一切。
而人的精神(内心)生活的很大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在意识以外发生的,即人的潜意识。
由此,尼采强调人的本能直觉的作用。
他认为在所有有创造力的人们中,本能是积极创造的力量,它的作用远远超过机器。
在这个非理性的世界上,没有必然性,没有命令性,没有服从者,也没有违反者,根本无须逻辑推理,只有人的本能和直觉作用,才能把握这个永无止境、变动不居的世界,把握充盈这个世界的意志、倾向、冲动、激情、过程等真实存在,才能触及到人存在的深渊,发掘出人的本质。
因而,尼采主张用直觉和本能代替理性。
其二,尼采认为:“认识是被当作强力意志的工具使用的”。
〔4〕(P10)以往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类要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就必须要认识世界,按照自己对世界本身的认识来确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尼采却不这样认为,他以为,认识是强力意志的工具,它是从属于强力意志的,是为强力意志服务的。
人认识事物,是为了使事物服从于人,听命于人的安排。
任何认识都不可能是什么纯粹的认识,都是和主体的人的利益和需要相关。
因此,在他看来,“‘认识’只能随着强力意志的增长而增长。
我们的‘认识’不可能超过仅够保存生命的水准”〔5〕(P156)。
尼采的“认识是强力意志的工具”的观点告诉我们,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按照强力意志决定的认识来办的,人是认识的最高目的,人不能到人之外去寻找标准。
其三,尼采提出“打倒偶像”。
这个“偶像”,指的就是真理。
尼采针对某些理性主义者把真理抽象化和绝对化的弊端,指出他们所说的真理,实质就是一种“懒惰”,因为它使人在自以为掌握真理之后,就会停滞不前。
因此尼采认为,“根本没有真理”〔4〕(P17),他不承认有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上的真理,但却承认有作为强力意志工具的真理。
他说:“真理的标准就在于提高权力感”〔4〕(P15)。
又说:“惟有我才能掌握着‘真理’的准绳,我是惟一的仲裁者”〔2〕(P120)。
可见,尼采认为,真理的标准根本不在于它是否符合实在,而在于它是否符合主体的目的,是否对主体有用。
他还强调个体的人是真理的仲裁者。
“有各式各样的眼睛所以有各式各样的真理”〔6〕(P96)。
这就是说,一切真理都是主体任意伪造和虚构的。
因此,尼采在打倒了传统的真理观之后,树立起了自己的真理观,即凡是能提高人的强力意志的就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
3.“非理性”的道德观尼采认为,传统理性派哲学家不仅用逻辑虚构出了“真实的世界”,并为这个“真正的世界”设置了最高道德,用它对人类进行精神统治。
这种道德观把追求人自身之外的并不存在的所谓“真实的存在”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而忽视了生命自身,这是对人性的摧残和禁锢。
所以,他要砸碎这种错误的理性道德观,建立尊重肉体,高扬生命的“非理性”的道德观。
其一,以肉体生命为准绳来解释道德。
在尼采看来,尊重肉体生命才是真正的道德,生命法则本身就是道德,违抗生命原则的传统道德尽管号称“道德”,・71・但实质上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应该遵守的。
在生命的原则的基础上,保持自我才是起码的道德,自我是道德的立法者,人人都有自己的道德,不存在所谓的“客观道德”。
以往的旧道德将毫无生气的没有血性的诸如上帝、理念、善等概念凌驾于人的血肉之躯之上,使人舍弃肉体而去依靠其它,无疑是舍本逐末。
尼采说过:“兄弟们哟,在你的思想和感情背后,有一个权力的王,一个不知名的圣哲——它叫‘自己’,它居住于你的肉体,它便是你的肉体”〔7〕(P35)。
肉体指的就是血肉之躯,代表着人的生命和本能。
可见,尼采的新道德是一种尊重生命,提倡本能的道德。
其二,肯定现世,批判来生论。
尼采坚决地反对理性派哲学和基督教对某种绝对的、彼岸的目标的追求,肯定现实的世界和人生。
他认为只有一个世界,那就是大地,就是我们所存在的生生不息的现实世界。
他呼唤人们建立“地上的道德”,他说:“我爱它是一种地上的道德,它里面没有小聪明和通常理性”。
〔7〕(P36)尼采认为人应该抛弃天国的幻想,忠实于大地,用自己道德的力量和知识来提升自己,以自己的意志为无目的的世界建立目的,给无意义的世界赋予意义,可见,尼采的道德观是积极入世的。
他用“永恒轮回说”排除了任何超越的彼岸的目的和存在,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现实世界,而不是在彼岸世界。
他劝诫人们与其无所事事地向空中幻构一个天堂,不如艰苦踏实地在人世上创造一所乐园,所以他说:“世界如一座花园等待着你”〔2〕(P253),“别再埋头于天上事务之沙滩中,自由地昂起头来,给大地创造意义吧!”〔2〕(P250)其三,重视“创造性”是尼采新道德观的重要特征。
在尼采看来,任何阻碍创造力的因素都是恶,都是不道德的。
旧道德压制人的创造性,所以尼采反对它,并认为破坏这种道德是最大的善。
尼采在推翻旧道德的呼吁中,超越了庸俗的善恶分野,建立了“超善恶”的道德观,这种新道德观的建立,是要重树人类尊严,发挥人类的创造性,使人成为自己,主宰自己使人做道德的主人,这种道德观被称为强者道德。
强者道德主张一种奋发有为的生活,解除旧道德对人的束缚,为人的创造性开辟自由驰骋的广阔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