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干扰及防护
电子器件的电磁干扰防护技术

电子器件的电磁干扰防护技术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子器件已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智能手机、电脑到各种智能家电,电子器件的广泛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随着电子器件的日益复杂和密集使用,电磁干扰问题也日益凸显。
电磁干扰不仅可能影响电子器件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故障和安全隐患。
因此,掌握有效的电磁干扰防护技术对于保障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电磁干扰的来源多种多样。
首先,自然现象如雷电、太阳黑子活动等都可能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对电子器件造成干扰。
其次,各种电子设备自身在工作时也会发射电磁波,如通信设备的射频信号、电源的开关噪声等。
此外,电气设备的短路、过载等故障也会引发电磁脉冲,干扰周边的电子器件。
电磁干扰对电子器件的影响不容小觑。
它可能导致电子器件的性能下降,如信号失真、数据丢失、误操作等。
在一些关键应用领域,如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系统等,电磁干扰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护电子器件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技术手段。
屏蔽技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通过使用导电材料制成的屏蔽罩或屏蔽室,可以将电子器件与外界的电磁辐射隔离开来。
屏蔽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常见的有金属如铜、铝等,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性能。
在设计屏蔽结构时,需要考虑屏蔽的完整性和接缝的处理,以避免电磁泄漏。
滤波技术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滤波器可以阻止特定频率的电磁干扰信号通过,从而保护电子器件。
电源滤波器可以消除电源线上的干扰,信号滤波器则用于净化输入和输出的信号。
滤波器的参数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干扰频率和信号特性来确定。
接地技术是电磁干扰防护的基础。
良好的接地可以为干扰电流提供低阻抗的通路,使其迅速流回源端,从而减少对电子器件的影响。
接地系统的设计要注意接地电阻的大小、接地方式的选择以及地线的布局等。
布线和布局优化对于减少电磁干扰也非常重要。
合理安排电子器件内部的线路走向,减小线路之间的耦合和交叉干扰。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来源于各种电子设备、通信设备以及电力设备等,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电磁辐射的危害,并提供一些防护措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护自己。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产生的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可见光等能量可以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较高水平的电磁辐射下可能导致以下健康问题:1. 癌症风险增加:一些研究显示,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能增加癌症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更为敏感。
2. 生殖问题:电磁辐射被发现与男性精子活力和女性生育能力下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3. 睡眠干扰:电磁辐射可能干扰人体的自然生物钟,导致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
4. 神经系统问题: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导致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神经系统问题。
二、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减少接触:尽量减少接触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等辐射强度较高的器具。
例如,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尽量减少使用微波炉等电器。
2. 增加距离: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减少辐射强度。
例如,使用耳机代替直接将手机靠近耳朵。
3. 防护用具: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防护用具,如抗辐射眼镜、防辐射衣等,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4. 定期休息:适当安排时间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辐射源附近。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锻炼、充足睡眠等,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总之,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一定的危害,但并不是说电磁辐射就完全是致命的。
我们应该保持适当的预防意识,并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电磁辐射对我们健康的潜在风险。
同时,科学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以更全面地了解电磁辐射对人类的影响。
只有通过科学地防护和管理,我们才能在享受现代科技便利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核电厂电磁干扰防护通用要求-2023最新

核电厂电磁干扰防护通用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核电厂电磁干扰源项的管理、防护和使用的通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核电厂建造、调试、运行阶段,为核电厂工作人员识别和防护电磁干扰源项提供支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579.10-2008 弧焊设备第10部分:电磁兼容性(EMC)要求3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电磁干扰源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rence source发出影响电子及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电磁辐射的设备统称为电磁干扰源。
电磁干扰源分为人为干扰源和自然干扰源。
自然干扰源包括大气噪声干扰、太阳噪声干扰、宇宙噪声和静电放电。
人为干扰源是指电气电子设备和其它人工装置产生的电磁干扰。
核电站内主要的人为干扰源包括电焊机、吸尘器、电钻、冲击钻、磁力钻、电动打磨机、电切割机、电锯、热风枪等能产生电磁干扰的工器具。
3.2电磁兼容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一种器件、设备或系统的性能,它可以使其自身在指定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同时不会对此环境中任何其他设备产生强烈电磁干扰”。
3.3传导干扰 conducted interfernce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
3.4辐射干扰 radiatedradiated interference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
3.5禁止工作区 forbidden area(Ⅰ类区域)电磁干扰影响电仪敏感设备会导致电站停堆、停机、降功率、功率大幅度波动或其他重要设备误动的区域。
3.6风险评估区 risk assessment area(Ⅱ类区域)电磁干扰影响电仪敏感设备可能导致电站停堆、停机、降功率、功率大幅度波动或其他重要设备误动的区域。
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与防护

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与防护电磁干扰是指电磁场中的能量在电磁传输路径上发生的干扰现象。
它对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了诸多问题,因此,对于电磁干扰的影响和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磁干扰的影响1.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电磁干扰会引起电子设备的干扰电流和干扰电压,从而导致设备的误差和故障。
特别是对于精密电子设备,如医疗器械、航空仪表等,干扰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2.对通信系统的影响:电磁干扰会导致通信系统的接收信号质量下降,从而影响通信质量和传输速度。
这对于无线通信系统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更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
3.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电磁干扰会产生噪音和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潜在风险。
尤其是长期处于电磁干扰环境中的人们可能会出现焦虑、失眠等健康问题。
二、电磁干扰的防护措施1.合理导线布局:通过合理布局电器设备之间的导线,避免电源线与信号线交叉布置,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2.引入地线:为电子设备引入地线,将干扰电流通过地线引导到地面,减少设备之间的干扰。
3.使用屏蔽材料:在电子设备的外部壳体和关键元件上使用屏蔽材料,以阻挡外部电磁场对设备的干扰。
4.使用滤波器:在电源线路上安装滤波器,以滤除电源中的高频干扰信号。
5.增加设备的抗干扰性能:在设计电子设备时,应优先考虑其抗干扰能力,采取适当的屏蔽和过滤技术,降低其对外界电磁场的敏感度。
6.加强室内电磁环境管理:合理布局电子设备,避免电磁辐射交叉干扰。
减少电子设备数量和使用频率,尽量使用低功率和低辐射设备。
7.加强监测和测试:定期对电子设备进行电磁干扰测试,了解设备的抗干扰性能,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
三、注意事项1.合法使用设备:不得使用未经授权或违规的电子设备,避免因不合规使用设备导致电磁干扰问题。
2.保持设备良好状态:定期清洁设备,确保设备的良好接地,避免接地线或连接线松动或断裂。
3.加强员工培训:加强对员工的电磁干扰防护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电磁干扰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浅析继电保护的电磁干扰及其防护措施

浅析继电保护的电磁干扰及其防护措施摘要:本文分析了电气设备中继电器及的干扰因素及其机理,并提出了抑制干扰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继电器电磁干扰保护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和社会活动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与之相应的为了保障安全可靠地供电,对继电保护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继电保护元件也在向安装调试简单、运行维护方便、保护动作迅速、灵敏可靠方向发展。
但是在现场运行过程中,如果抗干扰措施落实不当,则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造成保护不正常、继电保护的误动、拒动等会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继电保护的抗干扰措施一直是继电保护工作的重点。
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之所以能影响继电器的正常工作,须经过一定的方式传输给被干扰的设备,这就是形成干扰的三个要素:形成电磁能量的干扰源、干扰传递的途径、对干扰敏感的接受设备。
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在其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电磁能,并能通过传导、辐射两种形式对继电保护设备产生干扰。
电磁干扰具有很宽的频率范围,又有一定的幅度,经过传导和辐射会污染电磁环境,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有时甚至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一、继电保护的电磁干扰因素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的电磁干扰主要来源于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两个方面:内部干扰是指系统内部的元件,如电容和杂散电感的结合,引起了不同信号的感应,多点接地造成的电位差干扰,高频信号传输造成的电磁波反射等;外部干扰主要指外部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干扰,如雷击、直流电源的中断与恢复、中压开关柜操作等原因都将产生较强的电磁干扰。
常见的干扰有以下几种[1]:(1)工频干扰当变电所内发生接地故障时,会在变电所地网中和大地中流过接地故障电流,通过地网的接地电阻,使得地网上任意不同的两点之间产生很高的地电位差,这种干扰的电位幅值取决于地网接地电阻及入地电流的大小。
(2)高频干扰电力系统的隔离开关的动静触点接近后会产生电弧闪络,从而产生操作过电压,干扰电压通过母线、电容器等设备进入地网,从而对相关二次回路和二次设备产生干扰,当干扰水平超过装置逻辑元件允许的干扰水平时,将引起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正常工作。
电磁干扰解决方案

电磁干扰解决方案第1篇电磁干扰解决方案一、背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问题日益凸显,对各类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及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影响。
本方案旨在针对当前面临的电磁干扰问题,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解决策略。
二、目标1. 降低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满足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要求,保障人类健康。
3. 提高电磁兼容性,降低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三、解决方案1. 电磁干扰源识别(1)现场勘查:对疑似存在电磁干扰的场所进行现场勘查,了解其周围环境、设备布局等情况。
(2)电磁干扰源定位:利用专业的电磁干扰检测设备,对干扰源进行定位。
(3)数据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干扰源类型、强度等信息。
2. 电磁干扰抑制(1)设备选型:选择具有良好电磁兼容性的设备,从源头上降低电磁干扰。
(2)屏蔽:采用屏蔽材料或屏蔽结构,减少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
(3)滤波:在设备电源输入和输出端安装滤波器,降低电磁干扰。
(4)接地:合理设计接地系统,降低设备间的干扰。
(5)布线优化:优化设备布线,避免长距离平行布线,减少电磁干扰。
3. 法规遵循与检测(1)法规遵循: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电磁干扰解决方案的合法合规性。
(2)检测与评估:定期对电磁干扰抑制效果进行检测,评估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4. 培训与宣传(1)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电磁兼容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电磁干扰的认识。
(2)宣传:加强电磁干扰防护意识,提高全体员工的电磁兼容素养。
四、实施与监督1. 成立专项小组,负责电磁干扰解决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3. 定期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五、总结本方案针对电磁干扰问题,提出了包括电磁干扰源识别、电磁干扰抑制、法规遵循与检测、培训与宣传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带来的辐射,包括可见光、无线电波、微波等。
虽然电磁辐射在现代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过度暴露于电磁辐射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并提供一些相关的防护措施。
首先,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电磁辐射可能对动植物的行为、繁殖和迁移等方面产生影响。
例如,鸟类的迁徙路径可能会被干扰,导致鸟类无法正常迁徙;一些昆虫的生长和发育也可能受到电磁辐射的干扰,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气候变化:电磁辐射产生的热能可能会对地球的气候系统产生影响。
尤其是大规模的电磁辐射排放,例如无线电波塔和通信设备等,可能导致能量的过度释放,从而对气候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健康风险:长时间的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头痛、失眠、疲劳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电磁辐射与癌症、生殖系统问题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为了减少及防护电磁辐射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控制辐射源:严格控制电磁波发射源的功率和辐射范围,确保其满足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
对于高强度电磁波辐射源,可以采取屏蔽措施,减少电磁辐射的扩散。
2.合理布局设备:在设计和布局无线电波塔、通信设备等时,应避免将其设置在人口密集区或生态环境敏感区附近,减少对居民和自然生态的影响。
3.室内防护:在家庭和办公场所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防护措施,例如使用电磁辐射屏蔽材料、合理布置电子设备,远离辐射源等。
4.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对电磁辐射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及时调整和制定相关的安全标准和防护措施。
同时,建立电磁辐射的监测系统,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和预警。
5.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高对电磁辐射的认知和理解,引导公众科学使用电子设备,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电磁辐射的暴露。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对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广电工程设计中的电磁兼容与干扰防护措施

广电工程设计中的电磁兼容与干扰防护措施在广电工程设计中,电磁兼容性和干扰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方面。
电磁兼容性是指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在同一电磁环境下相互协调工作、不相互干扰的能力。
干扰防护措施则是为了保护电子设备和系统,使其能够在电磁干扰环境下正常工作而采取的措施。
首先,为了保证广电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我们需要对电磁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
这包括了对电磁辐射水平的评估、信号传输路径的分析以及电磁干扰源的确定等。
只有通过对电磁环境的详细研究,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
在电磁兼容性设计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电磁波的传播会受到建筑物、地形、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广电工程设计中,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天线位置选择、天线姿态优化以及增加天线增益等措施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以达到电磁波传播最佳化的目的。
另外,电磁波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其他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干扰。
为了减少这种干扰,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屏蔽措施。
屏蔽是通过使用电磁屏蔽材料、屏蔽结构以及优化布线等手段来减少电磁波的传播和干扰。
同时,对于敏感设备和系统,我们还可以采用增加抗干扰性能的设计和技术手段来保护其正常运行。
此外,地面和建筑物等环境因素也对广电工程的电磁兼容性产生重要影响。
地面导电性的差异以及建筑物的反射和透射特性都会影响电磁波的传播和干扰情况。
因此,在广电工程设计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通过合理的建筑物位置和地面导电性的处理,来优化电磁兼容性。
除了电磁兼容性设计,我们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干扰防护措施来保护广电工程中的电子设备和系统。
干扰防护的目标是使电子设备和系统能够在电磁干扰环境下正常工作,而不受到干扰的影响。
在干扰防护措施的设计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合理的电磁屏蔽措施。
通过使用电磁屏蔽材料和屏蔽结构来减少电磁波的传播和干扰,可以有效保护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正常工作。
同时,对于需要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和系统,还可以考虑采用频率选择性屏蔽的方法,通过选择特定的频段来减少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导体表面上任何一点的电场方向与 该点的导体表面垂直;
❖ 整个导体是一个等位体;
❖ 导体内部没有静电荷存在,电荷只能 分布在导体的表面上。
30
31
交变电场的屏蔽
❖ 屏蔽体必须选用导电性能好的材料 ❖ 而且必须良好地接地
32
电屏蔽的实质
❖ 在保证良好接地的条件下,将干扰 源发生的电力线终止于由良导体制 成的屏蔽体,从而切断了干扰源与 受感器之间的电力线交连。
§7-1 电磁干扰的危害
1
电磁辐射能量对人类活动有 三大危害
❖ 电磁干扰会破坏或降低电子设备的工作 性能
❖ 电磁干扰能量可能引起易燃易爆物的起 火和爆炸
❖ 电磁干扰能量可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伤 害,危及人类的身体健康
2
对电子仪器设备的危害
❖ 电磁干扰作用会使电子元器件降级 或失效而造成电子仪器设备的性能 改变和失效
12
电磁干扰发生必须具备的 三个基本条件
❖ 首先应该具有干扰源 ❖ 其次有传播干扰能量的途径(或通道) ❖ 第三还必须有被干扰对象的响应
13
电磁干扰三要素
❖ 干扰源 ❖ 干扰传播途径(或耦合途径) ❖ 敏感设备
14
电磁干扰三要素示意图
15
电磁干扰传输方式
❖ 传导传输方式 ❖ 辐射传输方式
16
26
电磁屏蔽的作用原理
❖ 利用屏蔽体对电磁流的反射、吸收和引 导作用 。
27
按屏蔽原理分类
❖ 电场屏蔽 ❖ 磁场屏蔽 ❖ 电磁场屏蔽
28
电场屏蔽
❖ 简称电屏蔽 ❖ 实质是减少设备 (或电路、组件、元件)间的
电场感应 ❖ 电场屏蔽包括静电屏蔽和交变电场 的屏蔽
29
静电场中导体在静电平衡条件 下的性质
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五大影响
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 的主要诱因。
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 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电磁辐射是造成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 的诱发因素。
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大脑组织发育、 骨髓发育、视力下降。
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
泌紊乱,月经失调。
20
一、电磁干扰控制策略
❖ 主动预防 ❖ 整体规划 ❖ “对抗”与“疏导”相结合
21
电磁兼容控制策略
传输通道抑 空间分离 制
时间分隔 频域管理 电气隔离
滤波 屏蔽 搭接 接地 布线
地点位置控制 自然地形隔离
方位角控制 电磁场矢量方
向控制
时间共用准 则
雷达脉冲同 步
主动时间分 隔
被动时间分 隔
频谱管制 滤波
9
电磁辐射危害的影响因素
❖ 强场时比弱场严重 ❖ 高频比低频严重 ❖ 时间长比时间短严重
10
§7-2 电磁兼容及干
扰的传播
11
电磁兼容
❖ 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 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该设备不 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的其他设备 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它也 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分系统、系 统)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 级
场与飞行在航线上的飞机间的无线
电通信联络指挥调度,危及飞行安
全,不得不关闭一个繁忙扇面,使
90多个航班不能正常运行,大批旅
客滞留机场,给繁忙的春运造成损
失。
5
电磁干扰对燃油的危害
❖ 直接照射 ❖ 电火花点燃(加油时) ❖ 静电放电
6
电磁能量对人体的危害
❖ 电磁波作用到人体和动植物上, 可以被反射、吸收和穿透。这 种非电离射频生物效应一直被 人类关注。因为在一定条件下, 电磁辐射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 机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眼睛损伤、诱发癌症或免疫缺 7
8
世界各国对人体受电磁波照射极限电平的规定
美国ANSI 英国 西欧
苏联
加拿大 波兰 德国 捷克
中国
辐射频率
10MHz~100GHz
30MHz~30GHz 30MHz~30GHz
(0.1~30)MHz (30MHz~30GHz) 300MHz
10MHz~300GHz
300MHz
30MHz~300GHz (0.1~30)MHz 300MHz (0.1~3)MHz (3~30)MHz (30~300)MHz
推荐的最高电平
10mW/cm2 1~5mW/cm2
10mW/cm2 10~100mW/cm2
0.5mW/cm2
20V/m 5 A/m 10w/ cm2 100w/ cm2 1mw/ cm2
1 mW/cm2
10w/ cm2 100w/ cm2 1mw/ cm2
2.5 mw/ cm2
10V/m 10w/ cm2 25w/ cm2
频率调制 数字传输 光电转换
变压器隔离 光电隔离
继电器隔离
DC/DC变换 电动-发电
机组 22
频 谱 分 配 图
23
二、电磁兼容的控制技术
❖ 屏蔽 ❖ 接地 ❖ 滤波 ❖ 频率调制 ❖ 数字传输
24
(一)屏蔽
25
屏蔽
❖ 以某种材料 (导电的或导磁的材料)制成的屏蔽壳体 (实体的或非实体的),将需要屏蔽的区域封闭起来, 形成电磁隔离,即其内的电磁场不能越出这一区域, 而外来的辐射电磁场不能进入这一区域(或者进出该 区域的电磁能量将受到很大的衰减) 。
3
电磁能量对军用器械的危害
❖ 雷达使火箭发射、调幅广播电台使雷 管爆炸、双通电台使电引爆器引燃等 都是由于电磁干扰能量所致。
4
在民用航空运输中的危害
❖ 1998年2月12日晚,CCTV-1“焦点
访谈”节目专门报导了电磁干扰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碍 民 航 春 运 事 件 : 该 年 元 月 20 日 ,
由于大功率寻呼发射机干扰广州机
33
磁场屏蔽
❖ 磁场屏蔽简称磁屏蔽,是用于抑制磁场耦合, 实现磁隔离的技术措施
❖ 磁场屏蔽包括低频磁屏蔽和高频磁屏蔽
传导传输方式
❖ 传导传输必须在干扰源和敏感器之间有 完整的电路连接,干扰信号沿着这个连 接电路传递到敏感器,发生干扰现象。
17
辐射传输方式
❖ 辐射传输是通过介质以电磁波的形式 传播,干扰能量按电磁场的规律向周 围空间发射。
18
干扰的耦合类型
❖ 传导耦合 ❖ 辐射耦合
19
§7-3 电磁干扰 的控制
4 mW/cm2 0.4mW/cm2 40w/ cm2
条件、附注
6 min 无限制 连续照射无限制 不应受照射 无限制
交变电场、交变磁场 6h/d 2 h/d 15min/d
24h 8h/d (2~3)h/d (15~20)min/d 无限制 8h/d 8h/d(连续波) 8h/d(脉冲波)
8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