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考语文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13 富而有礼

合集下载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2身正令行富而教之一言丧邦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2身正令行富而教之一言丧邦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2身正令行富而教之一言丧邦《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2身正令行富而教之一言丧邦题文诗:子曰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有曰:鲁卫之政,似兄弟也.孔子之谓,卫公子荆:其善居室,始有财时,曰苟合矣;少有财时,曰苟完矣;富有财时,曰苟美矣.孔子适卫,冉有仆御,子曰庶矣.冉有问曰:既庶矣哉,又何加焉?曰使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哉.富而不教,近于禽兽.子曰苟能,有用我者,期月可已,三年有成.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胜残,去刑杀矣,诚哉是言.孔子又曰:如有王者,必世后仁.子曰苟能,正其身矣,从政何难?不能正身,如正人何?冉子退朝,子曰何晏?对曰有政.子曰私事?如有政事,虽不吾以,吾其与闻.鲁定公问:一言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人之言曰:为君也难,为臣不易.为君之难,如知不几,一言兴邦?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莫予违.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其不几乎,一言丧邦?【原文】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原文】13.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孔子说:“鲁和卫两国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样。

”【评析】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周公旦和康叔是兄弟,当时两国的政治情况有些相似。

所以孔子说,鲁国的国事和卫国的国事,就像兄弟一样。

【原文】13.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

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1卫公子荆:卫国大夫,字南楚,卫献公的儿子。

2善居室:善于管理经济,居家过日子。

3苟:差不多。

4合:足够。

【译文】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管理经济,居家理财。

中考语文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13 富而有礼(通用)

中考语文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13 富而有礼(通用)

13 富而有礼有一天,鲁国有个人说孔子的坏话,但对子贡的评价却很高,恰好被子贡听到了。

子贡并没有因为自己受到夸赞而高兴,反而特别生气。

他对那个人说:“如果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一个房子的话,那么我的老师孔子,光围墙就得有十丈高,而且屋子豪华无比,普通人是没有办法穿过围墙看到里面的,所以有人不懂得他的好。

而我的房子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很容易就被人看到了。

”说孔子坏话的那个人听了这些话之后,不仅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也更加尊重子贡了。

子贡的一个好朋友对他说:“你对你的老师那么恭敬,但是他真的比你强吗?”子贡说:“我的老师是高不可及的,就像高空一样,不能顺着梯子爬上去,他老人家就像是日月一样光耀,我哪能比得上呢?”子贡的这段话表示了老师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他用天比作老师,用天之高比作老师的德之高,用所有人都不能衡量的高度,来形容老师德行高度的不可比及。

子贡在外面非常维护孔子的名声,也是孔子晚年的依靠,给予老师各方面的照顾。

可以说,对于当时丧子丧妻的孔子来说,子贡成为老师的唯一安慰,作为老师最亲的人陪伴与照顾老师。

孔子去世后,他又为老师守丧六年,之后回到卫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我们知道,子贡是个有礼貌的人。

但是,他也做过一件让他羞愧的事。

孔子的弟子原宪为孔子守孝三年期满之后,在“草泽”之中隐居起来。

原宪很穷,住在茅屋里,吃些粗茶淡饭。

茅草屋狭小,蓬草门漏风,桑条作门轴,破瓮为窗户,上漏下湿之中,原宪尚能自得其乐弹琴唱歌。

有一天,已经当了卫国之相的子贡来见同学,高头大马,一身华贵,只可惜原宪贫民窟的窄巷过不去他的马车,只好下车步行,叩响柴门。

原宪戴着裂口的帽子,穿着破跟的鞋,拄着藜杖应声开门,子贡一见原宪这个样子,非常惊讶,问道:“哎呀!你得了什么病吗?”原宪说:“我听说,没钱叫贫穷;有想法但不去行动,才叫有毛病。

我很穷,但我没毛病。

”子贡本来想帮助这位老同学一下,听了原宪的话却非常惭愧,更加懂得孔子教导的富贵但不骄傲的道理了。

《论语》中竟有115个成语典故,完整解释_中考语文

《论语》中竟有115个成语典故,完整解释_中考语文

《论语》中竟有115 个成语典故,完好解说_中考语文1、哀而不伤【解说】:哀:悲痛;伤:损害。

忧虑而不伤心,形容感情有克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精致,感情适量。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 .八佾》:2、饱食整天,无所专心【解说】:整天,成天。

成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 .阳货》:3、北辰星拱【解说】: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挂不动,群星四周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实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大家拥护的人。

【出自】:《论语 .为政》:4、比而不周【解说】:搞帮派,可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 .为政》:5、屏气凝思【解说】:屏气:克制呼吸;凝思:全神贯注。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愿一致。

【出自】:《论语 .乡党》:6、博施济众【解说】:博:宽泛;济:救援。

赐予民众以恩泽和救济。

【出自】:《论语 .雍也》:7、博文约礼【解说】:博:金我,广;约:拘束。

广修业问,遵守礼制。

【出自】:《论语 .雍也》:8、不耻下问【解说】: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感觉不好心思。

【出自】:《论语 .公冶长》:9、不得其死【解说】: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 .先进》:10、不舍日夜【解说】:舍:放弃。

不放弃白日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 .子罕》:11、不亦乐乎【解说】:用来表示极度、特别、酣畅淋漓地意思。

【出自】:《论语 .学而》: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说】:不担当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 .泰伯》:13、察言观色【解说】:察:详审。

察看他人的说话或神色。

多指揣摸他人的情意。

【出自】:《论语 .颜渊》:14、视死如归【解说】: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获得正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论语 .卫灵公》:15、成人之美【解说】:成:成就。

成全他人的好事。

【出自】:《论语 .颜渊》:16、从心所欲【解说】:依据自己的意思,想如何便如何。

《论语》中经典的115个成语典故(下)

《论语》中经典的115个成语典故(下)

50、侃侃訚訚( yín)【解说】:形容和悦而冷静自在地讲话。

【出自】:语出《论语· 乡党》:“朝,与下医生言,侃侃如也;与上医生言,訚訚如也。

”51、一无所有【解说】:空空:诚心,虚心。

原形容诚心、虚心的样子。

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一无所有,我叩其两头而竭焉。

”L52、词穷理屈【解说】:屈:短,亏;穷:尽。

因为理亏而无言以对。

【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义,但词穷理屈,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 53、乐山乐水【解说】:乐:喜爱,喜好。

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比喻各人的喜好不一样。

【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54、乐以忘忧【解说】:因为快乐而忘掉了忧虑。

形容特别快乐。

【出自】:《论语·述而》:“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55、乐在此中【解说】:喜爱做某事,并在此中获取乐趣。

【出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此中矣。

”56、良师良友【解说】:良,好;益,有帮助。

令人获取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气朋友。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好柔、友便佞,损矣。

”M57、苗而不秀【解说】: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

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58、敏而勤学【解说】:敏:聪慧;好:喜好。

天资聪慧而又勤学。

【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勤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9、敏于事,慎于言【解说】:敏:奋勉,慎:当心。

做事勤恳,说话慎重。

【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2018年中考语文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汇总

2018年中考语文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汇总

中考语文论语中的成语故事目录1 见义勇为 (1)2 祸起萧墙 (3)3 丧家之犬 (6)4 尽善尽美 (9)5 箪食瓢饮 (11)6 登堂入室 (14)7 车马轻裘 (16)8 片言折狱 (18)9 单衣顺母 (20)10 朽木不雕 (23)11 待价而沽 (25)12 能言善辩 (27)13 富而有礼 (29)14 慎终追远 (31)15 言而有信 (33)16 四海之内皆兄弟 (35)17 西河之痛 (37)18 欲速不达 (39)19 行不由径 (41)20 牛刀割鸡 (43)1 见义勇为一座废弃许久的小学,校园里树木苍翠,花坛里开着各色鲜艳的花朵。

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小动物们的乐园。

清晨,麻雀和喜鹊这对好朋友又如约来到他们的乐园。

不过今天他们有了新的发现,他们在大树下的宣传栏上看到“表彰见义勇为”几个模糊的字迹,下面的小字已经看不清了。

喜鹊驻足,歪着脑袋想努力辨认出这些模糊的字来。

麻雀不屑一顾的说:“‘见义勇为’都已经过时了,我不赞同见义勇为,何况还是小学生呢?”喜鹊头也不回的反驳道:“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文化是每个小学生的义务和责任……”麻雀拍打着翅膀吼道:“见义勇为当然好,但是不搞清楚情况,鲁莽出手,好心办坏事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小偷在前面逃,便衣警察在后面追,小偷边跑边喊‘救命!有人抢劫了!’结果好心人反倒把便衣警察给拦了下来,鲁莽地见义勇为,而不加思考辨别,这怎么行呢?”喜鹊也毫不示弱,飞到一棵高高的柳树上,居高临下地对着麻雀讲到:“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应该被发扬。

记得有一次,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在河边玩耍时,一不小心滑入水中。

千钧一发之际,一位中年男子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起了小女孩。

这件事多么让人感动啊!所以见义勇为还是要坚持学习和发扬的。

”喜鹊说完,摆出了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麻雀气呼呼地说:“如果是你遇到身强力壮的歹徒,如果是你遇到落水的儿童,如果是你遇到熊熊的烈火……”“哈哈……是啊!你们说的都对,不过,你们知道见义勇为的真正含义和来历吗?”啄木鸟打断了他们的争吵。

富而好礼的典故

富而好礼的典故

富而好礼的典故嘿,各位朋友!今天咱们就来唠唠“富而好礼”这个典故。

嗯……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呢。

我先得说啊,我在这文化知识的海洋里扑腾了20多年啦,可有时候还是会迷糊。

就像这个“富而好礼”,我记得最初接触的时候,那真是一头雾水啊。

我就想,啥叫“富而好礼”呢?是有钱了就得有礼貌吗?这理解也太肤浅了吧。

唉!咱先说这典故是从哪儿来的吧。

我记得好像是从孔子那旮旯来的,不过也可能记错喽。

孔子那时候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一天他就和弟子聊起这个事儿。

说有个有钱人,这人啊,不是那种有了钱就鼻孔朝天的主儿,而是特别注重礼仪,对待别人都客客气气的,谦逊有礼。

哇,这种人在当时估计就像现在的清流一样吧。

我曾经看过一本老书,那书都泛黄了,还有股子霉味儿,就在那书里详细地讲了类似这样的人的故事。

书里提到一个叫啥来着……嗯……我这脑子,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了。

反正是个古代的商人,特别富有,但是他对待伙计、对待邻里都特别好,遵循各种礼仪规范。

他家里逢年过节那场面,那真是热闹非凡,可他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有钱就显摆,对来他家的穷人也好,富人也罢,都是一视同仁,以礼相待。

你们想啊,如果现在的有钱人都像这样,那这个社会得多和谐呀!哼,不像现在有些暴发户,有点钱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这在古代那种讲究礼仪的氛围里,简直就是个怪胎。

这就好比一只孔雀在一群天鹅里乱显摆,看着就别扭。

咱再说回这“富而好礼”。

在古代啊,富有的人要是好礼,那可不光是自己脸上有光,整个家族都会跟着沾光呢。

就像那个有名的啥家族来着……哦,对了,就像范氏家族,他们家有钱,而且特别注重礼教传承,子弟们都彬彬有礼,在当地那名声,哇,就像现在的明星一样响亮。

我在研究这些典故的时候啊,还闹过不少笑话呢。

有一次我和一个同行争论这个“富而好礼”的细节,我坚持我的观点,结果后来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哎那脸打得啪啪响啊。

不过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这研究东西可不能太主观,得尊重事实。

我听说啊,在这个文化圈里还有个都市传言。

论语中的成语典故出处及解释

论语中的成语典故出处及解释《论语中的成语典故出处及解释》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论语》里那些超有趣的成语典故。

先来说说“温故知新”这个成语。

它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就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的收获,这样就可以当老师啦。

这告诉咱们,不能学了新知识就把旧的扔一边,多回头看看,说不定能有新发现呢!还有“见贤思齐”,这也是从《论语》里来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到有德行的人,咱就得想着向人家看齐;看到没德行的,就自己反省反省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多向优秀的人学习,咱们才能变得更棒呀!“学而不厌”也很棒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可不能感到厌烦,要一直保持热情和好奇心。

要是觉得学习无聊,那可就学不好啦。

“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大家也很熟悉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觉得羞耻。

别觉得不好意思问问题,能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怎么样,《论语》里的这些成语是不是很有意思?咱们可得好好记住,用到生活中去哟!《论语中的成语典故出处及解释》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接着来聊聊《论语》里的成语典故。

“言而有信”也很重要哦。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和朋友交往,说话得算数,讲诚信。

要是总是吹牛撒谎,朋友可就都跑光啦。

“任重道远”,这个成语听起来就很有分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志向的人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能不重大吗?奋斗终身,能不遥远吗?“岁寒知松柏”也很有深意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只有在艰难的环境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意志。

《论语》里的这些成语典故,就像一个个智慧的小宝藏,等着咱们去挖掘和运用。

你是不是也觉得收获满满呀?。

《论语》中115个成语典故及完整解释

《论语》中115个成语典故及完整解释A1. 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 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有关《论语》中的成语典故

有关《论语》中的成语典故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接下来由店铺为大家推荐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推知许多。

形容聪明过人,善于推理。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

吾与女(汝)弗如也。

’”“愈”:胜过、强。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更强些?”子贡回答:“赐(子贡自称)呀,怎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呢,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

”孔子说:“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无适无莫“适”:可以。

“莫”:不可。

意为无可无不可。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说这样就可以,也没有说那样就不可以,一切要以符合不符合道义为标准。

”无可无不可语出《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孔子把自己和上述7位隐士作对比,他说:“我则与他们不同,没有一定可以的,也没有一定不可以的。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无可无不可”,并非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没有是非的圆滑世故,而是指自己在对待“出世”和“入世”、进退和去留的问题上,没有成见,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后人对“无可无不可”的运用,有时也指对事情没有一定的主见,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

无所不至“至”:到。

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多用于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什么坏事都敢干。

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论语》里的115个成语典故

《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广为流传;仅仅出自《论语》的成语就有115个之多!今天这篇文章值得收藏!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图片11.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富而有礼
有一天,鲁国有个人说孔子的坏话,但对子贡的评价却很高,恰好被子贡听到了。

子贡并没有因为自己受到夸赞而高兴,反而特别生气。

他对那个人说:“如果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一个房子的话,那么我的老师孔子,光围墙就得有十丈高,而且屋子豪华无比,普通人是没有办法穿过围墙看到里面的,所以有人不懂得他的好。

而我的房子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很容易就被人看到了。

”说孔子坏话的那个人听了这些话之后,不仅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也更加尊重子贡了。

子贡的一个好朋友对他说:“你对你的老师那么恭敬,但是他真的比你强吗?”子贡说:“我的老师是高不可及的,就像高空一样,不能顺着梯子爬上去,他老人家就像是日月一样光耀,我哪能比得上呢?”
子贡的这段话表示了老师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他用天比作老师,用天之高比作老师的德之高,用所有人都不能衡量的高度,来形容老师德行高度的不可比及。

子贡在外面非常维护孔子的名声,也是孔子晚年的依靠,给予老师各方面的照顾。

可以说,对于当时丧子丧妻的孔子来说,子贡成为老师的唯一安慰,作为老师最亲的人陪伴与照顾老师。

孔子去世后,他又为老师守丧六年,之后回到卫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我们知道,子贡是个有礼貌的人。

但是,他也做过一件让他羞愧的事。

孔子的弟子原宪为孔子守孝三年期满之后,在 “草泽”之中隐居起来。

原宪很穷,住在茅屋里,吃些粗茶淡饭。

茅草屋狭小,蓬草门漏风,桑条作门轴,破瓮为窗户,上漏下湿之中,原宪尚能自得其乐弹琴唱歌。

有一天,已经当了卫国之相的子贡来见同学,高头大马,一身华贵,只可惜原宪贫民窟的窄巷过不去他的马车,只好下车步行,叩响柴门。

原宪戴着裂口的帽子,穿着破跟的鞋,拄着藜杖应声开门,子贡一见原宪这个样子,非常惊讶,问道:“哎呀!你得了什么病吗?”
原宪说:“我听说,没钱叫贫穷;有想法但不去行动,才叫有毛病。

我很穷,但我没毛病。

”子贡本来想帮助这位老同学一下,听了原宪的话却非常惭愧,更加懂得孔子教导的富贵但不骄傲的道理了。

千百年来,“富而好礼” 一般指富裕而又懂礼貌,又有美好的品性。

下面看一下古书中是如何使用这一成语的:
谁知他家那等荣贵,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西汉·戴圣《礼记·坊记》:“贫而好乐,富而好礼,众而以宁者,天下其几矣。


这里的“富而好礼” 就是指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之意。

文言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选自《论语·学而》)
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有礼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