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对耳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记录
耳机导致大学生听力损伤的调查研究

展 S u stainable D evelo pm ent 可 持 续 发
耳机导致大学生听力损伤的 调查研究
王美玲 1袁王玲玲 2
渊 1.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袁 内蒙古 通辽 028011曰 2.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袁 北京 100079冤
. All Rights Reserved.
随着科技发展袁 耳塞式尧 罩耳式尧 挂耳式等各 种类型耳机受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的青睐遥 然而长时 间佩戴使用耳机却会造成一定的损伤袁 相关研究表 明袁 长时间佩戴使用耳机可能会引起慢性听力损 伤袁 甚至是噪声性耳聋[1-3]遥
本文旨在了解佩戴使用耳机对大学生听力的影 响袁 以某大学为例袁 对 131 名学生进行纯音气导听 阈测试 渊简称纯音测试冤 和问卷调查袁 采用流行病 学的调查方式进行统计分析袁 并且根据调查结果提 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袁 以达到降低听力损伤的 目的遥 1 听力损伤调查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数据来源
性别尧 年级尧 耳机种类尧 耳机品牌等 7 项特征作为 分类项袁 使用两项指标比较不同分类项纯音测试情 况遥 不同指标下听阈值比较见表 2遥
表 1 受试者一般特征
特征 性别
年级 佩戴使用耳机是否
有不适症状
耳机种类
每天使用耳机时长
佩戴使用耳机年限
耳机品牌 佩戴使用耳机时袁 通常选择的音量与 最大音量的比值 外界环境嘈杂时袁 是否会调大音量 继续佩戴使用耳机
按照国际通用的 W H O /PH D 97.3 听力损伤诊断
收稿日期院圆园18原10原12曰修回日期院圆园18原11原11 作者简介院王美玲渊 1994- 冤 ,女袁内蒙古通辽人袁硕士袁主要从事职业病物理有害因素研究袁E- m ail院848023720@ 遥
耳机对耳朵的危害研究报告

耳机对耳朵的危害研究报告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耳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耳机也不断涌现。
虽然耳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乐趣,但是长时间使用耳机也会对我们的耳朵造成一定的危害。
本报告旨在对耳机对耳朵的潜在危害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 耳机使用的普及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使用耳机的频率越来越高。
各种场景下,人们都会选择佩戴耳机以获得更好的音效体验。
尤其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户外跑步、健身房、办公室等场合中,耳机已经成为人们的常见伴侣。
3. 耳机对耳朵的危害虽然耳机的使用带来了便利和享受,但是过度或不正确使用耳机也会对耳朵产生一定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3.1 高音量对听力的伤害长时间使用高音量耳机会给耳朵带来严重的损伤。
高音量的音乐会导致耳膜振动过大,从而损伤听觉神经。
久而久之,这种损伤可能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3.2 长时间佩戴对耳朵内部环境的影响耳机佩戴的时间过长会造成耳朵局部细菌滋生。
尤其是在夏季,因为长时间佩戴耳机导致通风不良,容易导致耳朵湿润,从而培养细菌生长。
这些细菌可能引发耳朵感染和炎症,给耳朵带来不适甚至疼痛。
3.3 偏爱某一侧耳朵听力不平衡习惯于只使用耳机的一侧听音乐,长期下来会导致耳朵听力不平衡。
这是因为耳朵分布在头两侧,长时间只用一侧耳朵听音乐会导致另一侧耳朵的听力能力下降。
这种不平衡可能影响我们准确地判断声音方向,进而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安全。
4. 预防耳机对耳朵的危害的措施为了减少耳机对耳朵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控制音量在使用耳机时,我们要注意控制音量。
一般来说,保持音量在60%以下是比较安全的。
同时也可以考虑使用降噪耳机,以便在更低的音量下获得相同的音效体验。
4.2 注意使用时间合理使用耳机的时间也是预防危害的重要手段。
建议每天佩戴耳机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同时进行适当的休息。
4.3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耳机,保持耳机的清洁卫生。
戴耳机可严重毁坏听力

戴耳机可严重毁坏听力第一篇:戴耳机可严重毁坏听力戴耳机可严重毁坏听力这是一个耳机无处不在的时代,大家习惯戴着耳机高分贝接听移动电话和收听MP3播放器。
但是有调查显示:18岁至44岁之间经常听大音量音乐的人群中,1/4的人出现了听力问题。
据《纽约邮报》报道,最新的调查发现,由于习惯戴着耳机高分贝接听移动电话和收听MP3播放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丧失听力。
据报道,美国纽约市健康部最近的调查发现,18岁至44岁之间经常听大音量音乐的人群中,1/4的人出现了听力问题。
而且,相比经常中低音量收听耳机、甚至不用耳机的人,高分贝收听耳机的人出现听力问题的风险是他们的两倍多。
此外,18岁至44岁年龄段的人群中,戴耳机听音乐的几率是45岁以上者的3倍多。
大约36%的年轻人每天戴着耳机,在这些人中,16%的人每天以高分贝音量收听音乐3~4小时。
经常戴耳机听高分贝音乐的年轻人和45岁以上者患听力问题的风险相当。
纽约健康委员托马斯?法雷称,长期高分贝的刺激会给内耳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导致炎症和听力损失。
使用耳机时声频勿超过最大音量的六成,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一个小时。
挑选耳机时尽量选耳罩式,少用耳塞式。
此外,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公交地铁上,不要使用耳机。
第二篇:耳机对青少年听力影响的研究耳机对青少年听力影响的研究一、引言(一)研究背景耳机使用不当,会毁掉一代人的听力。
据科学家分析,如果一个人每天用耳机累计超过6小时,连续超过2小时,长期下去,听力就会严重受损,得老年性耳聋的机率要比正常人提早20年。
如果声音分贝大于100,可能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当达到110分贝时,足以使内耳的毛细胞死亡,严重时会永久丧失听力。
一般情况下,早期的听力损伤很难被及时发现,当发现时已经是接近耳聋了,而耳聋很难恢复。
所以,对于青少年而言,听力受损将是永久性、不可逆的。
然而,这个问题并未引起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我们可以在任何场合看到众多的青少年戴着耳机旁若无人地陶醉于自己的听觉感受中。
耳机对人体听力的坏处

尽量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 耳机,以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
害。
THANKS
感谢观看
选择合适的耳机类型
总结词
不同类型的耳机对听力的影响不同。
详细描述
头戴式耳机相对于耳塞式耳机对耳朵 的压迫较小,对听力的影响也较小。 选择适合自己耳型的耳机,避免因压 迫造成不适和听力损伤。
注意周围环境噪音
总结词
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耳机。
详细描述
嘈杂的环境会迫使你调高耳机音量,从而增加听力损伤的风险。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耳机,或者使用降噪功 能来降低环境噪音的影响。
耳朵不适
长时间使用耳机可能导致 耳朵不适,如耳朵闷热、 疼痛或痒感。
听力损失对生活的影响
沟通障碍
听力损失可能导致与他人沟通困 难,影响日常交流和社交活动。
心理健康问题
听力损失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 理健康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安全风险
听力损失可能影响对周围环境的警 觉性,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听力损失对工作的影响
详细描述
长时间听高分贝的音乐或声音会对耳朵造成伤害,特别是对听力较敏感的年轻 人。控制耳机音量在适中水平,避免过高音量对耳朵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控制使用耳机的时间
总结词
长时间使用耳机易导致听力疲劳 和听力下降。
详细描述
合理安排使用耳机的时间,避免 长时间连续使用。适当的休息有 助于耳朵恢复,减轻听力疲劳。
耳机对人体听力的坏处
• 引言 • 耳机对听力的影响 • 听力损失的症状和影响 • 如何保护听力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耳机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 设备,尤其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然 而,长时间使用耳机可能导致听力损 伤,这是本篇文章要探讨的主题。
中学生耳机调查报告范文

中学生耳机调查报告范文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耳机作为一种便携式音频设备,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耳机不仅可以帮助中学生在学习和娱乐中获得更好的音频体验,还能提供隐私和独立的音乐享受空间。
然而,耳机的普及和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影响,比如对听力的潜在威胁,以及对中学生学习和社交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对耳机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影响,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以及对中学生使用耳机的建议和对未来耳机发展的展望,旨在为中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耳机提供参考和指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
首先,将从耳机的普及与使用情况入手,分析中学生群体对耳机的普及情况以及使用习惯。
接下来,将探讨耳机对中学生的影响,包括身体健康、学习和社交方面的影响。
最后,将调查中学生对耳机的需求和偏好,包括他们对耳机功能和外观的看法。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中学生在耳机使用方面的现状和需求,为未来的耳机开发和使用提供建议和展望。
1.3 目的本调查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对耳机的使用情况、需求和偏好,分析耳机对中学生的影响,从而为未来耳机的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耳机产品和更科学的使用建议。
同时,也可以帮助耳机制造商和市场营销人员更好地了解目标群体的需求,为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最终,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倡导。
2.正文2.1 耳机的普及与使用情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耳机已经成为中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配件之一。
在校园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个学生都戴着耳机,享受着自己的世界。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中学生每天都会使用耳机,在校园、公交车上甚至是家里。
耳机对耳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

耳机对耳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摘要: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音乐娱乐的普遍需求,佩戴耳机成为了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然而,对于长时间佩戴耳机的人群来说,这种习惯可能会对他们的耳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通过对耳机对耳朵的潜在危害进行研究,并提供一些建议以避免潜在的健康问题。
引言:耳机是一种便携式声音输出设备,使用者可以通过将其放置在耳朵上来享受音乐或其他媒体的声音。
然而,长时间佩戴耳机可能会对听力和耳朵的其他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尽管有关耳机对耳朵的潜在危害的报道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但仍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保护耳朵的健康。
耳机对听力的影响: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可能会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害。
听力损害主要源于耳蜗中的毛细胞受到损害,这些细胞负责传输声音信号到大脑。
当音量过高时,毛细胞受到的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细胞死亡或受损。
这种损伤可能是永久性的,无法修复。
因此,我们建议使用者在佩戴耳机时尽量选择适当的音量,以避免对听力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耳机对耳朵其他部分的影响:除了对听力的影响外,长时间佩戴耳机还可能对耳朵的其他部分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是外耳道的感染。
佩戴耳机时,耳道处于封闭状态,这种环境是细菌和真菌滋生的理想条件。
如果不及时清洁和消毒耳机或定期清洁耳朵,就可能导致耳道感染或发炎。
其次是中耳炎。
长时间佩戴耳机还可能导致中耳的压力增加,从而引发中耳炎。
中耳炎是一种非常疼痛并且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
因此,用户应该注意清洁耳机并定期检查耳朵的健康状况。
如何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为了预防耳机佩戴导致的潜在健康问题,我们提供以下建议:1. 控制音量:尽量选择适当的音量,避免将音量调得过高。
一般来说,如果在佩戴耳机时附近的人能听到你正在播放的音乐或声音,那么表示音量太高。
2. 定期休息:长时间佩戴耳机会给耳朵带来持续的压力。
因此,在使用耳机一段时间后,应该给耳朵和大脑一些休息的时间。
3.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耳机是非常重要的。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听力健康的影响研究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听力健康的影响研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耳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便利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其中,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听力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首先,长时间使用耳机对听力健康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佩戴耳机的人们。
尽管耳机让我们能够尽情享受音乐和观看视频,但同时也会给我们的听力带来潜在的风险。
研究显示,长时间的高分贝噪音刺激会对耳蜗内的毛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引起噪声性听力损失。
因此,我们应该减少使用耳机的时间,尤其是在高音量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
其次,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听力也与社交隔离有关。
随着社交媒体的流行,人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通过电子设备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然而,这种电子沟通方式很容易使人们产生沉溺和依赖感,导致面对面交流的减少。
长期以来,调查研究表明,缺乏社交互动会对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这种社交隔离也可能对听力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为听力是人们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面对面的交流,减少电子设备的依赖,有意识地营造更加健康的社交环境。
此外,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睡眠质量和听力健康也有一定的关联。
许多人在睡前使用电子产品,比如看电视或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
然而,这些电子产品的屏幕会发出蓝光,刺激我们的大脑,影响睡眠质量。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听力过敏、听觉敏感和听力障碍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听力健康,我们应该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尽量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产品。
此外,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还可能增加听力疲劳的风险。
频繁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使用,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咖啡厅等地方,会给我们的大脑带来额外的负担。
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过度听力刺激,可能导致听力疲劳和集中注意力不足。
因此,在使用电子产品时,我们应该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注意听力保护,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环境噪声。
常用耳机听音乐对耳朵的影响林瑞姗

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医生崔勇曾接诊了一名30岁的女病人,她酷爱听音乐,3年多来无论走到哪里都戴着MP3耳塞,尤其在逛街、坐公车等声音嘈杂的场合,她都会不自觉地把声音调高。直到在家看电视时,音量开到震耳欲聋自己却浑然不觉,家人这才催促她到医院检查。经过诊断,她的鼓膜完整、中耳无感染,听力测试后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这位女病人的听力衰退到相当于六七十岁的老年性听力损害水平。
此外,一些方法也可以避免听力受损。比如,将入耳式耳塞更换成密闭功能较好的头戴式耳机:好的头戴式耳机比较密闭,可以隔绝一部分的外界噪声,不容易将音量开得过大。耳塞式耳机直接塞在外耳道里,对鼓膜的刺激最直接。一般来说,听到同等音量的音乐,用耳塞式耳机比头戴式耳机的音量要高出7分贝以上。
温馨小贴士
这些护耳原则你必须知道
问题的提出:常常用耳机听音乐会不会对耳膜造成影响?
研究目的:针对提出的问题做细致的调查,得出合理的结论,并对这一问题向听耳机的学生提出建议。
研究方法:调查方式,并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
制定计划:对同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学生以及常用耳机的年龄人群以口头方式进行调查。通过网络和报纸获取一些实例作证据。
调查资料:
资料1:现在MP3和MP4等随身听已经成为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人群贴身携带的工具。我们常常能在不同的场合看到一些人带着耳机沉醉于音乐当中。殊不知,此时中耳炎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中耳炎随时有可能通过耳机“钻进”他们的耳朵。
案例二:睡觉听音乐致头晕耳痛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李辉医生则介绍,现在接诊的类似病例从前几年的一个星期1-2个,到现在已经增加到了每天2-3例,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前来就诊的大学生小袁说,她平时在学校经常拿MP3出来听,每天晚上睡觉前也都要戴上耳机听一阵子音乐,常常是MP3还在放着音乐,她却已经睡着了。没过多久,她就发现自己的耳朵开始有鸣音,听东西也时常不清楚,要别人重复很多遍。后来发展到全身的神经系统都出现异常症状,经常头晕头痛,难以忍受,甚至耳朵一碰就痛,严重影响到她的学习和生活。经过医生的音叉检查和纯音测试,发现她的听力已经比常人下降了40分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机对耳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记录————————————————————————————————作者:————————————————————————————————日期:耳机对耳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组员介绍:组长:胡依依PPT制作:胡依依问卷调查:周雅雅李塞纳陈浩云论文:陈帅叶冬冬陈青青李丹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人几乎都有爱耳机的喜欢,也很喜欢戴耳机听音乐。
但是长时间带耳机对耳朵有什么危害呢。
关键词:耳机耳朵危害问题来源:现在的学生基本都很喜欢带耳机听音乐,上学时候带,放学也带,睡觉带,逛街也带,那么耳机对耳朵就真的就没什么影响吗?(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大部分青少年都喜欢带耳机,在学生群体里尤为显著哭天喊地流行乐和声嘶力竭摇滚乐的学生,还有许多好学的学生为了快速提高英语听力,白天用耳塞也就罢了,睡觉前也要戴着耳塞听英语,这种做法精神可嘉,但对听力的损伤让笔者感到担忧。
实际上,临床数据也证明,学生在听力受损群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意义: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耳机对耳朵的危害!(二).研究对象、工具、过程和方法研究对象:众多青少年研究工具:电脑及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过程和方法: 1.设计问卷,选择2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在各个学校发放问卷。
利用节假日在街上发放问卷表。
我们小组分为两批来发放问卷表选择不同时间。
2.实地调查,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学校中利用午休时间在学校中调查。
访问同学们对于耳机对耳朵有什么影响及看法。
3. 文献查阅:通过网络、新闻报纸查阅相关资料。
(三).结果与讨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我们希望青少年减少使用耳机,合理使用耳机,知道耳机对耳朵的害处。
(四)结论与感想结论:耳朵是我们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之一。
随身听、MP3、手机的问世,为我们听音乐、听故事、听新闻、与人通话带来莫大的便利;有了电视耳机,我们更是可以在家、在飞机上、在病房里随意欣赏电视节目,而不必担心干扰他人。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耳机、手机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由耳朵的帮手变为耳朵的“杀手”。
在今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到来前夕,我们就请医学专家讲讲如果何正确使用耳机、手机,不使听力受到损伤。
人们对噪声的认识始于一个半世纪前。
初期是发现铁匠打铁的敲击声能引发耳聋和耳鸣;此后,战争又使人们进一步注意到噪声会对听觉产生影响;在纺织工业发展的进程中,纺织工人耳聋的高发生率更深入证实长时间接触噪声可能造成耳聋,随后人们开始注意在接触噪声时采用棉团塞于外耳道来预防耳聋。
一种严重公害,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与休闲的环境中。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音乐是人们喜欢的悦耳的声音,随着科技的发展MP3走入生活,深受音乐爱好者和青少年朋友的喜爱,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人们佩戴耳塞式耳机的机会多了,甚至对它产生了依赖。
殊不知,不科学地使用耳机收听音乐,也可能对我们的耳朵形成潜在的威胁。
例如,有些年轻人经常在睡前戴着耳机收听音乐,并于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整宿都没有关机,强大的或较轻的但持续性的声音长期刺激人耳,可能导致耳蜗微循环障碍,并造成耳蜗内负责感受声音的毛细胞和螺旋神经损伤,最终导致耳鸣和噪声性耳聋。
还有人长时间用耳机收听MP3或随身听,因过分追求音响效果而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将音量调得过大,听的时间过长,这样就好像是把一个噪声的发生源放置在自己的耳朵上,超强的声音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听觉系统,使我们的耳朵长久暴露于高强度的噪声之下,久而久之即可使得一部分人听力下降,出现噪声性耳聋。
有人在公交车内、地铁里、喧闹的大街等嘈杂环境下戴着耳机欣赏音乐时,往往会因外界声音干扰妨碍听清信号,而将声音调得很大,甚至旁边的人都能听见并且觉得很吵,而收听者自己还不查觉。
特别是在听摇滚乐、流行音乐时也有许多类似现象发生。
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用耳机,而是说要学会科学地使用。
收听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耳机要选择质量佳、杂音小、音量可自由灵活调控的,一旦遇到声响过大等情况可及时调整;2.音乐声强最好能控制在80分贝以下,以感觉舒适悦耳为宜,一旦声响超过85~90分贝即超过了国家制定的噪声防护标准,应视为噪声;3.戴耳机收听的时间不应过长。
每个人对噪声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人群中约有5%为噪声的易感者,此类人群应特别注意噪声防护。
发病早期的轻度噪声性耳聋在及时摆脱噪声环境之后症状多会很快消失,我们称之为暂时性阈移;如果听力在2~8周内仍无明显好转,则可能发展为永久性阈移,听力恢复的希望较小。
由此可见,对于噪声的防护意识、噪声损伤的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是噪声性耳聋预防及康复的关键,熟悉其临床表现亦可帮助我们防病于未然。
耳聋早期的基本症状是耳鸣、耳聋,部分人可伴有眩晕症状。
大约80%以上的人在发病早期只有耳鸣症状,并无明确的耳聋,但听力检测可于听力图4000Hz附近发现‘V’型切迹,随着病情的发展6000Hz、8000Hz,甚至语言频率的低中频区域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此时有些病人会感觉特别怕听到大的声音,严重者听到强声即感觉耳内疼痛,一旦发觉自己有上述症状就应立刻脱离噪声环境,摆脱噪声刺激,同时去专科医院检查和治疗,争取尽早恢复听力。
是我们接受信息与人交流的重要器官,让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耳朵。
我们接触的有很多种耳机,我们经常接触的大多是入耳式耳塞、传统耳塞、头戴式耳机和音响。
但是入耳式耳机是对耳朵影响是最大的。
还有一部分用户指出,入耳式耳塞因为漏音少,所以能得到更加震撼的低音,但这种刻意提升某个频段的声音讯号对我们耳朵造成的损伤会更大,我们可以先看看人体耳朵的结构示意图:耳朵要想听到声音,自然界的声波先必须通过耳廓和外耳道传入到鼓膜,首先引起鼓膜震动。
耳朵结构示意图在中耳膜腔内与相联结处有三块听小骨,分别是锤骨、砧骨和镫骨,声波经过这三块骨头再把震动传给内耳的耳蜗,耳蜗内充满了液体,并且与感受声音频率的毛细胞相连,感受高频信号的毛细胞在耳蜗的底部,感受低频的毛细胞在顶部,毛细胞可以把这种声波的震动转化为电子信号,产生神经脉冲,并沿听神经将声音的信息传到大脑,使人感觉到声音,最终完成“听”的过程。
刻意提升高频或低频的声音信号其实是一种高能量的声波,这种声波引起耳蜗内的液体振动时,会过度刺激毛细胞,长时间的刺激就会引起毛细胞死亡。
当负责接听某一频段声音的毛细胞受损后,该频段的声音就会较难听到,前期表现一般是注意力不集中,听力轻度下降,就是一般俗称的“耳背”。
久而久之,听力就会严重下降,甚至会引起不可修复的听力丧失。
二、入耳式耳塞的其他危害经常使用入耳式耳塞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成为细菌滋长的温床。
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
耵聍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若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有可能渐渐结成硬块阻塞外耳道,形成耵聍栓塞,从而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甚至头晕等症状,遇此情况应到医院就诊检查,请医生治疗。
长期使用入耳式耳塞的慢性刺激还可能使得耳道皮肤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
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关于入耳式耳塞是否比传统耳塞具有更大的危害性,笔者曾在编辑部里做了一个集体讨论,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一个严峻的话题:那就是入耳式耳塞更容易诱发交通事故!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隔音性能好:这一入耳式耳塞的优点在交通情况复杂的街头很可能成为潜在的致命威胁,因为人对环境的感知除了视觉之外,听觉在某种意义上更加重要。
三、注意用耳习惯远离危害其实,不止是入耳式耳塞,传统耳塞、头戴式耳机、音箱等一切声音回放设备,如果不注意控制音量,同样会引起听力受损,为了大家的听力健康,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1.聆听各种音源时,首先把音量调节到刚刚能听清楚的位置,随后稍微调节音量至自己耳朵感觉舒适的程度,建议设置为不超过最大音量的50%。
2.强烈建议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杜绝使用耳塞、耳机等设备。
3.使用耳塞、耳机时,不仅音量要适中,还要注意间隔休息,最好每隔半个小时就休息一次。
四、享受生活远离危害如果出现耳鸣、轻度听力下降、重听以及耳朵稍感疼痛等不良反应时,应该积极到医院进行检查,了解听力是否受到损伤。
早期听力的改变是可逆的,如果积极治疗还有恢复的可能,但是如果听之任之,继续使用耳塞、耳机、过高的音量很容易导致听力的不可逆的损伤。
希望大家能注意用耳卫生,不用或少用耳色、耳机。
科学的享受话聊、音乐和人。
经常见到晨练的人们戴着耳塞型耳机在听广播,在校园内也可见到学生边走或边骑车戴着耳机在听音乐。
在公共汽车上见到年轻人听着摇滚乐声音很大,甚至连邻座都能听到声音。
这样长期地使用耳塞型耳机能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
我国科技人员经过研究,对平均年龄在二十三岁左右的受试者,每天使用耳塞型耳机1小时、1-2.5小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听阈差异。
他提示使用耳塞型耳机可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特别是在高频区4000赫兹以上明显大于低频区。
而使用耳塞型耳机时间越长,听力损害越严重。
也有学者报道,常在噪音环境中可引起4000赫兹听力首先下降。
在人们的内耳中有耳蜗器官,学者认为由于长期过量的刺激,细胞组织代谢紊乱,供血、供氧不足,致使末梢感受器受损害,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
提醒大家一下,在您有高音调耳鸣出现(如蝉鸣、汽笛声、金属声等),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诊治,对防止耳聋非常重要。
建议使用耳塞型耳机不要长时间、高音量,以防止发生噪声性听力下降近年来,在一些戴耳机听音乐的青年人中听力减退的情况已越来越多。
这是因为人戴上耳机后,外耳道口即被耳机紧紧堵塞住。
高音量的音频声压会直接进入耳内而损伤听力,造成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害。
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听觉就会出现疲劳、损伤,引起听力减退,人体就会出现烦躁不安、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异常心理障碍等情况,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害。
为此,用耳机音乐应注意减小音量,以柔和不刺耳为宜,而且不要长时间连续收听。
有关专家建议:成人每天用耳机不超过3~4小时,青少年因听觉器官还未发育成熟,每天不宜超过1~2小时,以间歇收听为宜。
因此我们要合理使用耳机!成员收获在高中我们进行了最后一次的社会调查,从确定组员到确定调查对象到全副武装进行开题报告,到一起设计问卷、提意见,进行社会调查,再到现在将要进行的中期报告,我们经历了很多,重重困难也让我怯步过,但是最终被我们共同团结毅力的心所征服,相信成功会离不远!——陈帅我们的课题研究将要结束了。
这是我们最后一个课题研究,我觉得成功还是不成功已经不重要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让很多人了解了耳机对耳朵的危害的目标。
我希望我们以后仍能做可以利于他人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