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摘要)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要)

动力 学分 析 、 机械 振 动 分 析和 可 靠 性 工 程技 术研究 , 以及 流体 力 学 、 电学 、 学 等基 础理 光 论在 纺机行 业上 的应用 。通 过跨 学科理 论研
究, 为纺织 工业科 技创 新提供 基础 支撑 。
年均增 长 7 5 . %。全 行业 纤 维加 工 总 量达 到 55 1 0万 吨 , 年均 增 长 4 5 . %。全 行业 就 业 人
单位 工业 增 加值 能源 消 耗 比 2 1 0 0年 降
低 2 %, 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比 21 0 工 0 0年
降低 2 % , 位 工 业 增 加 值 用 水 量 比 2 1 0 单 00
3 创新 能力 明显增 强 . 规 模 以上 企业 全员 劳动生 产率 年均增 长 1 %左 右 , 0 研究 与试 验 发 展 经 费支 出 占主 营 业 务 收入 比重 超过 1 %。掌 握 一批 高新 技 术 纤 维开 发应 用和 先进纺 织装备 研发 制造 核心 技术, 棉纺 、 纤 和 服装 等行 业 主 流 工 艺 、 化 技 术 和装 备达 到 国际先进 水平 。 4 品牌建 设实 现新检 测方 法标准 。完 善 服装 和家用 纺 织 品相 关 新标 准 , 如计 算 机 辅助设计 ( A 技 术 标 准 、 装 用 人 体测 量 C D) 服 国际标 准 、 彩标 准等 。制定 、 订产业 用 纺 色 修
织品产 品标 准 、 用 标 准 和 测 试 方 法 标 准 。 应
2 6
政 策要 闻
山西纺织 服 装 2'. 021 1
纺 织 工业 “ 二五 " 展规 划 ( 要 ) 十 发 摘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分16篇62章“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位列首篇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分16篇62章,共118页,全文内容采取“篇、章、节”结构,配有22个专栏和五幅图。
这其中,“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列为全文首篇。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阐明了今后五年面临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十个重大政策导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纲要(草案)指出,推动规划顺利实施,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级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调控社会资源,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一降一升”:“十二五”两个7%折射科学发展观5日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有两个7%赫然醒目: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巴彦淖尔市十二五规划摘要

巴彦淖尔市十二五规划摘要巴彦淖尔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要点时间:2011-7-18 信息来源:节选自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发展现代农牧业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农牧业结构,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重提高到80%。
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以上。
加强优质专用玉米、油料基地建设,创建粮油作物高产示范区。
实施千个千亩连片小麦种植工程,确保河套优质强筋春小麦保护性开发。
加强番茄种植基地建设,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
大力发展设施无公害蔬菜、瓜果种植。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力争达到30万亩。
开发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沙草产业。
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稳妥发展牧区畜牧业,肉类产量达到36万吨左右,鲜奶产量达到240万吨左右。
促进种养结合,突出发展肉羊、奶牛、生猪、禽类规模化养殖,培育养殖大户,建设专业小区,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80%以上。
改善生产条件。
完善服务体系。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一)加快发展化学工业。
建设大型煤焦化基地,充分利用境外煤炭资源。
加强煤矸石、焦炉煤气、煤焦油等副产品综合利用,构建煤焦化延伸加工循环产业链,形成4000万吨以上洗煤、2000万吨以上煤焦化生产规模,实瓜、蜜瓜、枸杞等特色产品加工转化,推进脱水蔬菜产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创立自主经营品牌,脱水蔬菜加工量达到3万吨,建成全国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肉类加工业。
积极打造乌拉特肉类品牌,大力发展分割肉、低温保鲜肉和皮革、骨血及脏器综合加工,提高猪、牛、鸡肉精深加工水平,重点发展低温火腿肠、酱卤制品、速冻制品等方便食品。
肉类综合加工率达到65%左右。
积极扩大乳业规模。
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稳步提高乳制品生产能力,加快发展高品质液体乳和婴幼儿乳粉生产,积极开发功能性产品和特色乳制品,扩大高端产品生产规模。
牛奶年加工处理能力达到210万吨左右。
提升酿酒工业。
支持河套酒业集团多元扩张,在稳步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再造一个河套酒业,建设中国北方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摘要)

化发 电都 已初步实现 了产业化 ,单厂最大规模 分
别达 到 2MW 和 5 5 MW;以木薯 等非 粮 作 物 为 原 料 的燃 料 乙 醇技 术正 在 起 步应 用 ,已建 成 年 产 2 O万 吨燃 料 乙醇 的 示 范工 厂 ;生 物 柴 油 技 术 已 进入 产 业 示 范 阶段 ;大 中型 沼 气 工程 工 艺 技 术 已 日趋 成 熟 。 物质 的直 接 、 接 液化 生 产 液体 燃 料 技 术 准 生 间 备 进 行 工 业示 范 。
2我 国能源科技发展形势
在 风 力发 电方 面 , 电机组 主 要采 用 变 桨 、 风 变 速技 术 , 结合 国情 开 发 了低 温 、 并 抗风 沙 、 盐 雾 抗 等 技 术 。3 MW 海 上 双 馈 式 风 电 机 组 已小 批 量 应
用 ,6 MW 机 组 已经 下 线 。
成本 制造技 术 , 实现大 容量储能 钠硫 电池 的国产化 。 研 究 内容 :低成 本 连 续化 电解 质 陶 瓷制 造 技
术 以及批量化 电池组合与组装技术 ;大功率 电池
模 块 的 热 效 应 与 热 平 衡 技 术 ; 电 池 管 理 系 统 (MS与 Mw 级 过 程 控 制 系统 (CS的耦 合特 性 ; B ) P )
与开 采 技 术 、 工 与 转 化技 术 、 电 与输 配 电技 术 加 发 和 新 能 源技 术 , 并将 “ 效 优 先 ” 提 的原 则 贯 穿 至 各 重 点 技 术领 域 的 规划 与实 施 之 中 。
在 太 阳能 发 电方 面 ,已形 成 以 晶硅 太 阳 电 池
为主的产业集群 , 生产设备部分实现 国产化 薄膜
在塔式 、槽式热发 电和太阳能低温循环发 电等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钢管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man g a n i s f h n e l i ei d sr u n et e t v - e r e o . i o l d ma n t ko i as e p u tyd r gt l hf e y a r d a a C t p n i h wf i pi Ke r s te i e e e e t v -e r t e f v ・ e r d v l p n r g a y wo d :se lp p ; lv nh f ey a ; w l h f e y a ; e e o me t o r mmi g c mp n i m i ・ t i - p n ; o e du
Ch n te nsr c in S c ey S e lPi e Br n h i a Se lCo tu to o it te p a c
( hn te C nt ci oiyS e ie rnh Taj 0 3 1 C ia C iaSel os ut nS c t t l p ac , i i 3 0 0 , hn ) r o e e P B nn
Ab t a t sr c :Ac o d n i a n t n l n u t oiy a d g n r ld v lp n r g a c r i g t Ch n a i a d s p l n e e a e e o me t o rmmi g o i a se l n u t , o o i y r c p n f Ch n t e d sr i y C i aS e lC n t cin S c ey o g nz d t e ma n se l ie e tr r e n e e a t x e st r w u h l h h n te o sr t o it r a ie h i t e p n e p s s a d r l v n p l o d a p t e t f u o p i e we t i e y a e e o me t o r mmi g c mp n i m rse l i e i d s . n t i a t l , t e iwe e e o me ts t s fv — e rd v l p n r g a p n o e d u f t e p u t I h s r c e i r v e d d v l p n t u o p n y r i a o h n te i e i d sr u i g t e ee e t v — e rp ro , lo i t d c d t e s n f a tc n r u in t h n fC i a s lp p u t d rn h lv n h f e y a e d a s nr u e h i i c n o t b t o C ia e n y i i o g i i o n t n l c n my f m t e ie i d sr . t o n e u h i r b e n o f cse itn ei h n t e ie ai a o o o se l p u t I p i t d o t e ma n p o l msa d c n i t x s c n C i ase l p o e r p n y t l e p i d sr , n l z d st a in r m t o n b o d se l i e i d sr , n u r r d g i e i e , a i rn i l, n u t a ay e i t sfo a me a d a r a te p n u t a d p tf wa u d a b sc p cp e y u o h p y o d i
杭州市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要)

实验室和区域性畜产品检测机构 ,健全三位一体的 基层公共服务体系 ; 基础设施强化 , 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 , 专业 人 才 素质 提升 。
— —
万 头 , 中奶 牛存 栏 1 其 . 头 , 饲养 量 4 2万 羊 0万 只 , 家 禽 饲 养 量 60 80亿 羽 , 饲 养 量 6 兔 0万 只 , 1. 蜂 8 5万 箱 。生猪 年 出栏 30万 头 , 2 家禽 年 出栏 4 0 80万 只 , 肉羊 年 出栏 2 2万 只 , 年 出栏 3 兔 5万 只 。 肉 、 、 蛋 鲜 牛奶 、 蜜 总产 量 分 别达 到 3 吨 、55万 吨 、 蜂 2万 1. 4万
确保存栏 2 O万羽产蛋禽 , 年产 30 00吨禽蛋 的供应 能力 ; 确定 80 以上市级奶牛养殖基地 7 , 0头 个 确保
存栏 60 奶牛 , 产奶 22万 吨 。 00头 年 . 33 畜 禽种 源种 苗 良种 化工程 . 加强 对湖 羊 、 山鸡 、 萧 淳安 花猪 等畜 禽地 方 良种 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 继续办好 国家级 长 白猪 、 湖 羊原种场 , 不断提高 已有种畜禽场 的规模档 次 ; 建扩 新 建种畜禽 场 2 家 ;积极 引进 国内外 优质 高产高效 生 0 猪、 肉兔 、 家禽 、 食牲 畜等 良种 , 强与 科研 院所 合 草 加
诊断、 应急视频/ 电话和重 点场所视频监 控 。 电视
37 畜牧 环保 工 程 .
确定 1 头 以上市 级 生 猪 基地 场 3 万 5家 ,确 保 4 头生 猪 的应 急供 应 能力 ; 定 3万 羽 以上 市 级 0万 确 肉禽 基地 场 3 0家 , 确保 10万 羽 肉禽 的应 急供应 能 0 力 ; 定 2万 羽 以上 市 级 禽 蛋规 模 生 产 基地 2 确 0家 ,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三篇)摘要

经济中的比较优势 ,发展结构优化 、 技术先进 、 清洁安全 、 附加值 高、 吸纳 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成水 平 , 强 重大 技术 成 套 装备 研 发 加
和产业化 , 推动装备产 品智能化 。船
舶行业要适应 国际造船新标准 , 建立
现代造船模式 , 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 船舶和配套设备 。 汽车行业要强化整
联 盟 , 升 产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 动 提 推
节能减 排 目标 责任考 核 , 把资 源节 约和环境 保护贯 穿于 生产 、流通 、 消费 、 设各 领 域各 环 节 , 建 提升 可
持续发展 能力 。
— —
镇化 对发展 现代农 业 、 促进 农 民增
收 、 强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和 公 共 服 务 加
形 成机 制和资源 环境税 费制度 , 健
全节能减 排法律 法规 和标准 , 化 强
加 强 和创 新 社 会 管理 。 口
企 业管 理 实 践 与 思 考 21 01 4
专 业 特 色 鲜 明 、 品牌 形 象 突 出 、 服
大 政 府 新 兴 产 业 创 业投 资规 模 , 发 挥 多层 次 资 本 市 场 融 资 功 能 , 带 动 社 会 资 金 投 向 处 于创 业 早 中期 阶段
三次 产业在更高 水平上协 同发展 。
— —
促 进 区域协 调互 动 发展 。
的辐 射带动作 用 , 夯实 农业 农村发
展基 础 , 快现 代农业发 展步伐 。 加
— —
实 施 区 域 发 展 总 体 战 略 和 主 体 功
能 区战略 , 中西部地 区培 育新 的 在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极 , 强 区 域 发 展 的 增 协调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摘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人民日报》( 2011年03月06日 06 版)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居民消费率上升。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
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
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明确重大政策导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要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规划纲要草案说,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要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要提高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
要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面向城乡居民生活,丰富服务产品类型,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
要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要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完善服务业政策。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要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规划纲要草案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建立健全衔接协调机制。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要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改造提升制造业。
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要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要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规划纲要草案说,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要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称,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要完善区际交通网络、建设城际快速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要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规划纲要草案称,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规划纲要草案称,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
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水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