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为什么要遵守国际交往中的规则
未来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做守规则的人1 游戏里的规则教学目标1.通过做游戏,帮助学生体验和了解规则的意义。
2.初步懂得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3.知道规则可以修改,尝试修改规则。
教学时间教学活动及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认识规则导人:我们来了解和学习身边的规则。
学习做一个守规则的人。
提问:请学生看单元导图,有哪些人遵守了规则?他们遵守了什么规则?讨论:你们知道什么是规则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活动二:关于导言引导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以后,再来讨论导言中的含义。
活动三:游戏里有哪些规则选择一两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游戏,带领学生一做。
讨论:1.刚刚玩的游戏里有什么规则?2.我们平时还常常做什么游戏?这些游戏的规则是什么?引导学生就一个熟悉的游戏及其规则填写教材第3页的表格。
第二课时活动四:违背规则会怎样提问:在我们和同学们玩游戏的时候,有没有人违反了游戏的规则?讨论:1.在游戏中,要是有人违反了规则,你们会怎么做?为什么?2.你们会不会违反游戏规则?为什么?3.为什么要遵守游戏规则?活动五:规则可以修改吗在生活中,由于时间、地点、人员等原因,我们常常觉得根据原来的游戏规则玩游戏会不太适合。
你们考虑过修改游戏的规则吗?是怎么修改的?引导学生填写教材第6页的表格。
和学生一起玩一玩修改过规则的游戏,验证新规则是否更合理、更方便。
活动六:结束语提问:通过学习,你们对规则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为什么说规则“既是为人们服务的,也是要约束大家行为的”?谁能举例说明?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就像玩游戏一样,要想公平、顺利、开心,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并且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规则的公正性。
学校里的规则教学目标:2、道德情感目标:初步形成规则意识,让学生明白规则存在的意义。
3、道德行为目标:熟悉本校生活的规则,制定出大家应该遵守的班规,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评和劝阻。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规则的意义,理解学校里的规则。
教学难点: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谈话激趣,游戏体验1、我知道大家都爱玩游戏,对吗?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拍皮球”游戏,谁愿意参加?(男女同学各三名参加游戏)2、我们分组拍皮球,先请男同学,然后再请女同学,拍得多的小组获胜。
国际交往中的规则

国际交往中的规则1.尊重他人的文化和价值观:了解并尊重他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是一种基本的国际交往规则。
不同国家和文化有着不同的习俗和信仰,要学会接受和尊重这些差异。
2.不带偏见和歧视的沟通:在国际交往中,避免使用具有贬低性的言辞或歧视性的言论。
要反思自己的观念和偏见,尊重他人的身份、性别、种族和宗教信仰。
3.语言和表达方式的尊重:在使用非母语进行交流时,要注意语速和用词方式。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或使用难以理解的俚语,以确保对方能够理解你的意思。
4.足够的沟通和倾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有耐心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
不要中断对方的发言,尊重彼此的交流空间。
5.尊重约定和守信用:国际交往中,遵守约定和守信用极为重要。
要根据承诺做出行动,并遵守规定的时间,以充分展示对对方的尊重和信任。
6.避免争吵和冲突:国际交往中,避免进行激烈的争吵和冲突。
尽量以理性和冷静的态度解决问题,同时避免攻击性的言辞和行为。
7.适应当地习俗和礼仪: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时,要学会适应当地的习俗和礼仪。
了解并尊重当地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并尽量遵循,以避免尴尬和误解。
8.关注身体语言:国际交往中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语言。
姿势、手势和面部表情等都是交际中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方式。
要尽量保持友好和开放的身体语言,以增强交流的效果。
9.提前研究目的地的文化和禁忌:在国际交往前往他国之前,要提前研究目的地国家的文化和禁忌,避免无意识地冒犯对方或触碰到他们的敏感点。
10.学会谦和和感激:在国际交往中,要学会表达谢意和感激之情。
不论是当地居民的帮助、友善的接待还是合作伙伴的支持,都要及时表示感谢,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国际交往礼仪

欢迎共阅国际交往礼仪第一节 国际礼仪通则????国际礼仪通则是对国际交往惯例的高度概括,对国际社会交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认真了解和掌握国际礼仪通则,对于大学生学好各国礼俗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 ????????这种过分谦虚、非但????二、 ????信誉就是形象,信誉就是社会关系,信誉就是工作效率。
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如此。
个人不讲信誉,在社会上就会难以立足;组织不讲信誉,在工作中就会难以有所进展;一个国家不讲信誉,在国际上就会失去尊严。
????(一) 信守承诺????所谓承诺,一般是指对别人许下的某种诺言,或者对别人的某一要求答应予以照办。
信守承诺,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说话一定要算数,诺言一定要兑现。
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倘若言而无信,不仅有可能失去所有的朋友,而且还有可能因此而使自己在工作上一事无成。
????实际工作中处理有关承诺的具体问题时,应当重视下列两个方面:????1.必须重视承诺????一不尊????2.????????而行,慎之又慎。
不管是答应对方所提出的要求,还是自己主动向对方提出建议或者是自己诚心诚意地许诺于对方,都一定要经过事先的深思熟虑,反复斟酌。
在有必要向对方人士承诺时,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务必要量力而行,一切从自己的实际能力以及客观可能性出发。
须知如果滥用承诺,个人信誉便会贬值。
????第二,认真遵守。
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往往许诺容易兑现难。
所谓“言而无信”,就是人们对于不遵守自己承诺的人所进行的谴责。
为了兑现已有的承诺,还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对既往的正式承诺任意修正、变动,随心所欲地加以曲解,或者擅自予以否认、取消,或者在执行中“偷工减料”。
????第三,说明原委。
正所谓“世事难料”,尽管我们在兑现承诺方面一向不遗余力,然而在某些极个别的情况下,难以兑现承诺的情况仍可能会出现。
此时,一定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性措施,以求挽回我方的信誉。
国际礼仪及其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国际礼仪及其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往已经成为各国之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国际交往过程中,正确的国际礼仪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礼仪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文化认知和尊重。
正确的国际礼仪不仅可以增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领域的合作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国际礼仪及其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一、国际礼仪的定义与内涵国际礼仪是指在跨越国界的交往和合作活动中,受到文化背景不同的各种礼仪准则和习俗的制约,而产生的一套标准或规则。
国际礼仪主要包括人际交往礼仪、餐饮礼仪、商务礼仪、典礼礼仪等方面。
其内涵主要包括尊重、理解、包容、友好、互利和合作。
国际礼仪的核心是尊重。
尊重他人的国情、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是正确的国际礼仪的基本要求。
在国际交往中,以尊重为核心的国际礼仪原则被普遍认可和接受。
国际礼仪准则的制定和遵守是国际交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促进跨文化交流国际礼仪的存在使得跨文化交流更加顺畅和深入。
在国际交往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社会习惯。
正确的国际礼仪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文化,消除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促进真正的互通有无。
只有在尊重他人文化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增进了解,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
2.增进友好关系正确的国际礼仪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国际交往中,友好关系是促进各种合作活动的基础。
如果在国际交往中出现了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争端和误会,将会阻碍双方关系的发展。
通过正确的国际礼仪,可以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和矛盾,有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
3.推动国际交流和合作国际礼仪的遵守有助于推动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和合作。
在国际交往中,各国间的经贸合作、政治互信、文化交流等都需要正确的礼仪来保障和支持。
国际礼仪的遵守可以让各国之间的交流更加和谐平稳,促进各领域的合作共赢。
4.维护外交形象国际礼仪对于维护一个国家的外交形象至关重要。
国际交往中重要的礼仪原则

国际交往中重要的礼仪原则
1. 尊重文化差异:在国际交往中,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礼仪规则,应尊重他们的文化差异,并且在交往中逐渐了解和适应他们的习俗。
2. 友好诚实:交往中要表现友好、诚实,不带有侮辱或攻击性的言辞和行为,且有礼貌地表达意见和看法。
3. 了解自己国家的礼仪和文化:在进行国际交往之前,了解自己国家的礼仪和文化非常重要,以便为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做出贡献。
4. 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在交往中应尽量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例如他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以避免冒犯对方。
5. 适应不同的礼仪规则:在不同的场合和社交活动中,可能有不同的礼仪规则,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和环境适应这些规则。
6. 准时到达:在国际交往中,准时到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礼仪原则,以表现诚信和尊重他人的时间。
7. 注意表情和肢体语言:在交往过程中,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面部表情,以避免引起误解或冒犯对方。
(完整版)涉外礼仪规范

涉外礼仪规范涉外礼仪,主要是指我国基层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国际惯例与交际规则。
它的基本内容,主要与维护政府形象、民族形象与国家形象有关。
外事礼仪的基本内容有国际惯例、国格人格与外事纪律等三项,基层公务员对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宜偏废。
一、依国际惯例参与涉外活动中,有一些基本的国际惯例是基层公务员必须依照遵循的。
基层公务员在涉外活动中遵守国际惯例,不仅是为了体现其自身的良好教养,而且也是为了使自己所参与的涉外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作国际社会的交往通则,国际社会的交际惯例主要有下述几项须由基层公务员所认真掌握。
(一)热情有度基层公务员直接同外国人进行交际应酬时,务必要做到热情有度,即对待对方既要表现得热情友好,又要具体把握好对待对方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
切勿使自己对待对方的热情友好超出了对方所能接受的界限,进而令对方感到不快,甚至为对方平添了麻烦。
把握好的热情有度之中的“度”,具体体现在下列三个不同的侧面。
1.关心有度。
与中国人彼此之间所倡导的“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有别,外国人大都崇尚个性独立,以我为尊,绝对自由。
因此,外国人一般都不希望外人对其过于关心,否则便会视之为碍手碍脚,多管闲事。
外国人所注重的关心有度之中的“度”,实际上就是其个人自由。
一旦对对方的关心有碍其个人自由,即被视为“过度”之举。
2.批评有度。
各国习俗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判断便大相径庭,所以在涉外活动中没有必要对外国人的所作所为加以判断,并当面指出其对错。
只要对方的所作所为不危及人身安全,不触犯法律,不有悖伦理道德,不有辱我方的国格人格,一般均可听其自便。
批评有度,简单地讲,就是不提倡对外国人“犯颜直谏”,亦即对其日常行为“不得纠正”。
3.交往有度。
由其强调个人自由所决定,外国人大都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惯于与交往对象走动过勤、过多。
在涉及钱财之时,尤其讲究划清界限,即便家人、至交也概莫能外。
这便是其所谓交往有度之中的“度”。
为什么要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外五项原则,心得体会

为什么要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外五项原则,心得体会最近看到《决议》指出,“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尊严。
”关于为什么要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外五项原则,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为了争取有利于国家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的需要。
改善和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尤其是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方面。
当时,周边一些比较弱小的国家对新中国抱有恐惧和疑虑心理。
这不仅因为中国是亚洲地区的大国,而且因为当时中国同周边国家还存在着诸如边界、华侨国籍等一些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
此外,这些国家还十分担心和害怕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国际政治势力对本国的影响。
为消除这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促进它们同新中国发展关系,需要制定适合于同这一类国家交往的新方针。
在此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运而生。
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间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印度与中国西藏地方关系问题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
其具体表述几经斟酌,最后确定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6月,周恩来同志在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虽然首先是作为处理与亚洲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准则而提出的,但中国领导人很快便将它作为处理一般国际关系的通用准则。
毛泽东同志提出,对于英、法这类国家,要改善关系,争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对于一切希望和平而对中国还有某些疑虑的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要主动地去做工作;对美国要使它孤立,使它分化,对美国这样的国家也不是没有文章可做。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同志在会见外国客人时多次谈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明确指出:我们认为,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
国际交往中的规则(共5篇)

国际交往中的规则(共5篇)第一篇:国际交往中的规则国际交往中的规则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简单国际交往中的规则。
2、知道遵守国际交往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遵守国际交往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
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我国领导人(或外国首脑)出国访问,受到礼貌接待的资料;有关礼宾部门接待的资料;有关国际交往规则的资料。
活动过程:一、播放资料片。
1、说说资料片里表现了哪些国际交往的规则。
2、你还知道哪些国际交往规则?(举手说。
)二、讲事例。
(为什么要遵守国际交往的规则?)1、老师讲一两个遵守和不遵守规则造成不同后果的事例。
2、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认识到了什么?3、小结:遵守国际交往规则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会获得更多的国际间的支持与合作,会促进国家的发展。
4、老师讲教材参考书第27页的内容。
5、学生听后谈感受。
三、布置作业。
填书中21页的“我还知道”。
板书设计:国际交往中的规则互相尊重礼貌接待遵守规则促进发展教学反思:第二篇:国际交往礼仪1.1.国际交往礼仪及意义:(1)什么是礼仪:人际交往中,交流双方所表示相互尊重有好的礼仪和仪式。
(2)国际礼仪:国际交往中,交流双方所表示相互尊重有好的礼仪和仪式。
(3)礼仪的本质-尊重。
国际交往礼仪与哪些因素有关:(1)与一定的生产方式有关,如农业民族的人们请客吃面包,游牧民族问候语:“牲口好吗?”(2)与宗教信仰有关,餐前祈祷,请印度人吃牛排是最大不敬,意思了禁酒。
(3)于一定的地理环境有关。
学习国际交往礼仪的意义:(1)学习国际交往礼仪可以加强素质,更好的迎接时代的挑战。
(2)学习学习国际交往礼仪,可以外塑形象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尊严。
(3)学习学习国际交往礼仪,能够做到乡随俗,成功涉外。
2.涉外通则-是指涉外人员在国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国际惯例和基本原则。
(1)维护形象 1仪容美2仪表美3仪态美4学会使用香水(2)不卑不吭(3)信守约定(4)热情有度(9)以右为尊.与基督教交往产生时间-公元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圣物十字架三大流派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