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
科普一下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科普一下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对人们健康危害很大,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慢性胃炎是一种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多见的疾病,是由多种不同的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导致的疾病。
该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病原菌感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等联系密切,且男性患者居多,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因此,慢性胃炎成为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阻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胃炎;病因;症状;治疗方法1慢性胃炎的病因慢性胃炎发病的原因种类较多,病因学还尚未完全阐明,多与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病原菌感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等有关。
不同种类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群,导致病因持续存在,且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病变,进而引发慢性胃炎。
1.1遗传因素有关医学专家学者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双亲中的患病率的研究结果得出,慢性胃炎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影响非常小。
1.2物理因素长期食用浓茶、烈酒、咖啡、过热、过冷、辛辣刺激、油炸、烧烤以及过于坚硬粗糙的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食物,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过度吸烟,加上进食过程中咀嚼不充分,进而使胃粘膜反复受到损伤,最终导致了慢性胃炎发生。
1.3化学因素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会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合成,导致粘膜屏障被破坏。
还有吸烟也是引发慢性胃炎的原因之一,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对胃粘膜的血液循环会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引发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胰液、肠液反流,进而破坏了粘膜屏障,损伤胃黏膜。
1.4精神因素精神因素也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大病因。
由于过度的精神刺激、紧张、焦虑、疲劳,反复作用于大脑皮质,致使大脑皮质功能紊乱,机体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导致胃壁血管痉挛性收缩,进而导致胃粘膜发生炎症及溃疡。
慢性胃炎的治疗心得体会如何坚持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心得体会如何坚持治疗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症,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慢性胃炎的治疗过程,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积累了一些治疗心得和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这些经验,并介绍如何坚持治疗这一疾病。
首先,了解胃炎的原因对治疗至关重要。
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有细菌感染、非甾体类消炎药的滥用、饮食不当等。
因此,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制定个人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在药物治疗方面,遵循医嘱非常重要。
在慢性胃炎的治疗过程中,消炎药物和抗酸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根据医生的处方,按时服药,并且坚持药物疗程是关键。
同时,要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也是慢性胃炎治疗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酒精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
其次,要保持饮食的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修复胃黏膜。
此外,不要过度饮食或过度饥饿,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对胃炎的康复至关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还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量的运动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适量的运动可以加速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和代谢,有助于胃炎的恢复。
此外,要避免熬夜、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行为会对胃黏膜造成进一步的伤害,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心理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
胃炎是一种长期发展的疾病,治疗的过程可能会漫长而繁琐。
因此,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
可以寻求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并坚持治疗计划。
同时,放松心情,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压力,对胃炎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变以及心理调整等方面。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个人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耐心。
慢性胃炎用药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用药治疗方法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胃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病程长,症状多样。
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一、药物治疗方法1.抗酸药物:慢性胃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导致胃酸分泌增多。
抗酸药物可通过减少胃酸分泌来缓解炎症。
常用的抗酸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阻断剂。
PPI是目前最常用的抗酸药物,能快速、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浓度,促进胃黏膜的愈合。
H2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胃酸分泌的刺激,起到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
2.胃黏膜保护剂:胃黏膜保护剂能增加胃黏膜抵抗损伤的能力,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有硫糖铝、胃苏颗粒等。
硫糖铝具有良好的胃黏膜保护作用,能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胃黏膜表面,防止胃酸和刺激物侵袭胃黏膜。
胃苏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
3.抗生素治疗:部分慢性胃炎患者由于H.pylori感染导致,此时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甲硝唑、阿莫西林等,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杀灭H.pylori,治疗感染。
4.消炎镇痛药:慢性胃炎患者常常伴有胃痛、胃灼热等症状,可以使用一些消炎镇痛药缓解症状,如布洛芬、泮托拉唑等。
5.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部分慢性胃炎患者伴有胃肠功能紊乱,如胃胀气、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
二、非药物治疗方法1.饮食调节:慢性胃炎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咖啡、浓茶等。
另外,还要避免吃油腻、煎炸食物,控制食量,规律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生活方式调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不饮酒、不吸烟,避免过度烟酒刺激。
3.减轻压力:慢性胃炎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学会放松和排解压力的方法,如进行适当的运动、听音乐、读书等。
4.定期复查:慢性胃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炎症程度和黏膜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方法慢性胃炎是一种持续性的胃黏膜炎症,常常引起胃部不适、疼痛和消化问题。
对于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来说,药物治疗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一、抗酸药物治疗抗酸药物是慢性胃炎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类药物。
它们通过减少胃酸分泌来缓解炎症和症状。
常见的抗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
1. 质子泵抑制剂(PPI)PPI是目前治疗慢性胃炎的首选药物之一。
它们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降低炎症和疼痛程度。
常见的PPI 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常规剂量下服用一次每天,通常在用药一周左右就能缓解症状。
2. 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胃黏膜上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
尽管与PPI比较,H2受体拮抗剂的抑酸效果较弱,但其依然对慢性胃炎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代表性的H2受体拮抗剂有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
二、抗生素治疗对于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除了抗酸药物外,抗生素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重要病原体,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和症状。
常用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
三联疗法一般包括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疗程为7-14天。
而四联疗法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再加上硝基呋喃类药物,治疗疗程一般为10天。
三、胃粘膜愈合促进剂除了抗酸药物和抗生素,胃粘膜愈合促进剂也是慢性胃炎治疗中的重要药物。
它们能帮助修复受损的胃黏膜,并促进愈合过程。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是一类常用的降压药,但同时也具有促进胃黏膜愈合的作用。
ACEI能够刺激黏膜细胞生长和血管新生,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环,进而促进愈合。
2. 胃黏膜保护剂胃黏膜保护剂是一类能够增加胃浆液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常见的药物有铋剂、硫糖铝等。
它们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酸的侵蚀,促进胃黏膜修复。
久治不愈的慢性胃炎有什么好方法吗?

久治不愈的慢性胃炎有什么好方法吗?如果你经常有这样的症状,上腹部疼痛饱满,饭后会不舒服,经常因为吃了一些冷的食物,硬的食物或者是辛辣刺激的食物,导致这样的症状加重的话,那就说明你的胃已经出现了不好的症状,已经向你的身体提出了预警,慢性胃炎已经或者即将进入到你的生活中。
这也是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胃部疾病,所以本篇文章就针对慢性胃炎如何来进行治疗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探讨。
一、关于慢性胃炎我们需要了解什么在消化系统疾病当中,慢性胃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病变的情况。
根据临床上对于慢性胃炎患者的统计,男性患者一般来说要多于女性患者,并且它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慢性胃炎如果要按照病理学的分析来进行分类的话,它可以分为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特殊性胃炎等等。
如果在青少年群体当中一般是表现为浅表性的胃炎,中老年患者一般就表现为萎缩性的胃炎。
二、关于慢性胃炎的病理原因和临床表现关于慢性胃炎的病理原因,中医和西医都有不同的解释。
西医一般认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由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自身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酗酒,或者是服用一些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及其他的精神心理等原因造成的。
但在这众多的病理原因当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被认为是造成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首先会发生为胃窦胃炎,然后逐渐的随着病症的加深,往胃近端扩展成为全胃炎,在这个阶段之后,全胃炎是否会继续发展以及发展的快慢是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的。
而如果是由自身免疫所引起的慢性胃炎,它主要表现为胃体胃炎。
如果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感染,导致的慢性胃炎,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明显的症状,有小部分的患者会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或者有一些恶心呕吐的不良现象。
如果是自身免疫性引起的慢性胃炎患者,一般都伴随有贫血的症状。
一般临床上都根据患者消化不良的症状以及胃镜的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但是这样的结果一般与他们实际的胃炎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只能作为一个简单的参考作用。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慢性胃炎治疗方法,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慢性胃炎的治疗需要注意饮食。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以及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同时,要适量摄入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胃部的修复和保护。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慢性胃炎的重要方式之一。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胃酸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等。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避免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止服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除了饮食和药物治疗,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胃部的康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避免因治疗不当而导致其他不良后果。
此外,慢性胃炎的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该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
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因为情绪的不稳定也会对胃部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是多方面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药物、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
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治疗方案。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与治疗来源:医学空间关键字:慢性胃炎近年来,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与治疗的研究成了世界消化病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尽管在某些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但是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和治疗的认识有了明显的进展。
作者复习近5年来主要的英文文献,综述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和治疗,并提出在我国条件下如何认识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和实施治疗的一些看法。
本文涉及的慢性胃炎不包括有壁细胞抗体的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也不包括1990年悉尼会议分类中的各种特殊类型慢性胃炎(如:反应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肉芽肿性慢性胃炎,病毒感染和霉菌感染等)。
本文涉及的慢性胃炎包括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胃炎。
前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胃炎。
一、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有2,①反复发作消化不良的症状,影响生活品质;②极少数慢性胃炎可以发展为胃癌。
尽管过去有学者提出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潰疡有关,但是近年来,这一观点没有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同样过去曾认为慢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之一,目前对此普遍持否定看法,甚至认为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也极少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一) 消化不良症状消化不良是慢性胃炎患者的主要的临床表现,少数患者无任何症状。
消化不良症状的主要特点是慢性和反复发作。
有学者发现65%的慢性胃炎患者在3年后可发生同样的消化不良症状。
另外,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2—20个月后有86%的患者仍然有症状。
普遍认为胃粘膜炎症不一定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原因。
大量证据表明胃粘膜炎症消退与否与消化不良症状缓解与否无明显关联。
同样也未能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消化不良症状。
但是不少学者相信部分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因为根治幽门螺杆菌之后,消化不良症状好转。
有学者发现胃粘膜嗜中性白细胞的侵润与症状有关。
目前普遍认为产生消化不良的机制可能是①胃排空功能障碍(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小肠运动功能障碍);②胃及小肠对机械性扩张刺激的敏感性变化;③肠胃返流的异常;④进餐刺激胃酸分泌增加的减弱;⑤心理因素。
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详解

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详解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消化不良、胃胀、恶心等。
为了准确诊断慢性胃炎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我们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一、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1. 临床症状分析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上腹疼痛、消化不良、胃胀、恶心等,但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胃肠疾病的表现。
因此,我们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鉴别诊断。
比如,慢性胃炎常见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尿素酶呼气试验来检测。
2. 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是确诊慢性胃炎的可靠方法之一,它能够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确定炎症程度和类型。
在胃镜检查中,还可以进行黏膜活检,进一步明确病因。
3. 检查生化指标血液检查可以评估胃液分泌功能、感染情况以及慢性胃炎可能导致的一些并发症,如贫血等。
常规血液检查和肝功能检查等都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二、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缓解炎症并改善症状。
一线抗生素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两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
2. 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PPI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和症状,是慢性胃炎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剂量和用药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确定。
3. 胃黏膜保护剂的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可以加速胃黏膜修复和保护,减轻炎症反应。
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包括枸橼酸铋钾、胃复安等,可以与PPI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4.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可以由脾胃气虚、肝郁胃痛等原因引起,因此,中医中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常用的中药有香附、半夏、炙甘草等,具体的用药剂量需要中医医师根据患者情况来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3-03-26T09:50:13.0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唐丽丽
[导读] 临床常见慢性胃窦炎,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炎症,后期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化生为主要病理特点。
唐丽丽(普兰店市中心医院 116200)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065-02
【关键词】慢性胃炎临床治疗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
其发病率高,临床上十分常见,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病因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其他如胆汁、胰液反流、酗酒、服用NSAID、某些刺激性食物有关。
其中以胃黏膜Hp感染最为常见。
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将慢性胃炎分成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
按炎症部位分为慢性胃窦炎和慢性胃体炎,后者与自身免疫有关,同时伴有恶性贫血,发病率较低。
临床常见慢性胃窦炎,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炎症,后期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化生为主要病理特点。
【治疗】
(一) 一般治疗
嘱患者注意休息,生活有规律,戒烟酒,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
尽量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
(二) 药物治疗
一、胃黏膜保护药
1.吉法酯(Gefarnate,惠加强)
胃黏膜保护剂,提高胃黏膜组织内前列腺素水平及氨基己糖浓度以恢复或加强胃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溃疡部上皮再生。
2.麦滋林-S(Marzulene-S)
该药含有水溶性奥和L-谷氨酰胺。
水溶性奥能抑制炎症、增加黏膜内前列腺素E2的合成保护胃黏膜。
L-谷氨酰胺增加胃肠黏膜上皮氨基己糖及葡萄糖胺的合成,参与促进组织修复。
主要用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和慢性胃炎。
3.瑞巴派特(Rebamipide,膜固思达)
通过上调胃黏膜内各种生长因子及前列腺素E2表达,起到促进组织修复、抑制炎症反应、增强黏膜屏障功能及抑制氧自由基损伤等作用。
用于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引起的糜烂、出血及炎症。
4.尿囊素铝
含尿囊素和氢氧化铝成分,尿囊素有保护胃黏膜及促进上皮细胞修复作用;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保护胃黏膜及中和胃酸作用。
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及慢性胃炎。
5.其他
硫糖铝、胶体果胶铋也均可起到保护和改善胃黏膜屏障的作用,详见急性胃炎章节。
二、促胃肠动力药
1.莫沙必利(Mosapride,快力)
为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加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本药促进胃排空作用与西沙必利相当。
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腹胀、腹痛、胃灼热、嗳气、恶心、呕吐、早饱等消化道症状;也可用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糖尿病性胃轻瘫及部分胃切除患者的胃功能障碍。
2.曲美布汀(Trimebutine,瑞健)
具有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
能调整胃运动节律,改善胃排空功能,改善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同时具有末梢性镇吐作用;调整肠运动节律,改善肠易激综合征伴随的食欲减退、腹痛、腹泻、便秘症状。
用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鸣、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3.其他
胃动力剂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详见急性胃炎章节。
三、制酸或抑酸药
1.H2受体拮抗剂
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详见消化性溃疡章节。
2.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常用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详见消化性溃疡章节)。
3.铝碳酸镁(达喜)
为抗酸药,与胃酸作用迅速而持久,同时,可吸附胃蛋白酶和胆酸,对胃起到保护作用。
能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有利于溃疡面的修复。
用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尤其是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烧、酸性、嗳气、饱胀等。
四、助消化类药物
1.胰酶(Pancreatin)
为多种酶的混合物,得自动物的胰腺,主要为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
本品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活性较强,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对脂肪亦有一定的消化作用。
主要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肝、胰疾病及糖尿病引起的消化障碍。
2.康彼申片(复合多酶片,泌特达吉)
含多种消化酶,具有促进食物消化,驱动肠内气体和利胆作用。
可提高胆汁分泌和加强消化吸收。
用于胃肠道、胰腺消化功能不全,
食欲不振,腹胀,脂肪便,肠道异常消化不良,胆囊切除患者的消化不良,脂肪性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胆汁分泌不全及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等。
【注意事项】
1.医患沟通慢性胃炎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如诊断明确,应详尽告知患者或其亲属有关慢性胃炎的特点、治疗药物、疗程,更应告知良好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心理疏导对本病症状的缓解同样是重要的方面。
胃镜和(或)X线钡餐检查是慢性胃炎诊断的常用方法,尤以胃镜检查为首选,检查前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操作过程、对本病诊断的价值,以便患者及家属能理解、配合。
无论选择何种治疗,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随访是必要的;如行Hp检测,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Hp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除Hp治疗的方法及治疗目的;如有胃萎缩、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等,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定期胃镜复查的意义;如确诊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应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是必须的,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予手术治疗。
2.经验指导
(1)本病临床表现不一,可有各种消化不良的症状,包括腹痛、饱胀、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少数患者可有黑便和(或)呕血,但一般为少量;部分患者可有上腹痛,呈节律性,应注意与消化性溃疡的鉴别;一些患者出现消瘦、贫血等表现,应仔细询问病史,注意与胃癌的鉴别,内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临床实践中,病史询问时应特别注意有无上述的警报症状,如有。
应高度疑及胃癌等其他疾病。
(2)本病体检一般无阳性表现,但如发现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腹部包块、皮肤巩膜黄染,则可肯定排除本病。
(3)本病的治疗药物很多,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良好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必要的心理疏导对改善慢性胃炎的症状均有一定疗效。
(4)Hp感染是慢性胃炎尤其是B型胃炎的主要病因,因此,根除Hp治疗是慢性胃炎治疗的重要方面;但应注意,根除Hp治疗后部分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改善并不明显,因此,目前主张有以下情况时须行根除Hp治疗:①有胃黏膜糜烂、中至重度萎缩、中至重度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②有胃癌家族史;③伴有糜烂性十二指肠炎者;④常规治疗疗效差者。
(5)萎缩、肠腺增生、不典型增生常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状态,定期胃镜及胃黏膜病理复查是很必要的,可有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
[1] 程秋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现状.医学综述,2002年01期.
[2] 郭豫兰.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5年03期.
[3] 徐彩顺.三法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分析.中外健康文摘,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