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刺络放血临床应用体会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皮肤病体会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皮肤病体会龚丽;唐巍;昝兴淳;李斯亮【摘要】皮肤病是指发生在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临床主要症状有瘙瘁、疼痛、灼热、麻木和蚁走感等,严重情况下会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并会给患者造成精神压力和心理阴影。
它的发生发展与脏腑、气血、经络有着密切关系,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刺络放血能够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使皮肤病变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副作用小等优势,易被患者接受。
本文总结了刺络放血疗法治疗临床常见皮肤病的应用体会。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1)001【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刺络放血;皮肤病;气滞血瘀【作者】龚丽;唐巍;昝兴淳;李斯亮【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刺络放血疗法又称“放血疗法”,是指利用三棱针、皮肤针、采血针、火针或其他针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部位,如病灶局部、阳性反应点,根据辨证情况放出适量血液,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通过刺络放血祛除体内邪气可以达到调气活血、协调阴阳的目的,是针灸治疗方法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放血疗法的产生可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黄帝内经》曰:“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提出刺络放血疗法可以治疗癫狂、头痛、热喘等症;《素问·血气形志篇》中有“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具有极高的重视程度。
通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扩大刺络放血疗法适应证,其治疗效果也被更多人所接受,已广泛应用于各科急慢性疾病。
目前,刺络放血疗法涉及多个病种,其中皮肤病中以带状疱疹、痤疮、荨麻疹、斑秃等几种常见病疗效十分显著,具有西医治疗无法比拟的优势。
火针放血疗法治疗瘀血腰痛的临床体会

火针放血疗法治疗瘀血腰痛的临床体会摘要:火针放血疗法是在传统火针基础上加以改良的一种针法,其操作方法为在火针点刺基础上,拔罐加以放血。
此法操作便捷,见效快,有深透的温热刺激作用,有温阳化气之功,对瘀血型腰痛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火针放血瘀血腰痛腰痛是指以外感、内伤或闪挫、跌打损伤致使腰部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挛急或失于濡养而引起的腰部发生疼痛症状的一类疾病,主要以下腰、腰骶、骶髂或臀部疼痛不适、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腰痛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证候,诸如:妇科、精神症状引起的腰痛和腰部软组织的劳损,以及外伤、脊柱病变乃至内脏病变等。
它是临床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80%的成年人受过腰痛困扰[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长期伏案工作时间增加,运动时间减少,腰痛发生率进一步增高。
因此简便、有效、低廉的治疗腰痛是目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通过今年跟师罗玲副教授门诊,发现火针放血对于治疗瘀血型腰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遂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腰痛在中医属痹症范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曰:“风寒湿三气夹至,合而为痹。
”说明腰痛在临床上常受风寒湿三气的困扰。
腰部为人体支柱与活动枢纽,人体三阴三阳经脉,奇经八脉皆从腰部而过。
无论外感、内伤,长期久病邪气客于经络,导致气血阻滞,瘀血痹阻于络,而发瘀血腰痛,因此瘀血阻络在腰痛病因病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瘀血为有形之实邪,故其疼痛特点为①痛有定处且疼痛拒按,按则疼痛加剧。
②疼痛昼轻夜重。
因瘀为寒邪,得阳始运,白天阳气运行脉中故气血运行较通畅,故疼痛稍轻;夜晚阳气潜伏,阴气较盛,气血运行受阻,故疼痛加重[ ]。
③变化多端。
瘀血可以与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症状多样。
且瘀血日久,可郁而生热,热甚则可伤阴。
或痰瘀久痹于经络,使经络肌肉失于濡养,阳气虚衰而生寒。
《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在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多者相加形成恶性循环,迁延难愈。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

刺络放血疗法的疗效评价结果
疼痛缓解
刺络放血疗法对缓解疼痛有显 著效果,尤其对于慢性疼痛和
神经性疼痛。
炎症减轻
刺络放血疗法能够减轻炎症反 应,对于关节炎、痛风等炎症 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促进血液循环
刺络放血疗法能够改善血液循 环,促进新陈代谢,对于缺血 性疾病和肢体麻木等有较好的 疗效。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刺络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 • 刺络放血疗法的操作方法 • 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 刺络放血疗法的疗效评价与展望
引言
01
刺络放血疗法的简介
01
刺络放血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 疗法,通过针刺人体特定穴位或 部位,使淤血或病血排出体外,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刺络放血疗法的理
02
论基础
刺络放血疗法的中医理论依据
刺络放血疗法源于《黄帝内经 》,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
中医认为,刺络放血可以调节 气血,通经活络,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通过刺破脉络,使气血流畅, 瘀滞得以疏通,从而达到调和 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机制
刺络放血可以刺激机 体自身调节功能,促 进新陈代谢。
调节免疫功能
刺络放血疗法能够调节免疫功 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免 疫系统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
效果。
刺络放血疗法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刺络放血疗法的机理
拓展刺络放血疗法的应用范围
进一步研究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机理,为 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进一步探索刺络放血疗法在更多疾病领域 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刺络实训总结报告范文

一、引言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刺络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医刺络实训课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中医刺络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中医刺络的基本理论实训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中医刺络的基本理论,包括刺络的起源、发展、适应症、禁忌症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刺络疗法是一种以针具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刺络的操作技能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重点学习了刺络的操作技能。
包括:(1)针具的选择与消毒:了解不同针具的特点、适用范围,掌握针具的消毒方法。
(2)穴位定位:学习人体穴位的位置、特点,掌握穴位定位的方法。
(3)刺络手法:学习正确的刺络手法,包括刺络的角度、深度、力度等。
(4)刺络后的处理:了解刺络后的注意事项,如敷贴、休息、饮食等。
3. 刺络临床应用实训期间,我们跟随导师进行临床观摩,学习刺络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包括:(1)常见病症的刺络治疗:如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
(2)刺络与其他中医外治法的结合:如拔罐、刮痧、艾灸等。
三、实训心得体会1. 提高理论水平通过实训,我对中医刺络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刺络疗法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掌握操作技能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刺络的操作技能,包括针具的选择、消毒、穴位定位、刺络手法等。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刺络操作方法,为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3. 增强临床实践能力实训期间,我有机会跟随导师进行临床观摩,学习刺络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医刺络工作奠定了基础。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这使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体会

床疗效显著 , 尤其对 急性扁桃 体炎、 头痛 、 偏 急性腰扭伤 、 虫咬性皮 炎等疾病有 良好 的治疗作用 。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4 73 R 5.
刺络放血疗法是针灸医学 中传统 的刺法之一 。《 灵枢 ・
九 针 十 二 原》 中记 载有 “ 针 ”其 中“ 篇 九 , 锋针 ” 是 专 门用 来 就
风热火毒循经上扰 , 蕴结咽喉所致 , 证属肺 胃实热证 。少 商
是手 太阴肺经 的井 穴 , 点刺少商放血 , 能清肺疏卫 , 胃泻 清 火 , 利咽喉。 清 耳与经络 、 脏腑 密切相连 , 手足十 二经脉 的循
行均直接或间接达于耳 。《 灵枢 ・ 口问》 篇亦云 :耳者 , “ 宗脉
之所聚也 。故耳尖及耳背静脉放血能使脏腑火热毒邪随血 ” 外 出而泄 , 具有清热解毒 , 消肿散结, 祛瘀通络 , 镇静止痛作 用。 大椎为督脉 要穴, 乃诸 阳之会 , 点刺 放血可疏 风解表 , 清 泻热邪 。 本法加 点刺太 阳穴放血亦可 治疗麦粒肿 、 流行性结
咽 困难, 口干喜饮 , 便干溲赤。自服药物无效而来诊治。查: 体温: 8 5 咽部充血, 3 . ℃, 扁桃体 I度肿大 , I 表面可见黄色分 泌物, 舌质红 , 苔黄腻, 脉濡数 。白细胞总数 :2 6 l9L 中 1 .× O/ , 性粒 细胞 百分比 8 .% 7 4 。诊断 : 急性扁桃体炎 。遂 以小号三
摘
要
刺 络放血疗 法是针 灸医学 中传统 的刺法之 一, 已广泛应用 于临床 各科 , 现 是一种独 特的外治方 法, 临
扁桃体 炎; 偏头痛; 腰扭伤 ; 皮炎; 刺络 ; 放血 ; 医案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4 6 5 (0 8 1- 0 9 0 1 0- 8 2 2 0) 10 5 — 2
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卷第28期 -81-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体会Clinical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bloodletting therapy韩洪奎马培锋*(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中图分类号:R4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28-0081-【摘要】本文浅述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体会,并附医案两则,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放血疗法;面神经炎后遗症;耳及颜面部丹毒【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bloodletting therapy is summarized, and two examples are give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Keywords】Bloodletting therapy; Sequelae of facial neuritis; Erysipelas of ear and fa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28.036放血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基于中医特定理论认识及临床宝贵经验的积累,放血疗法不但适用于急性热证、实证,在顽固性神经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病方面亦有较好的疗效。
初病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入血,15年的面瘫,病已入络,属于顽难痊愈之症,久病血络之瘀,药力之所不及,刺络放血可通达之,“病机十九条”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耳及颜面部丹毒表现为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的火热之证,用放血疗法可以清热解毒、泻火。
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或其他针具点刺体表部位(一般多指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瘀滞的血液或者组织间液,以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泻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调和阴阳之功,可治疗热、毒、瘀、肿、痛、麻等证及久病顽疾。
火针临床应用的心得体会

火针临床应用的心得体会【摘要】火针疗法独特,对许多疑难杂病疗效甚好,且具有易于操作,取材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笔者在临床跟师过程中,见火针应用广泛,效果好,又认真研读了《针灸大成?火针》篇,并结合临床跟师心得,现将所得心得会体作出总结。
【关键词】火针;临床应用火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后来明代的高武著写的《针灸聚英》详细地记录了火针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直到唐代孙思邈才将其命名为“火针”[1]。
火针针体纤细,疼痛感少,操作方便故临床应用广泛,现笔者结合《针灸大成?火针》原文与临床跟师总结出如下五点:1烧针要红必须多次用针蘸麻油在灯上烧得通红(烧时针头必须低),关于火针的烧针,原文中道: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笔者认为,在火针操作过程要达到“红”的要求,与操作时烧针方式紧密相关。
现如今烧针,一般均采用酒精灯加热方式。
因为火焰外焰温度高,烧针往往在外焰进行。
但通过观察后可发现,火焰的上下间距大于左右间距,这种间距的不同决定着两种不同的最大烧针长度范围。
因此,如果是采用点刺(或浅刺)的操作方法,进针深度浅,相应的需烧红针体部份不长,故可持针于左右间距进行烧针,即为平烧。
若采用深刺的操作方法,进针深度需求深,用平烧的方法不能满足进针深度的条件,则应在上下间距进行烧针,即为斜烧。
但斜烧存在一缺点即为易致烫手,且烧时针头应朝下,以免蘸取的麻油顺着针流到手上烫手。
因此,浅刺可用平烧或斜烧,深刺应用斜烧。
有医者言:对于斜烧烫手者,可备用与穴位数等同的火针支数,针一处用一支,这样即可避免一支火针反复加热灼手之弊[2]。
笔者认为先将火针备齐,再统一施以针数,此法有失偏颇,因为在施针过程中针体温度难免会散失,因而会失去火针针体上的温热效应,这也与原文中“红”的标准相违背。
而《针灸聚英》又言“先令他人烧针,医者临时用之,以免致手热”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医者取针用时,针应在火焰之中加热,而不能由他人将烧红之针取出,递与医者,道理同上。
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刺络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薛由仁(邵武市立医院针灸科,福建 354000)刺络法又称刺血法,它是以三棱针、梅花针等针具刺破浅表络脉以出血,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此法具有开窍、泻热、活血行气和止痛等作用。
近代刺络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遍及临床各科。
现将刺络疗法在临床中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 清泻暑热、开窍启闭1.1 适应证刺络具有良好的泻热开窍作用,尤其适用于热闭神昏、惊厥抽搐之症。
因此,临床上每遇高热、中暑等症,应用刺血疗法,屡见奇效。
1.2 治法取穴:大椎、曲泽、十二井穴。
针具:三棱针。
穴位与针具常规消毒,刺浮络出血,大椎与曲泽三棱针刺后再拔火罐,十二井穴点刺后挤出数滴血液。
1.3 病案举例患者,男,43岁,农业局干部。
于1993年8月3日下午自感头昏,周身不适,至晚上8时发热,继而神志不清,小腿抽搐。
患者当日下乡检查工作,在烈日下暴晒多时,以往身体素健,查见:烦躁神昏、口唇干燥、肌肤灼热、无汗、小腿抽搐,T40.5 ℃,脉洪数。
症属中暑。
暑热由表及里,犯及心包,蒙闭心窍,故见高热神昏抽搐,治则:清泻暑热,开窍启闭。
急以三棱针点刺中冲、少商、少泽,挤出血液数滴,继于大椎、曲泽穴刺络拔罐,再饮以热茶,约过半小时,患者汗出蒸蒸,热退神清,周身痛楚不适等症渐渐悉除。
次日测T36.7 ℃,仅感稍有疲倦,余无他恙。
2 泻热解毒、消肿定痛2.1 适应证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睑腺炎)、风火牙痛、咽喉肿痛、痤疮、带状疱疹等。
2.2 治法麦粒肿初发耳尖刺血一般1次即效,若反复发作者,可在两肩胛内寻找红色疹点,或取肝俞穴挑断皮下肌纤维再拔罐吸血,多数患者可根治;痤疮选大椎、肺俞,三棱针刺血拔罐;咽喉肿痛取商阳、少商刺,重者加大椎刺血拔罐;风火牙痛取商阳刺血,毫针刺合谷泻法;带状疱疹用梅花针叩打皮损区,再用火罐拔出黄色血水后涂以碘酊。
2.3 病案举例患者,男,19岁。
初诊日期:1998年7月8日。
面部布满红色高凸丘疹,有的已形成脓疱,俗称“青春痘”,每当食入煎炸火烤辛辣食品愈发严重,此起彼伏,触及即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灯烧至发白快 速点刺局部皮损 , 使脓疱 内的粉刺 、 状分泌物 排 除, 脓 同时配合 大 椎、 肺俞 、 膈俞火针烧至发 白, 迅速点刺放 血拔罐 , 留罐 1 O分钟 。治疗 3次 后大部 分结节变软 , 皮损颜色变暗 , 囊肿变平 , 少 有 疖肿新发 , 继续 诊治 9次后 诸疹息 平 , 囊肿消失。 随访 至 今 未 复 发 。 针具 有 火
有 黑 头 粉 刺 或 脓 疱 分 泌 物 , 躁 , 干 欲 烦 口 饮, 舌红苔黄 , 浮数 。辨证为肺经风热 。 脉 治疗用 7 %酒 精 常规 消毒 , 火 针在酒 5 细
邪, 以热引热 , 使疱疹吸收 , 减少后遗神经 痛 的发生 。“ 病得 火而解 者 , 热 犹如暑极
反凉 , 乃火 郁 发 之之 义也 。 ”
关键词
2 9.1 55
鲜 马 齿 苋 临床 应 用
有块 , 血量不多 , 略有臭秽之气 , 小腹疼痛 拒按 。近 2天 傍 晚低 热 , 温 3 .  ̄ 体 7 5C左 右, 饮食二便如常 , 舌质暗红 , 舌苔薄腻 而
黄 , 沉 弦 略数 。辨 证 为 瘀 血 阻 滞 胞 脉 有 脉 化热之势 。治以活血逐瘀 , 养血清热 。处 方: 鲜马齿 苋 2 0 、 5 g 当归 3 g川 芎 1g 益 0 ,I 0, 母草 1g 蒲黄 l g炮 姜 2 , 5, O, g 甘t 腹 阴
1 8 中国社 区医 师 - 4 医学 专业 2 1 年 第 2 0o 9期 ( 2 总 第2 4 第1卷 5 期
讨 论
出血 减少 , 查 B超 残 留物 消失 。原 方 复 继服 2剂 , 阴道 出血停止 , 诸症 皆安 。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 患者 , ,5 女 l 岁 ,0 8年 1 20 0月 2 3日就 诊 。 近 3个 月 来 月 经 先 期 量 多 , 期 延 长 , 妇 科 诊 断 为 经 经 青春期功能 性 子宫 出血 。2天前 经血 非 时而下 , 量多 势急 , 不能 下床 活动 。患 者 面色苍 白, 神 不振 , 精 心烦 口渴 , 晕 乏 头 力。诊 时家属 出示便 盆 中新 下经 血呈 深 红 色 凝 块 状 , 量 约 为 10 l 舌 质 淡 血 5m。 红, 苔薄黄 少 津 , 右 弦大 而 数 , 之空 脉 按
论 著 ・社 区 中 医 药
C HI NES C O M M UN { D 0 £ T S E W O
鲜 马 齿 苋 临 床 应 用
张荣健 吴 林鹏
愿 行 刮 宫术 , 就 诊 于 中 医 。 诊 时述 阴 道 乃 出血淋 漓不净伴小腹疼痛 2周 , 血色紫 黯
30 8 津 市 汉 沽 区 医 院 0 4 0天
di1 . 99 j i n 10 o :0 3 6 / . s . 0 7— 6 4 . 0 0 s 1x 2 1.
马齿 苋 , 酸 、 寒 , 大 肠 、 经 。 味 性 归 肝 常用于湿热 泻痢 、 毒疮 疖等症 , 者尤 火 鲜 佳 。笔者在临床 应用 中更 主张 用鲜 马齿 苋化瘀止血与凉血止血之功 , 兹举治验案 例两则 。 病 历 资 料 不 全 流 产 : 者 , ,2岁 ,07年 8 患 女 3 20 月 7H就 诊。患者半月前闭经近 5 , 0天 B 超报告胎囊 15 m, . e 经妇科 诊为早孕后 服 米非司酮 药 物流 产 , 服药 后 阴道 持 续 出 血 , 未见完全 胎囊 排出 , 但 B超报 告可见 宫 内 混合 性 光 团 , 提示 不全 流产 。患 者 不
火针 刺 络放 血 临床应 用体会
宫 嘉 温助 阳气 , 进血气 运行 , 促 达到 活血 化瘀 消痈之功效 。通过烙腧 穴起 到引热外 达 , 引 邪 外 出 。在 针 刺 面 部 时 火 针 的 烧 针 和 针刺深浅尤 为重 要 , 针灸 大成 ・火针》 《 中说 : 火针 即粹 刺 , “ …… 灯 上 烧 , 通 令 红, 用方有功 。若不红 , 不能去病 , 损于 反 人” 。这是指火 针要烧 的红 透 , 才能热 力 十 足 , 透 力 强 。这样 既缩 短 了进 针 的 时 穿 间, 又减少 了患 者灼刺 的痛苦 , 证 了穴 保 位经 气 的 激 发 , 证 了通 经 活 络 的 热 力 , 保 以及 对 肌 体 组 织 产 生 的 无 菌 性 损 伤 刺 激 。 《 针灸大成 ・ 针》 “ 刺 切忌 太深 , 火 :针 恐 伤经络 ; 太浅不 能去痛 , 惟消 息取 中耳。 ” 面部针刺更要注意深浅的把 握 , 以免过深 留下瘢痕 , 浅不 能祛瘀生新 。 过 例 2 患者 , ,7岁 , 下 肢静 脉 曲 : 男 6 左 张近 6年 , 症见 静脉蜿蜒 迂 回, 隆起 于皮 肤 , 左下肢 酸胀, 常感 疼痛 , 乏力。舌质 暗 淡, 苔白, 脉沉。辨证 为气虚血瘀。7 %酒 5 精常规消毒, 用火针快速点 刺静脉 曲张处 3 m, m 疾刺速出, 每部位 连续点刺 5~ 6次 , 使血管内缺 氧黑血 自然流 出, 直至 自行停 止。4天 1 5次 1 次, 个疗程 , 4次后静脉曲 张逐渐变平 , 蜿蜒状渐消 , 两个疗程后 静脉 曲张基本消失平复。本病多为寒凝瘀阻, 气 虚血瘀 , 通过火针点刺局部阿是穴起到祛瘀 生新 , 借火助阳, 促进气血运行 , 血脉畅通。 需 要注 意 的是点 刺部 位要忌 水 4小 时 , 防止 感染。该操作方法疗效明显, 简便易行。 例 3 患者 , ,3岁 , : 男 4 工人 , 主诉右背 部 及 右 胸 疼 痛 4天 左 右 , 见 米 粒 状 大 小 症 丘疹 , 疱呈簇状聚集 , 背 面积在 3e 水 胸 0m ×1 c 疼 痛 向胸部 蔓延 , 7 m, 体温 3 . ℃ , 75
以上病例虽表现症状各不相同 , 但均 是借助 了火针 的 以阳引 阳、 血化瘀 、 活 激 发经气 、 和气 血 。火 针 的 治 疗 范 围较 调 广 , 于一切 虚寒 、 对 热证 及其他 方法 治疗 无效的疾病 皆可尝 试使用 火针 。它具有 针具低廉 , 携带方便 , 易于操 作的特点 , 且 疗效 显著 , 值得学习推广 。
豁 , 弦 细 。脉 证 和 参 属 热 伤 冲任 , 阴 左 气 俱 虚。乃拟 补气摄血 , 凉血滋阴之法。处 方: 鲜马齿苋 20 , 5 g 黄芪 3 g 生地黄 1g 0, 5, 白 芍 1g 白术 1g 阿 胶 lg 川 断 1g 三 0, 0, O, 5, 七 粉 5 , 牡 蛎 3g 甘 草 5 。 水 煎 服 3 g煅 0, g 剂 。复 诊 经 血 已 基 本 于 净 , 神 明 显 好 精 转 , 淡 红 、 薄 自 、 弦 细 , 用 逍 遥 散 舌 苔 脉 改 合二至 丸加减调治 , 月经恢 复正常。观察 近 1 年未见复发 。
当夜 可 眠 。 隔 日 1次 , 3次 后 症 状 消 失 。 连续 治疗 5次 痊 愈 , 年后 随访 , 复 发 。 半 未 带状疱疹多 因湿毒之气 , 肝胆火盛等瘀 阻 经络而发疱疹 , 火针可以疏通病变周 围经 络之气 , 刺 血拔 罐 则可 以清 泻局 部热 而
例 1患者 , ,7岁 , : 女 l 面部反 复丘疹 、 疖肿 、 肿 3年。就诊 时 面部 脓庖 , 肿 囊 囊 片状分布于额 头 , 两侧面颊 , 稍加 按压 即
病历 资料
烦躁易 怒 , 口苦 , 干 , 红 , 黄 , 弦 便 舌 苔 脉 数 。诊断缠腰火 丹 , 辨证为 肝胆 火郁 、 肝 经湿热。治疗 用 7 %酒 精 常规 消 毒 , 5 细 火针在酒 精灯上烧 至发 白, 点刺深 度 2~ 3 m, a r 疾速且 连续 点刺局 部疱 疹处 , 随后 在皮 损处 拔罐 1 0分钟 , 使疱 疹 内黄色 黏 液及 血水尽 出 , 起罐后 随觉 疼痛感 减弱 ,
400 50 3河 南 焦作 市 第 二 人 民 医院 针 灸 科
关 键 词 针 灸疗 法 火 针 剌 血 疗 法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0 36 /.s . 7 s 0 1x2 1.
2 16 9. 5
火针疗法是用火烧红针体后 , 迅速刺 人人体特定的腧穴或部位 , 进而达到防病治 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笔者在工作 中结合理 论指 导及发 病原 理 , 用火 针刺 络放血 法 治 采 疗多种疾病 , 取得满意疗效 , 现总结如下。
《 本朝纲 目》 记载马齿苋 “ 散血 消肿 , 利肠滑胎 ” 。现 代 研 究 亦 证 实 本 品 能增 强 子宫 平滑 肌 收缩 功 能 。笔 者 体 会 马 齿 苋性 虽平 和 , 量应 用则 散血 滑胎 及凉 血止 血之 大 功大增。大剂量鲜马齿苋合人生化汤中散 血化瘀之功甚捷 , 而在补气摄血方中重用鲜 马齿苋取其凉血止血不留瘀 , 有标本兼顾之 意 。辨证 用于 妇 科 血证 , 化瘀 不 伤 正 , 有 凉 血不凝滞 , 止血不流瘀的优点, 且药源丰富 , 药价低廉 , 宜于为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