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实用的针灸和刺血方
实用三字针灸

实用三字针灸针灸学古相传既经济又方便疗效高勿轻看针灸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一种医方保健的简易疗法。
早在内经《素问》、《灵枢》里就又记载。
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里起到了巨大作用,现在不仅为国内广大人民群众所欢迎,而且在国际卫生事业内广大人民群众所欢迎,而且在国际卫生事业中也受到重视。
不少国家派专家学者来中国学针灸。
它的特点是既经济、又简便,并且疗效很高。
57年苏联派来三位专家来中国学针灸,并录音录象在苏联推广使用;还有一位世界名画毕加索害足疾,不能行走,经女大夫让,克列夫针治而愈,受到西欧人民的信赖。
所以数在我国针灸疗法上应进一步研究,不断提高,维护它的声誉,切勿轻视。
十四经十五络十六郗八会酌俞募配效确凿经者,经也。
是经气通行的。
十四经是手三阳、足三阳及手三阴、足三阴十二条通路,加上任骨二脉合为十四经脉。
隶属于经络藏腑之气运,聚集在体表一定部位上都有一定经穴。
所谓穴,即空隙的意思。
相当于河流分布,都能联大属在一定的经脉通路上。
元朝的滑伯仁把经脉的循行,进行了译尽的考察蓍有《十四经发挥》。
详细阐述了十四经循行部位及所属俞穴的名称,对后人研究帮助很大。
到了明末杨继洲又将明朝以前的针灸加以总结、归纳、取精去粗,蓍有《针灸大成》,到现在仍为针灸家所必备的参考书。
十五络:经泳所以能在体内周流不息,如环无端,就是因经脉的连贯,由这经到那经,有条子不紊的循行着。
十四经穴,就是十二经脉加上任督为十四经;凡连贯的地方其中因为脾有大络,所以络脉共有十五。
其分布名称如下:手太阴络列缺;手阳明络偏历;足阳明络丰隆;足太阴络公孙、脾经大络大包;手少阴络通里;手少阳络外关;足少阳络光明;足厥阴络蠡沟;任泳络尾翳;督泳络长强。
十六郄穴:郄穴共有十六,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阴、阳、阴维、阳维四穴。
这些穴位都在骨肉之交,气血深集的地方。
适用于急性疾病,如胃病针梁丘,疔疮针养老,牙痛针温溜等等都效如桴鼓。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大全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1—腧刺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用以治五脏疾病。
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刺诸经荥腧,脏腧也”。
—2—远道刺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
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内府……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腘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外缘),膀胱合于委中穴(腘横纹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灵枢·刺节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灵枢·官针篇》讲:“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琐府腧也。
”—3—经刺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
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
治疗腱鞘囊肿基本上是用这种刺法。
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
《灵枢·官针篇》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4—络刺这是刺皮肤上的小络脉,使其出血以泻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素问·调经论》中指出:“病在血,调之络。
”目的在于泻郁滞络脉之间的邪热。
《灵枢·百病始生篇》讲:“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
”病热之邪所致血溢,必调治络脉。
由于是刺在络脉上,所以称“络刺”。
近代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浅刺、点刺放血法———如三棱针(古代叫锋针)或小针刀放血法、皮肤针重刺放血法等都属于本法范围。
“刺络(放血)拔罐法”,就是在本法的基础上与拔罐疗法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
—5—分刺这是指针刺直达深层肌肉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邪在分肉,溪谷酸痛等的疾病。
针灸实用病例总结

针灸实用病例总结前言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副作用等优点,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档旨在总结一系列实际病例,以展示针灸在临床治疗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病例一:颈椎病病例简介患者,男,45岁,公司职员。
主诉:颈肩部酸痛、头晕、恶心1个月。
经检查,颈椎退行性病变。
针灸方案1. 选穴:颈椎夹脊、风池、肩井、合谷、悬钟、阿是穴。
2. 操作:采用毫针刺法,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
治疗效果治疗1个疗程(10次)后,患者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头晕、恶心症状消失。
继续治疗2个疗程,颈椎病症状基本消失。
病例二: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简介患者,女,50岁,家庭主妇。
主诉:腰部疼痛、右下肢放射痛3个月。
经检查,腰椎间盘突出。
针灸方案1. 选穴:腰椎夹脊、腰阳关、大肠俞、秩边、环跳、阿是穴。
2. 操作:采用毫针刺法,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
治疗效果治疗2个疗程(20次)后,患者腰部疼痛及右下肢放射痛明显缓解。
继续治疗1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
病例三:面瘫病例简介患者,男,35岁,公司职员。
主诉:右侧面部肌肉瘫痪、流涎1周。
针灸方案1. 选穴:攒竹、四白、地仓、颊车、合谷、太冲。
2. 操作:采用毫针刺法,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
治疗效果治疗1个疗程(10次)后,患者右侧面部肌肉功能逐渐恢复,流涎症状消失。
继续治疗2个疗程,面瘫症状基本消失。
病例四:失眠病例简介患者,女,40岁,企业高管。
主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3个月。
针灸方案1. 选穴:百会、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
2. 操作:采用毫针刺法,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
治疗效果治疗1个疗程(10次)后,患者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症状明显改善。
继续治疗2个疗程,睡眠质量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通过以上病例的总结,可以看出针灸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面瘫、失眠等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然而,针灸治疗仍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奇穴——精选推荐

奇⽳1⽴竿见影的头痛、失眠奇⽳拇指背⾯末节中央.毫针垂直刺⼊,刺⼊深度为1cm 左右 ,留针30分钟 .每⽇⼀次.连⽤1-6次 .该头痛奇⽳,对枕⼤神经痛,紧张性偏头痛有奇效,对颈椎病引起的后头部昏胀痛也有良效,对安神治失眠及晕厥有奇效,应⽤该⽳治疗顽固性失眠基本都能让患者当天得到有效有睡眠.总之该⽳有安神定痛,开窍醒神的效果显著 .2治疗恶梦多梦——甲后⽳定位:位于⼤趾背侧,趾甲弧影中点。
主治:卒中、疝⽓、久年胸痛。
刺法:针0.1⼨,局部痛胀感。
本⽳治疗多梦,尤对恶梦更有效。
隐⽩、⼤敦皆主治梦魇,《腧⽳学》可查验,请朋友们参⽤。
3四针除眼花取⽳:命门,筋缩,双肝俞。
针法:泄命门,平补平泄筋缩肝俞。
原理:眼花乃阴虚阳实虚热之病,故肝⾎不⾜。
此乃阴病,阴者调阳,故泄命门虚⽕以济肾阴,疏通肝俞筋缩之⽓⾎,眼花针出⽽愈。
当然重症患者需在针⼀两次⽽愈。
但不要连续针刺,隔⼀天为好,以便给患者⾃⾝调理留⼀个空间,⼀般情况下轻者⽴愈。
4治疗⽛痛的秘⽳这个⽳位没名,但出⾃<<针灸⼤成>>。
只需要这⼀个⽳位,1分钟治疗⽛痛奇迹。
位置;⾜内踝⾼点治疗⽅法:平卧位,斜刺进针0.3----0.5⼨.进针后强刺激,使针感向上传导。
左边的⽛痛取右边的⽳位,交叉取⽳。
治疗⽛痛,确实⼀次见效.对⽛龈肿痛溃疡着也有⼀定的帮助恢复作⽤!5治疗⽹球肘真正神效的⼋字疗法遵⼋字疗法取⽳原则,可在股⾻外下端,⼤腿外下⽅,病⼈仰卧位腿伸直,髌上缘外侧下压,股四头肌肌腱附着处找到压痛点,于此处下针,奇迹马上出现!6艾灸巧治灰指甲先取艾叶(药房有售)30克放⼊搪瓷盆中,加⽔250毫升煮沸,待⽔温适宜时,将病甲放⼊浸泡30分钟,然后⽤⼑⽚刮除病甲表层,⽤点燃后的艾条熏灸,注意艾⽕与病甲的距离,使温度适宜、以能忍受为度,要防⽌烫伤周围⽪肤。
每次灸15—20分钟,每天灸3次。
⼀般连续灸20天。
灸后病甲⽆需包裹,可照常进⾏⽇常活动。
王秀珍刺血疗法

前言一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刺血科老中医王秀珍及助手孟雷、郑佩同志合著《刺血疗法》一书,拜读之下,认为非常有价值,原因是该疗法系民间流传的有效疗法,而且是独树一帜。
王老的刺血疗法系山东原籍家传,传自祖父辈,她本人也有四十多年行医经验,疗效显著,非常值得加以总结。
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导支持下,他们用了整整八年时间,非常认真地总结了有关刺血疗法的各种经验,这是一项有益的工作。
我有机会,先睹为快。
我是搞生理学的,什么事总想问一个原因,它为什么能治病?不但如此,我还是个经络迷,曾经提出“第三平衡论”的经络学说。
三句话不离本行,经络学说是中医的核心问题。
西医生理学中无经络。
那么经络是否是神经呢?目前国内外学者,尤其是日本学者,企图用植物神经解释经络现象及其治病原理。
我在长期研究后发现经络的传导速度远比植物神经传导速度慢,后者比前者至少快十倍左右。
比植物神经慢得多的经络活动怎么能用植物神经活动去解释呢?我的学说已不完全是假说,它促使人开始去寻找这个对象了。
《内经》中就称血脉为经脉、经络。
但是,研究表明经络与血脉一直有千丝万缕关系。
经络不是血脉,是不是完全与血脉无关呢?我最初是这样想的。
今天看到专刺血管也有效,就使我的主导思想动摇了。
经络的路线不是神经,也不是血管。
但它与血管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呢?是否血管壁上有受体,然后又通过经络发生相应疗效呢?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尤其是我。
这就是说,刺血疗法不但在医疗上起了突出的作用,在基本理论方面也给了我们以新的启发。
刺血疗法对一般人说来,好象重在放血。
其实这可能是假象。
因为血是人生命所必需。
血虽然在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含量多少的区别,但它是全身的养分、生命所需物质的重要媒介,基本上无好血环血之分。
而且假如血是环的,放一小部分也不起多大作用。
我看其疗效作用似在血管壁。
但目前我还不主张立刻改。
因为这是猜想,要经过实验。
今后建议试验创造一种微形血管壁刺激器,如果试用有效,壁去出血,当更受欢迎。
针灸配伍方资料讲解

针灸配伍方1 、腰背承山求,2 、肚腹公孙留,3 、头顶寻风池,4 、面口地仓收,5 、咳喘取二定,6 、夜啼二柱谋,7 、小腹三阴交,8 、转胎至阴灸,9 、二沟通便秘,10 、隐白停崩漏,11 、鼻衄当泉止,12 、心胃内关疏,13 、腿痛刺重海,14 、目疾透攒竹,15 、大椎解热,16 、少商利咽喉,17 、阿是蠲酸痛,18 、人中善急救,19 、眩晕绝骨觅,20 、失眠安神,21 、疳积四缝妙,22 、补虚关元优,23 、心疾针通里,24 、肝肾调蠡沟,25 、遗尿缩泉求,26 、胃痛二脘留,27 、肠痈寻阑尾,2 8 、尿频二溪收。
1 、腰背承山求承山主治腰背疼痛,腿痛转筋及便秘,痔疮脱肛诸症。
笔者认为腰背疼痛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经脉病,肾与膀胱相表里,腰为肾之腑,腰痛为肾病之外候,实证腰痛宜配腰部阿是、昆仑、志室诸穴,针刺为主,或取三棱针点刺出血。
虚证腰痛则宜配肾俞、命门、关元宜艾灸为主。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载承山:“……善治腰疼痛,痔疼大便难……”。
针灸方:( 1 )急性腰部肌肉扭伤:承山,外关加耳针:腰椎、神门。
( 2 )肩背酸痛:承山、天宗、或针或灸,其效俱佳。
2 、肚腹公孙留公孙归属足太阴脾经,为其络穴,能联络脾胃二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消食化滞,清热利湿,主治胃痛,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急慢性肠炎、痢疾,妇科疾病及头痛诸疾。
有资料载:“针刺正常人的公孙穴,可以使腹部的耐痛阈显著提高。
”针灸方:腹痛胃胀取穴:公孙,内关,足三里,配合中药内服疗效更佳。
《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拦江赋》载:“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
”3 、头项寻风池风池属足少阳胆经,具有清头明目,疏风解热、通利官窍等功能。
肝胆相表里,肝为风水之脏。
易化火生风,上扰清窍,胆附于肝,肝胆之火易循经上扰,古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眩晕中风及外感风邪皆可用之。
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

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放血疗法(一)流行性腮腺炎三棱针疗法,处方分三组。
一组:在耳下腮腺红肿处,上、中、下直线上,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血,拔火罐10~20分钟,起罐后贴拔毒膏一张。
二组:在耳轮上、中、下三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一次。
三组:耳背第二条血管放血。
甲状腺机能亢进三棱针疗法:取穴:颈肿块局部。
治疗时患者端坐稍仰头,用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三棱针(直径0.9~2毫米,长10~20厘米,根据肿物大小选用)向肿块腺体横刺,快速进针,以恰到对侧壁为宜,进针后不捻针、不提插,迅速退针至皮下,再向上下左右刺四针,深度均恰到对侧壁(即五针呈锥体形),每次拔针切忌偏斜,迅速出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3一5分钟,以防出血。
每日针刺一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一7日(此法也适应于单纯性甲状腺肿)。
截根疗法:取穴;肺俞、心俞。
穴位消毒后局麻,用小刀片切开穴位表皮,刀口长1厘米,并用三棱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深度0.3一0.5厘米即可,挑了3一4次后,外涂以碘酒,敷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治疗时取一穴,各穴交替运用,每7-10日截根一次。
三叉神经痛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颈后,脊椎两侧、耳颞前、颌下,眼或口周围;二组:痛点、耳前、耳下、太阳、鼻区、两手掌、十指端。
面神经麻痹三棱针疗法取穴:患侧口腔粘膜(适宜初病者),三棱针放血或用刀片割治,使之出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脊椎两侧(以颈椎、胸椎l一5为主)、耳前、颞部、眶上、眶下、颌下;二组:后颈部、耳前、颌下、颞部、眶上孔、眶下孔,配合谷。
拔罐疗法取穴:下关、牵正、太阳、阳白,均患侧。
每次选1-2个穴,用小号火罐,以投火或闪火法拔罐10分钟左右,或在穴位用皮肤针刺络后再拨罐,3日治疗一次,宜配合其他疗法,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有倒错现象时,效果明显。
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

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本文转载自实干盛邦《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放血疗法(一)流行性腮腺炎三棱针疗法,处方分三组。
一组:在耳下腮腺红肿处,上、中、下直线上,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血,拔火罐10~20分钟,起罐后贴拔毒膏一张。
二组:在耳轮上、中、下三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一次。
三组:耳背第二条血管放血。
甲状腺机能亢进三棱针疗法:取穴:颈肿块局部。
治疗时患者端坐稍仰头,用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三棱针(直径0.9~2毫米,长10~20厘米,根据肿物大小选用)向肿块腺体横刺,快速进针,以恰到对侧壁为宜,进针后不捻针、不提插,迅速退针至皮下,再向上下左右刺四针,深度均恰到对侧壁(即五针呈锥体形),每次拔针切忌偏斜,迅速出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3一5分钟,以防出血。
每日针刺一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一7日(此法也适应于单纯性甲状腺肿)。
截根疗法:取穴;肺俞、心俞。
穴位消毒后局麻,用小刀片切开穴位表皮,刀口长1厘米,并用三棱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深度0.3一0.5厘米即可,挑了3一4次后,外涂以碘酒,敷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治疗时取一穴,各穴交替运用,每7-10日截根一次。
三叉神经痛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颈后,脊椎两侧、耳颞前、颌下,眼或口周围;二组:痛点、耳前、耳下、太阳、鼻区、两手掌、十指端。
面神经麻痹三棱针疗法取穴:患侧口腔粘膜(适宜初病者),三棱针放血或用刀片割治,使之出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脊椎两侧(以颈椎、胸椎l一5为主)、耳前、颞部、眶上、眶下、颌下;二组:后颈部、耳前、颌下、颞部、眶上孔、眶下孔,配合谷。
拔罐疗法取穴:下关、牵正、太阳、阳白,均患侧。
每次选1-2个穴,用小号火罐,以投火或闪火法拔罐10分钟左右,或在穴位用皮肤针刺络后再拨罐,3日治疗一次,宜配合其他疗法,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有倒错现象时,效果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向鼻根15度进针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转动腰部。
1次即愈!
2.失语:刺双侧涌泉,亦可电针。
一般1-2次即可痊愈。
3.偏头痛:颔厌透悬颅、悬厘。
针患侧或双侧,留针30分钟。
一般1次愈。
4.急性心肌梗死:直刺双侧内关,强刺激2分钟再留针15分钟。
1次即显效或痊愈。
5.落枕:后溪透劳宫。
病程短者1次即愈。
6.舌伸不缩症:针内关,直刺或齐刺。
1次显效或痊愈。
7.心悸:神门穴快速刺入0.3-0.5寸,得气后予中等强度刺激。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日1次。
3-5次即愈。
配合针刺内关效果理佳。
8.鼻炎:深透印堂向鼻根透刺0.5-1寸,一般1次显效,3-10次痊愈。
有效率96%。
9.急性扁桃体炎:刺血双侧少商,放血1ml左右。
一般1-5次痊愈,有效率97%。
亦可以用青霉素皮试液每穴刺入2mm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度,然后各穴注入0.1ml,日2次。
4-6次愈。
有效率100%。
10.自闭:舌针心穴、神根穴(舌底下系带根部凹陷中),日2次。
6次为1疗程。
3-20次愈。
11.流泪不止症:针承泣(患侧)、肝俞、太冲,日1次1-3次显效。
配合内服中药可较快痊愈。
12.呃逆:艾灸中脘、胃俞,每穴7-49壮。
一般1次愈。
13.鸡眼:火针烧红快速刺入鸡眼根部等患者感到疼痛时将针拔出,针后局部涂碘酒,贴上胶布,1-4周鸡眼会自行脱落,有效率96%。
14.闭经:针长强,进针1.5-2寸,留针30分钟。
1-2次愈,若未愈为无效。
15.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针刺隐白。
1-2次愈!
16.脱肛:百会进针2寸沿皮刺,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
一般1次即痊愈。
17.强直性脊椎炎:针刺人中、长强、涌泉,配合舌针肝穴、心穴。
1次显效,1-5次痊愈。
18.癫闲:舌针心穴、肝穴,日1次。
轻者一般3-10次痊愈。
重者加服中药。
19.喉风闭塞:针刺双侧合谷透劳宫,一般1次即愈。
或刺内关穴亦效,也可以配合三棱针刺血双侧少商效果更佳!
20.胃痛:针刺血海,可以当即止痛。
胃下垂痛者针刺升胃穴(脐侧2指寸的天枢穴上方2寸处即是)斜刺。
刺血心得体会
一、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
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
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
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
极难治疗。
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二、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三、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
四、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
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五、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六、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
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七、慢性肾炎:(1)儒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
(2)肾脏周围。
(3)脐周围刺血。
(脐中间不能刺)
八、肝炎刺血: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九、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肾俞,腰俞,条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十、痔疮特效穴:(1)龊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
(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
十一、失眠:(1)神门,行间,足三里。
(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
十二、颈椎病: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
十三、凡胸部内伤必须要刺血: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
十四、肩周炎:肾关穴,(阳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
十五、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
十六、阳萎病:(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分钟。
(2)刺血三阴交,命门,拨罐肾俞,血海。
十七、高血压:太阳,大椎耳尖,耳背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
十八、哮喘病:(1)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
中府,大椎拨罐15分钟。
十九、高血脂病: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
二十、风湿心脏病:阳交,尺泽,太阳。
二十一、眼睛羽状一肉: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二十二、中耳炎:外踝关节刺血。
二十三、癫间:方1、太阳,曲泽,委中,阳交。
方2、少商,人中刺血。
肝俞,大椎拨罐15分钟。
方3、后颈骨低部找出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二十四、精神病:太阳,曲泽,委中,术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
二十五、背诊要点:脊背不应有血管突出,如有则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
刺血的不传之秘
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漆关节,找那些恕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
这是本人的经验。
注意: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应在上中午为好。
因为上午阳气旺,不易损伤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