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个穴位的神奇疗效

合集下载

三颗针的功效与作用

三颗针的功效与作用

三颗针的功效与作用三颗针,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

三颗针具体有什么样的功效与作用呢?一起来看看吧。

三颗针的功效与作用1、清热利湿三颗针味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有清热利湿之效。

用于黄疸、赤痢、咽痛等证。

2、清肝明目肝开窍于目。

肝火上攻于目,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心烦口苦,苔黄脉数。

三颗针入肝经,味苦性寒,清降肝火,故主治之。

3、散瘀消肿跌打损伤初起,瘀血内阻、血流不畅,局部红肿热痛。

三棵针入血分,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用于血热瘀滞者相宜。

三颗针的药用价值(仅参考)【药名】三颗针【别名】铜针刺(《天宝本草》),刺黄连(《贵州药植目录》)。

【入药部位】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

【性味】苦,寒。

【归经】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利湿,散瘀。

【主治】治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

【炮制方法】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阴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0g;或泡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三颗针的配伍应用(仅参考)1、配栀子:二药合用,清热利湿,消退黄疸,栀子通便,三棵针利尿,使湿热从二便分消,用治阳黄,收效甚佳。

2、配黄连:黄连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为治痢专药;三颗针虽苦寒不如黄连,但凉血止血,善清血中热毒;二药合用,治疗赤痢,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效果更佳。

3、配薄荷:薄荷气味清香,体轻上浮,清解风热,专利咽喉;三棵针味苦寒凉,泻上焦之火,凉血消肿。

二药合用,同走肺经,故清肺利咽,化解毒热,功效大增。

4、配菊花:菊花性凉,花体轻扬,辛香发散,清肝清目;三颗针味苦寒凉,泻火解毒;二药合用,清泻并施,疗效大增。

5、配续断:续断辛甘苦温,入肝肾二经,辛行血脉,甘温补益下元,接续筋骨,为骨伤科良药;三颗针味苦寒凉,凉血止血,散瘀止痛,亦为骨伤所常用;前者偏补,补而不滞;后者凉血,血不妄行,二药合用,补泻兼施,治疗跌打损伤,新病久疾,均能奏效。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奇穴针灸学》《董氏奇穴针灸学》十四经络【肺经】1.云门、中府——用三棱针治喉痧。

喉痧为肺胃蕴热以致咽喉暴痛热腐,且兼痧症者。

而中府为肺之募穴可清宣上焦,疏调肺气,云门则可治气瘿上气胸满。

二穴以三棱针出血,不但于喉痧有效,兼为治疗气管炎及喘息的特效穴。

2.天府、侠白——治心经之坐骨神经痛。

侠白穴对神经性心悸亢进症及肋间神经痛有卓效,再加天府为其倒马针,则可治心经之坐骨神经痛。

3.尺泽、孔最——治肺经之气喘。

尺泽为肺经之合水穴,肺气由此进入内脏而具调肺气之功,凡肺经实热皆可泻之,即具泄肺火、降逆气、清上焦热之性能。

再配以为肺经郄穴之孔最,其润肺、清热、解表之效,两相参合,于气喘之证,大有裨益。

如再加配曲池、合谷二穴,功效更彰。

4.列缺、鱼际——治全身之骨痛酸麻。

列缺为别走大肠之络穴,与任脉、照海有一定之关系,且与肾经相关连,能逐水利气。

鱼际能清热利气,故行胃中湿热出循阳道,针时列缺宜透太渊,鱼际宜透劳宫,则全身之骨痛酸麻有立已之功。

5.少商——用三棱针治鼻衄,三岁前之小儿用手轻捏此穴五分钟即止,不须用针。

少商为肺气开出之井穴,点刺出血,有消炎、退热、收缩脑部血管的效用,故可用治鼻衄。

又李文宪常以此穴主治暑气及喉科诸病甚效。

【大肠经】1.扶突、天鼎——用三棱针治喉炎。

扶突对咳逆喘息,喉中如水鸡声,咽喉不利,暴喑气梗咳多唾有效。

天鼎则治失音、喉痹咽肿。

用针时,循二穴之青筋处出血,立可消炎,喉炎立效。

临床上扁挑腺炎及喉头炎,皆有效验。

2.温溜、下廉——治脚痛(单用)及坐骨神经痛。

温溜为大肠经之郄穴,能清邪热、通气血,辅以下廉治痹之功,于脚痛时针健侧之温溜、下廉。

坐骨神经痛,则两手并取之。

3.合谷、曲池——治头痛(双用)。

二穴用治头面耳目口鼻诸疾之功效,为众所周知者。

4.合谷——用治腹部痛。

合谷为增强自然治愈力之原穴,能通降肠胃,升清降浊,故可治腹痛。

5.臂臑——治高血压之头晕(双用)及脚痛(单用)。

针灸顺口溜

针灸顺口溜

针灸顺口溜
1. 针灸真奇妙,哪里不适针一扎,嘿,疼痛立马就跑啦!就像那孙悟空,神通广大把病拿。

比如头疼得厉害,扎几针就能轻松好多呀!
2. 小小银针作用大,针灸一下精神佳,哇,这效果可真是杠杠的呀!就像给身体注入了能量。

像脖子酸了,针灸一下就舒服啦!
3. 针灸疗法真不错,调理身体它在行,哟,让人浑身都舒畅呀!好比是身体的小卫士。

要是肠胃不舒服,试试针灸准没错!
4. 针灸穴位有讲究,找准位置才有效,哈,这可不能随便乱来哟!就像开锁要找对钥匙孔。

像肩膀僵硬,针灸对穴位就松快啦!
5. 常做针灸身体好,健康活力来报道,呀,生活都变得更美好啦!如同给身体加了个保护罩。

比如失眠的时候,针灸能帮你睡个好觉!
6. 针灸治病有一套,各种不适都赶跑,嘿,简直太神奇啦!就像神奇的魔法棒。

像腰腿痛,针灸后就能轻松走路啦!
7. 针灸顺口溜要记牢,关键时刻用得着,嗯,可别小瞧它哟!如同一个秘密武器。

要是感觉疲劳,针灸一下立马精神啦!
8. 试试针灸好处多,身心轻松乐哈哈,哇,这感觉太棒啦!好像烦恼都被赶跑啦。

像压力大的时候,针灸能帮你放松呀!
9. 针灸传承千百年,效果显著人人夸,呀,真的是很厉害呀!好比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比如关节不舒服,针灸能改善好多呢!
10. 健康就靠针灸啦,有病治病没病防,哈,多好的办法呀!就像给自己的身体买了份保险。

像身体有点小毛病,针灸一下就解决啦!
我的观点结论:针灸真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疗法,大家应该多了解和尝试,让它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一、针刺放血疗法的取穴原则针刺放血疗法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棱针又是针灸中的重要针法之一,所以使用三棱针刺血治病的取穴原则,是离不开中医的辨证施治和经络腧穴的理论体系。

临床治疗的取穴多和十四经脉的统领范围,以及各穴位的主治功能分不开。

在治疗中选取穴位时,即有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局部取穴、远近取穴、上下取穴、表里取穴,又有经验取穴。

全身所有皮肤上及穴位处都可以用三棱针施术出血,只是有的地方能拔火罐,而有的地方无法用火罐吸拔,如头上毛发处、手指和足趾上,以及耳郭上等,在这些部位医者可用双手挤压,促使局部出血。

医生在接诊病人时,首先要应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来诊断病情,要明确病症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和脏腑的归属等,对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再加上现代各种检测手段的应用,对病症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诊断。

综合以上各种诊断依据,医生脑海中就要很快考虑出一套治疗方案,对施治步骤做到胸有成竹,通过逐步治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针刺放血疗法重在出血治病,所以选取“血脉”、“血络”很重要,从现代医学来讲就是找准有病理改变的体表可见的浅静脉血管,并在这些部位针刺施治,这是治病的关键。

古人在《灵枢·九针篇》中早就明确指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

并在《黄帝内经》多篇中对“血脉”、“血络”有所描述:“血脉者,在腑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澄:色青,不流动状。

坚:硬也。

),“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

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2011-06-11 09:32:11|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转载自古本堂绿疗馆《祁三针针灸》一、四神针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针法:针尖向外方斜刺—1寸。

二、智三针穴组: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部位: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针法:针尖向下或向上平刺—1寸深,捻转针法。

三、脑三针穴组: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

位置:脑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

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寸处。

主治:肢体活动障碍,躯体不平衡,后头痛。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刺—1寸。

四、舌三针位置: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五、颞三针位置: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

老年性痴呆。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下平刺—寸。

六、定神针穴组:印堂上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寸为定神Ⅲ针..位置:印堂,两眉间中点。

阳白,眉上1寸直对瞳孔。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七、晕痛针穴组:四神针、印堂、太阳。

位置:太阳在颞侧,瞳子髎穴外寸凹陷中。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至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针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胡光老师怪三针

胡光老师怪三针
又石学敏院士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等急、危重症,该法在临床上强调“醒脑”即“醒神、 调神、安神”的重要性,形成了以脑统神、以神统针、以针调神的学术思想。鼻翼穴的设穴 思想类此。
鼻翼穴在鼻部,鼻居面部之中央,其性属土,因此可用来诊断及治疗脾病,脾主 四肢及肌肉,故周身困倦可除;鼻为肺窍,针鼻翼穴可通利肺系,增加氧气的摄 入量,肺主一身之气,肺气旺五脏六腑之气皆旺,故全身顿觉舒适;鼻翼位居督 脉之旁,督脉入于脑,故可开窍醒脑,畅脑,使人神清气爽;肾生髓,脑为髓之 海,调脑亦可调肾。如此先后天均得调理,再加上土金水一路相生,所以鼻翼穴 可用来对全身多种疾病的治疗。我想着也可能是胡光老师选用鼻翼穴作为“怪三
怪三针
中西医和谐相处是展示董事奇穴细胞白血病,现住在天津河西医院血液病科。
近期足部溃烂、外阴溃烂疮不收口。 用曲池穴、血海穴、驷马三穴、制污穴收到奇效。 此方穴位不多,疗效迅速,非常符合董氏奇穴的治病原则——取穴少,用穴精。 减轻病人的痛苦,也是一种医德的表现,可见董公医理精湛、医德高尚称得上是
大医精诚。 此方详解: 1.曲池穴与血海穴采用双针疗法,每穴两针频作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血海穴双针 实是血海穴和百虫窝穴。 手法采用雀啄泻法(三退一进),留针三十分钟,每十分钟行针一次。 2.驷马三穴:驷马上穴:在驷马中穴直上二寸。 驷马中穴: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向前横开三寸处
是穴。 驷马下穴:在驷马中穴直下二寸处是穴。 驷马穴虽属足阳明胃经,但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因此驷马三穴为 治疗肺脏病候群之特效要穴。因肺主皮毛,所以治疗皮肤病应无异议。 驷马三穴的用针方法与曲池、血海穴一样,都是一穴双针,频作手法。 3.制污穴:位于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共计三穴,取穴采用四分点法。 注:四分点法: 两指节间若有三穴,则先就两指纹之中点取穴,再以此中点穴 距两边之中点各取一穴,即两指间四分之一处各取一穴。 制污穴应以三棱针刺出黑血为效,针患侧。常言道:久病入络、络主血,刺之。

鬼门十三针图解

鬼门十三针图解

《鬼门十三针》之蔡仲巾千创作它是专门用于惩治邪病的,特别是乍尸,死人复活的。

都可用此法。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该。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跋扈恶鬼走无踪。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三下。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床,即夹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

单日为阳,双日为阴。

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刺入十三穴尽之时,医师即当口问病人;何妖何鬼为祸,病人自说来由,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方宜退针。

针法:一针人中二少商三针隐白四陵良五针申脉六风府七针颊车八承浆九针劳宫十上星十一曲池火针强十二会阴不必忙十三舌底在中央1、人中穴:位于鼻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针法:斜刺从下向上刺入35分。

2、少商穴:属手少阴心经。

位于手拇指未节外侧,距指甲0.1寸。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3、隐白穴:属足太阴腺经。

位于足趾内侧,去指甲角一分许取穴。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中医瑰宝苑中国民间刺血术(节选)刘少林刘光瑞着

中医瑰宝苑中国民间刺血术(节选)刘少林刘光瑞着
五、水珠懸罐
……這種現象多屬體內寒濕過重。……凡以上現象,臨床上多採用走罐法驅寒邪,留罐法瀉 風濕。
六、罐中氣暖
…..則此種情況,是多因體內濕熱過重。濕熱入裏,行之經絡血脈,則多發於手心、腳心、 背心皮膚濕潤。因濕熱過重常出現頭痛、發熱、身重而痛,腹瀉食少,腰酸背痛等。……臨 床上瀉濕熱,多在手心、腳心、大椎、命門、委中、承山、臍中等處。
舌下靜脈(金津、玉液),三棱針刺出血。 委中,梅花針彈刺加火罐 10 分鐘拔吸出血。 【土方】 1、用大號縫衣針挑刺肘窩、膝窩出血,然後用酒精或生薑片塗擦。 2、用手蘸冷水拍打肘、頸後部,然後兩手挾提成紅紫色,再挑刺出血。 3、十宣處放血。 【病例】 吳 XX,女,47 歲,雲南省昆明市金碧路某工廠工人,1981 年 7 月 28 日初診。 他人代訴:剛才突然在路上昏倒,臉色大變。 症狀;發病急,頭痛如裂,嘔吐腹瀉,面色青白,四肢厥冷,唇色青紫,腸鳴絞痛。 診斷:痧症。 治則:回陽救逆。 治法:用三棱針點刺十宣、人中出血.梅花針彈刺委中,用火罐拔吸出血,血出為紫紅色. 半小時後基本恢復正常。
四、電擊 凡搶救電擊者,應迅速將電源關閉,或用幹竹竿、木材等絕緣物將電源與患者分開,並將患 者移至通風處,輕的可很快恢復;重的如呼吸心跳已停止,應立即解開衣服,進行人工呼吸 和胸外心臟按摩;在進行人工呼吸的同時,可採用放血療法。 【治療】 人中、十宣,三棱針放血。
湧泉,梅花針加火罐拔吸 3 分鐘。 脊柱兩側、前胸,梅花針彈刺出血。 【附方】 合穀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內關、中沖用梅花針彈刺出血。
【古方】
1、用瓦針(三棱針)刺十個手尖的部分十宣穴或手彎筋(曲澤穴)、足彎筋(委中穴)。針刺 前,必須在每一穴的上部,把血拍打到穴位上,使之充血後再行針刺出血。
2、用三棱針在少商刺血,如果手指冷,應先使充血後再刺。 3、將患者口撐開,看患者舌下處有紫筋三股,並用男左女右方法,刺出紫血一點,患者立即 蘇醒,但切不可針刺中間一根筋。 【病例】 袁,男,53 歲,四川省峨眉縣城郊公社農民,1982 年 8 月 15 日初診。 醫者因旅遊路過,見一人昏倒在地,即診治。 症狀:初起目眩,心痛心悸,噁心嘔吐,全身乏力,皮膚潮紅,發熱口幹,舌質紅絳,脈象 洪大,繼則昏倒,神志不清。 診斷:中暑。 治則:瀉熱,開竅,醒神。 治法:用三棱針點刺十宣出血,血為鮮紅色,用梅花針彈刺人中、內關、足三裏,火罐拔吸 大椎、命門 10 分鐘,罐內熱氣湧盛;半小時後,患者復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2011-06-11 09:32:11|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转载自古本堂绿疗馆《祁三针针灸》一、四神针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针法:针尖向外方斜刺0.8— 1寸。

二、智三针穴组: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部位: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针法:针尖向下或向上平刺0.8—1寸深,捻转针法。

三、脑三针穴组: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

位置:脑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

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1.5寸处。

主治:肢体活动障碍,躯体不平衡,后头痛。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刺0.8—1寸。

四、舌三针位置: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五、颞三针位置: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

老年性痴呆。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下平刺1.2—1.5寸。

六、定神针穴组: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位置:印堂,两眉间中点。

阳白,眉上1寸直对瞳孔。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七、晕痛针穴组:四神针、印堂、太阳。

位置:太阳在颞侧,瞳子髎穴外0.8寸凹陷中。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针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八、面肌针位置: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部位:四白,眼正视,瞳孔下约一寸之眶下孔中。

下眼睑阿是穴,穴在下眼睑中间之皮下,针尖向鼻方向沿皮下。

地仓,口角旁0.4寸。

禾髎,在人中穴旁开0.5寸。

迎香,(见鼻三针)主治:眼肌痉挛、口肌痉亦挛。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

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

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凡用电针必需电后5-10分钟调大一些,因通电后不再调大,此时病者已经适应而无效了。

九、叉三针穴组:太阳、下关、阿是穴。

部位:下关:颧骨弓下凹陷中。

阿是穴指三叉神经痛的局部。

太阳(见晕痛针)主治:三叉神经痛。

针法:各穴均直刺0.5—0.8寸深。

可加电针连续波,留针30—40分钟。

十、面瘫针穴组:1、额睑瘫:阳白、太阳、四白。

2、口面瘫:翳风、迎香、地仓颊车互透、人中。

部位:阳白、太阳、四白,地仓迎香见晕痛针、面肌针、鼻三针。

翳风:在耳垂后凹陷中。

人中: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

主治:面神经瘫痪,中风口眼歪斜。

针法:翳风耳后凹陷中央向前直刺0.8—1寸。

人中向上斜刺0.5寸深。

余穴均按各针法针刺,针刺后每5—10分钟,捻针一次,留针30—40分钟。

十一、突三针穴组:水突、扶突、天突。

部位:水突:在喉结旁开与胸锁乳突肌前缘。

之交点。

扶突: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

天突:在胸骨上的正中。

主治: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囊肿。

针法:水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扶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天突:先进刺0.3寸,再将针柄提高向胸骨后斜刺0.3寸。

诸突进行后不提插,只有捻针、或刮针留针30分钟。

十二、眼三针位置:眼Ⅰ在晴明穴上一分。

眼Ⅱ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眼Ⅲ,目正视,瞳孔直上,当眶上缘与眼球之间。

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黄斑变性,弱视等内眼疾病。

针法:凡刺眼三针均嘱患者闭目,医者以左手轻固定眼球,右手持针,缓慢捻转进针。

进针后不作捻转,提插,可用拇指甲轻刮针柄。

出针时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针眼Ⅰ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缓慢垂直进针1—1.2寸。

针眼Ⅱ轻推眼球向上方固定,紧靠眼眶下缘缓慢直针1—1.2寸。

针尖可向上斜进。

针眼Ⅲ,轻推眼球向下固定,紧靠眼眶上缘缓慢直刺1—1.2寸。

针尖可先向上微斜进,再向后斜进。

十三、鼻三针穴组:迎香鼻通(上迎香)印堂或攒竹。

部位: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攒竹,在面部。

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适宜慢性鼻炎。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中间。

鼻通,在鼻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

主治: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鼻窦炎、鼻衄、嗅觉障碍。

针法:迎香,针尖向鼻翼平刺5—8分,鼻通针尖向下平刺5分深,攒行、印堂、向下平刺3—5分。

十四、耳三针穴组:听宫听会完骨。

部位:听宫,在面部,耳屏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会,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完骨,在后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耳聋耳鸣。

针法:听宫、听会张口取穴、直刺1—1.5寸深。

完骨穴向前上方直刺1—1.5寸深,耳三针针后均不提插,可用拇指刮针柄法或轻捻转法。

十五、手三针穴组:合谷、曲池、外关。

部位: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握骨之间,平第二掌骨中点陷中。

曲池,在肘部、屈肘成直角时,肘横纹头与胧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外关,在腕背横纹上二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上肢瘫痪、麻痹、疼痛、感觉障碍。

针法:合谷、外关均直针0.8—1.2寸深。

曲池直针1—1.2寸深。

十六、足三针穴组: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部位: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跖骨间隙凹陷处。

主治:下肢感觉或运动障碍,下肢瘫痪、疼痛。

针法:足三里三阴交直针1—1.5寸,太冲直针5—8分深。

十七、手智针穴组:内关神门劳宫。

部位:神门,在脘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桡凹陷处。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内关,在掌侧,腕横纹上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主治:弱智儿童多动症,动多静少、癫痫、失眠。

针法:三穴均直针0.5—0.8分深。

十八、足智针位置:涌泉穴为第一针,趾跖关节横纹至足跟后缘联线中点为第二针(泉中),平第二针向内旁开一指为第三针(泉中内)。

主治:弱智儿童的自闭症,多静少动,哑不能言。

针法:均直针:0.5—0.8寸深。

位置:肩髃穴为第一针,同水平前方二寸为第二针,同水平后方二寸为第三针。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炎,上肢瘫痪,肩不能举。

针法:针尖与穴位成90°角、直刺0.8—1寸。

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中胸腔。

二十、膝三针穴组:膝眼梁丘血海。

部位:膝眼,屈膝、膑韧带两侧凹陷中。

梁丘,屈膝,在膑骨外上方二寸。

血海,屈膝,在膑骨内缘上方二寸处,当股四头肌肉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膝关节肿痛或无力、膝骨质增生。

针法:直刺0.8—1.2寸。

可加电针连续波,红外线,多罐法。

二十一、腰三针穴组:肾俞、大肠俞、委中。

部位: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委中,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痛、腰椎增生、腰肌劳损、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针法:均直刺1.2—1.5寸深。

(余同膝三针)穴组:天柱、百劳、大杼。

部位:天柱,在颈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百劳,在大椎直上二寸左右各旁开1寸。

大杼,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

针法:三穴均直针0.8—1寸深。

不宜过深免伤内脏。

余同膝三针。

二十三、背三针穴组:大杼、风门、肺俞。

位置: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背痛。

针法:向脊柱方向斜刺0.5—0.7寸。

不能深刺,防伤内脏。

二十四、踝三针穴组:解溪、太溪、昆仑。

部位: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足跟痛。

针法:均直刺0.8—1寸深二十五、坐骨针穴组:坐骨点、委中、昆仑。

部位:坐骨点俯卧位,在病者臀沟尽头部,以2、3、4、5指拼拢平放,在小指旁与臀沟尽头平高是穴。

委中,在腘窝横纹中点。

昆仑,在外踝尖与跟腱之中间凹陷中。

主治:坐骨神经痛。

针法:坐骨点:用挟持进针法,以酒精棉球包裹3—4寸长针的针体下段,露出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过皮后,以左手指挟棉球、扶针体,左手捻针柄,边捻边进约2寸深自有麻痹感向足趾传导时可停止进针。

委中、昆仑直针0.8—1.2寸。

用电针接连坐骨点与委中,连续波,以病者能耐受强度为准,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调大电针强度一次,可调2—3次。

二十六、痿三针穴组:上肢痿:曲池、合谷、尺泽。

下肢痿: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部位:曲池、合谷:(见手三针)尺泽:上肢腕侧,肘横纹桡侧与肱二头肌腱交点处。

足三里、三阴交:(见足三针)。

太溪:内踝尖与跟腱联线中点陷中。

主治:痿症:(肢体肌肉痿弱,无力、活动障碍)。

针法:诸穴均直针0.8—1.2寸,用补法,慢入快出,以针下热为准,每次留针40分钟,行补法5次以上,亦可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细疏,以中等强度病者要用舒适感觉为度。

30次为一疗程。

二十七、脂三针穴组: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部位:内关(见胃三针)足三针、三阴交(见足三针)。

主治:胆固醇增高,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后遗证。

针法:内关直刺0.5— 0.8寸深,足三里,三阴交均直针1—1.5寸。

二十八、胃三针穴组:中脘、内关、足三里部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脘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足三里,见足三针。

主治:胃脘痛、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针法:中脘、内关直针5—8分,足三里直针1—1.5寸。

二十九、肠三针穴组:天枢、关元、上巨墟部位:天枢,在腹中部,平脐左右各旁开2寸.关元,在腹部,当脐中下3寸。

上巨墟,在小腿前外侧,当膝下6寸,距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中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