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预防保健,益寿延年
拔罐作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拔毒吸脓、祛腐生新、温阳益气、
扶正固本
灸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施灸禁忌与注意事项
1、空腹,过饱,过饥,极度疲劳时或极度衰竭者不宜施灸,热象明显者禁灸,颜面部,心 区,体表大血管部和关节肌腱不可用瘢痕灸,妇女妊娠期,腰骶部和小腹部禁用瘢痕灸,其
3、行气法: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
另1、浅层行气2、用于使经气向周围扩散的行气。3、深层行气。4、刺激强度
较大的行气。
针刺补泻手法
1、提插:重按轻提为补,轻按重提为泻。
2、捻转:拇指向前为补,向后为泻。
其他补泻手法
1、疾徐:徐进疾退为补,疾进徐退为泻。
2、呼吸:顺着呼吸为泻,逆为补。
金针赋:提出针刺十四法,飞经走气,总结归纳了治病八法,促进补泻手法的规范化、标准

针灸甲乙经: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针灸大成:杨继洲总结了明代从前的针灸精华。
毫针分为: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
体位分为: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侧伏坐位、俯伏坐位
刺手:持针的手称为“刺手”。
押手:辅助针刺或按压针刺部位的手称为“押手”。
任、督、脾大络
任脉
鸠尾
督脉
长强
脾大络
大包
郄穴
郄穴是各经经气所深聚的地方,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阳跷
脉及阴阳维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合而为十六郄穴。
阴经
郄穴百度文库
阳经
郄穴
手太阴肺经
孔最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手少阳三焦经
会宗

手少阴心经
阴郄
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
足太阴脾经
地机
足阳明胃经
五刺:五脏刺,对应五脏的十种刺法。
九刺:九类不同性质的疾变,应用九中不同的刺法。
十二刺:自十二节要对应十二经疾症,又称“十二节刺”
1、《难经》
2、《黄帝内经》
3、《针经指南》
4、《金针赋》
5、针灸大成》
1、温和灸
2、雀啄灸
3、回旋灸
灸法作用:1、温通经络,祛散寒邪2、补虚培本,回阳固脱3、行气活血,消肿散结
首载于《灵枢 经脉》篇。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散于腹,
督脉之络穴长强散于头上,脾之大络大包穴布于胸胁,共有十五穴,故称为 十五络穴
手三阴经
肺经
列缺
心经
诵里
心包经
内关
手三阳经
大肠经
偏历
小肠经
支正
三隹经
八、、
外关
足三阴经
脾经
公孙
肾经
大钟
肝经
蠡沟
足三阳经
胃经
丰隆
膀胱经
飞扬
胆经
光明
6、直针刺
7、输刺
&短刺
9、浮刺
10、阴刺
11、 傍针刺:先直刺一针,再在近傍斜向力刺一针。(这种刺法多应用在压痛比较明显,痛 处固定,日久不愈之痹症)
12、赞刺:直入直出,刺入浅而出针快,是连续分散浅刺出血的刺法。
输刺三种刺法间的区别
五刺:直入直出,深刺至骨。
九刺:针刺本经输穴和背输穴的作用。
十二刺:垂直刺入腧穴的较深部位,留针候气,待针感出现后,缓缓将针退出。
他灸法也不宜灸量过重。对昏迷肢体麻木不仁及感觉迟钝的病人,勿灸过量,以避免烧伤。
特定穴: 五输穴
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分别名为井(木)、荥(火)、输(土)、经(金)、
合(水),合称五腧”。
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天部,轻插重提重复六次,出现凉感停止手法,随病人呼气将针缓缓拔出。
五刺
1、半刺:浅刺,疾出,以取皮毛,肺(主皮毛)疏散皮肤表浅部位的邪气。
2、豹纹刺:是一种以穴位为中心,在穴位周围进行散刺使其出血的刺法。
3、关刺:在关节部位肌腱上进行针刺。
4、合谷刺:在肌肉丰厚处,进针至肌层处后,退至浅层依次向两旁斜刺。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
又名十二原”。
手三阴经
肺经
太渊
心经
神门
心包经
大陵
手三阳经
大肠经
合谷
小肠经
腕骨
三焦经
八、、
阳池
足三阴经
脾经
太白
肾经
太溪
肝经
太冲
足三阳经
胃经
冲阳
膀胱经
京骨
胆经
丘墟
络穴
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它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络穴名称
5、输刺:直进针、直出针、深刺至骨的刺法。
九刺
1、远道刺: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
2、经刺:刺大经之结络经分。
3、分刺
4、大泄刺
5、毛刺
6、络刺:是浅刺体表淤血的细小络脉使其出血的手法。
7、巨刺
&悴刺
9、输刺
十二刺
1、偶刺
2、报刺:一针多穴
3、恢刺
4、齐刺:正中先刺一针,并与两旁各刺一针,三针齐用。
5、扬刺:正中先刺一针,然后上下左右各浅刺一针,刺的部位较分散,故名扬针。
3、并圔:缓慢出针,快速按压针孔并按揉为补;快速出针,出针时摇大针孔,不按压为泻。
4、迎随补泻: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平补平泻手法
针刺得气后,施行均匀,平和的行针动作即为平补平泻手法。
针刺行补:即针刺治疗中的补法与泻法。
复式补泻手法
1、烧山火法:是一种热补法,由多种单式补法组成,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为天人地三部,
梁丘
足厥阴肝经
中都
足少阳胆经
外丘
足少阴肾经
水泉
足太阳膀胱经
金门
阴维脉
筑宾
阳维脉
阳交
阴蹻脉
父信
阳蹻脉
跗阳
背俞穴
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
刺法灸法:研究各种以防治疾病为目的的刺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以及其作用原理的
一门学科。
黄帝内经:1、重视针刺与治神的关系。
2、补充和完善经络系统的理论及其重要地位。
3、创立了特定穴及全腧穴与五行的关系。
难经:1、八会穴
2、强调双手配合行针
针经指南:重视理论,强调临床疗效,突出手法操作提出十四字针刺手法
随其呼气刺入天部, 得气后重插轻提重复九次,再刺入人部, 重插轻提重复九次, 最后刺入 地部,重插轻提重复九次,留针十五到二十分钟, 待针下松弛时,病人吸气,将针快速拔出。
2、透天凉法:是一种凉泻法,由多种单式泄法组成,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为天人地三部,
随其吸气刺入地部, 得气后轻插重提重复六次,再提至人部,轻插重提重复六次, 最后提至
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进针。
2、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进针。
3、舒张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进针。
4、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
得气:又称“气至”,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方法,使针刺
部位获得经气感应,现代也称获得“针感”。
得气方法:1、候气法。2、催气,守气法(循,弹,刮,摇,弩,搓,飞,震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