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论的崛起对中国的影响
《海权论》 对后世的影响

海权论对后世的影响(一)美国:一九〇一年老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後,极受马汉海权思想之影响,致力发展海权。
除舰队的扩建及积极夺取太平洋各战略岛屿外,且开凿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及加勒比海之战略海上基地,成为当今海权霸主。
(二)英国:英国对马汉之海权思想推崇备至,在一八八九年英国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时,马汉的理论成了最强力的辩护理由。
(三)法国:法国很重视马汉对于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并且称赞其思想具有真正的创造性。
(四)德国:德皇威廉二世及海军部长铁毕兹(Von Tripitz)亦深受马汉影响,致力发展海军,但德国却忽略了马氏的一项重要训条:“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导致德国陆军反而受经费影响而减海权的重要性人类历史的上古时代是河流时代,只有靠近河流的文明才能发展壮大。
随着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人类发现海洋并不是截断文明之间联系的深渊,而是联系全世界的纽带。
纵观近代以来,所有的大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都在试图获取同一件事物:控制海权。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文明。
海洋国家的富强总是和强大的海权成正比关系,强大的海权保障了国家财富的积累,而丰足的财富又强化了国家海权。
历史上称霸于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从古时的雅典、迦太基、威尼斯,到中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再到近代的英国、日本、美国,无不昭示着一个真理: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然而,受传统“陆权至上”思想的束缚,我们的海权意识薄弱以致中国近代两次险些亡国。
一次是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后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由于没有海权,差点让西方国家把我们中国给肢解了;另一次是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原因是日本在近代是在亚洲率先实行海权战略,要获得强大的海权并有日本可控制的安全外围国家和地区。
可见,要捍卫我们的利益,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海权。
从世界历史来说,我们不难发现在资本全球化进程中,拥有工业资本优势的国家,也往往是拥有强大海权的国家。
论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论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海权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现代内涵的战略概念。
在经典的意义上,海权指的是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也就是由本国和本民族利用和控制海洋,而剥夺对手利用海洋的机会和权利。
1890年美国人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海权是决定世界强国兴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因素”。
①“海权论”主张国家要建立和拥有强大的占优势的远洋舰队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海外市场、海上航行、海外利益,同时把国家的政治意志和外交影响投射到世界,并借以影响陆上事态和进程。
海权,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
在这里我想由海权概念切入,结合中国新世纪化实践的海权概念体系及建立于其上的理论体系,来思考中国海权实践的现实问题,并希望找到有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途径。
我将通过三个问题来展开我的观点。
一、海权问题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何重要意义?1、海上力量的强大有利于保证我国的防卫安全古罗马著名哲学家西塞罗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而拥有完整的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②比如日本这个没有纵深可守的国家,就大力发展海军来保证自己国家的战略纵深,达到国土不受侵略的目的。
如今海洋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
从目前世界各沿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的分布情况看,世界上大约有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在距离海岸线200千米以内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安全和稳定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
而对于一个不重视海洋、没有强大海军和稳固海防的濒海或者海洋国家来说,海洋不仅起不到屏障作用,而且往往成为侵略者的海上坦途。
从国家安全利益角度出发,海洋方向的防卫能力实际上就是国家战略防卫的一部分。
因此,通过更多地占有海洋来扩大国家的防卫纵深,对于增强国土防御的稳定性,确保国家战略后方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权对中国的重要性

海权对中国的重要性中国近代有两次差点陷入亡国灭种的深渊:一次是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后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另一次是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在这两次灾难中,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都与丧失制海权有着密切的关系。
温故知新,著名学者张文木指出,为了统一台湾,为了保护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命脉,为了捍卫我们日益巨大的海外利益,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海权。
制海权是造就现代大国兴衰的重要杠杆从经济史来说,人类迄今经历的所有经济形式可概括为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从军事史来说,制陆权与制海权是造就古今大国兴衰的重要杠杆。
中世纪国家是依靠地区性和封闭条件下的资源配置维持的。
在这样的资源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国家,便会形成地区性贡赋体系中的中心国家,并保持其大国的地位;而保持这样地位的国家的军事前提就是强大的制陆权,比如古代埃及、中国、印度、巴比伦都曾是这样的国家。
到了近代,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市场和利润成了生产的导向,此时国家兴衰取决于其在资本全球化和资源全球性配置中的地位。
既然世界资源配置方式已突破中世纪的地域性封闭性质并转化为世界性的开放方式,而海洋又是畅流世界各个角落的最便捷的载体,那么从军事上控制海上主要战略通道即掌握制海权,就成为大国控制世界资源并据此保持其大国乃至霸权地位的主要方式。
同样,新兴国家也正是通过优先发展海军并争取与大国平等分享海权利益而进入大国行列的。
比如英国与西班牙的海上较量、美国与英国、西班牙的海上较量的结果都是这样。
当然,后来又出现制空权、制太空权(外层空间)的军事技术革命,但其性质还是服务于制陆权和制海权的。
在21世纪的今天,建立在卫星信息监控技术和导弹远距离精确打击与准确拦截技术的制海权,仍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杠杆。
美国在20世纪末发动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及21世纪初的阿富汗战争中取得的军事胜利,就是很好的说明。
要保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在军事上要赶上军事技术革命。
南斯拉夫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
海权对我们有多重要

制海权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摘要:国际海运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国际贸易总运量中80%以上的货物都是利用海上运输完成的。
海运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巨大,也正由于海运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海运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成了世界海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890年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提出了“海权论”的概念,他所说的海权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海外贸易是当时的一个主题。
强大的海外贸易必须有个强大的海军作为支持后盾。
直到现在马汉的一些思想还影响着我们。
每当发生重大事件美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我们的航母在哪里”?足见海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当时这个理论是直接服务于海外贸易的,只有强大的海外贸易才能支撑庞大的发展机器,世界各地的资源从大洋上登陆用于当时的生产和发展。
基于我国的地理位置,我们的邻国是强大的造船第一大国韩国和经济繁荣的日本,我们的台湾也尚未解放,而最近我们的南海也不是很太平,我们的海上生命线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对于一个依赖对外出口的国家来说海权对我国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美国的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他们会不会对我们的海运起到威胁,我们必须有所行动,我们是基于自己领土安全和我们的海上生命线。
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一直得不到重视,一直被日、韩等国钻空子。
我觉得我们要重视一下我们的制海权。
关键词:国际海运,海权,马汉,地理位置,专属经济区序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阶段,我们拥有世界上丰富的人力资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面化,资本流入给我国的国民经济打一剂“强心针”,那么随后我们进行的是原材料的输入和成品的输出。
那么面对我们的海上生命线我们的周边邻国总是摩擦不断,和日本的钓鱼岛之争与韩国的领海分界线问题,以及我国南海问题,海盗问题,我们需要向蓝水海军迈进,我们的舰队需要驶向大洋。
由于国际贸易在我国国民发展的所占比重我们必须重视我们海上的生命线是否安全。
基于我国对海运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以及我国所处的地缘位置,为了我们的海上生命线,我们必须有基于有利于中国国情的“海权”。
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影响

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影响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国内外之所以围绕中国海权发展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观点,从国际方面看,体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如何判断中国海权发展及其影响的战略困惑;从国内方面看,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转型中所出现的战略迷茫。
因此,科学规划和安排海权发展战略的确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
同样的海权追求导致了国运盛衰久暂的天壤之别,其根源无疑值得进行深刻的反思。
讲演者小传刘中民1968年生,河北省迁西县人。
1991年和1994年于河北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任教,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东政治、国际政治理论、中国外交。
发表学术论文和译文100余篇;著有《世界海洋政治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挑战与回应:中东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关系评析》、《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合著)、《国际海洋政治专题研究》(合著)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等课题多项。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
近年来,随着中国海洋安全环境的日趋复杂,中国的海军力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积极应国际社会的要求实现了海军首次走出国门赴亚丁湾巡航。
当前国际和国内社会,围绕中国海权发展动向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均产生了激烈的争议,“中国海权威胁论”大有甚嚣尘上之势。
以美国为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中美海上冲突论”,断言海上冲突将成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的重要形式。
新世纪以来,美国学者罗伯特?罗斯先提出“中美陆权-海权平衡论”,暗示作为传统陆权国家的中国只有不去挑战美国海权,东亚才能维持一种奇妙的“和平地理学”;2009年他又提出“中国海军民族主义论”,断言以“发展航母”、“扩充海军”为手段,以“洗刷近代耻辱”、“收复失地”、“突破岛链封锁”为目标的“中国海军民族主义”,将导致“美中之间代价巨大的关系紧张”。
马汉“海权论”及其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启示

马汉“海权论”及其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启示
李家成;李普前
【期刊名称】《太平洋学报》
【年(卷),期】2013(021)010
【摘要】作为国家海权发展的主要战略指针,马汉的“海权论”不仅认为海权对国家存亡兴衰和世界历史进程有着重大乃至决定性的影响,还提出了发展海权的六个条件.这对海权发展滞后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中国海权发展战略可以从中找到可资利用且与切身利害相关的警训.
【总页数】9页(P87-95)
【作者】李家成;李普前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136;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1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0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海权思想与马汉海权论的比较研究 [J], 张峰
2.马汉"海权论"对近代中国海军缘何影响甚微 [J], 王义民;万年庆
3.马汉《海权论》视角下的当代中国海权战略抉择 [J], 韩佶
4.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海权问题(一)——从马汉的海权论到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J], 刘中民
5.马汉海权论与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对《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的深度思考 [J], 夏苇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形势与政策之海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海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海权,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是一个大国得以强大发展的重要保证。
海权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正向海权国家转型中,这也是国家发展必然的结果。
对海洋国家来说,不存在海权和陆权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而是在整个国防体系运作中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以及随战场空间变换二者如何协作的问题。
海权能够凝聚分散的陆权势力从而形成合力,因而是陆权的"倍增器",获得强大海权的陆权帝国的影响力和寿命要远远超过没有海权的陆权帝国。
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表明,海权对陆权具有绝对的优势,掌握制海权的一方可在世界范围调动各种资源来压垮坚持陆权战略的一方。
了解海权的意义对国家发展尤其重要。
英国和美国就是很好的例子。
英国曾经凭借其强大的海上力量而成为世界霸主,号称日不落帝国。
美国也正是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建立了一支具有强大进攻的强大海军。
在美西战争中打败了西班牙,接着控制了加勒比海、波多黎各和关塔那摩,并占领了菲律宾。
借助于菲律宾,美国相继吞并了夏威夷、威克岛、关岛等一连串踏脚石,走上了向亚洲扩张的道路。
其实力也从19世纪80年代的世界第二跃居世界第一位。
海权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来,海洋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海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二,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其广阔的海面为各国进行海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三,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海洋作为一个国家的天然保护屏障,为国家安全带来了优势。
当前,中国积极发展着“外向型经济”,而国际海权竞争又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海权在各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各国在海洋的争夺焦点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扩展;国际海洋规约体系严重缺失成激化竞争的诱因;国际海洋秩序面临深刻调整,各国在海洋问题上的合作、斗争更趋复杂激烈。
海权论读后感

海权论读后感《海权论》是由美国战略学家马汉·金德勒撰写的一本关于国际政治和军事战略的著作。
全书以探讨海权的定位和影响力为主题,分析了世界海权的历史和现状,对国际关系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本书让我对海权这一概念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让我重新认识到了海权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
在《海权论》中,金德勒首先对海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他指出,海权是指在海上拥有军事力量和影响力的能力,包括海军力量、海上贸易和海上交通等方面。
海权的积累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繁荣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大国来说更是如此。
金德勒通过分析历史案例和现状,论证了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海权国家,同时也探讨了其他国家的海权发展情况。
金德勒认为,美国在世界海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他指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在全球范围内展示了它的海权。
美国海军的存在和实力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同时也维护了国际秩序和稳定。
金德勒还指出,美国经济和贸易的繁荣也依赖于海权,海运是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海军力量和海上贸易的繁荣相互促进,使美国能够在国际政治中发挥重要影响力。
此外,《海权论》还对中国的海权发展进行了讨论。
金德勒认为,中国是海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它正努力建立强大的海军力量和拓展海上贸易。
中国海权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担忧,因为中国成为超级海权国家的潜力是巨大的。
金德勒警示道,中国的海权崛起可能导致与美国的冲突和竞争,这对于世界的稳定和和平是不利的。
因此,国际社会应该密切关注中国的海权发展,推动建立合理的海权秩序。
通过阅读《海权论》,我深刻认识到了海权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海权对一个国家的安全、经济和国际地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金德勒对世界海权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了解国际关系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相信,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海权这一话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和战略,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权论"也深刻影响美国政府对海外基地的认识。
以前,美国海军在海外无任何"立锥之地",但马汉"海权论"鼓吹谋求海外基地的论调,促使政府在发展海军力量的同时,寻求海外立足和海外基地。
早些时候,美国政府在马汉的思想指导下,相继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行权,从而掌握了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战略通道。
之后美国接连吞并夏威夷群岛,获得在太平洋中部的战略跳板。
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取得了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的军事基地,独立后的古巴也成为美国的保护国。
至此,美国掌握了加勒比海、墨西哥乃至拉丁美洲的"锁钥",打开了向美洲扩张和独霸美洲的大门。
美西战争后,美国又相继占领了萨摩亚、威克岛等太平洋重要岛屿,并修建了海军基地。
1913年,美国又获得了关塔那摩湾修建海军基地的权利。
1940年,美国又以50条超期服役的驱逐舰,换取了英国在大西洋纽芬兰、百慕大和特立尼达等8处海空军基地。
至此,马汉提出的建立海外基地的建议到了美国政府的具体落实,美国逐渐建立起了遍布全球的海外军事基地网。
据报道,美军将派出“拉森”号导弹驱逐舰,前往南沙群岛中的渚碧礁及美济礁一带水域航行,并会同时派出p-8A侦察机到该海域巡逻。
P-3猎户侦察机也可能参与,未来数周也会开展一步的巡逻行动。
美国国防部表示,美军的行动不会是一次性的,而是定期进行,这次行动并非针对中国。
CNN表示,美国防部消息人士称,美方尚未就此次行动知会中方。
根据以上消息可知道,美国一心想争霸全世界,而中国是唯一能住址美国称霸的国家,中国在二战中的崛起威胁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所以美国想通过海权论理论的发展模式来阻止中国的发展,作为中国公民的我们都有义务去学习相关的海权论知识,并结合我国国情去实践,大力发展我国海军在海上的实力,把我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发展上去,成为一只能保卫祖国和平,世界和平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