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演讲稿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演讲稿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艺术创作是一个神秘而又
神奇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灵感。
那么,灵感究竟来自何处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生活是最好的艺术源泉,我们可以从日常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找到无穷无尽的灵感。
比如,一朵盛开的鲜花、一段动人的故事、一次美妙的旅行,甚至是一杯香浓的咖啡,都可能成为我们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从中汲取灵感的营养。
其次,我们可以从内心深处寻找灵感。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那里充满着情感、梦想和思考。
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找到灵感,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艺术创作中。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从中汲取灵感的力量。
最后,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她创造了无
数美丽的景色和奇妙的生命。
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将这些灵感转化为艺术作品。
因此,我们要走出房间,走进大自然,从中汲取灵感的灵动和力量。
总之,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内心深处和大自
然中找到灵感的源泉。
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不断反思自己,走进大自然,就能够找到无穷无尽的灵感。
让我们一起努力,发现和创造更多美丽的艺术作品,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温暖。
谢谢大家!。
艺术创作的灵感

艺术创作的灵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灵感是无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它是艺术家们的源泉和灵魂,为作品注入生命力和独特性。
本文将探讨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灵感的启发方式以及如何在艺术作品中表达灵感。
一、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艺术创作的灵感可以来自多个方面,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灵感来源:1. 自然界:自然界是无尽的灵感之源。
大自然中的景色、花草树木、动物等,都能给艺术家们带来诸多想象和灵感。
例如,大自然中万物有序的构成和美丽的色彩,常常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
2. 生活体验:生活是一个巨大的创意库。
艺术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中获取创作灵感。
例如,家庭、友情、爱情等主题都可以成为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
3. 文学和音乐:文学和音乐作品也常常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都能唤起艺术家的情感和创作欲望。
4. 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地区特有的宝库,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艺术元素。
艺术家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并将其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二、灵感的启发方式艺术创作的灵感有时需要特定的创造力启发方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观察与感知:艺术家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感知来获取灵感。
仔细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注意周围环境的氛围和情感,这些都能成为灵感的来源。
2. 内心反思: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可以唤起内在的创作欲望。
通过深入思考和自我反省,艺术家们能够找到个人独特的创作视角。
3. 多元感知:拓宽知识面并接触不同领域的艺术作品,可以激发灵感。
参观展览、阅读书籍与杂志、观看电影与戏剧等方式,都能开拓思维和融合不同的灵感元素。
4. 创作技巧: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灵感与技巧相辅相成。
掌握一定的绘画、雕塑、音乐等技巧,能够更好地表达艺术家内心的灵感和想法。
三、在艺术作品中表达灵感艺术家们通过各种方式将灵感转化为艺术作品的现实呈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1. 艺术形式:灵感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艺术创作的灵感演讲稿

艺术创作的灵感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艺术创作的灵感。
艺术创作是一种神奇的过程,它源自于灵感的闪现,激发了艺术家内心深处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而这些灵感,往往来自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言一行,一幅画,一首诗,一段音乐,甚至是一种情感的涌动。
它们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星,点亮了艺术创作的天空,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好和感动。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灵感就像一股清泉,不断地涌现和流淌。
它可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也可能是来自于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感悟。
无论是大师的作品,还是初学者的尝试,每一次灵感的闪现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对世界的一次独特诠释。
正是这些灵感的点滴积累,才构成了艺术创作的丰富多彩。
然而,灵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它可能会因为外界的刺激而迸发,也可能会因为内心的沉淀而涌现。
有时候,我们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感受不同的文化和风景,才能激发新的灵感。
有时候,我们需要在安静的角落里,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体味生活的细枝末节,才能找到新的创作灵感。
正是在这样的不断探索和思考中,艺术创作才能不断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最后,我想说的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是无处不在的。
它可能来自于自然的景色,来自于人们的情感,来自于历史的沉淀,来自于社会的变迁。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灵感之源。
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用心灵的触角去感知世界,用灵感的火花去点燃艺术的创作,让我们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丰富的艺术天地。
谢谢大家!。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一、灵感的涌现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灵感是无比重要的。
它如同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涌现,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无限的创作动力。
那么,艺术创作的灵感究竟来自哪里呢?二、自然万象自然界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之一。
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奇妙生灵、变幻多姿的季节,都能激发艺术家们的灵感。
例如,一朵盛开的鲜花、一片澄澈的湖水、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都可能成为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物,汲取灵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三、情感共鸣情感是另一个重要的灵感来源。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创作出充满情感共鸣的作品。
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恐惧,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
通过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艺术家们能够打动观众的心灵,引起共鸣。
四、文学艺术文学作品也是艺术创作的灵感之一。
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场景,都可以激发艺术家们的灵感。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文学气息的艺术作品。
五、历史传承历史传承也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古代文明、传统文化、历史事件等,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素材。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艺术家们能够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
六、社会现实社会现实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创作出反映社会问题、抒发社会情感的作品。
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们能够呼吁社会关注、引起社会思考,推动社会进步。
七、总结总的来说,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是多方面的。
自然界、情感、文学艺术、历史传承、社会现实等,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们的灵感之源。
艺术家们应该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创作力,不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愿每位艺术家都能在创作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灵感源泉,创作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艺术创作的灵感演讲稿

艺术创作的灵感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艺术创作的灵感。
艺术创作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过程,而灵感则是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灵感是艺术家们灵魂深处的火花,是思想的闪现,是情感的迸发,更是创作的源泉。
那么,灵感究竟从何而来呢?其实,灵感无处不在,它可能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来自于大自然的美景,来自于人们的情感交流,甚至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思考和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倾听、感受,去发现并汲取灵感的萌芽。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世界上没有新鲜事物,只有新鲜的眼睛去发现它们。
”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灵感就会不期而至,给予我们无限的创作动力。
当然,灵感的获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灵感枯竭,创作的火焰熄灭。
这时候,我们需要主动出击,去寻找新的灵感源泉。
可以是一次旅行,一本书籍,一场音乐会,甚至是和朋友的交流。
只要我们愿意去探索,灵感就会在不经意间降临。
灵感的获得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思考和创新。
正如莫奈在创作《睡莲》时所说,“我所能看到的只是一朵花,但我要把整个大自然都表现在这朵花上。
”这种对于灵感的追求和执着,成就了一幅幅伟大的艺术作品。
最后,我想说的是,灵感的获得并不是唯一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灵感转化为创作的力量。
只有通过勤奋的努力和不懈的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将灵感变成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希望大家能够从灵感的角度重新审视艺术创作,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灵感的力量,让我们的创作之路更加充满活力和魅力。
谢谢大家!。
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论文

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论文灵感在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中至关重要,关系到艺术创作的成败。
艺术创作灵感的培养与艺术家的生活感怀、个人修养不无关系。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一起来看看吧![关键词]灵感;艺术创作;生活感悟“灵感”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原意是神的灵气,有灵气吸入的意思。
按中文的意思,灵感有神灵感应之意,与古希腊原意相同。
钱学森在《哲学研究》中说:“人脑有创造的能力,这不是逻辑推理而是思想的飞跃,是所谓‘灵感’,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是一种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
”[1]他认为灵感是有规律可寻的,建立灵感学对发展思维科学、认识创造的规律有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灵感是人类对熟悉的媒介物产生的一种特殊思想飞跃,艺术上的灵感与科学上的灵感都属于思维的直觉认识形式。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灵感只属于诗歌和舞蹈,绘画和雕塑中则没有灵感,因为诗歌和舞蹈是凭灵感认识到美和创造出美的,绘画和雕塑是凭技艺创造出来的。
[2]很显然,柏拉图对灵感作了唯心主义解释。
灵感的产生是人脑对进行事物产生的一种思维飞跃,诗歌和舞蹈、绘画和雕塑都是人类对要表达的事物从事的一种行为,虽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思维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灵感对于人类的启发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睡眠中制作成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为什么门捷列夫在睡眠时也能接受灵感的启发?这与门捷列夫平时对化学元素的认真思考有密切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在睡眠时思想放松,反而有利于思维进一步扩散,这表明思维放松可以促使灵感的产生。
周围的环境也激发人的灵感,俄罗斯画家苏里柯夫早就想以缅希柯夫为主人翁创作一幅画,有一次他被连天阴雨困在一处山间小屋里,外面是凄风苦雨,房子里又很潮湿,令画家心生厌意,这种特殊环境和气氛使画家联想到缅希柯夫,恍惚觉得自己正置身于缅希柯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愁闷的农舍里排遣时光的环境气氛中,鲜明的视觉印象与思想上已经形成的主题的朦胧意象结合在一起,就这样实现了对主题的审美认识的飞跃。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艺术创作是一种灵感思维的体现,它是艺术家通过感受、观察和思考,将内心的情感、思想和理念转化为形式上的艺术作品的过程。
灵感思维在艺术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艺术家思考与表达的核心,也是作品赋予独特个性与灵魂的源泉。
灵感思维是艺术家寻求创意的基础。
艺术家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够获得灵感的萌发。
灵感可能来自于大自然的美景,来自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也可能来自于人类情感的表达。
艺术家通过感知和理解这些灵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创造力,从而将其融入到作品中去。
正是灵感思维的深入,使得艺术作品在内容上更加深刻有趣,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灵感思维使艺术家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与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审美观点,而这些特点会在灵感思维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艺术家通过自己对灵感的思考和理解,将其转化为艺术语言。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是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进行间接表达。
这些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艺术家的作品具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注意。
灵感思维推动了艺术创作的创新与突破。
艺术家通过对灵感的思维和研究,能够突破以往的表现方式和艺术形式,进一步推动艺术的发展。
灵感的思维方式非常灵活,它可以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也可以是与时俱进地捕捉社会的变化和潮流。
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赋予自己的作品以独特的创新性,从而为艺术领域带来新鲜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灵感思维并不是一种轻而易举的过程,它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艺术家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周围的事物。
艺术家需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捕捉灵感并进行思维的转化。
艺术家需要不断地培养个人的审美品味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灵感融入到作品中去。
灵感思维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艺术家思考和表达的核心,也是作品个性化和创新性的源泉。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演讲稿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演讲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艺术创作是一个神秘而又美妙的过程,而灵感则是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元素之一。
那么,灵感究竟来自何处呢?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灵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当我们走在大自然中,欣赏着蔚蓝的天空、青翠的树木、绚丽的花朵,或者是聆听着潺潺的溪流、风吹过树梢的声音,这些美丽的景象和声音都可能成为我们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好奇心,因为灵感可能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其次,灵感也可能来自于我们的情感和思想。
当我们经历喜怒哀乐、感受到爱恨情仇时,这些情感都有可能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
比如,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情感上的宣泄和表达,他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从而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此外,灵感还可能来自于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许多艺术作品都受到历史事件、传统文化的启发,艺术家们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解读,创作出了许多富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总之,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也可能来自于我们的情感和思想,更可能来自于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情感体验,从而汲取更多的灵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最后,我想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世界就是一个舞台,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演员。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摘要:灵感在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本质问题可以从灵感的基本特征加以分析。
从艺术家创作灵感产生的不同角度可以得出灵感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灵感;本质;特征灵感,是人类生命的悟性,是创造活动的灵魂,是智慧源头的感光点。
中外许多艺术大师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的时候,都不同程度地描述在创作中曾经出现的那种不由自主的偶然性与突发性的创造力,在“ 用笔不灵看舞燕, 行文无序赏花开” 的一瞬间, 由于灵感的突然光顾, 正是这种奇特的力量,推动他们去创造出各种瑰丽多姿的艺术形象。
那么艺术创作中灵感的本质是什么呢?对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本质问题可以从灵感的基本特征加以分析。
本文拟对灵感的本质及其特征略陈管见。
一、“灵感”词义辨析要准确把握“灵感”, 我们首先了解“灵”在语义学中的含义: 靈[灵] : 1.巫。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 芳菲菲兮满堂。
”王逸注:“灵谓巫也。
”2.天; 天帝。
《楚辞·王褒〈九怀·思忠〉》:“登九灵兮游神, 静女歌兮微晨。
”王逸注:“想登九天, 放精神也。
”3.魂灵。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平公之灵, 尚辅相余! ”《文选·潘岳〈寡妇赋〉》:“愿假梦以通灵兮, 目炯炯而不寝。
”李周翰注:“通灵, 通夫之神灵也。
”再看“灵感”:1.神灵的感应; 神异的灵应。
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以法师智遗入我, 识洞幽明, 思假妙因, 冀通灵感。
”2.指感觉敏锐。
《西游记》第四十九回:“我的儿, 你真个有些灵感, 怎么就晓得我是半路出家的? ”3.在文艺、科技活动中, 由于勤奋学习, 努力实践, 不断积累经验和学识而突然产生的创作冲动与创造能力。
和灵感同义的概念有: 灵犀: 旧说犀角中有白纹和线直通两头, 感应灵敏, 因用此比喻两心相通。
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词:“玉立娉婷, 一点灵犀寄木成。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四折:“没揣的灵犀一点潜相引, 便一似生个身外身。
”明王玉峰《焚香记·盟誓》:“但得皆如意, 两情称, 始信灵犀, 诚通海神。
”结合现代心理学, 我们对“灵感”概念的界定是: 灵感是沟通外在的“天”与内在的“心”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 而形成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是在这一活动中出现的情感与思维升华的现象, 是人类创造的源泉, 是人的心灵达到的一种妙不可言的神奇境界。
在“灵感”产生的过程中, 主体的心理轻松、愉乐, 充满创造的激情。
二、艺术灵感的基本特征1、从灵感产生的状态来看,它具有突发性和触发性在艺术创作中,灵感的袭来是没有任何先兆,往往是突如其来,不期而遇的。
明代的戏剧家汤显祖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对灵感作了这样的描述:“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
”这是说,当你苦思冥想搜索枯肠地寻求它、等待它时,它却偏偏不来;而当你无意于它,放弃寻求时,它却突然降临了。
真可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哲学家和诗人宗白华在《我和诗》一文中, 曾深有体会地说“ 我常常被一种创造的情调占有着, 黄昏的散步,星夜的默坐, 大庭广众中的孤寂, 时常仿佛听见耳边有一些无名的音调, 把捉不住而呼之欲出。
往往是夜里躺在床上, 熄了灯, ……有许多遥远的思想来袭我的心, 似惆怅, 又似喜悦, 似觉悟, 又似恍忽。
我的《流云小诗》多半是在这样的心情中写出的。
往往在半夜的黑影里爬起来, 扶着床栏寻找火柴, 在烛光摇晃中写下那些现在人不感兴趣而我自己却借以慰藉寂寞的诗句, ‘夜’与‘晨’两诗曾记下黑夜不眠而诗兴勃勃的情景。
” 艺术大师齐白石有一次和学生在北京法源寺谈天, 突然发现地上石砖的斑痕状态酷似一鸟, 于是就地描成画, 成为一幅“ 天然之趣”的作品。
正如费尔巴哈所指出的那样“ 热情和灵感不时为意志所左右, 是不由钟点调节的, 是不会依照预订的日子和钟点进发出来的。
”灵感的突然发生, 从时间上来看是指它突如其来;从灵感产生的效果上来看是意想不到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创作灵感的到来,需要有触发物;没有触发物,“天机”不至,就不会有“诗”的流泉。
正如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所言:“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
”这话不但讲了主体,也讲了客体;不但讲了心理,也讲了物理。
创作灵感就是主体与客体的碰撞,是心理与物理的神会。
考察艺术家的创作实践,灵感的触发物有的是具体景物,有的是书本文章,有的是人的谈话,等等。
屠格涅夫乘船游莱茵河,因看到岸边楼上眺望的老妇和少女,激发了创作灵感,由此写成《阿霞》;列夫·托尔斯泰因看到路旁折断的牛蒡花,触动了创作《哈泽·穆拉特》的灵思;鲁迅因偶然看了一本外国讲述儿童的书,产生了创作《风筝》的冲动;歌德因听到一位朋友失恋而自杀的消息,激起了创作灵感,一口气写完了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2、从灵感产生的时间来看,它具有短暂性和易逝性灵感降临的时间十分短暂,“稍纵即逝”是对灵感这一特征真实绝妙的写照。
清诗论家王士祯说:“当其触目兴怀,情来神会,机栝跃如,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矣。
”(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九) 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灵感的这一特征作过精彩描述: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中用八个字——“神思方运,万涂竞萌”来描绘灵感到来之时的思维活动; 别林斯基把灵感称之为“艺术狂欢的瞬间”。
灵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只占极其短暂的时间,它有如电光石火,来得突然,去得迅速,稍不留意,就会消逝。
正如苏轼所云:“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求难摹。
”正因为如此,艺术家们都特别珍惜之,一旦灵感来临,便会竭尽全力将其捕捉住。
马雅可夫斯基在梦中得到一首诗的佳句时,连忙挣扎着坐起来,用烧焦的火柴棍将句子记在香烟盒上。
李贺骑着毛驴在外转悠时,背上还背着个锦囊,以便随时将诗句投入。
郭沫若创作《地球,我的母亲》,灵感袭来时,竟脱下鞋子,赤着脚跑来跑去,又索性倒在地上,去真切地感受“母亲”怀抱的温馨。
顿时,文如泉涌,诗作一挥而就。
艺术家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深知灵感具有短暂性和易逝性的特点。
3、从灵感产生的内容来看,它具有创造性和不可重复性在灵感状态中完成的艺术构思,一般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奇思妙想,具有高度的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不但使读者为之惊叹,而且使艺术家自己也感奋不已。
普希金曾这样赞美道:“心灵充满了抒情的激动……一群看不见的客人向我走来,是我的旧友,是我幻想的结晶。
思潮汹涌澎湃,韵脚奔驰而来,手执着笔,笔触及纸,瞬息间最美妙的诗句脱颖而出。
”其所以这样,是因为灵感的出现,是艺术家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一种质的飞跃。
创作灵感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在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强烈冲动下,对原有信息(艺术家的生活积累)的迅速改造和神经联系的瞬息间沟通。
它偶尔把艺术家一时阻断的思路开通,使之进入一个崭新的独特的艺术境界,从而创造出富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灵感状态下涌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审美意境甚至语言表达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比拟的独创性。
这首先在于作者独特的个性和生活体验。
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示出来了。
”就其客观情况来说,每一个人所处的生活境况,所碰到的外界机遇,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决不会完全一致,因此各不相同的心灵、各不相同的外物和各不相同的心理,这三方面综合在一起就使灵感带有不可重复的独创性。
创作灵感既是独创的,又是不可重复的。
如果短暂的灵感没有被及时捕捉住,或捕捉时被突然打断,即使再出现触发灵感产生的客观条件,也不大可能出现同样的灵感内容了。
宋代诗人潘大临在时近重阳的季节,耳闻搅林风雨之声,不由诗兴大发,随即赋道:“满城风雨近重阳”。
可此时,一个催租人突然闯进门来,打断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便再也写不出下文了。
诗人的创作灵感随秋风秋雨而至,又随催租人而去;虽然催租人走后秋风秋雨依旧,但诗人的灵感已稍纵即逝了。
此何故也?因为当创作灵感迅捷来临时,人的大脑皮质上会留下众多痕迹(即神经联系),促使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但这种神经联系又相当稚嫩脆弱,此刻一切外来的其它刺激都可能促使注意转移,形成大脑皮质上负诱导,抑制灵感引起的兴奋优势,使之处于消极状态,即使再用与前相同的客观事物进行刺激,也无济于事了。
这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言: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中。
4、从灵感产生的源泉来看,它具有实践性灵感及其成果的难以言传之处,确实存在着某种神奇性。
对于灵感,似乎无从追索其思维的轨迹,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但只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加以分析,是不难解开灵感的奥秘的,灵感是有迹可求的。
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这个迹就是:强烈的生活感受,丰富的知识积累,艰苦的艺术构思。
灵感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雨丝”,也不是艺术家头脑中固有的“火花”,而是人们社会实践的结果。
大自然和社会生活都是激发灵感的“触媒”,只要艺术家勤奋地废寝忘食地工作,就能在思想上流出灵感的清泉。
正如柴可夫斯基所说“ 灵感是一位不愿拜访懒汉的娇客。
”这就告诉我们要获得灵感, 只有深入现实生活, 注意素材的积累, 进行深入的思索, 当生活中某一感受触发了艺术家时, 就会联想纵横、妙笔生花。
当然, 并不否认一定的天才, 但勤奋学习不断实践是培养天才的“ 泥土” , 是灵感的源泉。
我国当代作家王汶石曾深有体会地说:“作家在生活阅历中,积累了大大小小数也数不清的人和事、经验和各种感情……它们像燃料似的保存在作家的记忆里,就像石油贮存在仓库里一样,直到某一天,往往由于某一个偶然的机遇……忽然得到了启发(人们通常把这叫做灵感),它就像一支擦亮了的火柴投到油库里,一切需要的生活记忆都燃烧起来,一切细节都忽然发亮,互不相关的事物,在一条红线上联系了起来,分散在各处的生活细节,向一个焦点上集中凝结……一篇文学作品就这样形成了。
”在这里,王汶石所说的“油库”就是艺术家潜意识领域里的生活信息;“擦亮了的火柴”即艺术家灵感产生的外界刺激物。
灵感来源于生活的瞬间, 是艺术家长期生活积累的突然爆发。
灵感对艺术创作作用的发挥归根结底还要取决于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如果蓄积不多,储量有限,那么即使灵感闪现之后,也构思不出优美的意境。
这便是有人处于最佳状态时能触发、创造出令人拍案叫绝的艺术形象,而有人则不能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灵感是艺术莽原上一朵绚丽的昙花,它的根须深植于生活的沃土之中,是在审美与生活经验沉积物上开出的一朵迷人的昙花。
参考文献:[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罗竹凤.汉语大词典[K].北京: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2]汤显祖. 合奇序[ C]/ / 汤显祖集.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 C]/ / 文心雕龙译注(下)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M]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