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种学 第3章 稻田生态环境与水稻种植区划分
世界主要水稻生产系统分类及特征--福州科技网

世界主要水稻生产系统分类及特征--福州科技网世界主要水稻生产系统分类及特征水稻生态系统的划分是水稻生产和科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
世界各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种植习惯、社会经济条件和水稻生产状况都有很大差异,不同研究机构或团体对于水稻生态系统的划分也各不相同。
一、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四大水稻生产系统1.灌溉水稻生态系统(irrigated rice ecosystem) 灌溉水稻生长在筑堤的田中,一般可以保证一年一季或多季作物生长的灌溉所需,根据降雨量的不同分为灌溉雨季和灌溉旱季。
世界上大约有7 900万hm2水稻是在需要灌溉条件下生长的,平均产量为3-9t/hm2。
虽然灌溉水稻仅占水稻播种面积的50%左右,但它提供了世界水稻供应总量的75%以上。
灌溉水稻生态系统主要在半湿润气候的亚热带地区(印度、缅甸、泰国)和湿润气候的热带的大部分地区(孟加拉国、柬埔寨、老挝)。
根据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水稻单产平均水平,灌溉水稻系统可以划分为3个等级:高产地区(单产>5t/hm2)、中等产量地区(单产在4-5t/hm2)和低产地区(单产<4t/hm2)。
亚洲的中国、埃及、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韩国和塞内加尔河流域的灌溉系统、以及西非代表了灌溉水稻的高产地区,中等产量地区则包括孟加拉国、印度的西北部和南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斯里兰卡和泰国,而柬埔寨、印度东部、马达加斯加、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则属于低产地区。
除了基本的产量限制因素,比如光照、气温、水的利用、氮、磷及相关的作物管理因素外,在中、低产量地区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有:(1)薄弱的生产投入管理措施;(2)由于杂草、虫害、疾病等造成的损失;(3)地质上不充分的陆相层、缺乏平整、灌溉用水不足;(4)排水不当造成土地盐碱化的上升。
高产地区也存在一些与此相同的限制因素,但高产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在一些国家,平原地区平均产量约6t/hm2; (2)由于虫害导致产量不稳定;(3)在集约化的种植条件下,持续保持高产的难度很大;(4)过分的投入使得环境恶化。
作物栽培学基础

机械直播稻
(一) 水直播稻栽培技术
水直播稻的稻田采用水耙、水整,在田
面保持水层或泥浆的情况下进行播种。
1.整地
整地要精细,田面高差不超过3cm。无论 秋、春耕都要适时耙平碎土。对大面积机耕 稻田,要根据地势高低隔成小块田,田四周 开排水沟,再用小型机具整平。
杂交中稻
(等行) 1.8-2 13.3 23.3-26.7 4-6
杂交中稻
宽 26.7-34
(宽窄行)
窄 16.7
3. 抛秧要求
在大田平整不硬、上糊下松的条件下, 分块定量,先抛2/3,留1/3点抛补稀。秧 苗要抛高抛足抛匀。抛后及时清理操作行。
栽插密度比插秧减小30%左右。
机械抛秧
机抛秧的返青期
(二)水稻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内的有效穗 数,每穗平均颖花数,结实率和粒重四 个因素所构成。千粒重的变化不大(多数 品种在24—27g的范围内)。
反应产量水平的可靠指标主要决定 于每亩总实粒数(单位面积有效穗×每穗 颖花数×结实率)。
若亩产500kg,实粒数在2000万粒以上
高产田的穗粒结构可以归纳为三类:
(2) 催芽
催芽的方法有普通催芽,蒸气温室催芽,温 床催芽,地窖催芽,草囤催芽等。各种催芽技术 都要求做到:
快— 3天内催好芽, 齐— 发芽率在90%以上; 匀— 种芽均匀一致, 壮—芽根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纯正。
催芽可分三个阶段:
高温破胸(露白)阶段
时间 谷种上堆或进温室至种胚突破谷 壳露白。 操作 浸好的谷种在45-50℃热水浸泡 10-15分钟后上堆或进温室,谷温保持在 38-40℃之间,经10-15小时,破胸率可达 90%以上。
有效分蘖终止期应排水晒田,抑制无 效分蘖。
水稻种植结构与关键栽培技术分析

水稻种植结构与关键栽培技术分析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水稻的种植结构与关键栽培技术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对水稻种植结构与关键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水稻种植结构分析1. 不同地区的水稻种植结构水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地区,我国水稻种植结构呈现出北方稻、南方稻和混播稻三种类型,其中北方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南方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混播稻则分布在北方稻和南方稻的过渡地带。
2. 不同类型水稻的种植特点北方稻适合早熟、冷稻、干稻、播种和挂秧,主要特点是耐寒、矮秆、耐短日照以及不抽节;南方稻适合晚熟、热稻、水稻、插秧、育秧;混播稻则是北方稻和南方稻的综合特点,对温度要求适中。
二、水稻关键栽培技术分析1. 地力水平的提高土地的地力水平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合理施肥、测土配方是提高地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要根据土壤性质、水稻品种、不同生长期等因素来确定施肥的具体方法和时机。
2. 水稻品种的选择水稻品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
不同地区,应选择适合本地湿润气候的早熟或中熟品种,以保证稳定高产。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耕作习惯和机械化水平来选择适应性好的水稻品种。
3. 合理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
包括水稻的覆盖、除草、灌溉、排水、梗脱等管理措施。
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保证水稻充足的光照和养分,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是水稻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关键。
定期喷洒农药,合理的轮作和间作,选择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等都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5. 稻田生态环境的调控稻田的生态环境是直接关系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如通过稻田生态系统的优化调控,对水稻生长有利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养分等环境因素进行合理调节,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多品种农业气候区划

水稻多品种农业气候区划引言在农业生产中,气候因素是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而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受气候的影响尤为明显。
为了实现高产高效的水稻种植,进行水稻多品种农业气候区划是非常重要的。
水稻的基本生态特征水稻的生态特征主要包括对温度、降水和光照的适应性。
温度适应性水稻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
一般来说,水稻的生长温度范围在15摄氏度至40摄氏度之间,最适生长温度为25摄氏度至35摄氏度。
降水适应性水稻对降水的要求较高,一般来说,水稻的生长需要适宜的降水量和分布。
水稻生长期间,水分充足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会对水稻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光照适应性光照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外部条件之一。
水稻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正常生长。
一般来说,水稻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在生长季节中,每天需要至少10小时以上的日照。
水稻多品种农业气候区划的意义进行水稻多品种农业气候区划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了解气候特征通过对水稻多品种农业气候区划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制定合理的种植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不同品种的水稻对气候的适应性不同,了解气候特征可以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指导种植布局水稻多品种农业气候区划可以指导种植布局,有助于合理安排不同品种的种植面积和种植时间。
通过合理的种植布局,可以降低风险,提高产量和品质。
提高生产效益水稻多品种农业气候区划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调控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益。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水稻多品种农业气候区划的实现方法基于气候数据的统计分析水稻多品种农业气候区划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气象数据来实现。
首先,需要搜集不同地区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降水和光照等指标。
然后,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不同品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从而确定不同地区的水稻品种适宜性。
水稻的生态类型

水稻的生态类型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在许多国家都是主要的粮食来源。
水稻的生态类型可以分为三类:浅水稻、深水稻和旱地稻。
一、浅水稻浅水稻是生长在淹没的田地上,通常淹没在15-50厘米的水中。
这种生态类型适合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东南亚和南亚。
浅水稻需要大量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以及湿润土壤。
1.1 生长环境浅水稻需要大量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来生长。
它们需要每天至少8小时以上的阳光,并且温度要在20℃以上才能正常生长。
湿润土壤也是浅水稻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1.2 特点浅水稻有很多特点,其中最明显的是它们需要淹没在15-50厘米左右的水中才能正常生长。
它们也需要大量的肥料和灌溉来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1.3 适应性由于浅水稻需要大量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所以它们只能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
由于浅水稻需要淹没在水中才能生长,因此只有那些土壤湿润的地区才适合种植浅水稻。
二、深水稻深水稻是一种生长在深水中的品种,通常需要淹没在50-100厘米的水中。
这种生态类型适合于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
深水稻需要大量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以及湿润土壤。
2.1 生长环境与浅水稻不同,深水稻需要更深的水来生长。
它们通常需要淹没在50-100厘米左右的水中才能正常生长。
它们也需要大量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来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2.2 特点与其他品种相比,深水稻有很多特点。
最明显的是它们需要更深的水才能正常生长,并且通常比其他品种更高大。
它们也需要大量肥料和灌溉来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2.3 适应性由于深水稻需要更深的水来生长,因此只有那些土壤湿润的地区才适合种植深水稻。
由于它们需要大量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来生长,所以只有在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才适合种植深水稻。
三、旱地稻旱地稻是一种在干燥条件下生长的品种,在不需要灌溉的情况下也能生长良好。
这种生态类型适合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印度和中国北方。
3.1 生长环境与其他品种不同,旱地稻可以在干燥条件下生长,并且通常不需要灌溉。
作物栽培学

水稻栽培一、水稻区划1、华南双季稻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品种以籼稻为主。
2、华东单双季稻区:主要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中南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
3、西南单季稻区:主要包括:湖南西部、贵州大部、云南中北部;青海、西藏,水稻垂直分部带差异明显,低海拔为籼稻、高海拔为粳稻。
4、东北单季稻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品种以粳稻为主。
5、东北早熟单季稻区:主要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品种以粳稻为主。
6、西北干旱区单季稻区:主要包括:新疆、宁夏、甘肃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品种以早熟籼稻为主。
二、水稻的生长期1、营养生长阶段:(1)发芽期(2)幼苗期(3)分蘖期(4)拔节期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1)孕穗期(2)抽穗期(3)扬花期3、生殖生长阶段:(1)乳熟期(2)蜡熟期(4)完熟期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6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粮食总产量如下:一、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3028.2千公顷(169542.3万亩),比2015年减少314.7千公顷(472.1万亩),减少0.3%。
其中谷物[1]播种面积94370.8千公顷(141556.2万亩),比2015年减少1265.1千公顷(1897.7万亩),减少1.3%。
二、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452.1公斤/公顷(363.5公斤/亩),比2015年减少30.7公斤/公顷(2.0公斤/亩),减少0.6%。
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988.8公斤/公顷(399.3公斤/亩),比2015年增加4.8公斤/公顷(0.3公斤/亩),增长0.1%。
三、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3.9万吨(12324.8亿斤),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104.0亿斤),减少0.8%。
其中谷物产量56516.5万吨(11303.3亿斤),比2015年减少711.5万吨(142.3亿斤),减少1.2%。
水稻育种学第3节-2011年农学农艺教种子专业

接种后,在26-28℃下,用 薄膜覆盖保湿24小时。然 后移至室外,在20-30℃下 保持高湿,培养7天,进行 病情鉴定。
4) 病情鉴定 一般在接种后7天左右进行病情鉴定。
苗瘟和叶瘟抗性分级标准
级别 R 抗性类型 抗病 症状 叶片上未见斑病或产生针头状或稍在 褐点 叶片上产生圆形病斑,中间灰白色, 边缘黄褐色,病斑大小在两叶之间, 病斑直径在3mm以内 叶片上产生典型梭形病斑,中间灰白 色,边缘黄褐色,病斑超过两条叶脉 间的宽度
(二)抗病性鉴定
以稻瘟病苗期人工鉴定方法为例说明。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 一。它是一种真菌病害,分布范围及广, 遍及世界及我国各个稻区,流行速度极 快,对水稻的危害极大。根据稻瘟病发生 的时期和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节 瘟、颈瘟和粒瘟。以叶瘟发生最早,在秧 苗时期就可以发生,并可以进行鉴定。
3.疣粒野生稻
本种为 陆生的 宿根性 植物, 有地下 茎,颖 面有不 规则的 疣粒突 起。
野 生 稻 植 物 学 特 性 比 较
二、栽培稻的起源、演化和亚种生态分类
(一)栽培稻的起源
普通栽培稻起源于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非洲栽培稻起源于长药(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
稻属植物分类研究简史
时间 1753 1894 1922 1931 1985 1989 2001 作者 Linnaeus Baillion N. Prodoehl A. Roschevicz R.I. 分类结果 建立稻属 稻属分为4组5种 稻属增至16种 稻属分为4组19种+2变型
稻属分为22种 张德慈 Vaughan D.A. 稻属分为4个复合体22种 卢宝荣拔400-600m的地区,喜温与水生;部分类 型可在深水中随水生长,但最适于浅水层。分布北 限28°14′N。
中国水稻稻区划分

中国水稻稻区划分一、引言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中国水稻种植广泛,根据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水稻稻区。
这种稻区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调控水稻种植,提高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水稻稻区划分的几个主要方面。
二、气候条件划分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中国水稻稻区可以分为北方稻区、南方稻区和西南稻区三个主要区域。
1. 北方稻区:北方稻区位于我国的长江以北地区,其特点是气温较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这种气候条件适合早稻和中稻的种植,主要种植的品种有东北稻种、华北稻种等。
2. 南方稻区:南方稻区位于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其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这种气候条件适合中稻和晚稻的种植,主要种植的品种有江南稻种、粤西稻种等。
3. 西南稻区:西南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其特点是气温适中,雨量充沛。
这种气候条件适合中稻和晚稻的种植,主要种植的品种有云南稻种、贵州稻种等。
三、土壤条件划分根据土壤条件的不同,中国水稻稻区可以分为酸性土壤稻区、碱性土壤稻区和中性土壤稻区三个主要区域。
1. 酸性土壤稻区:酸性土壤稻区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其特点是土壤酸性较高,PH值低。
这种土壤条件适合中稻和晚稻的种植,主要种植的品种有鄂南稻种、闽南稻种等。
2. 碱性土壤稻区:碱性土壤稻区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其特点是土壤碱性较高,PH值高。
这种土壤条件适合早稻和中稻的种植,主要种植的品种有黑龙江稻种、内蒙古稻种等。
3. 中性土壤稻区:中性土壤稻区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其特点是土壤PH值接近中性。
这种土壤条件适合中稻和晚稻的种植,主要种植的品种有江苏稻种、浙江稻种等。
四、水稻种植技术划分根据不同的水稻种植技术,中国水稻稻区可以分为传统稻区和现代稻区两个主要区域。
1. 传统稻区:传统稻区主要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方法,如秧田直播和旱田栽培。
这种种植技术适合南方稻区和中性土壤稻区,主要种植的品种有传统稻种、地方稻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际水稻研究所对50个水稻品种在6万勒克斯光强下
测定,其光合率为34.5~62.1毫克/分米2。
➢ 同化量因品种、叶龄、含氮量、叶片厚度而异。在
光饱和状态下,水稻上部第一、二叶光合率和光饱 和点明显高于第三、四叶。
17
0
65
43
22
22
0
67
45
22
22
0
70
44
26
25
1
79
51
28
28
0
68.4
45.4
23
22.8
0.2
110
76
34
11
23
102
53
49
30
19
105
46
59
35
24
111
39
72
38
34
107
53.5
53.5
28.5
25
109
44
65
34
31
112
46
66
38
28
120
43
77
32
45
3.2 栽培稻的几种生态类型
A 灌溉稻; B 天水稻(雨灌稻 ); C 深水稻; D 旱稻
➢ 灌溉稻:生长在有田堤的稻田中,有灌溉条件,可以保证一年一季
或多季水稻的灌溉。灌溉水稻占全球水稻播种面积的50%左右,占 中国水稻播种面积的90%以上,在4种类型中产量最高。
➢ 天水稻(雨灌稻) :生长在有田堤的田中,但没有排灌设施,缺
➢ 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连续3天
日最高气温高于35 ℃,结实率降低;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 (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生育时期 种子萌发期 幼苗生长期 移栽期 分蘖期 幼穗分化期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抽穗开花期 灌浆结实期
第三章 稻田生态环境与水稻种植区划分
主要内容:
3.1 稻田生态环境 3.2 栽培稻的几种生态类型 3.3 水稻光温反应特点及其应用 3.4 中国水稻种植区的划分
3.1 稻田生态环境
➢阳光 ➢温度 ➢水分
阳光
➢ 阳光是水稻光合作用的唯一能量源泉。 ➢ 水稻是喜阳作物,它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水稻单
122
45
77
30
47
122
45
77
32
45
126
43
83
38
45
118.5
44.3
74.2
品种
二九南2号 矮南早1号 二九青 矮南早39号 广陆矮4号 平均 IR8 农垦57 京引15 桂花黄 平均 沪选19 嘉农482 苏粳2号 农虎6号 农垦58 宇红1号 平均
播种到抽穗的天数
可消营养
可消营养生长期
常温、自然日照1 高温、短日照2 生长期 为高温所缩短3 为短日照所缩短4
61
44
17
➢ 旱稻(陆稻):大多数种植在连绵起伏的山地中,有的实行轮作和
休耕,产量比较低。有些旱稻种植地有辅助灌溉条件,这样可获得 较高的产量。
3.3 水稻光温反应特点及其应用
➢ 水稻的“三性” ➢ 早、中、晚稻的“三性”特点 ➢ 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水稻的“三性”
➢ 水稻对光照、温度等生态环境的反应特点可概
乏对灌排水的控制,在水稻季节遇到干旱和洪涝时,产量会降低。
➢ 深水稻:种植在易涝和易淹水的低地。这种水稻品种能随水深度提
高,茎快速伸长,使顶部叶片露出水面,植株长度可达2~5米。根 据这种水稻生长环境不同,有深水水稻、漂浮水稻和潮汐水稻。深 水水稻品种可适应深水环境,当洪水来临时,大多数品种还可以每 天伸长2~3厘米。漂浮水稻品种在淹没情况下的伸长非常快。
➢ 一般而言,在温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光照时间的缩
短,水稻抽穗期相应提早;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水稻抽 穗期相应延迟。感光性强弱:晚稻>中稻>早稻。
我国不同纬度地区日照长度的变化
2)水稻对温度的反应特性—感温性
➢ 水稻因受温度高低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
性”。在相同日照长度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增高,水稻抽穗期 会相应的提早;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稻抽穗期会相应的延迟。
➢ “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因品种的不同而不同,每个水稻品种都
有各自的“基本营养生长期”,水稻品种的这种特性称之为“基 本营养生长性”。
➢ 水稻在幼穗分化前的营养生长可分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和“可
消营养生长期”,其中后者是可以通过短日照或高温处理消除的。
早、中、晚稻营养生长期剖析
类型 早稻 中稻 晚稻
最低温度
10~12 12~14 13~15 15~17 15~20 15~17 18~20 13~15
最高温度 45 40 40 33 40 40
35~37 35
最适温度
18~33 20~32 25~32 25~30 25~32 25~32 25~32 23~28
水分
➢ 华南地区最多,约1400~1800 mm; ➢ 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比较充沛,约为1000~1400 mm; ➢ 西南地区为800~1100 mm之间; ➢ 华北地区水稻生长季降雨明显偏少,约为500~800 mm; ➢ 东北地区为400~600 mm之间; ➢ 西北地区最少,在300 mm以下。
➢ 所有的籼、粳稻和早、中、晚稻品种都是感温的,即随着温度
增高,抽穗期会相应提早。感温性强弱:晚稻>早稻>中稻。 不同地区的水稻对温度的反应也有差别,如北方的早粳的感温 性比南方的早籼强。
3)水稻对短日高温的反应特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 在最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短日照、高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也要经
过一个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 始幼穗分化。这个不受短日照、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或“短日高温生长期”。
括为“三性”,即“感光性”、“感温性”和 “基本营养生长性”。不同水稻类型,如早、 中、晚稻对这些生态环境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 弄清楚各种水稻类型的“三性”特点,对于指 导水稻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水稻对日长的反应特性—感光性
➢ 水稻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长短的特性,称
为水稻对日长的反应特性——“感光性”。
温度
➢ 水稻为喜温作物。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生物学上
限温度40 ℃ 。
➢ 早稻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
苗,晚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 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最低温 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