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实验——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观察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三软体、环节动物

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胃、肝脏和肠等部分 • 口位于前闭壳肌腹侧,横裂缝状,两侧各有2片内外排 列的三角形触唇。★触唇有何功用? • 口后的1个短管即为食道;再后稍膨大的部分就是胃。 • 肝脏分布于胃周围,是呈淡黄色的腺体。 • 肠接胃后盘曲在内脏团内,试以眼科剪小心剖开,找寻 其走向。 • 直肠从肠延伸,折向背方,穿过心室,最后以肛门开口 于后闭壳肌背方的出水管附近。
• 循环:找到背腹血管,记录颜色,发现其他血管和心脏; 注射红墨水;
• 神经:移开消化道,发现腹神经索、记录形态,寻找其他 链接的神经,脑的部位在哪里?
• 生殖:7-9节有受精囊;10-11体节为精巢,11-12储精囊, 18节有生殖孔,13节为卵巢,14节生殖孔。
四、课堂作业
1. 绘图作业 绘蛤内部结构解剖图; 制作蚯蚓各系统演示标本。
★这些纤毛对其生活起什么作用?
② 鳃小瓣
• 每1鳃瓣由2片鳃小瓣合成,外方的为外鳃小瓣,内侧的为内 鳃小瓣。内、外鳃小瓣在腹缘及前、后缘彼此相连,中间则 有瓣间隔把它们彼此分开
• 瓣间隔:为连接两鳃小瓣的垂直隔膜,它把鳃小瓣之间的 空腔分隔成许多鳃水管。
• 鳃丝:用手术刀切取一薄片鳃于载玻片上,置低倍镜下观 察,可见鳃小瓣由许多背腹纵走的细丝组成。转高倍镜观 察,可见到丝间隔。
(二)蚯蚓的解剖与观察
1. 外形 • 区分背、腹,注意体 节、环带、刚毛、查 看口;如何能够发现 背孔? • 注意生殖孔的特点。
2. 内部解剖
• 体后、背中线侧旁剪开,不能破坏具体结构,查看隔膜后 划断,保留7-14节生殖部分,分离体壁与内脏,把体壁固 定在塑料布;
• 消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口、咽、食道、嗉囊、砂囊、胃肠、盲囊,注意 各部的结构特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笔记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笔记嘿,朋友们!提起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那可真是一个充满奇妙和惊喜的世界。
先来说说软体动物吧。
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家人去海边度假。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海风温柔地拂过脸颊。
我沿着沙滩漫步,脚下突然踩到了一个软软的东西,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大大的蛤蜊。
这只蛤蜊半埋在沙子里,只露出了一小部分壳。
它的壳有着独特的纹理,就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水墨画。
我好奇地蹲下来,想要把它挖出来仔细瞧瞧。
我用手轻轻地拨开周围的沙子,可这小家伙似乎不太愿意出来,紧紧地闭着壳。
我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把它完整地从沙子里弄了出来。
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特别有分量。
我仔细观察着它,发现它的壳上还有一些小小的斑点,颜色也有深有浅。
我轻轻碰了碰它的壳,它立刻把壳闭得更紧了,好像在对我说:“别碰我,别碰我!”后来,我把它放进了一个小水桶里,带回了住处。
我找了一个盆子,装上一些海水,把蛤蜊放了进去。
我就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它。
过了一会儿,它可能觉得周围安全了,慢慢地把壳张开了一条小缝。
我赶紧凑过去看,只见里面露出了它那柔软的身体,还有两根细细的触角伸了出来,不停地晃动着,好像在探索着周围的环境。
这就是我和软体动物的一次亲密接触,让我对它们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再讲讲节肢动物。
有一回,我去乡下的奶奶家玩。
奶奶家的院子里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菜园。
那天午后,阳光特别好,我就跑到菜园里去帮忙。
正当我在给青菜浇水的时候,突然发现菜叶上有一只绿色的小虫子。
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只蚱蜢。
它的身体绿绿的,和菜叶的颜色几乎融为一体,如果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它。
这只蚱蜢可灵活了,不停地在菜叶上跳来跳去。
我想要抓住它,可每次我的手快要碰到它的时候,它就“嗖”的一下跳走了,让我扑了个空。
我不甘心,就一直跟在它后面,想要把它捉住。
终于,在它跳累了停歇的一瞬间,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双手把它罩住了。
但它可不会乖乖就范,在我的手里拼命挣扎,弄得我的手心痒痒的。
海洋生物学实验——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观察要点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常见浮游生物综合分类实验指导老师:赵盛龙专业:生物技术班级:A10生技1学生姓名:张科嘉35实验日期:2012年3月15日实验目的:综合运用形态学知识,借用检索表分类工具,准确、快速鉴别生物种类,是生物学应用的最基本技能之一。
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在复习、巩固已有海洋生物形态及内部结构理论知识的同时,综合培养学生观察特征、分析特征、规范表达特征以及组织特征等能力,训练生物鉴定、分类技巧,提高海洋生物的认知及鉴别能力。
实验材料:常见软体动物、常见虾、蟹类节肢动物。
器械及工具:常用解剖工具、放大镜。
实验结论:节肢动物:方额亚派种检索表1.(3)两触角直立····································梭子蟹科2.(4)有游泳足······································细点圆趾蟹3.(1)第一触角横卧,第二触角直立····················方蟹科4.(2)无游泳足5.(6)第三鄂足间有明显的斜方形空隙················天津厚蟹6.(5)第三鄂足间无斜方形空隙······················中华绒螯蟹【中文名】细点圆趾蟹【学名】Ovalipes punctatus【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额亚派,梭子蟹科【形态特征】头胸甲呈卵圆形,表面隆起。
演示实验名称 观察河蚌、缢蛏及其它软体动物

演示实验名称观察河蚌、缢蛏及其它软体动物(书上12页)
实验目的: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器具:河蚌、缢蛏的标本,显微镜,放大镜。
方法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河蚌、缢蛏的外部形态。
2、观察河蚌、缢蛏图片和标本,在低倍镜下观察河蚌、缢蛏的纵切片。
小组讨论:1.描述河蚌的形态特点: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2. 河蚌是如何捕食的:靠入水管获取食物,靠出水管排出食物残渣。
3. 河蚌的贝壳的作用: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动物,是除节肢动物外最大的类群,约10万种。
体制的差异很大,但有共同的特征∶体柔软而不分节,一般分头、足(有的头退化或消失,足肌肉质)和内脏、外套膜(由背侧的内脏团、外套膜及外套腔组成)两部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材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演示文稿PPT(完整版)

所有的软体动物都有贝壳和足吗? 乌贼的足退化为腕和漏斗,是它主要的运动器官 乌贼的足退化为腕和漏斗,是它主要的运动器官 江河、湖泊和池沼的水底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演示文稿 乌贼的贝壳退化为海螵蛸 ,位于体背面皮肤下的壳囊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演示文稿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演示文稿 所有的软体动物都有贝壳和足吗?
• 章鱼
河蚌的生活环境
• 生活环境— 乌贼的贝壳退化为海螵蛸 ,位于体背面皮肤下的壳囊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身体柔软,表面有-----------,大多具 运动器官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演示文稿
江河、湖泊和 所有的软体动物都有贝壳和足吗?
运动器官是--------乌贼的足退化为腕和漏斗,是它主要的运动器官 江河、湖泊和池沼的水底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演示文稿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演示文稿 乌贼的贝壳退化为海螵蛸 ,位于体背面皮肤下的壳囊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身体柔软,表面有-----------,大多具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演示文稿 运动器官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演示文稿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演示文稿 江河、湖泊和池沼的水底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演示文稿 运动器官是--------身体柔软,表面有-----------,大多具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演示文稿 乌贼的贝壳退化为海螵蛸 ,位于体背面皮肤下的壳囊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身体柔软,表面有-----------,大多具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演示文稿
软体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 养殖 • 观赏 • 要用价值 • 。。。。。。
感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河蚌用什么保护柔软的身体?
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形态观察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形态观察指导老师: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气压:温度:一.实验目的:配合海洋生物学理论课程,了解并掌握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分类依据。
二.实验材料及器具:解剖显微镜、蜡盘、培养皿、解剖针、解剖刀、镊子等。
三.实验方法:观察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外部特征,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形态差异,实验总结与分析。
四.实验结论:节肢动物1、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分类地位: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鹰爪虾属形态特征:额角仅上缘具齿。
头胸甲具短纵缝。
腹部背面有脊。
尾节背面有活动刺,但无固定刺。
步足皆具外肢。
第三步足无肢鳃。
雄性交接器对称,末端侧突宽大。
分布:俗称沙虾,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黄渤海的年产超过5000t,为制作虾仁、虾米的主要原料,是重要的中小型经济虾类。
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2、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分类地位: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仿对虾属形态特征:额角仅上缘具齿。
头胸甲具纵缝和横缝,颈沟、肝沟明显。
具触角刺、肝刺、无颊刺,胃上刺有或无。
第l、2步足无座节刺,第五步足具外肢。
雄性交接器对称,末端两侧多具突起。
分布:为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分布于南北沿海,资源丰富。
体具红色条纹,上海一带叫条虾,广东称九虾。
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3、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分类地位: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方蟹科厚蟹属形态特征:额区的宽度小于头胸甲宽度的一半,额斜向下方,无锋锐的额后脊。
头胸甲侧缘平直。
第三颚足长节短宽。
分布:厚蟹生活于河口的半咸水泥滩中,其眼下缘上有一列颗粒。
螯足长节的内缘有一条角质的隆线,这一隆线在眼缘上摩擦起来,可以发出声响。
第三节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共26张PPT)

软体动物
石鳖,背部有8个覆瓦 状排列的贝壳,腹面 有一个扁平的足,可 以用足缓慢爬行或吸 附在岩石上。
乌贼,身体内有退化的贝壳,有一对 发达的眼,10腕足用于捕食,可借助 漏斗喷水的反作用力快速运动。遇到 敌害时还能喷出墨囊里的墨汁,掩护 逃生。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蜈蚣
蜘蛛
虾
蟹
节肢动物
蚕
蝎子
蚊
蝇 蟑螂
节肢动物
• 讨论
比较观察到的 动物形态结构 特征,完成P15 表格 试找出以上动物 的共同特征
节肢动物
动物名称 七星瓢虫 蝗虫
体表是否较硬 是
是
身体是否分节,
不同体节有无 是/有
差别
有无触角,触 角是否分节
是/有
有无翅
有
是/有
是/有 有
有几对足,足 是否分节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运动器官是足。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 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低脂肪
• 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 鞘)、珍珠粉
•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 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 •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3/
2020 1:17:57 AM01:17:572020/12/13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3/
谢 谢 大 家 2020 1:17 AM12/13/2020 1:17 AM20.12.1320.12.13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3-Dec-2013 December 202020.12.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常见浮游生物综合分类实验指导老师:赵盛龙专业:生物技术班级:A10生技1学生姓名:张科嘉35实验日期:2012年3月15日实验目的:综合运用形态学知识,借用检索表分类工具,准确、快速鉴别生物种类,是生物学应用的最基本技能之一。
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在复习、巩固已有海洋生物形态及内部结构理论知识的同时,综合培养学生观察特征、分析特征、规范表达特征以及组织特征等能力,训练生物鉴定、分类技巧,提高海洋生物的认知及鉴别能力。
实验材料:常见软体动物、常见虾、蟹类节肢动物。
器械及工具:常用解剖工具、放大镜。
实验结论:节肢动物:方额亚派种检索表1.(3)两触角直立····································梭子蟹科2.(4)有游泳足······································细点圆趾蟹3.(1)第一触角横卧,第二触角直立····················方蟹科4.(2)无游泳足5.(6)第三鄂足间有明显的斜方形空隙················天津厚蟹6.(5)第三鄂足间无斜方形空隙······················中华绒螯蟹【中文名】细点圆趾蟹【学名】Ovalipes punctatus【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额亚派,梭子蟹科【形态特征】头胸甲呈卵圆形,表面隆起。
额分4齿,前侧缘5齿,末齿不特别大,末对步足指节呈长圆形板状。
第二触角基节能动。
【生态习性】主要栖息在水深10—65米的泥质或沙质海底。
【地理分布】在我国福建至黄海南部等地广泛分布。
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中文名】中华绒螯蟹【学名】Eriocheir sinensis【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额亚派,方蟹科【形态特征】头胸甲略呈方形。
螯足掌节密生绒毛。
额平直,具4齿,额宽不超过头胸甲宽度的1/3。
第一触角横卧,第二触角直立,第3颚足长节长度约等于宽度。
【生态习性】中华绒螯蟹栖于淡水湖泊河流,但在河口半咸水域繁殖;每年6~7月间新生幼蟹溯河进入淡水后,栖于江河、湖荡的岸边。
喜掘穴而居,或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
【地理分布】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于南北沿海各地湖泊。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文名】天津厚蟹【学名】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额亚派,方蟹科【形态特征】额区的宽度小于胸甲宽度的一半,额斜向下方,无锋锐的额后脊。
头胸甲侧缘平直。
第三颚足长节短宽。
生活于河口的半咸水泥滩中,其眼下缘上有一列颗粒。
螯足长节的内缘有一条角质的隆线,这一隆线在眼缘上摩擦起来,可以发出声响。
【生态习性】4~5月间繁殖。
穴居河口的泥滩或通海河流的泥岸上。
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游泳亚目检索表1.(2)第二腹节的侧甲覆盖于第一腹节侧甲后缘之上,第三颚足4~6节,第三步足不呈钳状·····································································真虾派2.(1)第二腹节的侧甲不覆盖于第一腹节侧甲后缘之上,第三颚足7节,第三对步足呈钳状3.(4) 第三对步足不较第一对粗大,雄性第一腹肢具交接器,卵直接产于海水中·····································································对虾派4.(3)第三对步足中的1个或1对较前两对特别强大,雄性第一腹肢不具交接器,卵产出后抱于雌体的腹肢间·······················································猬虾派【中文名】口虾蛄【学名】Oratosquilla oratoria【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软甲纲,真虾总目,掠虾总目,虾蛄科【形态特征】体不被网状脊突起(棱),第5~7胸节侧突分两瓣。
腹部的纵棱不多于8条。
眼柄不膨大,角膜比柄宽。
捕肢的掌节呈栉状齿。
【生态习性】成体平常穴居于海底泥沙砾的洞中,常摇动腹部的鳃肢,以广水的接触面而营呼吸。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近海区和沿岸,一般在5~60m的水深都有发现,近年来已成为沿海主要经济甲壳类之一。
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对虾派对虾科检索表1.(4)头胸甲不具纵缝和横缝··································管鞭属2.(3)腹节有较深的红色横带····································中华管鞭虾3.(2)腹节没有较深的红色横带··································高脊管鞭虾4.(1)头胸甲具纵缝和横缝···································仿对虾属【中文名】中华管鞭虾【学名】Solenocera crassicornis【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软甲纲,真虾总目,十足目,对虾科【形态特征】体长28~88mm,棕红色,上有淡紫色斑点,第1触角鞭、尾节、第1~6腹节的末缘及各腹肢的颜色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