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产业集群的三大类型
国内服装行业产业分析报告

国内服装行业产业分析报告国内服装行业产业分析报告一、行业背景服装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一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生活品质的改善,服装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服装行业规模约为1.6万亿元,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
二、行业结构中国服装行业结构较为庞大,包括设计、加工、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
其中,设计环节涉及服装设计师、设计机构等;加工环节涉及纺织、染色、裁剪等;生产环节涉及服装生产厂家、加工厂等;销售环节涉及线上线下的服装零售企业、批发商等。
三、产业特点1. 产业集中度高:中国服装产业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这些地区聚集了大量知名服装企业,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2. 劳动力成本低: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成为中国服装行业比较大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
3. 品牌建设不足:相对于国际一线品牌,中国服装品牌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还有较大差距,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4. 电商渠道发展迅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商渠道成为服装行业的重要销售渠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趋势。
四、发展趋势1. 高品质定制:消费者对个性化和独特性的需求越来越高,高品质定制服装市场前景广阔。
定制服装市场通过提供独特的设计和优质的工艺,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需求的追求。
2. 绿色环保: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的服装产品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和可持续生产方式将成为未来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3. 产业升级:中国服装行业正处于加速升级的阶段。
通过技术创新、设计创新和产能优化,加速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
4. 海外市场拓展: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中国服装企业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
国际化的营销和渠道建设将是中国服装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必由之路。
五、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 人工成本上升: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加剧,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这对企业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名城、产业名镇)

中国绢纺织名镇·浙江省桐乡市河山镇
中国亚麻纺织名镇·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
中国亚麻蚕丝被家纺名镇·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
中国家纺布艺名镇·浙江省桐乡市大麻镇
中国针织名镇·浙江省绍兴县漓诸镇
中国经编名镇·福建省长乐市金峰镇
中国针织名镇·浙江省桐庐县横村镇
中国经编家纺名镇·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
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浙江省海宁市
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广东省开平市
产业名城
中国革基布名城·福建省尤溪县
中国针织文化衫名城·山东枣庄市市中区
中国无缝针织服装名城、中国袜业名城、中国线带名城·浙江省义乌市
中国棉纺织名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
中国棉纺织名城·山东省广饶县
中国针织名城·浙江省瑞安市
中国袜业名城·吉林省辽源市
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蜡染名城·山东省临清市
中国棉纺织名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
中国半精纺毛纱名城·山东省禹城市
浙江省浦江县·中国绗缝家纺名城
中国印染名城·山东省昌邑市
中国过滤布名城·浙江省天台县
中国纺织机械名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
中国苎麻业名城·湖南省益阳市
中国针织名城·山东省即墨市
中国织造名城·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
中国服装商贸名城·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
中国针织服装名城·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
中国童装名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
中国羽绒服装名城·江西省共青城
中国童装加工名城·河北省磁县
中国毛衫名城·山东省海阳市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江苏省常熟市
中国针织塑编名城·辽宁省康平市
中国运动休闲服装名镇·福建省石狮市灵秀镇
中国服装产业集群的三大类型

中国服装产业集群的三大类型一、专业市场推动型集群第一种类型的服装集群可称作“专业市场推动型”。
该类型的集群内部,或者集群所在县(市)的内部,一定开办有专业市场。
可以说,专业市场推动型集群在中国的服装行业是最有代表性的。
众所周知,有型市场是无数小生产者与小商人汇集的舞台。
这些小企业在市场里销售商品,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料,传递信息。
这一基本特征在服装专业市场也表现的非常明显。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表示,专业市场通过发挥有型市场的基本功能,承担起服装集群里生产与流通的组织者的角色。
不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集群都存在着有型市场。
一般来说,这些市场自发形成后,因为管理薄弱,会逐渐演变为非正规部门,成为限制集群发展的瓶颈。
两者比较,为什么专业市场能够在中国半数以上有代表性的服装集群里,成功的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呢?这一问题必须与地方政府的角色联系起来进行讨论。
中国的专业市场多数是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开办的,市场里一般设有管委会,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其中任职,对市场交易的软、硬环境进行改造、监督、管理。
这导致专业市场与传统的有型市场相比,产生了两大创新性的变化。
(一)市场内部非正规的交易空间得到了改善。
专业市场的管理方常常在市场内推行划行规市,并引进监督市场交易的工商,技监等部门,还设立了金融,物流,电信,餐饮,住宿等设施。
专业市场内部的交易效率由此大幅提升。
(二)将遍布国内各大市场的非正规的商人网络,改造成了正规的流通渠道。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中低档服装,日用品的销售,往往是由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贩来完成的。
他们多来自浙江这样集群发达的省份。
这些商贩们,为了追逐利润,在集群里的专业市场与各大消费地的市场里辗转,逐渐恢复了传统但非正规的商业网络。
专业市场的管理方和他们支持的商人,借助这些商贩流动的机会,在集群和消费地之间,构筑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这使得不具备传统网络的商人,也能获得前往集群采购的渠道。
2023年我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情况分析1

我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情况分析一、我国服装产业集群概况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进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围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
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针织服装,江苏金坛的服装出口加工、常熟的羽绒服,浙江省杭州的女装,宁波、温州的男装,嵊州的领带、织里镇的童装、枫桥的衬衫、平湖的服装出口加工,福建省晋江、石狮的休闲服,广东中山的休闲服,南海的女士内衣,虎门、深圳的女装,大朗的毛衣,均安、增城、开平的牛仔,潮州的婚纱晚礼服、江西共青的羽绒服这等等。
这些服装产业集聚地产业链完善,呈现良好进展势头,已成为当地经济进展的主体,人口、企业和产业的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进展,对当地经济进展的贡献率日益增长。
在先后6批133个纺织产业集中的县(市、区)、镇试点地区中,共有35个服装产业特色名城(镇),其中福建省8个,江苏省8个,浙江省6个,广东省5个,山东省河北省各2个,上海市、江西省各1家。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1)产业集群在我国服装产业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服装生产越来越向产业集群集中,目前,各产业集群的服装总产量已占到全国服装生产总量的70%以上。
产业集群的进展变迁影响着产业区域和产品布局,影响着产业资源的流淌和重新配置,同时,产业集群在进展过程中带动和加速了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和专业化的步伐。
产业集群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促进科技进步、促进品牌诞生方面起到了不行低估的作用。
产业集群的升级有效地促进了全国服装产业的升级。
(2)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
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集群,即集群内企业主营同一种产品,并通过区域内或邻近地区专业市场进行经营。
这类集群占全部服装产业集群的60%以上。
有些集群是企业或手工业者在多年中渐渐密集而自发形成;一些是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具有肯定产业基础的产业进行扶植而进展形成的,这类产业集群内部以中小企业为主,单个企业在国内产业的优势均不明显,专业市场对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起到了导向性作用。
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概况作者:王苒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09期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我国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陆续形成了一大批产业集中度高且生产规模大的服装产业集群。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成为了我国的主要服装产业基地,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关键词:服装产业集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派近年来,中国的服装产业开始向集群化发展,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我国47个服装产业集群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以北京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占据了服装集群总数的60%以上。
由此可见,服装产业集群是中国服装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而产业集群也是当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
1 长江三角洲服装发展现状1.1 商业品牌的发展长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能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应对。
该地区服装品牌如太平鸟、地素、波司登等发展势头旺盛,女装起点高,注重风格的树立如江南布衣,使品牌充满了灵性。
随着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其中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品牌纷纷在上海成立办公室,逐步将设计研发中心转移到更加国际化的大都市中,以更快地获得流行感应和市场反馈。
1.2 设计师品牌的发展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首有丰富的国际资源及浓厚的时尚氛围,成为了设计师品牌的发源地,以MODE和Ontime Show为代表的展会为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上海时装周期间全国各地的买手聚集于此,但订单量较小,大多数设计师品牌研发成本高、利润低,还在生存线上徘徊。
位于上海南京路的意大利高端买手店10coscomo的倒闭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式在中国与大众消费市场并不匹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线上购物的消费方式,且更加看重性价比。
1.3 互联网品牌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也造就了一批线上服装品牌,以杭州为首的产业基地依靠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巨头的支持,逐渐衍生出一系列线上服装品牌,例如网易严选、密扇等。
服装场行业分析报告

服装场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服装行业是指设计、生产和销售各种服装品类的行业。
这个行业既包括服装品牌的设计、生产和营销活动,也包括成衣生产、面料和原材料生产、服装机械制造、零售和批发等环节。
服装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二、分类特点1.品牌服装:品牌服装是指具有品牌意识、自主研发生产的服装产品。
2.流行服装:流行服装是指在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中具有其独特时尚性的服装产品。
3.功能服装:功能服装是指特定场合或特定户外运动等需求而设计生产的服装产品。
三、产业链服装产业链包括纺织、制衣、加工、批发、销售等环节。
其中制衣加工环节占据了整个产业链的主导地位。
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竞争和合作。
生产、设计、销售这三个环节的层级越高,利润空间也就越大。
四、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也相应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服装行业逐渐成为中国市场上最活跃的行业之一。
服装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开始期(1949-1978),起步期(1979-1991),加速期(1992-2000),成熟期(2001-至今)。
五、行业政策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3.《基本劳动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5.《电子商务法》六、经济环境随着消费力的提高,服装行业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加速将促进服装行业的发展。
中国服装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之一。
七、社会环境一个社会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为服装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些人追求时尚与个性,对于新进的服装品牌有着很大的需求。
八、技术环境服装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装备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定制服务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九、发展驱动因素1.市场需求增加2.分工合作3.技术创新4.政策支持十、行业现状服装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趋向饱和。
中国服装产业聚集地

金华市
义乌市
/ 金华市 义乌市 / 大陈镇 鄞州区 象山县 / /
中国拉链生产 基地 全国最大无缝 内衣生产基地 中国衬衫商标 品牌基地 浙江服装商标 品牌基地 中国针织名城
拉链 无缝内衣 衬衫 服装 针织服装
面辅料器械 服装 服装 服装 服装
聚集地 名称
中国化纤织造 名镇 中国化纤织造 名镇 中国花边之乡 中国羽绒之都 中国女装之都 中国丝绸织造 基地 中国纺织布艺 生产基地 中国化纤织造 名镇 中国家纺布艺 名镇 中化纤 花边 羽绒服 女装 丝绸 纺织布艺 化纤 家纺 纺织 面辅料器械 面辅料器械 面辅料器械 服装 服装 纺织消费品 纺织消费品 面辅料器械 纺织消费品 纺织消费品
中国服装产业聚集区
省份 地级市 县/区 镇
党山镇 区衙镇 萧山区 / 杭州市 / / 余杭区 / / 洲泉镇 桐乡市 大麻镇 嘉兴市 许港镇 海宁市 / / 浙江省 (27) 瑞安市 温州市 乐清市 龙湾区 平阳县 / / / / 水头镇 枫桥镇 绍兴市 诸暨市 草塔镇 大唐镇 嵊州市 湖州市 吴兴区 / 织里镇 / 皮革之都 中国服装名城 中国男装名城 中国休闲服装 名城 中国合成革之都 中国皮都 中国衬衫名镇 中国袜业第一镇 中国袜业之乡 中国领带名镇 中国童装名镇 浙江袜业商标 品牌基地 皮革 服装 男装 休闲服装 合成革 皮革 衬衫 袜子 袜子 领带 童装 袜业 面辅料器械 服装 服装 服装 面辅料器械 面辅料器械 服装 服饰 服饰 服饰 服装 服饰
中国服装产业集聚地一览表

地区
产业特点或主要产品
服装产业
企业数
(个)
服装产业
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服装总产量
(万件)
服装
工业园区
(个)
服装
专业市场
(个)
知名品牌
福建
晋江
休闲服、西服、泳装、
内衣、运动服
3000
2850000
138000
13
9
七匹狼、柒牌、九牧王、SBS、劲霸、浩沙、利郎、威鹿、红孩儿、
玛莱特、大赢家、东方骆驼、七彩狐
均安
牛仔服
1200
300000
10000
1
1
西布朗、雪基龙、披头士、爱得乐、标奇、龙威、名流仕、鲸皇、骄仕
盐步
内衣
310
300000
10000
紫兰蒂、美思、依曼妮、奥丽侬、戴安娜、依之妮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山东
青岛
服装文化、设计
1169
1818000
32100
9
1
海珊、绮丽、三美士、红领、好事中、巴龙、乐好、一诺、基特、好兄弟、即发
淄博
休闲服、牛仔服
27
208353
2055
3
兰雁、多博、丽纳尔、兰骏
诸城
男装、针织服装
286
458259
10000
新郎、昊宝、帅领、兰凤、桑莎
所属省份
地区
产业特点或主要产品
上海
上海
服装文化、商贸、设计
1457
2738124
48414
1
1
培罗蒙、海螺、开开、杉杉、凯托、春竹、皮皮狗、三枪、斯尔丽、博士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服装产业集群的三大类型一、专业市场推动型集群第一种类型的服装集群可称作“专业市场推动型”。
该类型的集群内部,或者集群所在县(市)的内部,一定开办有专业市场。
可以说,专业市场推动型集群在中国的服装行业是最有代表性的。
众所周知,有型市场是无数小生产者与小商人汇集的舞台。
这些小企业在市场里销售商品,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料,传递信息。
这一基本特征在服装专业市场也表现的非常明显。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表示,专业市场通过发挥有型市场的基本功能,承担起服装集群里生产与流通的组织者的角色。
不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集群都存在着有型市场。
一般来说,这些市场自发形成后,因为管理薄弱,会逐渐演变为非正规部门,成为限制集群发展的瓶颈。
两者比较,为什么专业市场能够在中国半数以上有代表性的服装集群里,成功的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呢?这一问题必须与地方政府的角色联系起来进行讨论。
中国的专业市场多数是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开办的,市场里一般设有管委会,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其中任职,对市场交易的软、硬环境进行改造、监督、管理。
这导致专业市场与传统的有型市场相比,产生了两大创新性的变化。
(一)市场内部非正规的交易空间得到了改善。
专业市场的管理方常常在市场内推行划行规市,并引进监督市场交易的工商,技监等部门,还设立了金融,物流,电信,餐饮,住宿等设施。
专业市场内部的交易效率由此大幅提升。
(二)将遍布国内各大市场的非正规的商人网络,改造成了正规的流通渠道。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中低档服装,日用品的销售,往往是由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贩来完成的。
他们多来自浙江这样集群发达的省份。
这些商贩们,为了追逐利润,在集群里的专业市场与各大消费地的市场里辗转,逐渐恢复了传统但非正规的商业网络。
专业市场的管理方和他们支持的商人,借助这些商贩流动的机会,在集群和消费地之间,构筑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这使得不具备传统网络的商人,也能获得前往集群采购的渠道。
专业市场开拓中低端国内市场的功能由此大大加强。
由于专业市场具备以上特征,开办有市场的服装集群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色。
(一)在专业市场推动型集群里,产品主要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
服装集群通过专业市场开拓中国国内市场,是这一类型集群的最重要的特点。
(二)这一类型的集群比其它类型开办服装展会的比率更高。
大多数展会都是专业市场的管理方主办的。
展会汇集大量的买家和卖家,本质上与有型市场没有差别。
但是,展会上往往有超越传统商业网络的优秀企业参展。
积极的开办展会,说明由于有地方政府的介入,这类集群具有推动市场升级,确立区域品牌的强烈愿望。
(三)这一类型的集群比其他类型更多地形成了完善的服装产业链。
在有专业市场的集群里,与服装生产相关的面料,辅料,染色等各道工序的加工专业户一般来说比较齐全。
专业市场汇集的巨大的市场需求,促进了服装产业链分工的深化。
参照每个集群的平均企业数和产值,专业市场推动型集群的平均企业数明显高于其它类型,但平均产值并不高。
可以推想,专业市场焕发了中小企业的活力,促使他们更好的创业。
当然,这需要更严密的数据来证明。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表示,以上数点,是专业市场推动型集群发展的整体特征。
接下来讨论这一类型集群里企业发展的特征。
(一)这一类型的集群里,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地区拥有龙头企业,还有5个地区有这样的可能性。
这说明,专业市场不仅能促进小企业的创业,也能使得小企业获得质的发展。
(二)这一类型里,很多集群都拥有国家级品牌。
通常,有型市场里价格竞争极其激烈,被认为很难实施品牌战略。
但是,这个问题也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即低端市场仍然存在对于品牌的需求,由于其准入壁垒较低,小企业推广品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刚开始,这些品牌或许没有名气,附加值很低。
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部分企业会逐渐胜出,获取创建更高层次品牌的能力。
图表专业市场推动型服装产业集群一览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二、出口导向型集群1、基本特征第二种类型的服装集群可称作“出口导向型”,最大的特征,是出口占服装产值的5成以上,却没有开办专业市场。
如同全球价值链理论所设想的,此类集群是依靠国际代工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集群整体的整体发展上具备以下特征。
(1)出口导向型集群很少开办展会。
由于国际代工中每次可以从发达国家的买家获取大量订单,该类集群没有进一步的动力开办展会,吸引更多的买家,或者确立区域品牌。
(2)这类集群中,有一半以上的集群形成了与服装生产相关的产业链。
但其数字不及专业市场推动型那么多。
这是因为除了一部分大企业,此类集群的组织者往往处于集群外部。
他们可以选择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采购原料,外放加工。
参照每个集群的平均产值,会发现出口导向型集群的数字要高出其它类型一大截。
这是因为国际代工更容易获得大额订单。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平均出口利润仅有3%。
可以说大量的订单,高额的产值,仅仅是为了弥补极低的附加值。
国内常见的“中国不能一直做世界的加工车间”,“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之类的批判,主要就是针对出口导向型集群的这一特点而发的。
但要看到,此类集群仅占三分之一不到,并不是中国服装行业的主流。
从企业的层面来看,出口导向型集群有以下特征。
(1)这一类型的集群里,企业创造出国家级品牌的案例极少。
连有可能性的地区在内,总共不过4处。
在海外畅销的品牌就更少了。
这表明,在面向海外市场,进行OEM生产时,企业往往疲于应付国外买家对质量和生产管理的苛刻要求,没有充分的时间培养对于品牌的策划,设计能力。
(2)这一类型的集群中,龙头企业出现的比率要超过专业市场推动型集群。
这一点,要分成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种情况,集群里的中小企业靠出口市场为主,龙头企业却一直做国内市场。
宁波是最典型的案例。
宁波是一个以生产西装和衬衫为主的集群。
当地拥有国内最大的服装巨头雅戈尔和杉杉。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表示,但另一方面,该集群8成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以及8成的产品都向海外出口,形成了明显的二元结构。
第二种情况就是全球价值链理论所设想的,厂商在与海外买家的接触中,接受其生产和管理上的指导,逐渐发展壮大。
这类企业一般都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可以从海外直接接单。
在加工能力不够的时候,也会分一部分订单给集群里的其他小厂。
但是,一般来说他们没有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
与其比较,倒是下面介绍的外贸公司通过掌握的进出口权,真正的发挥着服装集群组织者的作用。
图表出口导向型服装产业集群一览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2、作为组织者的外贸公司在中国,长期以来,只有集群内部一部分龙头企业,以及位于省,市,县的国营外贸公司,拥有进出口权。
尤其外贸公司,因为不在集群内部,虽然作用突出,却很少受到关注。
这里,通过江苏省最大的外贸公司X公司的案例,研究一下外贸这个隐身的组织者的具体功能。
外贸公司的业务,一般是以单个或者少数业务员为单位进行的。
首先看外贸公司是如何寻找买家的。
X公司一般通过参加国内的广交会,华交会,或者海外的巴黎,杜塞尔多夫的展会来结识新的买家。
有的时候,通过客户介绍也是重要手段。
一个业务员通常会和若干客户保持合作关系,不大会集中于单一的买家。
O先生的客户中,6成来自日本,4成来自欧洲。
在与客户谈订单时,X公司的业务员会向其建议使用什么面料。
面料成本占成品的6成,外贸公司可以通过对面料的建议提高他们相对于国外买家的谈判能力。
江苏和浙江两省有众多的纺织集群,服装生产所需的9成的面料都可以在这两个地区采购到,这是外贸公司的优势所在。
X公司的业务员经常亲自去采购面料。
面料集群中一般有专业市场,里面有非常专业的面料商。
考虑到效率,业务员常常通过面料商与面料厂打交道。
他们与面料商的合作非常稳定,有时甚至有十几年的交往。
X公司的辅料也是业务员亲自采购。
在X公司的所在地,有浙江人开办的专业的辅料公司。
客户下单以后,X公司的业务员会让本公司的加工厂,或者省内各大服装集群的加工厂来进行加工。
O先生选择了金坛这个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
不同工厂加工的产品会有所差异。
O先生的衬衫放在3-4家厂,夹克放在3-4家厂,裤子放在若干家厂。
一般来说,X公司的业务员会从一家工厂包下5-8条生产线,让其满负荷运转。
这种做法既可以保证工厂有稳定的订单,又能保证稳定的加工质量。
不过,外贸公司很少会把整个工厂包下来。
对于加工厂来说,从若干家同时接单,要比仅和一家做有更大的激励。
X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质检(QC)队伍,成员都是服装加工厂出来的熟练工人。
O先生常常将QC人员派到工厂,监督质量管理。
不过,X公司极少用自主品牌在国内外市场销售。
服装设计和市场营销需要的技巧,与做贸易,做工厂差别很大,不是轻易就能学会的。
X公司的案例,反映了服装外贸公司,通过参加展会,在使用面料时积极提出建议,控制加工工厂等方式,不断强化与海外买家的谈判能力。
江浙地区广泛分布的纺织,服装集群,则进一步强化了外贸公司的竞争力。
但是,因为长期以来仅仅与国外买家开展业务,即使X公司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没能很好的形成卓越的市场营销和策划,设计能力。
三、大企业主导型集群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表示,第三种类型的服装集群可称作“大企业主导型”。
因为仅有11处,能否成为独立的类型,还有待商议。
从表2统计结果和手头的资料来看,此类集群是以本土的大企业为核心发展起来,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销售。
不过,由于没有成立专业市场,大企业不得不自主的组织生产和销售。
由此,该类集群在反映企业成长的两项指标上十分突出。
具体而言,1、此类集群中大企业的成长十分突出。
如同表2所示,所有的集群中都能观察到龙头企业的成长。
另,虽然数据不太严密,根据平均产值和企业数计算,此类集群每个企业的平均产值最高。
2、此类集群中企业创建国家级品牌的案例相对来说最多。
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些大企业针对国内市场较高层次的消费群,积极的推行品牌战略。
从反映服装集群整体发展的指标来看,大企业主导型集群没有什么突出之处。
3、只有一个集群里开办展会。
大企业主导型集群中,营销活动主要是大企业围绕国内的中高端市场展开的。
他们没有太多的动力去开办展会,推动整个集群提升档次,推广区域品牌。
4、这一类型中形成服装产业链的集群最少。
这是因为大企业能力较强,可以从外部直接采购中间产品,或者在公司内部一条龙生产。
他们缺少与集群内其他企业分工合作的动力。
图表大企业主导型服装产业集群一览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