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幻灯片PPT课件

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幻灯片PPT课件

36
未洗的手
漂洗的手
(只用清水)
2019/10/29
37
洗净的手 洗净的手 (用皂液) (用消毒剂)
2019/10/29
38
法规要求:附录第二十四条
正确穿戴洁净服,必须包盖全部头发、 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口 罩要罩住口鼻;洁净鞋应能遮盖住全脚。 并定期按规定清洗。离开洁净室,必须 脱掉洁净服装。
第三十三条 参观人员和未经培 训的人员不得进入——
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
特殊情况确需进入的,应当事先对个 人卫生、更衣等事项进行指导。
2019/10/29
11
一、人员卫生
法规要求
第三十五条 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 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
2019/10/29
12
摘下个人饰物:耳环、手表、戒 指、项链等 不得留长指甲
21
法规要求:附录第二十四条
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 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 式应当能够满足------
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2019/10/29
22
人是第一的(主要)污染源。
清 洗、包 裹
根据不同洁净区要求, 穿戴不同衣服
2019/10/29
23
人是第一的(主要)污染源。
提醒:进入洁净区人员不得化妆, 否则需清洗去除化妆品
2019/10/29
13
一、人员卫生
人体是一个永不休止的污染媒介。
人是药厂中最不清洁的成份,是最
大的污染源。
我体检过了, 没问题!
2019/10/29
14
人类是第一的(主要)污染源。
人们每24小时就会脱落皮肤表面上最外层 的皮细胞。这等于每天高达109( 1000,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40页PPT文档资料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40页PPT文档资料
层流洁净室的进风面布满高效过滤器,整个送风面 是一个大送风口,送风气流经静压箱和高效过滤器的均压 均流作用,从送风口到回风口气流流线彼此平行,充满全 室断面,以均速向前推进,就像个大活塞,把室内原污染 空气排入回风口,从而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
5、其他要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9年修订)规定 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大于 5Pa,洁净区与室外的静压差大于10Pa。
室。 人在自然活动时,人体散发出的热量
可形成一股热流,使大于0.3μm的微小粒 子扩散,扩散量可达到每分钟近千百万粒。 粒子中大部分是10~300μm的皮屑。粒子 由衣服、皮肤、头发、嘴巴、鼻腔及化妆 品等途径往外散发,粒子污染了洁净室。
消毒用途 皮肤 地漏 环境消毒 皮肤、工具、设备、 容器
熏蒸无菌室
过氧乙酸
0.5%
皮肤消毒
新洁尔灭(苯扎溴 铵)
0.1-0.2%
杜灭芬(消毒宁) 0.05-0.1%水溶液
洗必泰
0.02-0.05%水溶液
皮肤、工具、设备、 容器 皮肤
皮肤
性质
溶于水,呈碱性反应,有除垢作用,杀菌 力强,有毒性,消毒手有麻木感。
3、空气过滤器
过滤器是实现空气净化的主要手段,是洁 净空调的主要设备之一。空气过滤器一般 按其过滤效率的高低分为初(粗)效、中 效、亚高效、高效。过滤器的性能指标有: 效率、阻力、容尘量以及风速和滤速。
过滤器性能参数、滤料用途表
类别
捕集的尘粒 (粒径 μm)
计数效率(%)(对粒 径为0.3μm的尘 粒)
介质的性质:制剂中含有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 增强细菌的抗热性。细菌的生存能力也受介质PH值的影 响。一般中性环境耐热性最大,碱性次之,酸性不利于细 菌发育。

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
感染性皮肤病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适当的护肤品。
卫生管理和应急措施
卫生管理
建立有效的清洁计划,培训员 工正确使用清洁用品。
应急措施
制定明确的应急预案,提供培 训和演练。
急救知识
培养员工的急救意识和基本急 救技能。
环保意识和微生物的重要性
环保意识对保护微生物的栖息地至关重要。微生物在环境中扮演着分解有机 物、提供养分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
食品安全和卫生
1
清洁厨房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减少食物污染的风险。
2
储存和处理食物
遵守食物储存和处理的卫生标准,防止食物变质和细菌滋生。
3
食品安全知识
了解食品安全知识,避免食物中毒或细菌感染。
结论和要点
• 根据课程目标,学习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 •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区别。 •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方法。 • 了解卫生管理和应急措施。 • 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微生物的重要性。 • 了解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
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 训课件
欢迎参加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课程。通过本课程,你将了解细菌和病 毒的基本差异、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方法以及卫生管理和应急措施等内容。
课程目标
1
增加基础知识
掌握关于微生物和卫生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
2
提高认识
加深对传染病、卫生管理和环保意识的认识。
3
掌握应急措施
学习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做出适当的应急措施。
细菌和病毒的基本区别
1 大小不同
细菌相对较大,而病毒非常微小。
2 构造பைடு நூலகம்异
细菌是生物细胞,而病毒是由遗传物 质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课件

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课件

临床卫生微生物学
诊断感染性疾病
临床卫生微生物学通过分离、鉴定病原体,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提供依据和支持。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尿路感染、皮肤 感染等。
监测耐药性
临床卫生微生物学通过监测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 供指导,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卫生微生物学参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影响 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和质量。
微生物学与公共卫生
传染病防控
通过微生物学方法,对传染病进行监测、预警和 防控,保护公众健康。
环境卫生管理
利用微生物学手段,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和改善 ,提高环境质量。
健康教育与宣传
通过微生物学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卫生健康问 题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02
微生物学基本概念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的定义
血清学试验
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血清学试验,鉴定微生物的血清型和免疫 学特性。
05
卫生学微生物学的实际应用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
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通过研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存在、繁殖和污染过程,为食品安全提供理 论依据和保障措施,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质量。
预防食源性疾病
人体微生物组研究
探究人体肠道、口腔和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揭示微生 物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资源利用
利用有益的微生物种类,开发应用于工业、农业和环保等领域的 产品和治疗方案。
微生物组与疾病的关系
研究人体微生物组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开发新的诊断、 治疗和预防策略提供帮助。
THANKS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通过检测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包括细菌性肠炎、食物中毒等。

《医学微生物》课件

《医学微生物》课件

2023-11-04CATALOGUE目录•医学微生物概述•细菌学基础•病毒学基础•真菌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实验技术•医学微生物临床应用•医学微生物研究进展01医学微生物概述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

它们具有能在宿主细胞内或体外独立生存繁殖的特点。

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形态、遗传、生态等特点,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等三大类。

其中,细菌为单细胞原核生物,具有坚硬的细胞壁、无芽孢等特点;病毒为非细胞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繁殖;真菌为多细胞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等特点。

微生物的致病性某些微生物可引起人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病毒等,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微生物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微生物的共生作用正常人体表面及肠道内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人体之间建立了共生关系,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肠道微生物群落可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口腔微生物群落可维持口腔卫生等。

微生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微生物可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对多种疾病起到预防作用。

例如,卡介苗接种可增强人体对结核病的免疫力。

微生物的致病性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致病特点,可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如呼吸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传染病的预防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可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进行预防。

例如,对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措施进行预防。

微生物的致病性及预防02细菌学基础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壁,以及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球菌的形态与结构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通常具有长条形的细胞形态,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同时还有脂磷壁酸等特殊成分。

杆菌的形态与结构如霍乱弧菌,具有弯曲的细胞形态,细胞壁由肽聚糖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外毒素,具有致病性。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卫生微生物学ppt课件

卫生微生物学ppt课件

(a) Microorganisms are observed in a sick animal and
(b) cultivated in the lab.
(c) The organisms are injected into a healthy animal, and(d) the animal develops the disease.
天花患者
ppt课件.
29
1348年突尼斯港成立检疫所。 1376年拉格撒(Ragusa)制定30d(后
ppt课件.
27
1.2.3.2 同一时期,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Ивановский И.Д)于1892年发现 了第一个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pp叶t课件病. 病毒
28
1.3. 近代与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1.3.1疾病预防的卫生学起源 1998~1022AD我国北宋真宗时传说 峨眉山人为王旦之子种痘。
卫生微生物学
ppt课件.
1
1 绪论
(1)学习目的:通过对卫生微生物学的历 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全面认识与了解, 为人类健康服务。
(2)掌握卫生微生物学定义与相关慨念。 (3)熟习卫生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范畴
和基本方法,研究的意义与前景。
ppt课件.
2
教学过程核心文化
少领同学背书,培养学习兴趣!促发集中、发 散思维,领悟课 程核心意义。
ppt课件.
17
巴斯德的成就
1、巴氏消毒法:加热杀灭 微生物,用于食品、 饮料加工。 2、每种传染病都由一种 微生物引起。 3、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 在特殊培养下可减毒,可 变成预防该病的疫苗。建 立了微生物学理论。
பைடு நூலகம்
ppt课件.

卫生及微生物知识培训PPT78页

卫生及微生物知识培训PPT78页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卫生及微生物知识培训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 的健康。该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身体、精神及社会 生活中的完美状态”。 世卫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卫生问题的指导和协调机构。 它负责对全球卫生事务提供领导,拟定卫生研究议程, 制定规范和标准,阐明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方案,向各 国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监测和评估卫生趋势
第七条 对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人员应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培 训和考核。
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
0603 从事药品生产操作的人员应通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后上 岗,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0609 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应定期进 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 3
WK制药
GMP培训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由于各种 人为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 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环 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 的有害影响 常见的污染来源 生产性污染 工业三废 生活性污染 垃圾 污水 其他 噪声 微波 电磁辐射 自然灾害
环境(environment): 人类的环境,包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WHO)“环境”是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
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 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
卫生学从保证人类健康地生活和生产、预防疾病的角度出 发,它所研究的环境主要包括空气、水、食物、土壤与其他 生物在内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因素
毒20万人,死亡2500人,1984) (1986)
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食物链——生物浓集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
特异性损害 光化学烟雾,眼睛红肿,呼吸道刺激,慢性中毒,致 癌、致畸,免疫功能损伤
非特异性损害 表现为发病率升高,人体抵抗力下降,劳动能力下降
引起的疾病——传染病 公害病 职业病 食物中毒
(二)、大气污染与疾病
二氧化硫 酸雨
氮氧化物 光化学烟雾
飘尘 悬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物,料径小于10微米能才时间悬浮于空气中
11
WK制药
GMP培训
(三)、室内空气污染
人的活动:人呼吸过程中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水蒸汽, 空气中氧减少;人说话、咳嗽、喷涕时,随飞沫可排出呼吸 道粘膜表面的病原微生物;人的皮肤、衣物,可散发出碎屑; 人走路,可扩散灰尘
WK制药
GMP培训
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
1
WK制药
内容
GMP培训
卫生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药品生产中的知识应用 GMP文件的规定
2
WK制药
GMP培训
GMP的要求
SFDA GMP(98)
第六条 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的人员应经专业技术 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对从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强污染性、高致敏性及有 特殊要求的药品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人员应经相应专业的技 术培训。
4
WK制药
GMP培训
卫生学的主要内容
环境与健康 人与环境 生活环境和健康 食物与健康 生产环境与健康 社会行为因素和健康
卫生保健原则和措施 三级预防 卫生立法与监督
卫生统计方法 分支学科: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
5
WK制药
GMP培训
一、环境与健康
(一)、人和环境
构成环境的因素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6
WK制药
GMP培训
•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n)
• 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 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现有193个会员国。 1946年国际卫生大会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 194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成立。于是每年的4月7 日也就成为全球性的“世界卫生日 ”。
10
WK制药
GMP培训
二、生活环境与健康
(一)、空气
太阳辐射 紫外 红外 空气离子:空气中带有阳电或阴电荷的离子 空气中负离子对人体的作用是有益的,可调节中枢神经的
兴奋和抑制,刺激造血功能,降低血压、改善肺的换气功能、 促进组织细胞生物氧化还原的过程,可以改善睡眠,振奋精 神,提高工作能力
天气与气候
WK制药
第一部分 卫生学基本概念
卫生学
卫生:保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新华字典) 卫生学:研究保护身体健康的科学
现代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GMP培训
卫生学
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的一门学科,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 导下,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 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 求的理论根据和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劳 动能力的目的
建筑材料及家俱 (四)、水
水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之一,成人体内水分占体 重的65%左右,成人一日需水量约2-3L
水污染与疾病 饮用水的卫生要求
流行病学上是安全的 不含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感官性状良好 色度、浑浊度、臭、味 化学性状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 PH、重金属
9
WK制药
GMP培训
严重的环境污染——公害 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公害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水俣病事件(汞)
马斯河谷烟雾 事件(含硫矿石冶炼
1930)
光化学烟雾事
件(汽车废气,1943洛杉
矶,1964东京)
痛痛病多氟联 印度博泊尔异 苏联切尔诺贝
苯污染食用油1968)
氰酸甲酸事件(中 利核电站事件
7
WK制药
(二)、人与环境的关系
GMP培训
首先表现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新陈代谢

与 环 境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也是在长期的种属发生历史过程 中与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的结果
生 态 平




从生物人体来看,环境既是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
和物质的来源,又是一切感觉、反射活动的泉源
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人类的疾病和健康与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人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关系, 以及基于这种认识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采取的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的措施,就是卫生学的萌芽。而随着8人 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致病因素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到生活、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各个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