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敬人书籍设计赏析
“世界最美的书”赏析

中国历年“世界最美的书”赏析“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代表了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的最高荣誉,评判标准主要有四点:1)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字图像之间的和谐;2)书籍的物化之美,对质感与印制水平的高标准;3)原创性,鼓励想像力与个性;4)注重历史的积累,体现文化传承。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吸引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图书设计艺术家参选,反映了当今世界书籍艺术的最高水平。
自1961年以来已经举办了36届。
“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有着严格的评审程序和全面的评审要求。
每届评委会基本由7人组成,他们均是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著名书籍艺术家和教育家。
在评审要求方面,“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强调书籍整体的艺术氛围,要求书籍的各个部分,封面、护封、环衬、扉页、目录、版面、插图、字体等在美学上保持一致,装帧形式必须适合书籍内容,在制作上达到最高的艺术水平和最高的技术水平相统一。
自二〇〇四年《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荣获“世界最美的书”金奖至今,我国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的书籍如下:1.2004年金奖(唯一):《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2.2005年荣誉奖:《土地》、《朱叶青杂说系列》3.2006年金奖:《曹雪芹风筝艺术》4.2007年铜奖:《不裁》5.2008年荣誉奖:《之后》特别制作奖:《蚁呓》6.2009年荣誉奖:《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7.2010年荣誉奖:《诗经》8.2011年荣誉奖:《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9.2012年银奖:《剪纸的故事》荣誉奖:《文爱艺诗集》1一、2004年度“世界最佳图书”(唯一)金奖:《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版式设计:蠹鱼阁(申少君)、高绍红封面设计:张志伟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注:本书有三个版本,并分纸面、布面)整本书采用中国传统线装方式,书籍外壳烫金,字体用凹版印刷,打开方式是自右向左,读者也能从纸张的色彩、重量,到装订风格、外包装设计等细节中体会到设计者的匠心。
《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一函两册,传统样式却充溢着现代技术美感的精致装帧,古雅大方,一着眼便令人赏心悦目。
“书衣大师”吕敬人

“书衣大师”吕敬人作者:暂无来源:《莫愁·天下男人》 2016年第6期陈是如他是“中国书籍设计第一人”;他发动了一场书籍形态学的革命,在传统与现代书装业之间修砌出一道分水岭,将传统的书籍装帧推向了书籍形态价值建构的高度。
创作“最美图书”上世纪80年代末,吕敬人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被公派去日本进修,跟随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学习。
在杉浦康平位于日本神户的工作室里,初来乍到的吕敬人从最基础的“学徒”做起。
杉浦康平对细节把控是出了名的严谨,设计一本书时,必然要和作者、插图画家、出版社的编辑共同讨论文稿,从文字到图像、结构等方方面面来塑造作品。
在那个电脑排版还未兴盛的年代,吕敬人一开始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老师的指点下,拿着小镊子一点一点对字体和图案做着各种拼接。
“书籍设计绝不只是简单地做个封面设计和装帧而已,它应该由表及里、由内而外,与书籍本身的内容完美契合,而且还涉及到各种领域的知识介入。
”杉浦康平对图书整体设计的理念让吕敬人豁然开朗。
此时,中国的书籍设计与书的文本还处于割裂状态,只谈装帧,不谈整体。
这段求学经历,让吕敬人对书籍设计有了重新的认识。
回国后,上世纪90年代末,吕敬人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最美图书”的创作。
接到《梅兰芳全传》设计委托之初,出版社只要做封面,整本书只有五十万字的纯文本,没有一幅图片。
吕敬人将书通读了几遍,陷入了沉思。
“这样简陋的装帧思路,怎么能将一位表演艺术家的视觉形象充分表现出来呢?”仅做封面肯定是不行的,经过一番思虑,吕敬人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了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诚恳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梅葆玖望着这个“多此一举”的书籍设计师,不禁眼前一亮。
他当场答应吕敬人,可以帮他寻找父亲的照片,以充实书本内容。
不久,吕敬人拿到了梅兰芳各个时期、不同层面的大量图片,巧妙地编排和设计在文本中,整本书一下子显得生动丰满了许多。
在设计书衣时,为了更好地突出梅兰芳的人物形象,吕敬人经过反复设计,最后打算为书口做可以左翻右翻的设计:左翻是梅兰芳穿戏服、女性身姿的舞台形象,右翻是穿着马褂的生活形象。
吕敬人书籍设计作品赏析

吕敬人书籍设计作品赏析作者:周梦琪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吕敬人是著名的中国书籍设计师,是中国书卷文化推广的守护者。
他的设计作品对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书籍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吕敬人书籍设计作品的赏析,研究其书籍设计中的材质之美,造型之美,文化之美,以此来从中得到思考和启发。
关键词:吕敬人;书籍设计;材质之美;造型之美;文化之美每一个时代的书籍设计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點,在这个电子产品发展迅速的时代,纸质品也受到了许多人的重视,特别是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书籍设计出现了丰富多彩、百家争鸣的状态,出现了各种优秀的设计作品和设计师。
吕敬人是著名的书籍设计大师,他的书籍设计风格被世人尊称作“吕氏风格”。
简单说,吕氏风格是一种将书籍的人文精神内涵与视觉版式风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书籍设计理念。
[1]在吕敬人的设计中,他的书籍设计考虑全面,对书籍材质、造型、文化内涵的把控展现了他深厚的书籍设计功底,他所设计的作品非常具有设计之美,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一、吕敬人书籍设计的材质之美(一)《怀珠雅集》的材质之美《怀珠雅集》的书籍内容展示了收藏家和文人的藏书票。
[2]这本书封皮的材质采用了瓦楞纸,首先瓦楞纸本身特殊的结构对书籍产生了保护作用。
其次在触觉上,瓦楞纸表面凹凸不平,人们在拿到这本书时,会感受到瓦楞纸的触感,产生新奇的感受。
最后瓦楞纸立体的波浪形条纹也为这本书的封皮增添了一丝质朴的韵味。
这本书最里面的封面是粗纹的磁青纸(瓷青纸),中国以前线装图书的封面和封底也多是采用瓷青纸。
这种纸质的采用给人一种怀旧复古的感觉,而且这种粗纹的纸质,让人与书在触觉上产生了对话。
另外毛边宣纸的书签,既小巧又雅致,这些书签是吕敬人要求工人们用手撕的,他认为这样才能保存自然状态,露出纤维。
这本书的形式采用宣纸、瓦楞纸、瓷青纸的组合,遵循传统但不照搬,为整本书营造了古雅的文化氛围。
中国记忆书籍设计分析

中国记忆书籍设计分析喜讯又至。
近日,著名装帧设计大师吕敬人的作品《中国记忆》又一次在“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中获奖,这已是连续第6年中国图书在这项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图书设计评选活动中获奖。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一年一次。
这德国莱茵河畔的书衣百影总能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眼球。
我国参加这项评奖从2003年开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先面向全国组织“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入选图书再选送次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从2004年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到2005年的《土地》再到《不裁》和《中国记忆》,这些全世界最美的书究竟长啥样?或许新科“最美”《中国记忆》可以给我们些许灵感与启发吧。
《中国记忆》与记忆中国一把大胡子,一脸艺术家气质,一大堆获得“中国最美”和“世界最美”称号装帧作品,吕敬人的名字,在中国书界如雷贯耳。
1998年创立的敬人工作室也成为中国书籍装帧工作室的参照标杆。
招牌性的敬人式微笑,叫人第一眼就打心底里喜欢上这个泰斗级书装大师。
《中国记忆》,是又一部典型的“吕氏风格”之作。
尽管大师努力追求每一次设计的不同体验,“吕式风格”却已悄然出现。
从《黑与白》开始,《美丽的京剧》、《书艺问道》、《朱熹榜书千字文》等等,一系列的作品几乎反映出吕大师的整个人生追求和审美品位,也得到了认可。
这次“世界最美的书”获奖作品《中国记忆》,是奥运期间对全中国各地博物馆的精品展览的收集,该书作者希望能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展示和图书的形式,更多的关注了解中国文化,给更多中国人和海外人士留下深刻的记忆。
很明显,这样的内容和定位是符合吕老的一贯喜好和偏爱的。
《中国记忆》的装帧设计延续着一如既往的中国风,周身融进诸多的中国元素:水墨晕染、原始象形文字、中国书法配以中国红的书名、古朴典雅的外包装,勾勒出一个东方美学的综合体。
这个综合体也同样获得了西方评委们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敬人美学初长成在对中国文化的把握和理解上,吕敬人是中国那么多的优秀设计师中屈指可数的。
吕敬人-谈书籍装帧设计

吕敬人-谈书籍装帧设计2011-02-21 11:14:57来自: 张艾米(做快乐勇敢坚定勤奋的小青年)吕敬人书籍设计欣赏/photos/album/44727303/吕敬人简介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视觉艺术家、师从神户艺术工科大学院杉浦康平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各部门出版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
1996年起接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不仅在国内国际的展览、比赛上获过不少金奖,而且还编、译、写过数本书籍装帧、设计方面的著作。
获奖作品:1981年《蛇类》获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封面设计优秀奖;1984年《秦一世、秦二世》文学插图入选捷克斯洛伐克国际插图展;1986年《生与死》获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封面设计银奖;1995年《中国民间美术全集》获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整体设计金奖,《黑与白》获第四届书籍装帧展区设计金奖;《三S之行》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书籍装帧金奖;1997年《书籍形态学探议》获全国第三届书籍装帧研究成果金奖。
编、译、著及主要设计:1992年编著《日本当代插图集》(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1993年编译《菊地信义装帧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96年合著《书籍设计四人说》举办吕敬人、宁成春、朱虹、吴勇书籍设计四人展(中国出版社);1996年担任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五十卷《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总设计。
1998年担任一百卷《中国文化通志》总设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编著《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
1998—1999年分别参加华人设计百杰展,台北华人书籍设计名家邀请展,韩国亚洲设计家艺术作品展等。
担任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展评委。
获奖2000年北京国际平面设计大赛获优秀CI设计奖2002年获中国十大杰出设计师奖2002年《敬人书籍设计2号》获第十四届香港印制大赛书籍设计意念奖2003年《中国书院》获第十五届香港印制大赛冠军奖、全场大奖,《少林寺》获特种装冠军奖,《怀珠雅集》纸类包装冠军奖2003年《中国书院》获第一届“中国最美的书奖”2004年《范曾谈艺录》、《对影丛书》获第二届“中国最美的书奖”2005年《天边的彩虹》获第三届“中国最美的书奖”论著2000年著《敬人书籍设计》(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年著《敬人书籍设计2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著《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编《书中梦游》(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04年编著《翻开——中国当代书籍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著《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合著《现代平面设计与制作实用手册》(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6年合著《在书籍设计时空中畅游》(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著《书艺论道》(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02-21 11:20:42 张艾米(做快乐勇敢坚定勤奋的小青年)吕敬人:让书和读者去恋爱「书房主人」吕敬人,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视觉艺术家,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敬人设计工作室艺术总监。
吕敬人

吕敬人“...纸张美的本质是什么?是「亲近」之美,是我们与周边生活朝夕相处的亲近感,是由纸张缀钉而成的书籍既有纯艺术的观赏之美,更具在使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的视、触、听、嗅、味五感交融之美。
”—吕敬人做书,一定要注意书籍语言的形态与表情,这样才能很好的给读者传递信息.吕先生认为书装和包装是不一样的!书籍装帧设计不能仅仅局限在版式,构成,平面这些东西,书蕴涵了电影,艺术,文化等等,做书就要把这些语言生动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在做书的过程中充分享受这种快乐,同样,做书的人感到快乐,读者也就能感受到读书就是一种快乐与幸福,快乐是可以互相感染的!------ 吕敬人吕先生做的书很具有本土文化!他说:作给中国人看的书,一定要热爱本土文化,讲究中国人的元素,研究中国人欣赏与审美的习惯,然后加入西方设计的规则,作出最好的艺术创意!推陈出新!有新鲜感,不能作重复的概念书,让读者读来有趣,轻松自然!一个好的书籍装帧设计能给书籍增值,更有效的积累知识,能队信息进行质变!从创造中再创造!!!简介:吕敬人(1947.8.26—) 上海人。
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视觉艺术家,AGI国际平面设计协会会员。
师从神户艺术工科大学院杉浦康平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各部门出版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
1996年起接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创立敬人设计工作室。
2007年由台湾《天下杂志》评为亚洲十大设计师之一。
2008年由南方传媒集团颁发首届华人艺术成就大奖。
中国十大杰出设计师之一。
不仅在国内国际的展览、比赛上获过不少金奖,而且还编、译、写过数本书籍装帧、设计方面的著作。
抬头一个“敬”字吕敬人,他人如其名,玄机就在他名字最中间的那个字:敬。
微笑,不是他的第一表情,而是他的惟一表情,对别人,他永远都是客客气气。
中国记忆设计作品赏析

中国记忆设计作品赏析
吕敬人:《中国记忆》现代语境下的东方之心
——访2008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获奖作品《中国记忆》设计者吕敬人
理念:回归东方文化
吕敬人:这次有36个国家参评,在700多本书中评选14本,获奖机率较小。
如同每次送评的中国最美的书一样,《中国记忆》能获评“世界最美的书”,首先应归功于书自身具有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的魅力,颇具内涵分量。
其次,在这本书的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如首都博物馆专家们的精心拍摄、编辑以及与设计者的互动;如文物出版社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因为社长就是一位艺术家;还有就是得益于雅昌彩印有限公司一贯坚持的专业精神。
通过这样全方位的合作,才最终把书籍整体设计理念充分地展现出来。
我的设计风格并不成熟,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摸索。
我想,若自认为有了
所谓风格,就会停止尝试和探索。
我是一个艺术上不太安分又永不满足的设计师,对每本书的设计总抱着新鲜的态度,希望不重复自己,虽然注入了很多心思和心力,但仍有不少败笔之作。
评判一本最美的书的标准是什么?我想莱比锡提出的评判标准值得借鉴:第一是设计和文本内容的完美结合;第二要有创造性;第三,它是给人以阅读享受的,一定是在印刷和制作方面有最精致、独到的地方。
沟通的魅力——浅析吕敬人书籍装帧中的沟通功能

170文化长廊沟通的魅力——浅析吕敬人书籍装帧中的沟通功能王蔷 景德镇陶瓷大学摘 要:通过对吕敬人先生书籍装帧作品的剖析,来研究如何升华书籍装帧的整体,内在和物化的整个过程,进而使人与书进行更好地沟通,达到和谐。
关键词:人与书;沟通;吕敬人作者简介:王蔷(1993-),女,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170-02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沟通,唱、喊、叫等方式都在进行语言表达,无论是为了达到相互理解还是生存需要,这些都需要进行沟通。
同样的,人与书也需要“沟通”,或是中外文明的交流,或是现代与过去的穿梭体验,再或是无限知识的获取都需要人与书籍的“沟通。
就如,吕敬人先生所说:“人与书是不断对话的,他是一个动态的阅读行为。
”吕敬人先生是中国著名书籍设计大师,插图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成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副主任,敬人设计工作室艺术总监。
吕敬人先生多次获得国内外书籍设计大奖,他独特鲜明的设计风格和附有深厚底蕴的文化理念,使他成为中国书籍装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书籍设计师之一。
从吕敬人先生的书籍装帧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能完整的掌握书籍的信息,用感性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去铸造书籍,他的书籍装帧设计使读者怦然心动,还能使读者通过视、听、触、闻、味不同的感官去体验书籍等魅力,去与书籍沟通。
然而缺乏“沟通”的书籍设计,容易产生矛盾、误解甚至是厌恶。
而书籍装帧设计师的责任就是使人与书更轻松,更简单,更有趣的进行无障碍交流,这样的设计才能达到人与书的内容沟通,人与书的精神沟通。
如何将书籍装帧设计进行演绎并表达的更简、更易、更趣地与人沟通,是书籍设计者不断追求的设计使命。
从整体构造、物化表现、物化过程三个方面就能够体现吕敬人先生的书籍设计巧妙的使人与书进行无障碍全方位的沟通。
一、与书籍整体构造的沟通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获取知识的工具和接受信息的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中的变化,从而使各卷既保持了横向的连续性,同时 又具有纵向的连续性,造成了全书视线的有序流动。
谢谢观赏
吕敬人 书籍设计赏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物简介
吕敬人,1947年出生于上海,著名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 授、吕敬人 吕敬人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成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 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敬人设计工作室艺术 总监。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编辑室编辑、主任、编审、出版社编委。1989年赴日,师 从日本神户艺术工科大学教授、世界著名设计家杉浦康平。
在书籍形态的设计中,所谓秩序之美, 不仅指的是各表现性要素共居于一个形态 结构中,更指的是这个结构具有美的表现 力。纷乱无序、杂乱无章的文字、图像、 等在和谐共生中能产生出超越知识信息的 美感,这便是秩序之美。
吕敬人的书籍形态设计非常强调民族性和传统特色, 但他不是简单地搬弄传统要素,而是创造性地再现它们, 使之有效地转化为现代人的表现性符号。吕敬人的书籍 形态设计也因此具有了浓郁的非欧美日的本土性色彩。
《西域考古图记》的封面用残缺的文物图像 磨切嵌贴,并压烫斯坦因探险西域的地形线路图。 函套本加附敦煌曼荼罗阳刻木雕板。木匣本则用 西方文具柜卷帘形式,门帘雕曼荼罗图像。整个 形态富有浓厚的艺术情趣,有力地激起人们对西 域文明的神往和关注。
在借鉴传统和当代设 计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地
创造各种新的视觉样式,
握制作书籍制作的工艺流程,现代高科技、高工艺是创造书籍新形态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吕敬人那里,工艺流程不 仅构成其工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也构成书籍形态之美的一个方面。很显然,高工艺、高技术在这里已升华到审 美层次,成为书籍形态创造中的一个具有特殊表现力的语言,它可以有效地延伸和扩展设计者的艺术构思、形态创造以 及审美趣味。
吕先生主要是设计书籍,中国书籍除了版式多姿多彩 外,在装订上也非常丰富,好多做设计的人往往忽视了装 订上的传统性。传统书籍的“甲骨装”、“简策”、“卷 轴装”、“经折装”(旋风叶)、“蝴蝶装”、“包背 装”、“线装”等等,丰富得不得了,现在青年设计师, 多半以为就仅仅是线装一种类型。
吕敬人一向强调的“工艺之美”,他对工艺流程和技术的要求之严也是人所共知的。他强调设计师“必须了解和把
采用各类材质,运用各种 手法,从而显示出前所未 有的实验性,也是吕敬人 设计的一个显著追求。可 以说,几乎在所有的书籍 形态设计中,吕敬人都会 或多或少地进行某种实验, 这使他的书籍形态设计一 直保持着创新特征。
吕敬人认为,工艺流程不仅构成其工学实践的一 个重要环节,而且也构成书籍形态之美的一个方面。 很显然,高工艺、高技术在这里已升华到审美层次, 成为书籍形态创造中的一个具有特殊表现力的语言, 它可以有效地延伸和扩展设计者的艺术构思、形态创 造以及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