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政策与未来趋势解读
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导语: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低碳排放的新型能源来源,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重视和探索。
本文将探讨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
第一部分:生物能源的定义与分类生物能源是指利用生物质资源作为原料,通过化学、物理或者生物技术将其转化为可用的能源形式。
根据能源形式的不同,生物能源可以分为生物质能、生物液体燃料和生物气体燃料三种类型。
1.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指利用在土地上生长的有机物质,如作物秸秆、农业废弃物、木材等,通过燃烧或者气化等方式产生能量。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形式,广泛运用于农业、农村能源和工业领域,如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能源供热等。
2. 生物液体燃料:生物液体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质资源,通过化学或者生物技术将其转化为液体燃料。
其中最常见的是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
生物乙醇主要以玉米、甘蔗、木薯等作物为原料,通过发酵和蒸馏等工艺生产而成。
生物柴油则是利用植物油或者动物油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
3. 生物气体燃料:生物气体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质资源,通过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气体形式的能源。
最常见的生物气体燃料是沼气,它是利用废弃物、粪便等发酵产生的混合气体,主要含有甲烷和二氧化碳。
沼气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煤改气、城市污水处理厂等领域。
第二部分: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1. 生物质能利用现状:生物质能是当前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的主力。
在我国,生物质能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农业领域。
农作物秸秆、农业废弃物等被用作燃料发电,有效解决了农村能源问题。
此外,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颗粒燃料等技术也在逐渐成熟,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2. 生物液体燃料利用现状:生物液体燃料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在发达国家,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成为传统石油燃料的替代品。
而在发展中国家,生物液体燃料的开发利用还面临技术、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政策与未来趋势

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政策与未来趋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的加剧,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低碳的能源形式,备受人们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也在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
目前,中国的生物质能源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秸秆、林木、畜禽粪便、城市固体废弃物等。
其中,农作物秸秆是最主要的生物质能源来源,但其利用率仍然很低。
林木能源利用率较高,但因为需求量大,其可持续性受到挑战。
畜禽粪便和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利用也存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难题。
为了加速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其中,以《关于支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意见》为主的政策文件,明确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目标,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
此外,中国加入了《巴黎协定》,也将进一步推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
未来,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样化利用。
除了传统的能源供热、发电、燃料等用途外,将生物质能源用于化工产品、生物医药、生态建设等领域,将成为其发展的新方向。
二是高效利用。
加强生物质能源的研发,提高其能源密度、热值、产率等指标,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三是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将加大对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利用、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同时,以循环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也将促进生物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前景广阔,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将成为其发展的动力。
但同时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规范,实现生物质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趋势与政策评估

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趋势与政策评估一、前言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在汽车燃料、电力发电、热能利用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扩大。
本文将探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评估。
二、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现状1. 生物质能源的概念生物质是指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的残余物、废弃物以及能源植物等非食品作物的生物质部分制成的固体、液态或气态燃料。
2. 生物质能源的应用领域(1) 汽车燃料:生物质能源在汽车燃料的应用上具有广泛的前景,其可通过生物质热解、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液化等技术制成生物油、生物气和生物乙醇等汽车燃料,从而替代传统的石油产品。
(2) 电力发电:生物质能源在电力发电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生物质能源可以通过热电联产、直接燃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等技术制成发电燃料,从而产生电力。
(3) 热能利用:生物质能源在热能利用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生物质热解、燃烧、气化等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热能,进行采暖、烘干等热能利用。
3. 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趋势(1) 技术方面: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支撑。
目前,国内外研发机构正致力于生物质能源的关键技术研究,如生物质热解、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液化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 资源利用方面: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生物质能源得到了广泛的资源利用。
未来,将探究生物质能源的潜在资源,实现生物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3) 利用范畴方面:生物质能源的应用范围将逐渐扩大,增加其在工业、农业、家庭等领域的应用,并借助政策扶持,进一步推广生物质能源的应用。
三、生物质能源政策评估1. 国家能源政策对生物质能源的支持国家能源政策对生物质能源的支持主要包括优惠税收政策、专项基金投入、财政补贴等。
目前,国家对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正在逐步增大。
2. 生物质能源政策的优劣性(1) 优势:生物质能源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推进我国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分析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临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当前发展的热点之一。
生物质能源是指以农业、林业、畜牧业和生活废弃物等作为原料制成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热能、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质气体燃料等。
在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本文将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推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一、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1.生物质热能生物质热能是指利用生物质进行热能转换,使之成为可供人们使用的热能。
生物质热能的利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薪柴燃烧、生物质热水、生物质蒸汽和生物质热电联产等。
目前,我国的生物质热能市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大多数是由传统农村能源替代项目引起的。
然而,这些项目在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2.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质技术手段将其中的有机化合物分离出来,制成可用于代替化石燃料的燃料形式。
生物质液体燃料主要包括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等。
目前我国的生物质液体燃料主要以生物乙醇为主,而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生物乙醇燃料在消费者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非常成功,但是由于墨西哥和巴西等国家对生物乙醇的贸易管制,我国的生物乙醇行业面临诸多挑战。
3.生物质气体燃料生物质气体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质技术手段将其中的可燃气体产生器化学反应后获得的气体化学成分,制成其可用于代替化石燃料的燃料形式。
生物质气体燃料主要包括生物甲烷、生物氢气、生物二氧化碳和生物合成气等。
我国的生物质气体燃料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正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二、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前景展望1.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的生物质能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但是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重视,在城市地区也渐渐出现了生物质能源的需求。
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在传统能源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之际,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生物质能,简单来说,就是由生物质转化而来的能源。
生物质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及其废弃物等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可以转化为电能、热能、燃料等形式的能源。
一、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一)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发电是目前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以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厂。
这些发电厂通过燃烧生物质产生蒸汽,驱动涡轮机发电。
然而,目前生物质发电仍面临一些问题,如燃料收集和运输成本较高、发电效率有待提高等。
(二)生物液体燃料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是常见的生物液体燃料。
生物柴油通常由植物油或动物脂肪制成,可直接用于柴油发动机。
生物乙醇则主要由粮食作物(如玉米、小麦)或非粮食作物(如甜高粱、木薯)发酵而成,可与汽油混合使用。
虽然生物液体燃料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原料供应不稳定、生产成本较高等挑战。
(三)生物质燃气生物质通过气化技术可以转化为生物质燃气,如沼气。
沼气在农村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用于照明、炊事和取暖等。
然而,沼气池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气不稳定、沼渣沼液处理不当等。
(四)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是将生物质压缩成块状或颗粒状的燃料,具有密度高、便于储存和运输等优点。
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受到设备成本高、市场认知度低等因素的限制。
二、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的技术进展(一)先进的转化技术近年来,一些新的生物质能转化技术不断涌现,如热解气化技术、生物化学转化技术等。
热解气化技术可以将生物质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转化为气体和液体燃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生物化学转化技术则通过微生物发酵等过程,将生物质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
(二)多联产技术为了提高生物质能的综合利用效率,多联产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政策与未来趋势

最后,市场拓展将成为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关键。在政府的引导下,生物质能 源将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用,包括工业、电力、交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中国还 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推动生物质能源的全球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未来发展潜力。 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努力,中国有望在未来成为全球 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领军者。这不仅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也将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动力。因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和共同努力, 推动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事业的发展。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其能源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备受。本 次演示将简要介绍中国主要能源利用现状及未来能源发展趋势,以引起读者兴趣。
中国主要能源利用的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持续增长,主要以煤炭、 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为主。其中,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占能源消费总 量的约60%。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炭消费量呈下降 趋势。此外,石油消费量也逐年攀升,主要依赖于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天然 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消费量也在逐渐增加。
1、成为主流能源之一:未来几十年内,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 增加,生物质能源有望成为全球主流能源之一。
2、与其他能源互补:生物质能源在未来将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 能等互补,形成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农业、林业、环保产业等,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节能环保:中国政府正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 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中国主要能源利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主要能源利用所面临的 关键问题主要包括环境保护、资源枯竭等。针对这些问题,以下解决方案值得:
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如何

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如何在当今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的能源形式,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那么,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未来又有着怎样的前景呢?生物质能源,简单来说,就是来源于生物质的能源。
生物质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由这些生命体排泄和代谢产生的有机物质。
常见的生物质能源有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等。
目前,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生物质发电领域,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基于生物质燃烧的发电厂。
这些发电厂通常利用农业废弃物、林业剩余物、生活垃圾等作为燃料,既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又产生了清洁的电力。
例如,在北欧一些国家,生物质发电已经成为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的生产也在逐步扩大。
生物柴油通常由植物油或动物脂肪经过化学处理制成,可以直接用于柴油发动机。
生物乙醇则主要由粮食作物(如玉米、小麦)或非粮食作物(如甜高粱、木薯)发酵而来,可与汽油混合使用。
然而,这两种能源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大规模使用粮食作物生产生物燃料可能会对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开发非粮食来源的原料成为了当前的研究重点。
生物质成型燃料在供暖和工业用能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通过将生物质压缩成颗粒或块状,提高了其能量密度和燃烧效率,方便了储存和运输。
在技术方面,生物质能源的转化技术不断进步。
例如,生物质气化技术可以将生物质转化为可燃气体,用于发电或供热;生物质热解技术能够生产生物油和生物炭,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价值。
不过,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首先,生物质资源的收集和运输成本较高。
由于生物质通常分布较为分散,收集和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其次,生物质能源的转化效率还有待提高。
虽然技术在不断进步,但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在能量转换效率方面仍有差距。
再者,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
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研究

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研究在当今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传统能源供应面临诸多挑战以及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正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生物质能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其所蕴藏的能量。
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现状(一)生物质能的主要来源生物质能的来源广泛,包括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稻壳等)、林业废弃物(如树枝、木屑等)、能源作物(如甘蔗、油菜等)、生活垃圾以及工业有机废水和废渣等。
其中,农业废弃物和林业废弃物是目前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来源。
(二)生物质能的转化技术1、直接燃烧这是最古老也是最常见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
通过将生物质直接燃烧,产生热能用于供暖、发电等。
然而,这种方式的能量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2、生物质气化将生物质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转化为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
这些气体可以用于发电、供热或作为化工原料。
3、生物质液化包括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的生产。
生物柴油通常由植物油或动物脂肪与甲醇等醇类物质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生物乙醇则主要通过发酵农作物(如玉米、甘蔗等)中的糖类物质获得。
4、生物质发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燃烧生物质直接驱动蒸汽轮机发电;二是利用生物质气化产生的气体驱动燃气轮机或内燃机发电。
(三)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的规模近年来,全球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和瑞典等,生物质能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渐提高。
以瑞典为例,其生物质能源在供热和供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地区甚至实现了生物质供热的全覆盖。
在我国,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
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生物质发电项目,同时,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的生产也在逐步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1、收集和运输成本高由于生物质资源分布较为分散,收集和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增加了生物质能开发的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政策与未来趋势一、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发达国家和贫油国家重视石油替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源是以农林等有机废弃物以及利用边际土地种植的能源植物为主要原料进行能源生产的一种新兴能源。
生物质能源按照生物质的特点及转化方式可分为固体生物质燃料、液体生物质燃料、气体生物质燃料。
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一直是在“改善农村能源”的观念和框架下运作,较早地起步于农村户用沼气,以后在秸秆气化上部署了试点。
近两年,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质能源利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沼气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建成3764座大中型沼气池,形成了每年约3.4l亿立方米沼气的生产能力,年处理有机废弃物和污水1.2亿吨,沼气利用量达到80亿立方米。
到2006年底,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农户达2260万户,占总农户的9.2%,占适宜农户的15.3%,年产沼气87.0亿立方米,使7500多万农民受益,直接为农民增收约180亿元。
生物质能源发电迈出了重要步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
液体生物质燃料生产取得明显进展,全国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达到:102万吨,已在河南等9个省的车用燃料中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一)固体生物质燃料固体生物质燃料分生物质直接燃烧或压缩成型燃料及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为原料的燃料。
生物质燃烧技术是传统的能源转化形式,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农村地区已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炉灶1.89亿户,普及率达到70%以上。
省柴节煤炉灶比普通炉灶的热效率提高一倍以上,极大缓解了农村能源短缺的局面。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把生物质固化成型后采用略加改进后的传统设备燃用,这种燃料可提高能源密度,但由于压缩技术环节的问题,成型燃料的压缩成本较高。
目前,中国(清华大学、河南省能源研究所、北京美农达科技有限公司)和意大利(比萨大学)两国分别开发出生物质直接成型技术,降低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成本,为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国生物质燃料发电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的许多糖厂利用甘蔗渣发电。
广东和广西两省(区)共有小型发电机组300余台,总装机容量800兆瓦,云南也有一些甘蔗渣电厂。
中国第一批农作物秸秆燃烧发电厂将在河北石家庄晋州市和山东菏泽市单县建设,装机容量分别为2×12兆瓦和25兆瓦,发电量分别为1.2亿千瓦时和1.56亿千瓦时,年消耗秸秆20万吨。
(二)气体生物质燃料气体生物质燃料包括沼气、生物质气化制气等。
中国沼气开发历史悠久,但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较慢,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个体小厌氧消化池的水平,2004年,中国农户用沼气池年末累计1500万户,北方能源生态模式应用农户达43.42万户,南方能源生态模式应用农户达391.27万户,总产气量45.80亿立方米,相当于300多万吨标准煤。
到2004年底,中国共建成2500座工业废水和畜禽粪便沼气池,总池容达到了88.29万立方米,形成了每年约1.84亿立方米沼气的生产能力,年处理有机废物污水5801万吨,年发电量63万千瓦时,可向13.09万户供气。
在生物质气化技术开发方面,中国对农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的气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截至2006年底,中国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系统的秸秆气化站保有量539处,年产生物质燃气1.5亿立方米;年发电量160千瓦时稻壳气化发电系统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三)液体生物质燃料液体生物质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质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中国的生物质燃料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
“十五”期间,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建设了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厂,总产能达到每年102万吨,现已在9个省(5个省全部,4个省的27个地(市))开展车用乙醇汽油销售。
到2005年,这些地方除军队特需和国家特种储备外实现了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汽油。
但是,受粮食产量和生产成本制约,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质燃料大规模替代石油燃料时,也会产生如同当今面临的石油问题一样的原料短缺,因此,中国近期不再扩大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转而开发非粮食原料乙醇生产技术。
目前开发的以木薯为代表的非食用薯类、甜高粱、木质纤维素等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既不与粮油竞争,又能降低乙醇成本。
广西是木薯的主要产地,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80%,2005年,木薯乙醇产量30万吨。
从生产潜力看,目前,木薯是替代粮食生产乙醇最现实可行的原料,全国具有年产500万吨燃料乙醇的潜力。
此外,为了扩大生物质燃料来源,中国已自主开发了以甜高粱茎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称为甜高粱乙醇),目前,已经达到年产5000吨燃料乙醇的生产规模。
国内已经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辽宁和山东等地,建立了甜高粱种植、甜高梁茎秆制取燃料乙醇的基地。
生产1吨燃料乙醇所需原料--甜高粱茎秆收购成本2000元,加上加工费,燃料乙醇生产成本低于3500元,吨。
由于现阶段国家对燃料乙醇实行定点生产,这些甜高粱乙醇无法进入交通燃料市场,大多数掺入了低质白酒中。
另外,中国也在开展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技术的研究开发,现已在安徽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年产600吨的试验生产能力。
目前,中国燃料乙醇使用量已居世界第三位。
生物柴油是燃料乙醇以外的另一种液体生物质燃料。
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既可以是各种废弃或回收的动植物油,也可以是含油量高的油料植物,例如麻风树(学名小桐子)、黄连木等。
中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率先在民营企业实现,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等都建成了年生产能力l万~2万吨的生产装置,主要以餐饮业废油和皂化油下脚料为原料。
此外,国外公司也进军中国,奥地利一家公司在山东威海市建设年生产能力25万吨的生物柴油厂,意大利一家公司在黑龙江佳木斯市建设年生产能力20万吨的生物柴油厂。
预计中国生物柴油产量2010年前约可达每年100万吨。
二、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政策为了确保生物质能源产业的稳步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行业标准规范生产,法律法规提供保障本世纪初,为解决大量库存粮积压带来的财政重负和发展石化替代能源,中国开始生产以陈化粮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
2001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了示范推行车用汽油中添加燃料乙醇的通告。
随后,相关部委联合出台了试点方案与工作实施细则。
2002年3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8部委联合制定颁布了《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试点范围和方式,并制定试点期间的财政、税收、价格等方面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对燃料乙醇的生产及使用实行优惠和补贴的财政及价格政策。
在初步试点的基础上,2004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委联合发布《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在中国部分地区开展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
同时,为了规范燃料乙醇的生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4月和2004.年4月,分别发布GBl8350-2001《变性燃料乙醇》和GBl8351-2001《车用乙醇汽油》两个国家标准及新车用乙醇汽油强制性国家标准(GBl835l一2004)。
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的同时,试点区域的省份均制定和颁布了地方性法规,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严格市场准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对中国生物质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和车用生物乙醇汽油推广使用起到了重大作用。
此外,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提供保障。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提出,“国家鼓励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鼓励发展能源作物,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加快开发生物质能源,支持发展秸秆、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发电,建设一批秸秆发电站和林木质发电站,扩大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生产能力”。
(二)运用经济手段和财政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除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和标准外,2002年以来,中央财政也积极支持燃料乙醇的试点及推广工作,主要措施包括投入国债资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并优化财政补贴机制等。
一是投入国债资金4.8亿元用于河南、安徽、吉林3省燃料乙醇企业建设;二是对国家批准的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安徽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4家试点单位,免征燃料乙醇5%的消费税,对生产燃料乙醇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三是在试点初期,对生产企业按保本微利的原则据实补贴,在扩大试点规模阶段,为促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改为按照平均先进的原则定额补贴,补贴逐年递减。
为进一步推动生物质能源的稳步发展,2006年9月,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在风险规避与补偿、原料基地补助、示范补助、税收减免等方面对于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制定了具体的财税扶持政策。
此外,自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酝酿中与之配套的各项行政法规和规章也开始陆续出台。
财政部2006年10月4日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专项资金的扶持重点、申报及审批、财务管理、考核监督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定。
该《办法》规定:发展专项资金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依法设立,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包括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通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