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减压、按摩手法整复配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陈兵
舒筋通络活血除痹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舒筋通络活血除痹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
床疗效观察
王波
【期刊名称】《医疗装备》
【年(卷),期】2018(031)010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舒筋通络、活血除痹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颈椎牵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舒筋通络、活血除痹汤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肩背疼痛、上肢麻木等中医症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采用舒筋通络、活血除痹方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100-101)
【作者】王波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骨二科福建宁德 35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7
【相关文献】
1.清痹活血方联合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熊其林;范跟东
2.自拟理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方卉
3.除痹舒筋通络方熏蒸治疗对老年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 徐剑珊;季芸;张忠良
4.颈椎荣通方联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海兴;况君;郑甦
5.针刺夹脊穴联合舒筋通络颗粒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J], 周金全;张亦工;陈燕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目的:对于近年来有关于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总结有关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方法:对临床常用的几种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查阅相关文献,主要包括单纯针刺、电刺、针刀,穴位注射、温针灸、综合疗法以及针灸配合其它疗法等进行分类综述。
结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可知,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各种针灸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综合疗法整体来说疗效更好。
对于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研究设计、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方法的规范化以及治疗机理的研究等方面。
标签: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颈椎综合征即我们所说的颈椎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导致椎体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以及后纵韧带骨化等情况的出现,病情逐步发展,退行病变的颈椎会压迫神经根乃至脊髓,会引起颈肩部的疼痛,麻木的临床综合征[1]。
颈椎病的发生多见于老年人以及长期从事低头类工作的人群,发病率的逐年提升以及发病年轻化的趋势,这些使得人们对于颈椎病的治疗越来越重视[2]。
对于颈椎病的治療,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而我国传统的针灸疗法,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尤其独特的优势与疗效,为总结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查阅各类文献,具体报道如下:1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现状对于颈椎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办法,对症对因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
中医针灸对于颈椎病的治疗依据颈椎病的不同分型,具体治疗方法也不同。
颈椎病的分型主要包括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在所有颈椎病的分型中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三种颈椎病的发病率最高,所占的比例达到所有颈椎病的70%[3]。
对于不同的颈椎病分型常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毫针疗法、水针疗法、温灸疗法、电针疗法、灸法等。
现将近年有关针灸治疗主要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如下。
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针灸疗法本病主要为颈推的钩椎关节或推间小关节的退变性增生物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根所致。
脊髓型颈椎病研究新进展

颈椎病最新研究进展: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综合评述摘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伴随年龄相关的颈椎结构变化,导致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和功能性残疾。
本文综述了自2021年以来关于颈椎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安全性和临床结果,以期为颈椎病的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引言颈椎病,特别是颈椎型脊髓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老年人群中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其病理生理过程涉及椎间盘、椎体和小关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度颈痛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不等。
鉴于其高发病率及对生活质量的显著影响,近年来关于其治疗的研究日益增多。
本文总结了近期关于颈椎病治疗的主要研究成果,探讨其临床意义。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是治疗单节段和多节段颈椎型脊髓病(CSM)的常见手术方法。
ACDF通过移除受累的椎间盘并融合相邻椎体,减轻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Tahir 等(2021)和Sakai等(2021)的研究表明,ACDF在神经功能恢复和术后疼痛缓解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Tahir等的研究尤其强调了ACDF在改善患者症状和功能方面的长期效果。
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适用于多节段颈椎病变,特别是当单一椎间盘切除不足以减压时。
Louie等(2022)指出,ACCF在处理广泛的脊髓压迫时,能够提供更大的减压范围和更稳定的融合效果,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前路减压融合术(ADF)前路减压融合术(ADF)主要用于治疗因后纵韧带骨化(OPLL)引起的颈椎型脊髓病。
Park等(2023)的研究显示,ADF不仅能够有效减压,还能预防OPLL的进一步发展,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前路颈椎混合减压融合术前路颈椎混合减压融合术结合了ACDF和ACCF的优点,适用于复杂的多节段CSM病例。
后路微创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

后路微创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叶志远;廖文波【摘要】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is a common degeneration disease in spine surgery, which is the well-know radicular symptoms due to stenosis of the nerve root canal.Surgical decompression may become necessary if conservative therapeutic measures fail.The conventional posterior cervical foraminotomy was a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however, the surgical gradually be eliminated because of the big trauma and the high rate of complications.Currently, due to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technology, the cervical endoscopic system, the microscopic system and the tubular retractor, pos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cervical foraminotomy technolog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because it could minimize the trauma, promote the recovery and reduce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The review is to introduce several kinds of pos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cervical foraminotomy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卡压引起的根性症状.如果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行手术治疗.传统的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是该术式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应用逐渐减少.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不断发展,通道扩张器的应用,内镜系统及显微镜的发展都使得微创术式既能带来好的临床效果,减少创伤,快速康复,而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使得后路微创椎间孔切开减压术逐步受到重视.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介绍几种后路微创行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式.【期刊名称】《遵义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40)001【总页数】4页(P115-118)【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切开;显微镜;全内镜;微创脊柱外科【作者】叶志远;廖文波【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贵州遵义 563099;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贵州遵义 56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7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典型表现为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受卡压引起的根性痛及麻木等症状。
按脊理论运用于中医推拿

按脊理论运用于中医推拿
陈鹰
【期刊名称】《按摩与导引》
【年(卷),期】1996(000)005
【摘要】按脊起源于欧洲,又称徒手疗法。
类同于中医推拿,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医者在无任何现代器械作用下,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只凭借术者的熟练双手作用于病人脊柱,整复错位的椎骨,以达到治疗目的。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陈鹰
【作者单位】江苏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1
【相关文献】
1.脊波理论:从脊波变换到Curvelet变换 [J], 焦李成;谭山;刘芳
2.行人和疏散动力学理论运用于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的理论研究 [J], 毕红星
3.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运用于后路腰椎手术的临床观察 [J], 邓林;谢冕;邓田;梁磊
4.中医推拿配合龙氏治脊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J], 刘坤明
5.中医推拿运用于“医养结合”模式防治脑卒中初探 [J], 吕越;晁利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代脊柱手法研究3000字综述--200元

中国古代脊柱手法研究[摘要]中国古代脊柱手法也即脊柱“短杠杆手法”,其以最轻的力度、最小的脊柱被动运动幅度及关节操作取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能使作用力渗透到软组织,达到预期治疗目的,在颈椎治疗方面,对患者颈椎的矢状面的位移进行纠正同时对矢状面的失稳也进行纠正,进而使得颈椎的颈髓曲度以及颈椎的生理弧度进行改善甚至是恢复,让应力得到重新的分布,让颈椎内在的平衡性得到良好的恢复,同时可以对患者的神经、脊髓的供血以及张力的异常进行适当的改善,让由于炎症所导致的神经刺激和脊髓刺激得到有效的缓解。
在腰椎治疗方面,中国古代脊柱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的高于传统性的膝盖弯曲、髋部垫枕头的整复手法,脊柱手法不但能够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状患者的异常性脊柱曲度以及异常性脊柱序列进行动态的调整,还能够对脊柱的承重力进行改善,进而让脊柱的稳定性得到增强。
[关键词]脊柱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滑脱中国古代脊柱手法也即脊柱“短杠杆手法”,是沈国权教授[1]在对传统手法体系进行反复系统研究后,从提高手法安全性和精确性的角度,充分吸收国外按脊疗法与矫形内科的手法精髓,以中医的整体观为出发点,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放射诊断、骨科学等而创立。
该手法将脊柱作为躯体结构的中心,治疗中除了调整产生症状的病变局部,还重视调整人体脊柱的力线[2]。
以最轻的力度、最小的脊柱被动运动幅度及关节操作取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能使作用力渗透到软组织,达到预期治疗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中国古代脊柱手法,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中国古代脊柱手法左右不同进行分类总结,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1中国古代脊柱手法治疗颈椎及相关病变颈椎是靠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两部分来维持稳定性的,其中内源性稳定是通过椎体、椎间盘、椎体相连的韧带以及其他附件来维持静力平衡的,外源性稳定是通过进行肌肉调节控制来对动力平衡进行维持[3]。
脊髓型的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变来引发的对脊髓产生的外在性的压迫或者是由于供血的减少而导致的脊髓功能性障碍,脊柱手法能够让患者的创伤得到减少同时可以让颈椎的生理弧度得到恢复,进而使得患者颈部的肌肉痉挛得到解除,让神经根的充血性水肿得到减轻,同时让椎间盘的压力得到缓解。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卢正操,丁宇*,付本生,张建军,崔洪鹏,蒋强(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医医学部骨伤科,北京 100048)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优点,以及开展颈椎内镜初期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的前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500士 325) 岁。
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494士 140)个月。
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半年随访时对疼痛视觉 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 )进行评价及统计学研究;术后1 年采用改良Macnab 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术后2年随访行颈椎正侧位X 线检查,测量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弯曲值,行颈椎过伸过屈位X 线检查评价手术节段稳定性。
结果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开展30例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无神经损伤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
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28个月,平均(2650士 152)个月。
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VAS 评分、NDI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V055)。
术后1年 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 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无复发病例,优45例,良5例,优良率100%。
术前与术后2年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术后2年生理曲度值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术后2年行颈椎过伸过屈位X 线检查,无继发手术节段失稳病例。
结论 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 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微创。
开展颈椎内镜初期容易遇到一些困难,30例以后将逐渐熟练。
Key-Hole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Key-Hole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陶志强;华鸿;周龙殿;吴庭胜;范少勇【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脊柱内镜下颈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key-hole)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2018年来收治的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C3/4患者1例,C4/5患者3例,C5/6患者9例,C6/7患者7例)采取颈后路\"Key-Hole\"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患者椎体水平位移和角度位移、VAS视觉疼痛评分和JOA疼痛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脊髓或神经根损伤.随访1周、1、3、6个月后,患者椎体水平位移和椎体角度位移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VAS评分较与术前相比有明显降低,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颈后路\"Key-Hole\"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可行且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行,但手术适应证较为局限.【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9(054)002【总页数】3页(P111-113)【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钥匙孔技术;脊柱内镜【作者】陶志强;华鸿;周龙殿;吴庭胜;范少勇【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十科,南昌 330000;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十科,南昌 330000;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十科,南昌 330000;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十科,南昌 330000;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十科,南昌3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随着电子产品应用的广泛,颈椎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临床上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达60%-70%,主要症状表现为颈肩不适伴上肢疼痛麻木,症状严重者累及手指[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减压、按摩手法整复配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陈兵
发表时间:2018-11-14T11:54:46.1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作者:陈兵[导读] 这种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痛苦,因此,应该在该种疾病的治疗上推广使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宝丰县中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400)【摘要】目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人使用多种方法配合治疗,包括:按摩、手法整复、脊柱减压、神经阻滞,然后对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170名,将这些病人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命名为基础组,另一组命名为实验组,实验组的病人使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基础组的病人不接受神经阻滞治疗,其余与实验组使用的治疗方法相同。
结果:两组病人在接
受治疗之后,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显然高于另一组(p<0.05)。
结论:对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人使用按摩、手法整复以及脊柱减压配合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病人对治疗效果更加满意。
【关键词】神经阻滞;神经根型颈椎病;脊柱减压;按摩;手法整复[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253-02
1.资料与方法
1.1普通资料
本研究挑选出的170名病人是从2016年5月到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这些病人在各个检查上的情况大致上是一样的,将这些病人分为基础组与实验组,两组病人均是85名。
实验组的病人中有男性50名,女性35名,他们年龄的上限值在69岁,年龄的下限值在25岁,(50.2±1.3)岁是他们的平均年龄,患病的时间在5个月到15年之间;基础组的病人有男生45名,女生40名,年龄在23岁到70岁之间,(51.3±1.5)岁是他们的平均年龄,患病的时间在7个月到13年之间。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的病人在实施脊柱减压时使用专业的脊柱减压系统,对病人进行颈椎角度调整时需要依据病人突出节段的情况;对病人减压重量进行设定时,需要依据病人的体重进行设定;病人治疗的时间为18个周期,一个疗程为10天。
按摩、手法整复:以病人的风池为起点,对病人颈部两侧肌肉进行提拿,颈正中一条线可以使用拇指揉按。
病人在接受治疗时,会由专业的医师给病人进行治疗。
神经阻滞:依据病人的各项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判断病人阻滞的部位,一般阻滞的位置是在颈椎的2至6神经根处。
如果病人出现肩上臂外侧疼痛、眩晕、颈肩胛痛,出现阻滞的部位是2至4颈椎神经根;如果病人出现颈肩臂痛阻滞,出现阻滞的部位就是在4至5颈椎神经根。
具体的操作方法由专业的医师进行。
基础组的病人使用按摩、手法整复、脊柱减压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病人在进行治疗时,由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
1.3疗效标准
本研究的疗效标准将根据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等级:治疗无效:病人在接受治疗之后,病症并没有减轻,有的甚至出现了病症加重的情况;治疗效果一般: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症以及相应的身体体征都有所改善;治疗效果良好:病人经过治疗之后,疾病的相关症状全部消失,病人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治疗效果优质:病人经过本院的治疗之后,相关的疾病病症以及体征完全消失,病人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
2.结果
2.1两组病人使用不同治疗方法后治疗效果的对比情况
实验组的病人使用神经阻滞结合手法整复、按摩、脊柱减压进行治疗,基础组的病人使用按摩、脊柱减压以及手法整复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基础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显然低于另一组(p<0.05),具体的内容呈现于下表。
表1.两组病人在进行区别治疗之后的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随着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的提高,这种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
此种疾病治疗比较棘手,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病人患上该种疾病,将会承受巨大的痛苦,使病人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进行治疗时,对病人的颈肌进行牵引,能够改善病人的颈肌痉挛状况,同时能够改善病人的神经根与骨刺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神经根受到椎间盘挤压的情况得到明显的缓解。
对病人使用按摩、手法整复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解决神经根受压的问题,而给病人进行按摩,能够帮助病人缓解出现的肌肉痉挛情况,使受压物与神经根的协调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综合上述所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进行综合性的治疗,就是神经阻滞结合按摩、手法整复以及脊柱减压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痛苦,因此,应该在该种疾病的治疗上推广使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沈毅,胡剑辉,刘雪,朱二红.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04):19-20.
[2]梁锡简,何幸平.颈椎病前路减压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融合术的手术护理配合[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6):65-66.
[3]刘霞,高晓平.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04):11-13.
[4]陈莉.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0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