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分子标记在黄瓜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分子标记在黄瓜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张新俊梁改荣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10期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张新俊开封县农业局梁改荣摘要:分子标记技术在黄瓜遗传育种中应用广泛,一是黄瓜遗传图谱的构建;二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三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四是品种纯度鉴定。
并对分子技术在黄瓜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分子标记;黄瓜;遗传育种;应用;展望生物技术的发展给黄瓜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分子标记作为一种基本的分析手段,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形式。
分子标记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于黄瓜遗传育种的研究。
以下就目前分子标记在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综述如下。
一、黄瓜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图谱是黄瓜遗传育种及分子克隆应用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础,由于形态标记和生化标记数目较少,且特殊遗传材料培养困难及细胞学研究工作量大等原因,应用这些标记得到较为完整的黄瓜遗传图谱很少。
分子标记可提供大量的遗传标记,而且可显著提高构建遗传图谱的效率。
(一)遗传图谱构建的步骤第一,根据遗传材料之间的多态性确定亲本组合,建立作图群体。
第二,群体中不同植株或品系的标记基因型的分析。
第三,标记间连锁群的确定。
(二)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进展黄瓜具有7条染色体(2n=2x=14),黄瓜连锁图应具有7个连锁群,总长度为750~1 000 cm。
黄瓜遗传基础狭窄,更接近于自花授粉作物,因此,黄瓜遗传图谱的构建进展缓慢。
黄瓜遗传图谱的构建为黄瓜品种资源的研究、育种中亲本材料的选择选配、育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以及为基因定位、物理图谱的构建、基因克隆等奠定了基础。
由众多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黄瓜的遗传图谱构建仅仅是连锁图谱的构建,基因组图谱的构建却没有报道;黄瓜是蔬菜中研究较深入的一种,但却没有对基因组进行研究。
水稻基因组图谱已于2001完成,国际茄科基因组计划也已开始,所以,分子标记为黄瓜基因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家庭黄瓜种植的科学文献

家庭黄瓜种植的科学文献黄瓜(Cucumis sativus)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在家庭种植中备受青睐。
为了实现高产、高质量的黄瓜产量,许多研究人员对黄瓜种植进行了科学研究。
以下是一些与家庭黄瓜种植相关的科学文献摘要,供参考。
1. 《黄瓜栽培中光照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这篇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条件下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光照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过高或过低的光照都会对黄瓜的生长和果实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2. 《施肥对家庭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该研究考察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家庭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适量的有机肥和速效肥料的结合可以提高黄瓜的生长速度和果实产量。
过量或不足的施肥都会对黄瓜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3. 《水分管理对家庭黄瓜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该研究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策略对家庭黄瓜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浇水以及灌溉管理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生长速度和水分利用效率。
4. 《病虫害防治在家庭黄瓜种植中的应用研究》该研究探讨了病虫害防治在家庭黄瓜种植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黄瓜被病虫害侵害的概率,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5. 《温度对家庭黄瓜生长和发育的影响》该研究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家庭黄瓜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结果显示,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黄瓜的生长和发育,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黄瓜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是一些与家庭黄瓜种植相关的科学文献摘要。
若需要了解具体内容,请通过途径如图书馆、学术数据库等渠道获取完整文献资料。
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姓名:司旻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指导教师:蔡润;潘俊松20061201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司旻星日期:2006 年 12月 15日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司旻星指导教师签名:蔡润日期:2006年 12月15日日期:2006年12月15日第一章综述1 黄瓜的起源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黄瓜属(Cucumis)一年蔓生的草本植物,原产温暖湿润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北部地区[1]。
作为世界十大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2],也是遗传研究的一个模式植物[3],据谭俊杰[4],谭其猛[5]和许勇[6]等介绍,十九世纪中,迪坎道尔推论黄瓜原产于印度。
其后,英国植物学家Hooker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Kumann-Sikkim等地,首次发现了野生黄瓜,定名为Cucumis Hardwickii。
Cucums Hardwickii Royle [ 2n=2x=14]为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植物。
子叶较小,叶片也小,侧枝多。
山东黄瓜主要种质资源多抗性鉴定

Ge mp a msi h n o g P o i c r ls S a d n r vn e n
Z A G We —h a , I n—b o , A i e , H O X a c i。 U i li H N i u LU We a C O Q —w i Z A i o— u S N X a e。 o—
中圈分 类号 :6 22 2 4 22 ¥4 .0 . ( 5 ) 文献标识 号 : A 文章编号 :0 1 44 (0 2 0 o 8 - 5 10 — 9 2 2 1 )2一 0 4 0
M lt l i—r ssa c d n i c to fPr d m i a tCu u b r l e it n e I e tf a i n o e o n n c m e i
摘
要: 利用单一接种法 , 分别接种鉴定 了 2 个黄瓜种质材料对黄瓜 白粉病 、 4 霜霉病 、 褐斑病和枯萎病的
抗性 。结果表明 , 3 有 份材料高抗 白粉病 , 份材料抗 自粉病 ; 份材料高抗霜霉病 , 份材料抗霜霉病 ; 份材 9 2 8 1
料高抗褐斑病 ,2份材 料达到抗 病级 ; 1 在枯萎病 的接种试验 中, 没有发现高抗 和抗病材料 , 仅得到 了 8份 中抗
( . ee b ntu , h no gA ae yo gi l rl c ne e aoao fr reh ueVgtb i oy 1 Vgt l Istt Sa d n cdm a e ie fA r u ua i c /KyL brty o enos ee l Bo g c t Se s r G ae l Poi e h no S b et ai a e efrVgtb poe e , ̄ n 20 0 ,C ia rv c/Sa d ̄ u —cn rfN tn l n r o ee lI rvm n . n eo o Ct aem t n , 5 10 hn ; a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黄瓜育种技术是为了改良黄瓜的外形和产量,使其更适合市场需求。
国内外对黄瓜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主要有以下方向和趋势:
1. 抗病育种技术:目前国内外黄瓜病害猖獗,育种界正逐渐将疾病防治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在黄瓜基因中筛选出抗病性较强的基因,以进一步加强黄瓜的抗病能力。
2. 品质改良技术:市场上对黄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育种者通过选育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从而提高黄瓜的口感和外观质量。
3. 耐旱育种技术:在干旱的环境下,黄瓜容易降低产量并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目前国内外的黄瓜育种者正在研究如何通过育种来耐旱。
4. 去雄栽培技术:去雄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黄瓜种植技术。
通过去雄栽培可以降低黄瓜的苦味和屑性,提高黄瓜的种子质量和收益效益。
总之,黄瓜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品质改良、病害防治、耐旱性和去雄栽培技术等方面发展。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黄瓜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蔬菜,其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对于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盐碱土壤和气候变化等逆境条件下,寻找耐盐碱和抗逆性强的黄瓜品种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黄瓜的耐盐碱特性以及抗逆性育种研究的方法和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黄瓜的耐盐碱特性是指其在含有高盐和高碱性的土壤中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在盐碱土壤中,高盐浓度会导致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减少,造成黄瓜根系吸收水分困难,进而导致黄瓜水分失衡、生长受限。
而高碱性土壤则会导致植物体内的酸碱平衡紊乱,影响植物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因此,耐盐碱性是黄瓜育种中一个重要的性状。
为了研究黄瓜的耐盐碱性,许多研究人员在不同的盐碱条件下进行了实验观察。
研究发现,黄瓜的耐盐碱性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就遗传因素而言,一些耐盐碱性特征的基因已经在黄瓜基因组中被鉴定出来,并与黄瓜的耐盐碱性相关。
而在环境因素方面,水分、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对黄瓜的耐盐碱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黄瓜的耐盐碱性可能会有所变化。
针对黄瓜的耐盐碱性育种研究,科学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通过野外收集野生的黄瓜种质资源,发现一些具有耐盐碱性的野生种质,并通过杂交等手段与栽培种质进行杂交育种,从而获得耐盐碱性更强的新品种。
其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学等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鉴定出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为选择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逆境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黄瓜抗逆性育种中,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抗盐碱胁迫的基因,从而提高黄瓜的耐盐碱性和抗逆性。
关于黄瓜耐盐碱性育种的研究进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杂交育种和亲本筛选,培育出了多个耐盐碱性强、抗逆能力高的黄瓜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更强的抗盐碱胁迫的能力,在盐碱土壤中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和生长表现。
同时,通过进一步的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鉴定出了一些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功能研究,为黄瓜耐盐碱性育种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黄瓜种质资源果实质地性状评价

杨艳红,宋晓飞,赵玉华,等.黄瓜种质资源果实质地性状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7):145-152.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7.020黄瓜种质资源果实质地性状评价杨艳红1,宋晓飞2,赵玉华2,李晓丽1,2,崔浩楠1,2,贾建华1,闫立英1,2[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河北省(秦皇岛)黄瓜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黄瓜果实质地是重要的感官品质性状。
为了解不同生态型黄瓜种质资源果实质地性状差异及相关关系,以210份黄瓜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质构仪对黄瓜商品瓜进行带皮与去皮质地性状(硬度、脆度、咀嚼性、韧度)的测定,并对质地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黄瓜种质资源带皮和去皮的质地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带皮的硬度、脆度和韧度均高于去皮,美国加工型黄瓜带皮硬度与韧度较大,欧洲温室型和华北型较小,华南型质地变异范围最广。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瓜带皮硬度与咀嚼性、韧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咀嚼性与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韧度与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除去皮黄瓜韧度与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外,其他质地性状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
聚类分析按照生态类型与是否带果皮将不同品种的黄瓜种质资源分为硬型、绵软型、脆嫩型。
综上,不同生态型黄瓜果实质地存在显著差异,果实质地性状间密切相关,带皮与去皮的果实质地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黄瓜;质构仪;果实质地;种质资源评价 中图分类号:S642.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17-0145-07收稿日期:2022-11-24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项目(编号:HBCT2018030209);河北省科技计划(编号:21326309D)。
作者简介:杨艳红(1997—),女,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黄瓜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一、引言黄瓜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之一,具有营养丰富、口感爽脆等特点,广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黄瓜育种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国内黄瓜育种技术1. 传统育种技术传统育种技术主要包括选择优良品种、杂交选育和自交系选育等。
在选择优良品种方面,人们通过观察黄瓜的外形、口感等特点进行筛选;在杂交选育方面,人们将不同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并筛选出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在自交系选育方面,则是通过连续自交来固定某些性状。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来筛选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组合的杂交后代或自交系。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缩短育种周期,并且可以避免传统育种技术中的一些缺陷。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对黄瓜的基因进行精准编辑,以达到改良性状的目的。
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精准地改良黄瓜品种,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伦理问题。
三、国外黄瓜育种技术1. 遗传多样性保护国外黄瓜育种技术中注重保护遗传多样性,通过收集和保存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黄瓜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以保证育种过程中有足够的物质基础。
2. 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技术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外黄瓜育种中。
通过对黄瓜基因组和转录组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更多有益于黄瓜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的基因信息,并为后续育种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3. 遗传改良技术国外黄瓜育种中还采用了遗传改良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和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黄瓜基因的精准编辑,以达到改善性状的目的。
四、发展趋势1. 精准育种随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育种将成为未来黄瓜育种的主流趋势。
通过对黄瓜基因组进行深入解析,并利用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组合的后代或自交系,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1 11 , 锡香, 沈镝 李 方智远 , 西双版纳黄 瓜种 等.
源 ,这些 资源 虽然在 生产 上不 一定 具 有 直接利 用价值 ,但通过诱变 、 自交 、 杂 交 、回交转 育等手 段可 以获 得育 种
新材料 。
【] 1 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学分会 . 6 中国作物遗 传资源[ 】 M. 北京: 中国农 业出版社 , 9 . 1 4 9
点及对现代科 学育种 的影响 . 天津农 业 科学, 9,4. 1 9f 9 51
[ 李锡香 , , 江萍, . 6 】 沈摘 宋 等 中国黄瓜 遗传 资 源的来源及 其遗传多样 性表 现『. J 作物 品 】 种资源 . 9 ( . 1 9) 9 3 [ 李 锡香. 种质遗传多 样性 的形 态和分 7 ] 黄瓜 子评价及 其亲缘关 系研究 [】 D. : 北京 中国农 科院, 0 . 2 2 0 【 戚 春章, 8 】 袁珍珍, 李玉湘, 黄瓜新类 型—— 等. 西双版纳黄瓜U. 】 园艺学报,9 31) 18 (0。 [ 1东农业大学. 9/ 11 蔬菜栽培学各论d 方本) 1 B p. a 北京: 农业出版社 , 8 . 1 0 9
适于做咸菜和罐头。 ( 二)黄瓜种质资源利用
国内外 黄瓜 育种家 ,通 过对 各 自
提高 我 国黄 瓜育 种整体 水平 发挥 了重 大作用。 四、黄瓜种质资源发展趋势与展望 种质 资源 在任 何时 候都 是育 种 的 物质基 础 ,为使 新品种 具有 更广 泛 的 遗传 基础 ,防止 尚存 资源继 续丧 失 和 减少 , 必须重视保 存与更新种质资 源 。 我 国 已搜集 约 1 0 余 份 黄瓜 种 质 资 0 0 源 ,但从 数量上 看 ,还不 能满 足育 种 目标 多样 化 的要 求 。况 且对 这些 已保 存 下来 的大多 数资 源材料 尚未作 鉴定 和评 价 ,这显然 制约 了育 种工 作者 对 这些种质资源材料 准确有效 的利用 。 目前 ,我 国已经从 国外 引进 大 量
掌 握 的优 良种 质资 源的直 接或 间接 利 用 ,育 出 了大批优 良品种 。 回顾近 代 黄瓜育 种 的显著成 就 ,几 乎无 一不 与 种 质资 源的 发掘和科 学利 用有 关 ( 李 加 旺 ,19) 97 ,如 津研 1 4 就是 以 ~ 号 抗 性较 好的 地方 品种天津 棒 褪瓜 和唐 山秋瓜为材料 ,杂交后系统选育的。
大 ,根群 密而强 ,较耐 旱 ,能适 应低 温弱 光 ;雌 花节 位对温 度和 日照长度 敏感 ,为短 日照性植 物 ;果实短而 大 , 皮 硬 ,味 淡 。加 工 型 。植 株较 矮 小 ,
叶 片小 ,分 枝性 强 ,结 果 多 ,果 实呈 短卵形或 圆筒形 ;果 实长度达 5c 即 m 开 始收获 ,大 多为黑 刺 ,肉质致 密 而 脆 嫩 ,果 肉厚 ,瘤 小 ,刺 稀 易脱 落 ;
[ 】 , 锡香, 1 沈镝 李 O 王海平, 黄瓜种质资 源研 等.
究进展与展望叨. 中国蔬菜, 0 ( 2 6: . 0  ̄刊)
的种质 资源 ,但 是 与发达 国 家相 比较 质资源形态鉴定和亲缘关系的初步研究叨 . 而言 ,我 国对 国外 资源 的引进 存在 以 中国蔬菜, 1(. 2 02 0 ) 下 几个问题 :第一 , 保存 体系不健全 , 【 】 小镭, 1孙 2 王永强, 曲士松, 山东 黄瓜种资 等. 引进 的绝大 多数种 质未 纳入 国家安 全 资 源地理分布 与生态 类型 的关 系【 . J 山东 】 黄 瓜 的野 生变种 与普 通栽 培种 相 保 存体 系 ,随着 时间 的推移 ,原种 丢 农业科学。0 06. 2 0 () 互 杂交 可育 ,因此 ,多 年来 国 内外育 失或仅 为少 数引种 人利 用 ,导致 引进 【3谭俊杰. 1】 中国农业 百科全书【 ] M. 北京: 农业 种 家一 直致 力将 野生变 种 中的分 枝性 种质 资源利 用效率 较低 ;第 二 ,重 复 出版社.9 01) 19 (0. 强 、结 果数 多 、高抗病 虫 害等优 良基 引 种频 繁 出现 ,既浪 费 了 人力 物 力 , 【4 勇, 1 周长久. 菜种 质资源概论[ ] 蔬 M. : 北京 因转移 到栽 培 品种 中。D a i (9 1 ekn 17 ) 也严 重制约 了我 国黄瓜 育种 及相关 研 北京农业大学 出版社, 9 . 1 5 9 和 Sa b (95 t u 18 )都 曾采用野生 黄瓜 与 究水 平 的迅 速提 升 ;第 三 ,必须 充分 [5张海英, 1】 王永健 , 许勇, . 种质资源 遗 等 黄瓜 传 亲缘 关 系 的 R P A D分 析【 . 艺 学 报 , J园 1 栽 培黄瓜 杂交 的方式创 造新 种 质 ,先 重 视不 断搜 集 、整理 、保存 黄瓜 本地 19 , () 9 82 4. 5 后 获得 了一系列 具有 改 良性 状 的优异 资 源 、外 地资 源 、野 生资 源及 国外 资 种 质。S o 等 (97 i n m 19)分别以美国种 质 S R1 和 A ds M 8 d i为母本 ,以西双版纳 黄瓜为父本 ,杂交后选育获得新种质。 2 世纪 6 0 0年代生产上 以地方常规 黄瓜 品种 的应用为 主 ,7 0年代初 天津
形 ,白刺绿 色果 ,刺瘤 密 ,皮薄 ,肉 质脆嫩 。华 南型 。茎蔓 粗 ,叶片 厚而
天津黄 瓜研 究所 还将生 物技 术应 用于 黄瓜育 种 ,并取得 了很 大 的进展 ,为
【 李家文, 4 ] 苏德恕, 赵德婉 , 山东蔬菜 【 ] 等. M. 上 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7 . 1 9 9 【 李加旺, 5 】 孙忠魁, 我国黄瓜种质资源 的特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