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版)

合集下载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自从1929 年人类发现可的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以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急诊医生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包括全身使用和雾化使用,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急诊医生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特性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类固醇( 甾体,steroids),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包括内源性的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以及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与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为短效制剂,同时具有糖和盐皮质激素活性,因此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但用于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不良反应明显。

此类剂型结合球蛋白的能力强,游离激素水平较低,对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的危害较轻,临床上主要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

但因其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不适宜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氢化可的松较可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溶媒为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溶媒为酒精,后者用于酒精过敏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且与部分头孢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时可能导致双硫伦样反应。

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等加强了抗炎作用,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延长,为中效制剂。

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剂型。

其中泼尼松龙(强的松龙)较强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外源性的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更加强化抗炎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更长,为长效制剂。

但HPA轴抑制作用长而强,不宜长期使用,只适合短期使用,因此不适用于治疗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都可安全地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各剂型糖皮质激素比较见表1。

二、糖皮质激素急诊使用时应注意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2.1 诱发和加重感染是急诊使用激素最为担心的不良反应。

《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医-药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医-药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医-药专家共识外科手术创伤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引起组织损伤、缺血缺氧、炎症反应等。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作为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在应激状态下分泌会增加。

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1]。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给予机体外源性GCs是ERAS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GCs可以抑制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调节心肺功能,减少呼吸系统及各脏器的并发症。

但GCs的使用也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缓伤口愈合、诱发应激性溃疡、高血糖、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因此,GCs在围手术期的应用需要权衡利弊,严格把握适应证、规范用药、并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2015年广东省药学会提出设立外科药师,2021年开始构建外科药师的知识体系——外科药学(surgical pharmacy),让外科药师全面管理围手术期用药。

作为ERAS管理措施应用药物之一,GCs的合理使用需要临床、药学等多学科共同管理。

本专家共识拟通过医师、药师的共同讨论,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GCs在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外科医师和外科药师合理应用GCs提供参考,并作为药师进行合作药物治疗管理的协议样本。

1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GCs的靶细胞分布于全身各个组织脏器器官,作用广泛而复杂,其影响随应用剂量不同而异。

主要的药理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对代谢的影响(1)糖代谢:①促进糖原异生;②减慢葡萄糖分解;③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2)脂质代谢: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升高血浆胆固醇,促使皮下脂肪分解和脂肪的重新分布,表现为向心性肥胖。

(3)蛋白质代谢:加速蛋白质分解代谢,造成负氮平衡。

(4)水和电解质代谢:有较弱保钠排钾作用;还能促进尿钙排泄,长期用药将造成骨质脱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一、糖皮质激素概述(一)糖皮质激素抗炎机制糖皮质激素类(glucocorticoid,GC)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其基本结构为类固醇(甾体,steroids),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从药理作用的角度分为短效、中效、长效糖皮质激素,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和全身糖皮质激素(systemic corticosteroid)。

目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慢阻肺最有效的抗炎药物,主要的抗炎机制包括:(1)减少炎性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如肥大细胞、T细胞;抑制炎症初期的白细胞游走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减轻炎症反应。

(2)稳定微血管渗漏,减轻气道黏膜水肿;抑制炎症所致的黏液分泌和黏稠化。

(3)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血管通透性因子、血管扩张因子、平滑肌收缩因子的产生,继而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

(4)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增加机体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二)常用糖皮质激素的药物特点及剂型糖皮质激素目前主要应用的剂型分为两种,即全身应用剂型(口服、注射),局部应用剂型(吸入、外用)。

临床上常用的全身糖皮质激素按血浆和生物半衰期可分为短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和长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ICS因其局部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在慢阻肺治疗中应用更为广泛。

目前国内主要有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糠酸氟替卡松、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和环索奈德,应用最广的为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和糠酸氟替卡松,其主要差别在于亲水/亲脂性和亲和力。

其中二丙酸倍氯米松与糠酸氟替卡松均以亲脂性为主,肺部组织摄取与停留的时间长,而糠酸氟替卡松对于受体的亲和力强于二丙酸倍氯米松。

布地奈德水溶性强,易穿过黏液层,起效迅速,亲和力介于二丙酸倍氯米松与糠酸氟替卡松之间。

《儿童变应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规范使用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儿童变应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规范使用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儿童变应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 素规范使用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4
目 录
• 儿童变应性鼻炎概述 • 鼻用糖皮质激素药物介绍 • 规范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建议 • 专家共识解读及实践分享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策略 • 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儿童变应性鼻炎 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效果评估
采用客观指标对患者治疗 效果进行评估,如症状改 善程度、生活质量提高等 。
不良反应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使用鼻用糖 皮质激素后的不良反应情 况,及时处理并调整治疗 方案。
04 专家共识解读及 实践分享
专家共识核心内容回顾
鼻用糖皮质激素种类选择
01
详细比较不同鼻用糖皮质激素的特点,为医生提供选用依据。
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长期 治疗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支气管哮喘、鼻窦炎等。同时 ,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02 鼻用糖皮质激素 药物介绍
药物种类与特点
01
02重度变应性鼻炎的 治疗。
布地奈德
局部抗炎作用强,副作用 较小,适用于轻中度变应 性鼻炎的治疗。
定义
儿童变应性鼻炎,即儿童过敏性鼻炎,是指儿童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 白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发病机制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遗传和环境因素。变应原进入体内后, 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结合,引发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导致 鼻黏膜炎症。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喷嚏和鼻痒。部分患儿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 症状。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

皮肤科基础ppt课件

皮肤科基础ppt课件

穴位放血---耳尖
《灵枢》:“耳者,系脉之所聚也。” 耳穴与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通过经脉相关联。
耳尖穴(卷耳取尖)位于耳轮的顶端 《厘正按摩要术》:“耳上轮属心。” 心主血脉,运气血。
常用的放血疗法
放血部位
放血方法
皮疹放血
针尖点刺
穴位放血
梅花针叩刺
静脉放血
划痕疗法
穴位放血---背腧穴
针具
现代火针多为耐高温的合金制成,不易变形。一般包 单头火针、 平头火针、多头火针等。
2ml一次 性无菌注 射器针头, d: 0.55mm
火针疗法的作用机理
火针疗法集毫针和艾灸之功效于一身,传统医 学认为,火针通过灼烙人体腧穴腠理而开启经络之 外门,给邪气以出路,使脓液、瘀血、痰浊、水湿 等有形之邪及风、寒、湿、火等无形之邪均从针孔 排出体外,使皮损很快消退。
中效/强效激素 (四肢躯干部位)
超强效激素 (掌跖部位)
7、张建中,等.糖皮质激素皮肤科规范应用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儿童外用糖皮质激素选择
➢2011湿疹指南8
儿童患者面部及皮肤皱褶部位皮损一 般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即有效
➢中国2014特应性皮炎指南9
儿童患者尽量选用中弱效激素,或用
8、2011中国湿疹诊疗指南 9、2014中国特应性皮炎指南 1、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2):73-75
• 药物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仔细 告诉其不能使用的药物。
•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伴有腹痛、腹 泻者应对症处理,有呼吸困难、窒息、休 克等症状时,立即就地抢救。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最新资料推荐------------------------------------------------------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自从 1929 年人类发现可的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以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急诊医生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包括全身使用和雾化使用,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急诊医生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特性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类固醇( 甾体, steroids),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包括内源性的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以及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与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为短效制剂,同时具有糖和盐皮质激素活性,因此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但用于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不良反应明显。

此类剂型结合球蛋白的能力强,游离激素水平较低,对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的危害较轻,临床上主要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

但因其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不适宜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氢化可的松较可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溶媒为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溶媒为1/ 25酒精,后者用于酒精过敏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且与部分头孢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时可能导致双硫伦样反应。

---------------------------------------------------------------最新资料推荐------------------------------------------------------ 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等加强了抗炎作用,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延长,为中效制剂。

糠酸莫米松乳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糠酸莫米松乳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糠酸莫米松乳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7(016)001【总页数】3页(P88-90)【关键词】糠酸莫米松;糖皮质激素;外用药【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3外用糖皮质激素依然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存在的“激素恐怖”问题严重限制了其使用,致使许多皮肤病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曾经组织国内多位知名专家一起制定了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专家共识[1]。

由于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较多,该共识并不能对每一个药物进行详细论述,有鉴于此,笔者又组织部分专家对常用的外用糖皮质激素-糠酸莫米松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糠酸莫米松是不含氟的激素,化学名为9,21-二氯-11b,17-二羟基-16a-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17-(2-糠酸酯)。

分子结构的C1,2位双键,具有增加疗效的功能;C9,21位氯化,则增强抗炎活性;C16位甲基降低盐代谢,C17位糠酸脂增加亲脂性,强化局部疗效,减少系统吸收,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糠酸莫米松属于软性激素。

软性激素是指激素全身吸收很少或者在皮肤内被吸收后能迅速地被分解代谢为无活性的降解产物,而局部却保留高度的活性,故对HPA轴抑制及其他全身不良反应大为减少,治疗指数大为提高,适合于老年人、婴幼儿及较大面积使用。

放射性标记的糠酸莫米松外用于皮肤后,皮肤活检结果显示药物主要位于表皮的外层,仅有少量进入真皮。

大多数药物与角质层相结合,在角质层形成一个糠酸莫米松储存库,可以缓慢释放,仅有很小部分的糠酸莫米松经皮吸收进入循环,因此系统作用发生的风险极低。

根据皮肤科常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分级4分法,0.1%糠酸莫米松乳膏被归为中效激素,而根据常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分级7分法,0.1%糠酸莫米松乳膏为中强效激素。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
秦觞过客整理制作
5.1.1.2肺孢子菌肺炎(PCP)
【建议】对于HIV感染的中或重度PCP患者,推荐辅助使用糖皮 质激素治疗,因为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改善临床结局并降低病死 率,同时又不增加其他机会性感染的风险。
由于非HIV感染的中至重度PCP患者具有暴发性病程和高病死率, 建议对以下非HIV感染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当呼吸室内空 气时动脉血气测量显示血氧分压≤ 70 mmHg或肺泡-动脉(A-a) 氧梯度≥ 35 mmHg的患者,或脉搏血氧测定提示低氧血症的患 者。但对于未感染HIV的PCP患者,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PCP的 有效性数据有限。
秦觞过客整理制作
2.3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急性期应该注意的是低血钾、水肿、高血压、高血糖。 另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还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 月脸、皮肤紫纹、痤疮、多毛、乏力等。这些副反应 多在停药后可以逐渐地自行消失或减轻。
【建议】使用激素期间应该监测电解质、血压、血糖 以及患者容量状况。
药物名称 透过胎盘比例 治疗重点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危险分级
10%~15%(85%经 氢化(可的松)胎盘代谢失活为可
的松)
主要用于治 疗孕妇疾患
D级(1 ~ 3个 月)
C级
轻微致畸和毒性作用, 但用药的益处远大于危 险性,应权衡利弊
泼尼松(龙)
比例不详,经胎盘 代谢失活为泼尼松
可同时治疗 孕妇和胎儿 疾患
秦觞过客整理制作
5.1.3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
【建议】对于成人严重脓毒性休克患者(定义为给予充分液 体复苏和血管加压药后,收缩压 < 90 mmHg仍持续1 h以 上),建议视患者具体情况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应 根据ACTH刺激试验的结果来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对象。 没有单一的检测能够筛选出适宜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所 以还是应该根据临床情况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

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 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

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 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 类。

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

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

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

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 周;尽量不用于 < 12 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

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 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

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

有的药品仍沿用“霜”,作为剂型的属性。

中效激素适合轻中度皮损,可以连续应用4 ~ 6 周; < 12 岁儿童连续使用尽量不超过2 周;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

常用中效激素有,0.1%糠酸莫米松乳膏和洗剂、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乳膏及洗剂、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及软膏、洗剂、0.12%戊酸倍他米松泡沫、0.025%氟轻松软膏及乳膏、0.2%戊酸氢化可的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洗剂、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及洗剂、0.05%丁酸氯倍他松软膏等。

弱效激素适用于轻度及中度皮损(包括儿童皮肤病、面部和皮肤柔嫩部位),可以短时较大面积使用,必要时可以长期使用。

常用弱效激素有,0.05%地奈德软膏、乳膏、凝胶、泡沫剂及洗剂、0.1%戊酸倍他米松洗剂、0.01%氟轻松乳膏及0.05%氟轻松溶液、0.025%曲安奈德乳膏及水剂以及外用各种剂型的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和地塞米松制剂如,0.5%醋酸氢化泼尼松软膏、0.05%醋酸地塞米松软膏、0.025%醋酸氟氢可的松软膏等。

3. 治疗指数与软性激素:治疗指数是用来评价外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及全身不良反应的一个指标。

治疗指数 = 治疗21 d 后症状改善75% ~ 100%的患者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受抑制的患者数。

治疗指数越高,全身吸收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也越少。

软性激素是指激素全身吸收很少或者在皮肤内被吸收后能迅速地被分解代谢为无活性的降解产物,而局部却保留高度的活性,故对HPA 轴抑制及其他全身不良反应大为减少,治疗指数大为提高。

软性激素适合于老年人、婴幼儿及较大面积使用。

国内现有的软性激素有糠酸莫米松及丙酸氟替卡松。

需要注意的是,软性激素并不是衡量皮肤局部安全性的标准,提高外用激素安全性的关键,还是在症状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效能最低的激素制剂。

二、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有明确抗炎、抗过敏、抑制免疫及抗增生作用,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局部感染、如加重痤疮、疥疮,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色素改变、激素依赖及反跳、口周皮炎、难辨认癣、难辨认毛囊炎、接触性皮炎、诱发溃疡、诱发毛囊炎或粟粒疹、脂肪或肌肉萎缩等不良反应。

眼周使用可能引起眼压升高、青光眼、白内障、加重角膜、结膜病毒或细菌感染,严重者可以引起失明。

全身长期大面积应用可能因吸收而造成HPA 轴抑制、类库欣综合征、婴儿及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血糖升高、致畸、矮小症等系统性不良反应。

三、适应证、禁忌证和外用前应注意的问题1. 适应证: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非感染性肉芽肿、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白癜风、斑秃、血管瘤、增生性瘢痕、皮肤T 细胞淋巴瘤等。

2.禁忌证:对糖皮质激素或其基质等成分过敏是绝对禁忌。

各种皮肤感染,如,真菌、细菌、病毒等感染,酒渣鼻、痤疮、口周皮炎、皮肤溃疡等则为相对禁忌,必须评估风险和效益比,在充分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方可考虑使用。

3. 外用激素前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明确皮肤病的诊断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外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所选糖皮质激素的强度、剂型是否合适;对拟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是否了解;能否在适当时间内控制病情;病情控制后能否很快减量直至停药。

应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用药的必要性、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防范方法。

最后,必须注意,使用激素时不能忽视针对病因和诱发因素的检查和治疗。

四、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 初始强度选择:皮肤病的种类和皮损的性质是选择外用激素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原则上是首先选择足够强度激素中的最小强度的激素,避免使用过强或强度不足的制剂。

一般角化、苔藓化或肥厚的皮损以及盘状红斑狼疮、白癜风、斑秃、大疱性类天疱疮等疾病的皮损应首选强效激素;轻度的红斑、微小丘疹或脱屑性皮损,尤其是身体柔嫩部位的皮损首选弱效激素;其他皮炎、屈侧银屑病及红皮病可以选择中效激素。

2. 剂型选择:根据皮损性质及部位选择。

软膏透气性差,润肤性强,适合肥厚、角化及脱屑性皮损,尤其是掌跖部位者,而不要用于面部等柔嫩部位的非肥厚、角化的皮损。

乳膏及凝胶可用于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各种皮损。

凝胶、洗剂及溶液剂更适合头皮及毛发浓密部位。

酊剂及醑剂适合肥厚、苔藓化的皮损。

过度肥厚的皮损激素可以封包以增加疗效。

3. 复方制剂及联合治疗:怀疑合并有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皮损可以使用含相应抗微生物药物的复方制剂1 ~ 2 周;斑块性银屑病可以使用含卡泊三醇或他扎罗汀的复方制剂;肥厚、角化皮损可使用含角质松解剂的复方制剂。

4. 使用方法和疗程:治疗开始时选择强度合适的激素连续应用,直至症状控制。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多在1 ~ 2 周内控制症状。

如果使用2 周后疗效不满意,除考虑所用的药物强度是否足够外,还应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是否去除了病因及诱因,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对所用激素过敏及患者依从性等原因,进行相应处理。

待病情控制,即瘙痒和皮疹明显消退以后,再换用强度较初始激素强度低的激素维持一段时间或使用非激素制剂。

对于某些病因已经去除的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可以停药,而其他慢性复发性疾病,如,慢性湿疹、特应性皮炎等在皮损明显消退后,可以选择下述维持治疗:①长疗程间歇疗法:可在皮损消退后,每周间歇使用1 ~2 d,疗程半年左右,可有效减少复发;②序贯疗法:每日使用激素与非激素制剂各1 次至皮损完全消退后,再使用非激素制剂间歇维持。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非急性期通常采用序贯疗法,初始选用强效激素或激素与维生素D3 衍生物或维生素A 酸联合用药或直接使用复方制剂应用2 ~ 4 周,至皮损变平、症状控制后用非激素制剂维持治疗2 ~ 3 个月。

白癜风、斑秃等多需要应用强效或中强效激素3 个月以上才能够见到疗效。

皮肤血管炎、非感染性肉芽肿、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增生性瘢痕、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常需要长时间间歇性按需用药。

5. 用药次数:一般每天1 ~ 2 次,使用次数不宜过多。

6. 药量:指尖单位(fingertip unit, FTU)指从一个5 mm 内径的药膏管中,挤出一段软膏,恰好达到由食指的指端至远端指间关节横线间的距离长度的药量,约为0.5 g,可以供双侧手掌均匀涂抹一遍,据此可以推算相应皮损的用药量。

五、特殊人群及特殊部位用药1. 妊娠或哺乳妇女:外用激素对人类胎儿发育影响尚不完全明确,妊娠期慎用。

必须应用时,在取得患者同意后可以使用弱效、中效或软性激素。

妊娠早期勿用含氟激素。

哺乳期勿在乳部应用。

2. 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由于皮肤薄,代谢及排泄功能差,大面积长期应用容易全身吸收产生系统不良反应,一般选择弱效或软性激素如糠酸莫米松。

除非临床特别需要或药品特别说明,慎用强效及超强效激素。

在婴儿尿布区不使用软膏(相当于封包会增加吸收)。

多数激素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强效激素卤米松的说明书指出2 岁以下儿童可以应用,但连续使用不应超过7 d。

3. 皮肤柔嫩部位:如面部、眼周、颈部、腋窝、腹股沟、股内侧、阴部等部位皮肤薄,激素吸收率高,更容易产生表皮萎缩、萎缩纹、局部吸收及依赖/反跳综合征,应禁用强效、含氟的制剂。

必须使用时,可以选地奈德制剂、糠酸莫米松凝胶或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氢化可的松制剂等。

一般湿疹皮炎用药1 ~ 2 周,红斑鳞屑性皮肤病2 ~ 3 周,其他斑秃、白癜风、红斑狼疮等可以适当延长。

4. 毛发浓密部位:如头皮,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激素,剂型可选溶液、洗剂、凝胶。

六、不良反应的监测应该主动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建议强效、超强效激素每2 周复诊检查1 次,中效激素3 ~4 周检查1 次,弱效激素每4 ~ 6 周检查1 次,观察有无系统及局部不良反应。

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对是安全的。

国外报告,每周2 ~ 3 次(婴幼儿每月不超过15 g,儿童不超过30 g,青年及成年人60 ~ 90 g)的长期维持治疗特应性皮炎,即使使用强效激素也未见明显局部及系统不良反应。

连续应用4 周,随后4 ~ 8 周按需使用钙泊三醇/二丙酸倍他米松软膏治疗体表面积15% ~30%的银屑病患者未发现HPA 轴抑制。

儿童使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3 次或0.05%地奈德凝胶每日2 次或丙酸氟替卡松洗剂每日2 次连续使用4 周也未出现HPA 轴抑制。

七、结语本共识是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各位专家的经验多次讨论而成。

现有证据表明,外用激素依然是治疗许多皮肤病的首选药物,规范应用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有效减少疾病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