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分类及常用药物

合集下载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审核要点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审核要点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概述
肾上腺皮质激素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髓质
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 糖皮质激素 性激素 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概述
糖皮质激素的分类
1、按来源分类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外源性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倍他米 松、地塞米松)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概述
糖皮质激素的分类 2、按作用时间分类
100~300 36~54
2.75
5.40
0
20.0~30.0 25.0~35.0 0.60
100~300 36~54
3.25
注:表中水盐代谢、糖代谢、抗炎作用的比值均以氢化可的松为1计;等效剂量以氢化可的松为1标准计。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概述
糖皮质激素的分类 3、按给药途径分类
1、口服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概述
糖皮质激素的ADR (一)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4.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长期应用GCS,由于可导致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可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 样硬化。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概述
糖皮质激素的ADR (一)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5. 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
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是各种年龄患者应用GCS治疗中严重的合并症。 肋骨与及脊椎骨具有高度的梁柱结构,通常受影响最严重。
0.05
0.8
4.0
3.5
5.00
60
12~36
1.25~1.50
2.20
0.8
4.0
4.0
5.00
200
12~36
1.25~1.50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注意事项
(四)应注意糖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近期 使用巴比妥酸盐、卡马西平、苯妥英、扑米酮或利福平等药 物,可能会增强代谢并降低全身性皮质激素的作用,相反, 口服避孕药或利托那韦可以升高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皮质 激素与排钾利尿药(如噻嗪类或呋塞类)合用,可以造成过 度失钾,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合用时,消化道出血 和溃疡的发生率高。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用与注意 事项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药事科
糖皮质激素简介
糖皮质激:属于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其基本作用为 “四抗、五影响、一允许”, 四抗:抗炎、抗免疫、抗毒解热、抗休克。 五影响:影响血液造血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代谢、 中枢神经系统(CNS)。 一允许:增强机体应激能力(允许作用)。
糖皮质激素管理要求
1.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 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2.冲击疗法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 师决定。 3.长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需由相应学科主治医师以上专 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制定。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的长程治疗方案制订需三级医院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 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随访和剂量调整可由内分 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糖皮质激 素,但仅限于3天内用量,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注:若既有适应症,又有禁忌症,应视病情而定。若危及生 命,则用,能不用尽量不用。若有必须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才能控制疾病,挽救患者生命时,如果合并上述情况,可在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密监测上述病情变化的同时,慎重使 用样硬化、肠道疾病或慢性营养不良的 患者及近期手术后的患者慎用。 2.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有精神病倾向、青光眼、高脂蛋 白血症、高血压、重症肌无力、严重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 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3.感染性疾患必须与有效的抗生素合用,病毒性感染患者慎 用。 4.儿童也应慎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

糖皮质激素类药

糖皮质激素类药临床应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大多是半合成品,经常使用药有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其作用大同小异,惟作用强弱、维持时刻长短及对水盐代谢、糖代谢的阻碍大小有不同。

1.药理作用(1)抗炎。

糖皮质激素类药有壮大的抗炎作用,对各类因素引发的炎症都有对抗作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免疫因素)。

对炎症的各个时期都有抑制作用:在炎症初期可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及吞噬反映,减缓红、肿、热、痛病症;在炎症后期可抑制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形成,从而避免组织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

其抗炎作用与以下因素有关:稳固溶酶体膜,减少蛋白酶等水解酶的释放,抑制组织细胞的降解;抑制致炎物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的释放;增进黏多糖合成,减少其降解,爱惜细胞间基质;降低炎症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等。

(2)抗毒素。

通过稳固溶酶体膜、减少内热原的释放和降低体温调剂中枢对热原的灵敏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

但对内毒素无中和及破坏作用,对细菌外毒素无作用。

(3)抗免疫。

对免疫进程均有抑制作用。

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置;阻碍免疫母细胞的增殖;使血中淋巴细胞散布减少;抑制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使抗体生成减少;并抑制补体的形成,阻碍体液免疫反映;抑制免疫反映引发的炎症反映。

(4)抗休克。

除与上述抗炎、抗毒素、抗免疫作用有关外,还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以下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稳固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降低血管对缩血管活性物质的灵敏性。

(5)对血液成份的阻碍。

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但使血中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2.用途(1)严峻感染。

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重症伤寒、败血症等。

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是排除对机体有害的炎症和过敏反映,迅速减缓病症,为病因医治争取时刻。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及护理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及护理

(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 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 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每日或隔日给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 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 (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减退症,并于各种应 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
3. 注意事项
1 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2 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 3 其他注意事项
1 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
2.严重精神病史
3.癫痫
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5.新近胃肠吻合术后
6.骨折
7.创伤修复期
8.寻常型银屑病
9.严重高血压
10.严重糖尿病
11.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 12.活动性肺结核; 染)
• 严重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 、 药疹、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光化性皮炎、 剥脱性皮炎
•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疱病 • 血管炎性疾病 :血管炎、脂膜炎 • 与免疫相关的疾病 :白癜风、红皮病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
中国药师,2012,15(7):1009-1011
糖皮质激素 的合理使用及护理
1. 糖皮质激素概念及作用 2. 发展及使用现状
1.1 糖皮质激素概念
糖皮质激素(Gc)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 皮质醇,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作用,还具有抑制 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及退热作用。因 为其调节糖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所以称其为“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缺乏时则发生低血糖。

糖皮质激素定义分类、生物效应期、用药疗程时间及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等临床表现和治疗

糖皮质激素定义分类、生物效应期、用药疗程时间及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等临床表现和治疗

糖皮质激素定义与分类、来源、生物效应期、换算、用药疗程、用药时间及在慢性炎性脱髓销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肌炎等疾病临床表现和治疗定义与分类糖皮质激素,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超剂量使用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等药理作用。

根据来源分为:①内源性糖皮质激素:体内自行分泌,包括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②外源性糖皮质激素:体外合成,包括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根据生物效应期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其中短效糖皮质激素为内源性糖皮质激素,中长效糖皮质激素均为外源性糖皮质激素。

根据给药途径分为:口服、注射、吸入、局部外用。

换算临床工作中,常需面临不同激素之间的换算,要遵循“等效剂量”的原则。

等效剂量是指虽然剂量不同,但是其疗效等同。

对于糖皮质激素,虽然各类型抗炎活性不同,但服用等效剂量,可以发挥相同程度的作用。

剂量换算:氢化可的松20mg=可的松25mg=泼尼松?mg=泼尼松龙?mg=甲泼尼龙4mg=地塞米松?mg=倍他米松?mg。

用药疗程对于糖皮质激素,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短程治疗、中程治疗、长程治疗、冲击治疗、终身替代治疗。

短程治疗:疗程<1月,适用于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结脑),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

中程治疗:疗程1-3月,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生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逐渐减量。

长程治疗:疗程>3月,适用于反复发作、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维持治疗每日或隔日给药,停药前应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

冲击治疗:疗程多<5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可迅速停药。

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用药时间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日上午8时左右为分泌高潮,随后逐渐下降,午夜12时为低潮。

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全套

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全套

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全套一、概述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苗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1)体内糖皮质激素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具有调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等作用。

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类1按来源分为内源性的: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外源性的: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地塞米松2、按作用时间长短分为短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长效:地塞米松3、按给药途径分为口服、静脉、局部外用、吸入4、可的松与氢化可的松区别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具有生理活性的是氢化可的松无生理活性,需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物可的松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肝脏代谢转化发生代谢转换的部位肝脏可的松与氢化可的松药代动力学吸收差异氢化可的松生物利用度高于可的松,因此同等疗效,氢化可的松的用量小于可的松代谢差异氢化可的松无需转化,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及急性或严重应激状态药效学与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同时具有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活性适用于生理替代疗治疗用于药理作用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副作用明显5、泼尼松和泼尼松龙的区别具有生理活性的是泼尼松龙无生理活性,需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物泼尼松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代谢中相互转化发生代谢转换的部位肝脏药代动力学一代谢差异,肝功能障碍患者直接使用活性成分泼尼松龙药效学一作用完全相同,可等剂量交换6、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过敏作用抗毒抗休克作用内分泌系统疾病替代治疗、紧急情况抢救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多与自身免疫有关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等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联合化疗方案组分之一肾脏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等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严重细菌性疾病伴有休克或与感染有关的脏器损伤、严重病毒性疾病7、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疾病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严重精神病史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骨折创伤修复期单纯疱疹性角、结膜炎及溃疡性角膜炎、角膜溃疡8、药物相互作用避孕药、雌激素:药理作用增加或减少非苗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增加三环类抗抑郁药:毒性反应增加免疫抑制剂抗胆碱药排钾利尿药9、停药反应长期中或大剂量使用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样症状轻者表现为精神萎靡、乏力、食欲减退、关节和肌肉疼痛重者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低血压等危重者甚至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需及时抢救10、反跳现象长期使用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使原发病复发或加重应恢复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常需加大剂量,稳定后再慢慢减量I1糖皮质激素常见不合理使用主要类型遴选药品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配伍禁忌重复给药。

糖皮质激素ppt课件

糖皮质激素ppt课件

表2 呼吸科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每天剂量(μ g) 药物 二丙酸倍氯米松 布地奈德 丙酸氟替卡松 环索奈德 低剂量 200~500 200~400 100~250 80~160 中剂量 500~1000 400~800 250~500 160~320 高剂量 >1000~2000 >800~1600 >500~1000 >320~1280
生,抑制胶原蛋白、黏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 后遗症。
降低机体防御功能:可致感染扩散,阻碍创口愈合
17
2019 -
抗炎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和炎症介质形成: 糖皮质激素与靶细胞浆内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
2019
使参与炎症的一些基本转录增加或减少,包括
(1)抑制细胞因子;
-
(2)抑制炎症介质;
(3)抑制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
虑早期应用glucocorticoid,以减轻症状及防止后遗
症的发生。
35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全身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肾病综合症,以及异
体器官移植等是主要药物,抑制免疫反应有助于缓解症状 过敏性疾病:荨麻疹,枯草热,血清病等可作辅助治疗
31
2019 -
表3 皮肤科常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作用强度 弱效 药物名称 醋酸氢化可的松 醋酸甲泼尼龙 醋酸泼尼松龙 醋酸地塞米松 常用浓度(%) 1.0 0.25 0.5 0.05
2019
丁酸氯倍他松
中效 曲安奈德 丁酸氢化可的松 醋酸氟氢可的松
0.05
0.025~0.1 1.0 0.025
(2)抑制淋巴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2.16•【文号】卫办医政发[2011]23号•【施行日期】2011.02.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六日附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录前言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第二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一、管理二、落实与督查第三章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一、适用范围二、不良反应三、注意事项(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二)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三)其他注意事项四、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第四章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一、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三)肾上腺皮质危象(四)Graves眼病(五)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二、呼吸系统疾病(一)哮喘(成人)(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四)结节病(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六)变应性鼻炎(七)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三、风湿免疫性疾病(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二)自身免疫性肝炎(三)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四、血液系统疾病(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四)淋巴瘤(五)多发性骨髓瘤(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七)移植物抗宿主病五、肾脏疾病(一)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新月体肾炎狼疮性肾炎(二)间质性肾炎六、感染性疾病(一)结核病(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三)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四)手足口病(五)肺孢子菌肺炎七、消化系统疾病(一)炎症性肠病(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三)重症急性胰腺炎八、神经系统疾病(一)多发性硬化(二)重症肌无力(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九、眼科疾病(一)眼表急性炎症和干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沙眼急性期包涵体性结膜炎急性期腺病毒性结膜炎(急性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变应性结膜炎自身免疫性结膜炎急性发作细菌性角膜溃疡真菌性角膜溃疡角膜病毒感染棘阿米巴角膜炎蚕食性角膜溃疡干眼(二)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浅层巩膜炎巩膜炎(三)葡萄膜炎(四)视网膜疾病白塞综合征Vogt-小柳原田病视网膜血管炎(五)视神经炎(六)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七)眼科手术后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术后视网膜扣带术后玻璃体手术后十、皮肤疾病(一)天疱疮(二)大疱性类天疱疮(三)药物性皮炎(四)红皮病(五)湿疹与皮炎(六)银屑病十一、重症患者的加强医疗(一)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二)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三)急性脑水肿十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一)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二)肝脏移植排斥反应十三、骨科疾病(一)运动系统慢性损伤(二)急性脊髓损伤前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00
400~800
>800~1600
丙酸氟替卡松
100~250
250~500
>500~1000
环索奈德
80~160
160~320
>320~1280
表3 皮肤科常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作用强度
药物名称
常用浓度(%)
弱效
醋酸氢化可的松
醋酸甲泼尼龙
1.0
0.25
中效
醋酸泼尼松龙
醋酸地塞米松
丁酸氯倍他松
曲安奈德
丁酸氢化可的松
醋酸氟氢可的松
氟氢松
0.5
0.05
0.05
0.025~0.1
1.0
0.025
0.01
强效
丙酸倍氯米松
糠酸莫米松
氟氢松
氯氟舒松
戊酸倍他米松
0.025
0.1
0.025
0.025
0.05
超强效
丙酸氯倍他索
氯氟舒松
戊酸倍他米松
卤美他松
双醋二氟松
0.02~0.05
0.1
0.1
0.05
0.05
注:表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大多为乳膏或软膏剂型,少数为溶液剂或硬膏剂型
4.0
3.5
5.00
60
12~36
泼尼松龙
2.20
0.8
4.0
4.0
5.00
200
12~36
甲泼尼龙
11.90
0.5
5.0
5.0
4.00
180
12~36
曲安西龙
1.90
0
5.0
5.0
4.00
>200
12~36
长效
地塞米松
7.10
0
20.0~30.0
30.0
0.75
100~300
36~54
倍他米松
5.40
0
20.0~30.0
25.0~35.0
0.60
100~300
36~54
注:表中水盐代谢、糖代谢、抗炎作用的比值均以氢化可的松为1计;等效剂量以氢化可的松为标准计
表2 呼吸科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每天剂量(μg)
药物
低剂量
中剂量
高剂量
二丙酸倍氯米松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布地奈德
糖皮质激素分类及常用药物
(一)按作用时间分类:可分为短效、中效与长效三类。短效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时间多在8~12小时;中效药物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作用时间多在12~36小时;长效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时间多在36~54小时。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可分为口服、注射、局部外用或吸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郭兆安
表1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比较
类别
药物
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
水盐
代谢
(比值)
糖代谢
(比值)
抗炎作用
(比值)
等效剂量(mg)
血浆半衰期(min)
作用持续时间(h)
短效
氢化可的松
1.00
1.0
1.0
1.0
20.00
90
8~12
可的松
0.01
0.8
0.8
0.8
25.00
30
8~12
中效
泼尼松
0.05
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