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
试述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几种主要方法和补偿原理

试述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几种主要方法和补偿原理嘿,咱今儿就来说说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那些事儿!热电偶这玩意儿啊,就像个敏感的小家伙,它的测量可容易受冷端温度影响啦。
咱先讲讲补偿导线法。
你就把它想象成给热电偶找了个好帮手,这补偿导线呢,能把热电偶的冷端延长到一个温度相对稳定的地方,就好比给它搭了个安稳的小窝,这样不就能减少冷端温度变化带来的干扰啦!还有冰浴法呢!这就像是给热电偶洗了个冷水澡,把冷端放在冰和水的混合物里,让它处在一个固定的低温环境下,那它不就老实啦,测量起来也更准确咯。
电桥补偿法也挺有意思。
就好像给热电偶旁边放了个小天平,通过调整电桥的电阻来平衡冷端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是不是很神奇呀!计算修正法呢,就像是给热电偶的测量结果做了一次精心的修正手术。
根据冷端实际温度和已知的关系式,把不准确的地方给它修正过来,让数据变得更可靠。
咱为啥要这么大费周章地去补偿热电偶冷端温度呀?这还用问吗!不补偿的话,那测量结果能准吗?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地方,路线都没搞清楚,那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吗?肯定不行呀!这些补偿方法就是给热电偶指了条明路,让它能更准确地为我们服务呀。
热电偶在各种工业领域都大显身手呢,要是没有这些补偿方法,那它可就要闹脾气啦!所以呀,我们得好好对待它,用这些巧妙的方法让它乖乖听话,给我们提供精确的温度数据。
你想想看,要是工厂里的温度测量不准确,那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能有保障吗?要是科研实验里的温度数据不靠谱,那实验结果还能可信吗?所以说呀,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可不是小事儿,它关系到好多重要的事情呢!总之呢,这些补偿方法各有各的好,我们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让热电偶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这就是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奥秘所在,大家可得记住咯!。
热电偶冷端温度热敏电阻补偿法

热电偶冷端温度热敏电阻补偿法1. 引言1.1 热电偶冷端温度热敏电阻补偿法的定义热电偶冷端温度热敏电阻补偿法是一种在热电偶测温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热敏电阻通过其对温度的敏感性,可以帮助补偿热电偶冷端温度引起的误差,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这种补偿法可以有效地消除热电偶测温中由于冷端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通过合理选择和配置热敏电阻,结合适当的补偿算法,可以实现热电偶测温系统的自动补偿,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热电偶冷端温度热敏电阻补偿法在工业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应用于各种温度测量场合,为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和优化,热电偶冷端温度热敏电阻补偿法有望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工业控制系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1.2 热电偶原理简介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传感器,原理是利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连接起来,当两种导体的接触处温度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热电势差,通过测量这个热电势差来推算温度。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基于热电效应,即在两种不同材料接触处会产生电动势。
热电偶的优点在于其响应速度快、测量范围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因此在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
但是热电偶在测量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差,其中主要的一个误差源就是热电偶冷端的温度影响。
为了解决热电偶冷端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常常使用热敏电阻补偿法。
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根据热敏电阻的变化来补偿热电偶冷端温度的影响,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热电偶原理简单易懂,结构简单且稳定,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温度测量中。
通过热敏电阻补偿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热电偶的测量精度,使得其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正文2.1 热敏电阻的原理及特性热敏电阻是一种温度敏感元件,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其原理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通常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反之亦然。
热电偶需要冷端温度补偿的原因和五种温度补偿方法

热电偶需要冷端温度补偿的原因和五种温度补偿方法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设备,它通过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导线形成的热电偶电路原理,利用温差引起的热电势差来测量温度。
然而,由于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与环境温度不同,会影响到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因此,热电偶需要进行冷端温度补偿,以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冷端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异会导致热电偶电路中产生额外的热电势差,从而引起温度测量误差。
其次,冷端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热电势的非线性变化,进一步增加温度测量误差。
因此,冷端温度补偿可以减小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温度测量误差。
接下来介绍五种常用的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方法:1.嵌入式电解质温度传感器补偿法该方法是通过在热电偶的连接头内嵌入电解质温度传感器,实时测量连接头的温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热电势补偿,从而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2.冷端温度检测补偿法该方法是在热电偶冷端连接头附近安装一个冷端温度检测器,实时测量冷端温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热电势补偿,以减小冷端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测量误差。
3.冷端直流功率补偿法该方法通过在热电偶接头处引入一个微小的直流电流,通过测量电阻变化来获得冷端温度信息,并据此实现热电势补偿,从而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4.冷端恒温补偿法该方法是通过在热电偶的连接头处设置一个恒温装置,将其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从而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5.数学模型补偿法该方法是通过建立热电偶冷端温度与温度测量误差之间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冷端温度的变化来修正温度测量结果,以实现热电势补偿。
总之,热电偶需要进行冷端温度补偿,以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冷端温度补偿方法包括嵌入式电解质温度传感器补偿法、冷端温度检测补偿法、冷端直流功率补偿法、冷端恒温补偿法和数学模型补偿法。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补偿方法。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1.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与其两端的温度有关,其温度-热电势关系曲线是在冷端温度为0℃时分度的。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热电偶冷端暴露在空间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所以测温中的冷端温度不可能保持在0℃不变,而热偶电势既决定于热端温度,也决定于冷端温度。
所以,如果冷端温度自由变化,必然会引起测量误差。
为了消除这种误差,必须进行冷端温度补偿。
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1)补偿导线延长法补偿导线是特种导线,用于热电偶和二次仪表间的信号传输,能够消除热电偶冷端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保证仪表对介质温度的精确测量。
补偿导线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与所连接的热电偶具有相同或十分相近的热电特性,根据热电偶补偿导线标准,不同的热电偶所配用的补偿导线也不同,并且有正负极性之分,各种补偿导线的正极均为红色,负极的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分度号和导线。
使用时注意与型号匹配,并且电极不能接错,否则将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
常用的热电偶补偿导线见表2-1-11表2-1- 1型号热电偶分度号线芯材料绝缘层颜色正极负极正极负极SC S(铂铑10-铂)SPC(铜)SNC(铜镍)红绿KC K(镍铬-镍硅)KPC(铜)KNC(康铜)红蓝KX K(镍铬-镍硅)KPX(镍铬)KNX(镍硅)红黑EX E(镍铬-康铜)EPX(镍铬)ENX(铜镍)红棕JX J(铁-康铜)JPX(铁)JNX(铜镍)红紫TX T(铜-康铜)TPX(铜)TNX(铜镍)红白2)冰点法各种热电偶的分度表都是在冷端为0℃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果把冷端置于能保持0℃的冰点槽内,则测得的热电势就代表被测的实际温度。
冰点法一般在实验室的精密测量中使用。
3)计算修正法用计算修正法来补偿冷端温度变化的影响只适用于实验室或临时性测温的情况,而对于现场的连续测量是不实用的。
4)仪表零点校正法如果热电偶的冷端温度比较恒定,与之配用的显示仪表调整又比较方便,则可采用此种方法来实现冷端温度补偿。
5)补偿电桥法补偿电桥法是采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直流毫伏信号,来补偿热电偶因冷端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电势变化,有称为冷端补偿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

3
01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
补偿方法 (1)补偿导线法 (2)热电偶冷端温度恒温法 (3)公式修正法 (4)显示仪表的机械零点调整法(已淘汰) (5)补偿装置法
4
01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
1.补偿导线法
组成:补偿导线合金丝、绝缘层、屏蔽层和护套。
作用:实现了冷端迁移,延长热电偶冷端 降低了电路成本。
5
01
线性插值法反查K型热电偶分度表 T=701.5℃
10
01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
案例
用K型热电偶测量温度时,其仪表指示为520℃,而冷端温度为25℃,则实际温度 为545℃,对吗?为什么?正确值为多少?
解:不对。其仪表指示为520℃,是认为冷端为0℃测量,而实际测量时冷端温度 为25℃,没有进行冷端温度补偿。
提问:请说出你的实 验桌上热电偶与补偿 导线的型号,及正负 极?
++ +
7
01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
2.热电偶冷端温度恒温法
适用于实验室中的精确测量和检定热电偶时使用。
8
01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
3.公式修正法
在实际应用中,热电偶的冷端往往不是0℃,而是环境温度,这时测 量出的回路热电势要小,因此必须加上环境温度与冰点之间温差所产 生的热电势后才能符合热电偶分度表的要求。
注:补偿装置做入卡件或数字显示仪表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计算机系统的输入卡件或数字仪表的输入电路来处理并转换成数字 信号经接口送入计算机,并采集卡件处温度t0进行补偿处理后再显示或控 制。
15
02
热电偶测温系统
基本测温系统 热电偶+补偿导线+模拟显示仪表(机械调零) 热电偶+补偿导线+数字显示仪表(自带冷端温度补偿)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1. 前言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装置,它基于热电效应,可以将温度转换为电压信号。
然而,热电偶的测量结果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特别是在长距离传输信号时,冷端温度变化会引起测量误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冷端温度的补偿。
2. 冷端温度补偿原理冷端温度补偿的目的是根据冷端温度的变化,调整热电偶的电压输出,从而减小温度测量误差。
冷端温度补偿的原理如下:•热电偶的冷端与参考温度点(通常是室温)之间通过一个温度传感器(通常是一个热敏电阻)连接。
•当冷端温度发生变化时,温度传感器会检测到这一变化,并将信号传递给补偿电路。
•补偿电路会根据传感器信号,调整热电偶的电压输出,使其与实际温度保持一致。
•经过冷端温度补偿后,热电偶的测量结果将更加准确可靠。
3. 冷端温度补偿方法冷端温度补偿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硬件补偿和软件补偿。
3.1 硬件补偿硬件补偿是通过调整热电偶电路中的元件来实现的。
常见的硬件补偿方法有:•冷端温度检测电路:在热电偶的冷端连接一个温度传感器(如热敏电阻),通过测量这个温度传感器的阻值变化,来反馈冷端温度的变化。
•补偿电路:根据冷端温度的反馈信号,通过补偿电路来调整热电偶的电压输出,使其与实际温度保持一致。
硬件补偿可以在热电偶的电路中嵌入,从而实现自动的温度补偿。
这种方法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可以提高温度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
3.2 软件补偿软件补偿是通过将热电偶的电压输出和冷端温度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算法来实现的。
常见的软件补偿方法有:•温度补偿表法:通过实验获取不同温度下的电压输出和冷端温度的关系数据,建立一个温度补偿表。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查表的方式来补偿热电偶的电压输出。
•线性插值法:在温度补偿表的基础上,采用线性插值算法,将补偿表中的有限数据点扩展为一个连续的补偿曲线。
通过插值算法,可以实现对任意温度下的热电偶电压输出进行补偿。
软件补偿方法需要在计算机或控制器中实现相应的算法和补偿表,可以动态地进行温度补偿。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方法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方法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装置,由两种不同金属材料组成。
热电偶测量温度差异产生的电动势,并将其转化为温度值。
热电偶的测量结果往往受到冷端温度的影响。
为了减小或消除这种影响,可以采用一些冷端补偿方法。
以下是关于热电偶的10种冷端补偿方法:1. 理想冷端参考法:使用一个恒定温度恒定电压源作为冷端参考点,将热电偶的冷端与该参考点连接。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精确的冷端补偿,但需要额外配置恒温电源。
2. 冷端补偿电缆法:利用具有相同热电效应的电缆将热电偶的冷端与参考温度相连。
这种方法适用于短距离的温度测量,但长距离情况下电缆的温度梯度会导致测量误差。
3. 冷端冰浴法:将冰浴或低温热源与热电偶的冷端相连,以提供稳定的冷端温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精确测量低温的应用,但仅适用于特定温区范围内。
4. 冷端温度补偿器法:使用冷端温度补偿器进行线性补偿,通过一个补偿电路来校正热电偶测量结果。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冷端温度影响,但补偿电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可能会影响测量精度。
5. 冷端绝缘套管法:将热电偶的冷端与一个绝缘套管相连,以减小冷端温度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这种方法适用于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但绝缘套管的稳定性和接触问题可能会影响测量精度。
6. 冷端过热维持法:通过采取一些措施保持冷端温度超过环境温度,减小环境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在冷端附近加热,使用热电偶头盖子等方法。
7. 冷端对地维持法:将热电偶的冷端与地面相连,利用地面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来补偿测量结果中的冷端温度变化。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面温度较为稳定的场合。
8. 冷端温度测量法:在热电偶的冷端加入一个额外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冷端温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这种方法能够精确测量冷端温度,但额外的传感器可能会引入其他误差。
9. 自动补偿法:采用自动补偿器进行冷端温度补偿,监测冷端温度的变化并实时校正测量结果。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冷端补偿,但仍然受到补偿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影响。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解释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解释
嘿,你知道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是啥不?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东
西呢!就好像你大冬天出门,不穿厚衣服那肯定会冻得够呛呀!热电
偶呢,它测量温度的时候,冷端的温度要是不稳定,那测量结果不就
乱套啦!
咱就说,热电偶就像个小侦探,它要去探测温度呢。
可是这个小侦
探有个弱点,就是它的冷端温度得好好处理才行。
比如你要测量一个
很热的东西的温度,可冷端这边温度乱七八糟的,那最后得出来的温
度数据能准吗?肯定不行呀!
你想想看,热电偶的热端在努力工作,可冷端却在捣乱,这不是添
乱嘛!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进行冷端温度补偿啦!比如说,可以用专门的补偿导线呀,就像是给热电偶穿上了一件合适的保
暖衣,让它能更好地工作。
还有啊,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还有各种电子补偿方法呢!就好像给
热电偶配备了一个智能小助手,能随时帮它调整冷端的温度,让测量
结果更准确。
哎呀,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真的太重要啦!如果没有它,那我们很
多温度测量都会变得不靠谱,那可就麻烦大啦!你说是不是?所以呀,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个冷端温度补偿哦!
我的观点就是: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是确保热电偶准确测量温度的关键环节,必须要重视起来,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补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a
t0 t0
R1 E Rcu b- R3 R2 + -
E (t , t 0 )
t
补偿原理的分析:(1)补偿电桥的输出与铜电阻的关系; (2)热电偶的输出随冷端温度的变化情况;(3)补偿电 桥与热电偶串接时总的输出情况。
电桥补偿法 (自学)
t0 t0 ) E (t , t 0
即:RCu (t0 ) t0 I
可以满足冷端温度补偿
补偿电阻的阻值RCu (t0 )取决于: t0、I、
计算机软件实现热电偶冷端补偿 (a)结构框图 (b)冷端补偿子程序 AB-热电偶;RCu-铜电阻;mV-U1- mV/电压变换器; Ω-U2-Ω/电压变换器;A/D-模数转换器; CPU-中央处理单元;AC-采样脉冲;OUT-输出
2、仪表机械零点调整法
仪表的机械零点为仪表输入电势为零时,指针停留的 刻度点,也就是仪表的刻度起始点。若预知热电偶冷端温度 为t0,在测温回路开路情况下,将仪表的刻度起始点调定在 t0位置,此时相当于人为给仪表输入热电势EAB(t0,0), 在接通测温回路后,输入仪表的热电势为 EAB(t,t0)+EAB(t0,0)= EAB(t,0) 使仪表指针指示热端温度t值。
R1 +a Rcu E R2 + - b- R3
E (t , t 0 )
在设计的冷端温度(例如t 在设计的冷端温度(例如t0=0℃)时,满足R )时,满足R1=R2, R3 = RCu ,这时电桥平衡,无电压输出,即U ,这时电桥平衡,无电压输出,即Uab=0,回 =0,回 路中的输出电势就是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
23.9 23.629 *10 576.4C 24.055 23.629
解2: 根据题意有 EK (t , 25) 22.9mV
直接查分度表有
t 550
22.9 22.776 *10 552.9C 23.203 22.776
因此再加上冷端温度,有 t t 25 577.9C
计算修正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实验室或者临时测温。
பைடு நூலகம்
仪表机械零点调整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测量准确度要求不高,且冷端温度恒定, 仪表机械零点调整方便的场合。 恒温法( 恒温法(冰浴法) 冰浴法)——把热电偶的冷端放入恒温装置中,保持冷端温度为0 把热电偶的冷端放入恒温装置中,保持冷端温度为0℃,多用于 实验室
a
RCu
R2
) IRCu (t0 ) t0 (t0 t0 ) 则:U ab (t0
)的差值可以近似为: )+E (t , t0 )= (t0 t0 ) 事实上E (t , t0 )和E (t , t0 E (t , t0
t0 ) I= (t0 t0 ) 如果使:RCu (t0 ) t0 (t0
4、补偿电桥法(冷端补偿器)
补偿电桥法是利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电压来补偿热 电偶冷端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热电势的变化。
电桥补偿法(自学)
是仪表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它利 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电压来补偿热电偶 因冷端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热电势的变化 如图,电桥由R1、R2、R3(均为锰铜电阻) 和RCu(热敏铜电阻)组成。
哪种计算结果正确,为什么?
现场中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方便的实现计 算修正。
具体方法是: ● 热电偶的输出通过毫伏—电压变换器及模数转换器 进入微处理器中。 ● 使用一热电阻测量冷端温度,热电阻的阻值经过欧 姆—电压变换器及及模数转换器也进入微处理器中。 ● 由采样数字量D1和D2 分别获得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 EAB(t,t0)及冷端温度t0 , ● 然后计算可得EAB(t,0)= EAB(t,t0)+EAB(t0, 0),再查取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分度表,便得到 数字量t,这就是热电偶的热端温度值。
t
冰点槽法是准确度很高的冷端处理方法,然而使用比较 麻烦,需要保持冰、水两相共存,一般限于实验室精确 测温或热电偶检定时使用。
恒温箱法:在现场,常使用电加热式恒温箱。这种恒温
箱通过接点控制或其他控制方式维持箱内温度恒定(常 为50℃)。可将若干支热电偶的冷端放在恒温箱内。恒 温箱法的恒定温度要高于环境温度。
+
-
t
当冷端温度由t 当冷端温度由t0变化到t 变化到t’0时,不妨设t 时,不妨设t’0 >t0,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减小,但电桥中R ,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减小,但电桥中RCu随 温度的上升而增大,于是电桥两端会产生一个不平衡电压Uab(t 温度的上升而增大,于是电桥两端会产生一个不平衡电压Uab(t’0 ) 此时回路中输出的热电势为: 此时回路中输出的热电势为:
五、热电偶冷端温度处理方法 1. 对热电偶冷端温度进行处理的原因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表明:热电偶的热电势是两个接点 温度的函数差,只有当冷端温度不变时,热电势才是热端温 度的单值函数。但在实际应用中,热电偶冷端所处环境温度 总有波动,从而使测量得不到正确结果,因此必须对热电偶 冷端温度变化的影响采取补偿措施,使热电偶的热电势只反 映热端温度(被测温度)的变化,而不受冷端温度变化的影 响。
) E (t , t0 E (t , t0 )
) U ab E (t , t0 ) E (t , t0 U ab I ( RCu R2 )
R1
I
R1
I
b
) RCu (t0 )[1 t0 (t0 t0 )] RCu (t0
如果满足:R2 RCu (t0 )
——热电偶冷端温度的处理
中间导体定律 等值替代定律 拆开冷端,串入“毫伏计 ” ,可以测量热电势,而不影 响总的热电势 利用补偿导线来延伸冷端,是把热电偶的冷端从温度较高 和不稳定的现场延伸到温度较低和比较稳定的操作室内
由于操作室内的温度往往高于0℃,而且也是不恒定的(即使有空调也是不恒定的),这 时,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必然会随冷端温度的变化而变。 因此,在应用热电偶时,只有把冷端温度保持为0℃,或者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处理才能得出 准确的测量结果,对热电偶冷端温度的处理称为冷端温度补偿。 目前,热电偶冷端温度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计算修正法 仪表机械零点调整法 恒温法 电桥补偿法
电桥补偿法(自学)——仪表中常用
2、常用的热电偶冷端温度处理办法
(1)计算修正法 若温度显示仪表分度时规定热电偶冷端温度为0℃,而在使用 中冷端温度为t0≠0℃时,根据热电偶的中间温度定律,得知在这种 情况下产生的热电势为 EAB(t,0)=EAB(t,t0)+EAB(t0,0) 式中 EAB(t,0)——冷端为0℃、热端为t ℃时的热电势; EAB(t,t0)——冷端为t0℃,热端为t℃时的热电势,即实 测值; EAB(t0,0)——冷端为t0℃应加的校正值。 举例: 用K型热电偶来测量温度,在冷端温度为t0=25℃时, 测得热电势为22.9mV,求被测介质的实际温度。 思考:采用直接用测得电势查分度表得到温度值,再加上25 ℃, 计算得到炉温的方法对不对?为什么?
注意:这种补偿方法用于热电偶冷端温度比较恒定而 仪表的机械零点调整又很方便的场合。 可以和其它补偿方法配合使用。
3、恒温法
恒温法分为冰点槽法和恒温箱法。 冰点槽法:在精密测量中,一般要求热电偶冷端温度保 持为0℃,通常采用冰点槽。冰点槽的容器中充满蒸馏水 与碎冰块的混合物,其温度保持为0℃。
补 偿 导 线 热 电 偶 tc 毫 伏 计 0 ℃ 恒 温 装 置
) U ab (t0 ) E (t , t0
经过设计,可使电桥的不平衡电压等于因冷端温度变化引起的热电势变化,即
) U ab (t0 ) E (t , t0 ) E (t , t0
于是实现了冷端温度的自动补偿。 实际的补偿电桥一般是按t 实际的补偿电桥一般是按t0=20℃ 20℃设计的,即t 设计的,即t0=20℃ 20℃时,补偿电桥平衡无电压输出。
例 用K型热电偶来测量温度,在冷端温度为t0=25℃时,测得热电势为22.9mV, 求被测介质的实际温度。 解1: 根据题意有 EK (t , 25) 22.9mV 由K型热电偶的分度表查出 EK (25, 0) 1.000mV
因此有 EK (t , 0) EK (t , 25) EK (25, 0) 22.9mV 1.000mV 23.9mV 反查分度表有 t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