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之点滴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之经验点滴谈

马海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教学的一点经验,自觉惶恐,所谈牵强附会,准备不足,望各位不吝赐教。

一、熟悉教材

教材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文本,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施教者和受教者都要非常熟悉教材,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

1.教师要钻研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要想搞好教学,首先必须熟悉教材即吃透教材、钻研教材,这项工作是备好课、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熟悉教材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这样上课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教得轻松,学得偷快。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研究教材呢?我的做法是:首先花大力气去通览全册教材,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其内容安排及课文配备的目的,明确各单元在整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深入钻研教材,知道基础知识以及前后左右的联系;再次,掌握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分清教材的重点课文及各个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深入挖掘

教材的思想性及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的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最后,教师要熟悉文本的每一篇课文,并善于从课文中提炼出精讲和略讲的内容,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授课时的精力平均。

2.学生要熟悉课文

我以前有过这样的现象,一篇课文上完了,但是有一部分学生仍然不能通读课文或读不流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对课文并不熟悉,教师只是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并没有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是语文教学的失败。因此,我认为不仅是教师,还要让学生也熟悉课文。我从自己的经验谈一点看法。

(1)通过生字词教学让学生熟悉课文。我认为小学阶段不管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生字词教学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认为,一到高年级生字词教学可以忽略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因为生字词教学不仅可以继续扩大学生识字量,扩大学生识字量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达到极致,还可以让学生熟悉课文。因此,我的做法是:A我在黑板上一直坚持书写生字,指导书写,然后让学生把词语放到课文的原句当中去读;B勾画文中的重点词语,先让同学自读,然后指名普通话好、声音洪亮的同学3—5名范读,其余同学静听,读毕后评议,纠正;再全班齐读。

(2)学生熟悉文中生字词后,再分自然段读课文,每自然段指3名同学范读,其余同学静听,读毕后评议,纠正,再分组或全班齐读。

这样,在分析课文之前,学生至少诵读课文已在4次以上。

(3)每篇课文都有背诵的内容。教材指定的背诵内容除外,我还给学生安排了一些内容进行背诵,比如一篇课文的开头或结尾,课文的中心句、过渡句、重点句等等,多则一段,少则一句,学生在练习背诵的过程中,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自然而然的加深了。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自己和学生熟悉教材,我认为,让学生读通读顺一篇课文,胜于教师在学生熟悉文本前的讲授,如果学生还不熟悉课文,讲课还不如不讲,不如让学生去熟悉课文,因为学生读课文也是在进行着一种学习的过程。

二、熟悉学生,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阶梯型的推进方式

作为教师,要熟悉学生的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我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对班内学习后进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

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三、建立属于教师自身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要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属于自己的模式,就是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和学生设计一条实现各自目标的道路。

1.预习

我们在一节课行将结束时经常向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课。但是预习环节学生应该做些什么,教师并没有具体引导,学生也就无从做起。因此,让学生一听到教师“预习”一词,他们就应该明白做些什么,这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成果。我的学生一听到教师“预习”的安排后,绝大多数学生就知道要通过读(从读中找疑,释疑)、查(可以从有关书籍、报纸、杂志、字典、词典中查资料;可以从网上下载资料;也可以从生活中寻找资料)、问(解惑可以问老师、同学、家长或周围的人)、思(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写(积累摘抄好词佳句,作批注,写感悟)等方法完成以下容易完成的任务:

A给自然段标序号;B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通课文;C 了解文本大意或要点,D 查作者及其他资料(包括作者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等)。E用~~画出中心句。F用------画出过渡句或重点句。

2.字词教学

现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很多,在字词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板书即粉笔字是任何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因为只有教师的板书才能让学生体验汉字书写的笔顺、笔画和由简单的笔画构成一个个鲜活的汉字的动态过程。

3.文本内容的识记教学

语文学习中大部分知识的获得要靠识记来完成,然而因个体差异,记忆力强弱不尽相同。对此,我在教学中先摸清学生底子,按记忆力强弱将学生分成三到四个层次,这不是带着感情色彩将学生划分等级,而是为了更科学有效地完成学习中的识记任务。

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眼看考试临近,可大部分学生在自由复习时,仍然像平时那样对一篇篇课文“情有独钟”,真令人看着着急!这么宝贵的时间这样利用,真有点儿浪费。因此,我认真分析教材,归纳本册书、每一课的重难点,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将知识要点条理化,序列化,标明序号。从书本知识到课外积累,从字词到篇章都有条理,让学生有目标可对照、有规律可循。

在识记的过程中,我要求在既定时间内,不同记忆力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识记任务,如记忆力强的一组,我规定时间,要求记编号1---8的内容,记忆力较强的一组记编号1---5的内容,记忆力弱的一组识记编号1—3的内容。这样如同梯田一般逐层推进,可以实现全部学生水平的最大值。并且我建议每个记忆层次中的同学,两两监督,两两配合,互相竞争,共同进步。这也便于教者对知识识记的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