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现代诗歌整体阅读指导
山东新高考 语文现代诗阅读指导

现代诗歌鉴赏现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一、总述现代诗歌选择题,第一题侧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选项主要针对诗句来命题;第二题侧重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选项主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等角度来命制。
考生须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识别选项的设误点,结合作者的表达意图,准确锁定答案。
二、命题设误点: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的“6大设误方式”准解诗歌内容理解题“3步骤”快解诗歌艺术特色鉴赏题“3步骤”五、例题辨析:1、(内容理解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D)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解题思维]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A项“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B项“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项“隐含献身之意”,D项“而不是指诗人自己”均为易错点。
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我”是抒情主人公,通读全诗,结合时代背景,我们不难发现,D项这两句诗中“我”的喻体“鸟”就是诗人自己。
《新高考备考专题复习现代诗歌(新诗)鉴赏指导》 课件 (共33张)

核心突破
• 要准确解答新诗鉴赏的题目,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读懂诗歌: • 1.读懂新诗的语言 • 2.读懂新诗的技巧 • 3.读懂新诗的形象 • 4.读懂新诗的情感主旨
读懂新诗的语言
• 读读下面的诗句,判断其语言的独特之处。 ⒈杜运燮《秋》:“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⒉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⒊郑愁予《错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 ⒋洛夫《烟之外》:“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独点燃那一盏茫然。” ⒌王媺媺《等待》:“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 ⒍王一飞《我心随秋》:“窗外/被秋风吹得很瘦很瘦的虫鸣/戚戚地咬着我的心。” ⒎余光中《碧潭》:“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舴艋再舴艋些/ 我的忧伤就灭顶”。
读懂新诗的情感主旨
•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 ,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 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 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
大地飞翔。
√ •
C.这首诗在抒情议论上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动心弦。
•
D.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
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整体阅读指导

1.反复诵读 诵读是鉴赏诗歌的最好手段。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 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还 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 2.知人论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 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知人论世”能让学生走进诗人 的内心,较为客观地理解作者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感。
5.明辨技巧 现代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各种技巧将自己的感情进行变形或转移处理,使 得显示出来的形象与所要表达的思想“大相径庭”。 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 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 象征及映衬等。明辨这些技巧有助于披文入情。 6.体悟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只有准确把 握了诗歌中的情感,才能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强化对诗人的认识,情感上更有 共鸣。
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的发展历程。
2.中国现代诗歌 (1)中国现代诗歌的概念。 中国现代诗歌一般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2)中国现代诗歌的诞生。 中国现代诗歌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形式反映现实生 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 体诗。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 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 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3.分析形象 诗歌往往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阅读、鉴 赏诗歌就要认真分析形象的特点,感受诗中营造的意境或渲染的氛围,从而把 握诗人的情感。 4.揣摩语言 诗歌的语言特色是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新诗写作采用白话文,较少 用典,从字面上容易把握,但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需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 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ຫໍສະໝຸດ 诗歌部分 诗歌整体阅读指导
高考现代诗歌阅读指导课件

高考现代诗歌阅读指导课件(共55张PP T)ppt课件完 美课件 优秀课 件公开 课课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20世纪40年代中
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的来势的不可阻挡。 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
3.事物形象一般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提升角度一 捕捉意象,领略意境——突破形象分析两题型
【答题指津】 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考查诗歌的形象:(1)分析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2)概括形
象的基本特征;(3)揭示形象的深层意义。
(一)鉴赏人物、物象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2)这首诗歌中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
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
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此诗第一节是自然图景,从第二节起就转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描述,本诗所写的 “雷”,也就有了“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因此,最后一句的“冲破冰冻严寒”就 成了一种力量的象征,深层意思指冲破的是那个黑暗的社会,而不再是对自然景物的 描绘和照应。因此,C项中“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因为“雷”在诗歌中已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
现代诗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 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 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 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新高考现代诗歌整体阅读指导

新高考现代诗歌整体阅读指导【考情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小说阅读、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等,从高考卷命题情况来看,现代诗歌阅读呈现如下特点:1.从诗歌选篇上看,一般多有朦胧色彩,命题往往以抒情诗、哲理诗或内蕴深厚的诗为主。
与古代诗歌相比,新诗有其自身的三大特色:作品意象的模糊性(重叠、交叉、群体等);表现手法的新颖性(隐语、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段的变异性(隐喻、移就、通感等)。
2.从考查题型来看,2020年山东新高考样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模块选用了一首现代诗歌作为命题材料,题目设置了两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
单选题每小题3分,分别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类似于古代诗歌阅读的客观题。
主观题分别为4分和6分,分别考查理解关键词句以及分析人称抒情角度的好处。
【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诗歌饱含情感和想像,是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二)基本类型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1)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2023年新高考2卷语文诗歌鉴赏解读

2023年新高考2卷语文诗歌鉴赏解读一、背景介绍2023年新高考语文科目将进行重大改革,而其中包括了语文试卷的改革。
作为语文试卷的一部分,诗歌鉴赏一直是考生们比较头疼的部分之一。
在2023年的新高考2卷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将继续占据重要的位置,要求考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解读和鉴赏。
二、题目解析在2023年新高考2卷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的题目种类可能有所增加,包括古代诗歌、现代诗歌以及外国诗歌等。
对于这些诗歌题目,考生需要从诗歌的结构、意境、语言特色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一)古代诗歌在古代诗歌的鉴赏中,考生需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还需要对古代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特点。
(二)现代诗歌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考生需要重点关注诗歌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精神。
还需要对现代诗歌的语言特色、意象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而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
(三)外国诗歌在外国诗歌的鉴赏中,考生需要对诗歌的文化背景、民族特色等方面有所了解。
还需要对外国诗歌的翻译和译文进行比较鉴赏,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意图。
三、解题思路针对2023年新高考2卷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目,考生可以采取以下解题思路:(一)整体把握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首先要对整篇诗歌进行整体把握,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内核。
通过对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梳理,从而把握诗歌的主旨和表达方式。
(二)细节分析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考生需要对诗歌的细节进行深入分析。
包括诗歌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意象等方面,从而揭示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融会贯通考生需要将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融会贯通,形成对诗歌的全面理解和鉴赏。
通过对诗歌的多维度解读,把握诗歌的核心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全面展现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
四、备考建议为了更好地备考2023年新高考2卷语文诗歌鉴赏,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备考建议:(一)积累诗歌知识考生需要积累大量的诗歌知识,包括古代诗歌、现代诗歌以及外国诗歌等。
2021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诗歌阅读专题:一、掌握现代诗歌客观题的解题技巧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诗歌阅读专题:一、掌握现代诗歌客观题的解题技巧【训练目标】一、明确高考考查题型,掌握现代诗歌的赏析技法。
二、开展规范训练,提升欣赏能力和做题能力。
【导入学习】现代诗歌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高度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诗人情感。
现代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音乐美和形式美。
阅读现代诗歌,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现代诗歌客观题,第一题侧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选项主要针对诗句含意来命题,设题角度主要包括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
第二题侧重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选项主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等角度来命制。
这两类题目虽为基础题,在实际答题中却失分严重。
【自主学习】(2020·新高考山东模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禾女之歌辛笛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马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在苏格兰高原典题试做: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下面试题。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刘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別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2.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新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专题四现代诗歌第1讲现代诗歌的文体知识及读文技法

4.跳跃自如 诗歌不能像小说那样,细枝末节,娓娓道来,也不能像散文那样,抓住 某个片段,尽情挥洒,大肆渲染,它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 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过渡自然,跳跃自如。如曾卓的《我遥 望》:“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这首诗前后两节,一节 一个层面,中间一个大断层之间,如果写散文、小说的话,正是用武之地, 而写诗只能这样跨,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作为跳跃的翅膀,从年轻时 跳到六十岁,中间留给读者去思考,去补充,韵味无穷。
体味诗情,首先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从想象中体味形象,对诗人的 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如读《我爱这土地》,顺着诗句,把自己想象 成一只小鸟,体味喉咙为什么会“嘶哑”,爱国者的形象即可清晰地浮现在 眼前。因为这首诗的形象的核心是一只不懈地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歌唱, 死后连羽毛都奉献给土地的多情鸟。读诗的全过程,想象活动都是围绕着这 只鸟的形象展开的,对于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把握,是通过对这只热爱 土地的鸟的想象而获得的,离开了想象将一无所获。
风格特色 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
探索。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
美”)和“健康”“尊严”的原则。
3.象征诗派
代表诗人
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微雨》(李金发)、《落花》(穆木天)、《红纱灯》(冯乃超)、《圣 代表作品
母像前》(王独清)
以个人的内心世界为美的最高追求,运用奇特的想象、新奇的
2.联想自然 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想象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 强附会之感。如杨树林的《雄鸡》:“高高的黑板前,/老师把祖国的版图悬起, /望着‘雄鸡’他久久伫立,/我愿变成她身上的一根翎羽,/——羽毛丰满了,/ 她就能从地球上腾起,/一片片心湖荡起了旋律,/浪花中汇成同一个心曲。”这 首诗由祖国地形图想到了雄鸡,由雄鸡想到了羽毛,由羽毛想到了“飞”,寄 托了作者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现代诗歌整体阅读指导【考情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小说阅读、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等,从高考卷命题情况来看,现代诗歌阅读呈现如下特点:1.从诗歌选篇上看,一般多有朦胧色彩,命题往往以抒情诗、哲理诗或内蕴深厚的诗为主。
与古代诗歌相比,新诗有其自身的三大特色:作品意象的模糊性(重叠、交叉、群体等);表现手法的新颖性(隐语、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段的变异性(隐喻、移就、通感等)。
2.从考查题型来看,2020年山东新高考样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模块选用了一首现代诗歌作为命题材料,题目设置了两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
单选题每小题3分,分别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类似于古代诗歌阅读的客观题。
主观题分别为4分和6分,分别考查理解关键词句以及分析人称抒情角度的好处。
【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诗歌饱含情感和想像,是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二)基本类型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1)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诗歌分类中,人们经常提到朦胧诗。
朦胧诗古已有之,并非当代专有,它只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朦胧诗的第一特征是“不直白”。
“不直白”对诗人而言,是一种创作习惯或思维习惯;对阅读者而言,则增加了解读介入的机会。
(三)基本特征现代诗歌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有着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以及形式的自由性。
它的内涵是开放的,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四)鉴赏要素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品味诗歌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
具体来说,鉴赏现代诗歌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1.诗歌的形象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
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
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
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2.诗歌的语言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
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
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
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3.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修辞、描写和结构脉络等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可参考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4.诗歌的思想情感诗歌一般都会抒情言志,鉴赏时必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
具体地讲,就是要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有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就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以便加深对感情的理解。
诗歌总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生活,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类别、风格、流派等因素。
(五)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1.抓诗眼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
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
2.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
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表达情感。
3.明“虚”“实”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
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
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
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
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
4.推敲手法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
5.知人论世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这句话是说,欲解其诗,必知其人,必论作者所处的时代。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
要求选出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第二步,找准区间,分析选项。
A是对诗歌起首两句的分析,“山外是我的家”点出抒情主人公的________(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山外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写刈禾女________(收获时的心理活动),“我是原野上的主人”表明她是原野的拥有者以及内心的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的劳作,也透出她劳作时________(欢快)的心情,从中也看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角度观看原野,写刈禾女________(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他意思对也可),从诗中“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就可以看得出来。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
要求选出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考查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第二步,找准区间,分析选项。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________(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描写的是________(动)态景象,画面带有________(空)间感。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________(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带有________(祈使)语气,“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节奏加快,增强了抒情效果。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3.“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4分)【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
要求理解“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
第二步,找准区间,分析选项。
首先,这句话上文提到了“家中长案上的水瓶”“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此处诗人用了一个“也”字,写我的心“空而常满”,因此,诗歌先写的是“水瓶”和“井”的“空而常满”。
其次,结合“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等分析,“空”主要指________(主人公等待收获时的着急和空虚感),抒发了积蕴已久的对生机勃发的自然宇宙之热烈渴望之情。
结合“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等分析,“满”指________(对在镰刀指挥下,勤奋收获的满足和愉悦)。
再次,“空而常满”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
要求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有什么好处,考查鉴赏现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二步,找准区间,分析选项。
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可充分展示刈禾女情绪的________(起伏变化),形成内在的韵律感;还能够充分调动________(个人感官),多角度呈现人与原野的关系。
在这首诗中,还使用了“我”一词,这个“我”既指刈禾女,部分地方也可指诗人。
从“我”的角度抒情,可充分展现________(“我”的内心世界),并将眼前所见与个人记忆结合起来,让刈禾女的形象________(更为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