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商丘古城发展前景调研报告

商丘古城发展前景调研报告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城的发展前景对于商丘市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首先,商丘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商丘作为一个古老的文化名城,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和文化遗产。
商丘古城保存着许多历史建筑,如宋代的普庆寺、清代的华山庙等,这些建筑不仅代表了古城的历史,也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通过挖掘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商丘古城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其次,商丘古城的发展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商丘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如能将商丘古城打造成一个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从而提升商丘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当游客来到商丘古城旅游,也会间接地了解到商丘的其他特色和魅力,促进商丘市其他产业的发展。
此外,商丘古城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商丘古城需要提供各种服务和设施,如餐饮、住宿、交通等,这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周边企业和商家的收入。
同时,商丘古城还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与,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将为商丘古城周边地区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商丘古城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商丘古城的保护工作需要加强。
在进行开发和建设时,必须注意保护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能破坏原有的建筑和景观。
其次,商丘古城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此外,商丘古城还需要积极开展宣传和推广工作,增加公众对古城的认知和兴趣。
综上所述,商丘古城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通过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以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商丘古城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为商丘市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商丘古城调研报告商丘古城调研报告摘要:通过对商丘古城的调研分析,了解商丘古城的街道空间布局、建筑传统风貌、道路标识系统、停车设施、道路布局、市政设施等现状,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知识与保护现状,找出商丘古城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商丘古城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而后借鉴其他优秀古城保护案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提出修改方针与建议。
关键字:商丘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古城简介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的河南省商丘县。
现存地上的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地处豫、鲁、苏皖四声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部门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得天独厚,通讯联系便达,自古就有“中原锁论”之称。
史书上曾记载“备御东南,则九州之奥区;广衍沃壤,则天下之膏腴,襟带河齐,屏蔽淮徐,自古争在中原,未有不以商丘为腰膂之地者。
”1.1古城历史沿革古城历史悠久,在长达四千年的文明史中,做过古帝王都、王国都、郡国都、陪都和附治、州治,也曾做过省府的临时驻地与县府驻地,历史上曾是黄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2.1城墙商丘古城的城墙有砖城、城郭、城湖部分构成,建于1151年,其走势构成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的内方。
城墙全长9000多米,其中内层砖城周长4347.5米,城楼高6.67米,顶宽6.33米,基阔10米,外包1米宽的砖墙,内为夯土。
城上有角楼四座,炮台13座,警辅32初,垛口3600个,城墙虽然经历战争和风雨水患,但保存基本完整。
城门为拱券式,有东西南北四门,至今保存完好,其中东门名曰宾阳,南门名曰垤泽,西门名曰拱阳,北门名曰拱辰。
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即城门外的小城,侧面开门,旨在加固城防),瓮城有各有一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又有“四门八开”之说。
其中南北城门为歇山重檐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坐落在古城中轴线上,雄伟壮观。
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商丘古城调研报告商丘古城调研报告(上)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商丘古城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发掘其独特的魅力。
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对商丘古城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一、商丘古城的历史与文化商丘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1600年商朝晚期。
商丘古城作为商代文化遗址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考古发掘结果显示,商丘古城的规模庞大且布局合理,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特征。
商丘古城内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以古代宫殿和庙宇为主要建筑形态。
其中,商丘圣庙是商丘古城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供奉着中国历史上最崇高的儒家思想代表之一孔子。
圣庙以其庄重肃穆的氛围和精致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二、商丘古城的旅游资源与发展商丘古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址、文化景点和民俗风情等。
其中,商丘古城遗址是商丘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遗址内保存了丰富的商代文物,对于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此外,商丘古城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纪念馆和艺术馆等景点,展示了商丘丰富的文化底蕴。
商丘古城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商丘古城已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古城旅游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不便利、设施不完善等。
因此,商丘古城的旅游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体验。
三、商丘古城的保护与传承商丘古城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保护。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商丘古城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不到位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商丘古城的文化遗产,我们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古城保护的认知和重视。
同时,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相关法规和规定,加强对商丘古城的保护力度。
此外,还应加强研究和合作,吸引专业人才参与古城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关于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doc

关于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doc本调研报告是对河南省商丘市古城区进行的一个实地调研。
商丘古城区是商丘市的核心地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商丘市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商丘古城区的文化遗产、景点、社区建设等情况,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商丘古城的文化遗产商丘古城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具有重要文化遗产意义的区域。
在其范围内,存在着多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商丘城墙、大禹陵、太康城、轨道文化遗址等等。
商丘古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而独特,是商丘市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
在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我们发现商丘古城区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保护意识薄弱。
在商丘古城区内,我们发现存在着大量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并没有充分保护和利用。
有些古建筑物已经残破不堪,非常破旧,有些文化遗址则被农村居民用作堆放废弃物的场地。
2、文化遗产利用不充分。
商丘古城区内的文化遗产应该被充分利用,开发成为旅游景点或者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遗产处于废弃状态。
综上所述,商丘古城区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加强,文化遗产利用需要开发。
在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同时,需要重视文化遗产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些文化遗产,形成社会共识和保护意识。
二、商丘古城区的景点介绍商丘古城区具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是一个值得游览的旅游区域。
以下是商丘古城区的旅游景点介绍:(1)大禹陵大禹陵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代墓葬,位于商丘市古城区东北部的舒庄乡。
大禹是中国五帝之一,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的统治者,他被人们誉为“治水圣人”。
大禹陵的规模非常宏大,建筑造型古朴雅致,是一处值得一游的景点。
(2)商丘城墙商丘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位于商丘市古城区内。
商丘城墙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多次修缮,现存周长4.85千米,高18米,厚10米。
商丘城墙作为商丘古城区的标志性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览。
(3)太康城太康城是商丘市古城区内的又一个历史遗迹。
关于商丘古城的调查报告

商丘古城调查报告姓名:***学号:*******班级:都市规划***班实习地点:商丘古城中山大街和大隅首街实习时刻:2010年5月5号8:00——12: 002010年5月23日一,商丘古城概况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商丘县城。
建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
建于明正德六年( 1511 年)。
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钞票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
有作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之隐喻。
城墙周长 3.6 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
城内地势为龟背形。
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建筑。
由于年代久远,兵祸天灾,古城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范围都在南北十里之内。
城门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
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
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即在城门外再建一小城,侧面开门,旨在加固城防),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因此,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讲。
依照相生相克之讲,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今商丘古城内街道仍保持着古代的建筑风貌。
坐落在古城内明末清初闻名文学家侯方域的“ 壮悔堂” 招引着八方的游客。
还有名声在外的商丘三杰:职森、屠东、张珂。
在城南古宋河边有名扬中外的、镌刻着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手迹《八关斋会报德记》的八关斋。
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商丘古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多位侍郎、巡抚、御史、总兵等。
由于几千年来黄河决口所致,在目前商丘古城以下还叠压着西周宋国和汉唐朝时的睢阳古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几朝古城。
空中俯视,整座古城内方外圆,形成古代的方孔圆钞票,寓天圆地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之意。
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公里,93条街道形如棋盘,古四合院鳞次栉比,内有大成殿、明伦堂、壮悔堂等名胜古迹。
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
商丘古城环境调研(精选5篇)

商丘古城环境调研(精选5篇)第一篇:商丘古城环境调研商丘古城环境调研分析及解决措施一、主要论点研究分析 1.1、交通要素分析:商丘位于亚欧大陆桥东段的陇海铁路与全国最长的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交汇处,以及拥有连霍高速公路,是客货集散,内外客流换乘、集散地。
以及城市内部城市公共交通非常便利。
1.2、市场距离要素对客源影响要素分析:旅游区景色特点、文化影响力及市场距离是对客源意向影响的三大重要因素。
尤其是市场距离对客源的影响力最大,即一个旅游区对周围地区居民吸引力,这个距离范围小于等于1000km。
1.3、旅游景点的集群要素:1.3.1、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 年)的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商丘县城,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商丘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1.3.2、古城南门外东侧,便是著名的河南应天书院,它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1.3.3、火神台庙会是商丘最为古老和盛大的庙会,是由人们对祖先阏伯(火神)的祭祀演变成盛大的庙会,距今已延续四千多年的时间。
商丘还有“ 白云寺庙会”、“芒砀山庙会”、“ 玉皇庙会”、“ 伊尹墓庙会”、“ 木兰庙会”、壮悔堂、侯氏故居、穆氏四合院、永乐园、张巡祠、八关斋、商祖祠、燧皇陵和文庙等著名旅游景点。
1.4、文化影响力、知名度、名人典故等要素:1.4.1、商丘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亦是中华古老饮食文化的荟萃之地。
此外,商丘还是是中华烹饪鼻祖伊尹的诞生地;1.4.2、因古有宋国、宋州、宋城之称,故商丘手绣亦称“ 宋绣”。
尤其是织工细致、技术精湛、图案美观、色彩素雅的抽纱刺绣,北宋时曾风靡汴梁;1.4.3、北宋宰相、改革家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应天书院求学,家境贫寒的范仲淹“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
改革失败后,范仲淹定居商丘,当时的应天府知府晏殊请他到书院任教,一时间,“从学者不远千里而至”,应天书院由此名声更盛;1.4.4、“清初文章第一家”的侯方域,今人对这位侯先生未免感到陌生,但提起清代著名戏剧《桃花扇》,这部孔尚任所著的传世名作,知道的人应该很多,但对其内容,能说出来的人又屈指可数了。
关于商丘古城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商丘古城考察与文化传承探究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热爱历史文化的学生,我一直对古城保护与传承充满兴趣。
此次商丘古城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和交流学习,了解商丘古城的历史沿革、文化价值和保护现状,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古城文化。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地考察在商丘古城,我参观了古城墙、护城河、八卦城、城中湖等历史遗迹,以及古城内的博物馆、历史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店。
通过实地考察,我对商丘古城的历史底蕴、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2. 资料搜集在实习过程中,我搜集了大量关于商丘古城的历史文献、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资料。
通过整理和分析这些资料,我对商丘古城的保护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3. 交流学习在商丘古城,我采访了当地居民、导游和历史学者,了解了他们对古城保护与传承的看法和建议。
此外,我还参加了古城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与专家和同行共同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古城文化。
三、实习成果与反思1. 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商丘古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价值,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值得传承和弘扬。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古城保护与传承需要创新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古城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
2. 实习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意识到古城保护与传承工作任重道远。
一方面,要加强古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古城居民生活条件,为古城保护提供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宣传和旅游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古城文化。
同时,还要创新古城保护与传承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为古城注入新的活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此次商丘古城实习,我对古城保护与传承工作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关注古城保护与传承问题,积极参与相关实践,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古城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商丘古城文庙调研报告

商丘古城文庙调研报告商丘古城文庙位于商丘市文昌路南端,始建于北魏,历经多次修复,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文庙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本次调研考察了商丘古城文庙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文化底蕴以及现状等方面内容,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商丘古城文庙的历史沿革:商丘古城文庙始建于北魏,初名太学,后唐太宗改名为文庙。
历经宋、金、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复,成为了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文庙之一。
商丘古城文庙的建筑特色:文庙建筑群占地面积约400亩,包括牌坊、配殿、神道等建筑,并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布局。
其中,明代重修的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建筑结构严谨,并保持了原始风貌。
文庙内的石碑和砖雕等装饰精美,展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才华风采。
商丘古城文庙的文化底蕴:文庙作为中国古代教育重要场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庙内的石碑记录了历代进士的姓名和功绩,展示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此外,文庙还收藏了大量的古籍书目,包括儒家经典等,丰富了文庙的文化内涵。
商丘古城文庙的现状:商丘古城文庙目前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对外开放,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
文庙保持了其原始风貌,游客可欣赏到各种建筑和文化的魅力。
同时,文庙所在的商丘古城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已成为商丘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结论:商丘古城文庙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识到商丘古城文庙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商丘市也充分利用文庙资源,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为商丘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希望商丘市能够继续加大对文庙保护的力度,加强文化旅游的开发,进一步提升商丘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班级院系学号2011年12月25日商丘古城调研报告调研目的:通过商丘古城的实景观察和文字资料介绍,了解商丘古城的形成历史;认识商丘古城空间格局布局特征,认识古城内主要人文景观类型及分布,结合所学内容理解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总结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商丘古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状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调研时间:2011年11月25日调研地点:商丘古城调研方法:现场实践、访问和观察法调研内容:1、观看商丘古城景区概况,并结合古城文字资料介绍,了解商丘古城形成历史;2、观察商丘古城街道布局特征;3、认识商丘古城主要人文景观类型;4、观察商丘古城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状况。
景点:壮悔堂、穆式四合院、文庙、应天书院、张巡祠调研要求:在调研途中要求学生不得擅自离队,否则出了问题自负,在调研景区不得大声喧哗,要认真听取导游人员讲解,严格遵守古城内的社会秩序,不得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
有事不能参加者需提前向带队老师请假。
调研结束后,需及时写出调研报告交与老师。
此次报告作为平时成绩存档,不交报告者此次成绩为零分。
古城概述(一)商丘古城商丘古城即明清时期归德府城,现存地上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
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丘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业、商品、商文化发源地之隐喻。
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时叠压着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
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遗址。
商丘古城城墙周长3.6 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建筑。
由于年代久远,兵祸天灾,古城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范围都在南北十里之内。
城门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
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
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即在城门外再建一小城,侧面开门,旨在加固城防),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说。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如今的商丘古城内街道仍保持着古代的建筑风貌。
坐落在古城内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侯方域的“ 壮悔堂” 招引着八方的游客。
在商丘古城南古宋河畔有名扬中外的、镌刻着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手迹《八关斋会报德记》的八关斋。
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商丘古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多位侍郎、巡抚、御史、总兵等。
由于几千年来黄河决口所致,在目前商丘古城以下还叠压着春秋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朝的应天府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
空中俯视,整座古城内方外圆,形成古代的方孔圆钱,寓天圆地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之意。
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公里,93条街道形如棋盘,古四合院鳞次栉比,内有大成殿、明伦堂、壮悔堂等名胜古迹。
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结构布局城内地势呈龟背形状,共93条街道,在古代的八卦学说中,9是最大的数字,而3是万物的源泉,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93是一个吉利的数字。
这93条街,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格局如同棋盘。
俯瞰全城,如棋盘状。
建筑多为走马门楼和四合院建筑群。
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东西两门相错。
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
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几位侍郎、巡抚、吏卒、总兵、著名文人,因此,官府、官宅建筑颇多。
原有的水井、厕所为梅花形状,布局合理。
南门两侧建有两个水门,将水排进护城河。
宽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环绕全城。
城南河面较宽,南北500多米,东西1300多米,水下叠压着春秋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朝的应天府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
护城大堤距城墙约500米,周长9公里,基宽20米,顶宽13米,高3.3米。
现存商丘古城已500年,历经战乱,但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
商丘古城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现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
商丘古城叠压着春秋宋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朝的应天府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
为了古城的长久存在,不得不考虑黄河定期不定期的漫、溢、决口和改道的造访(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3000多年间,黄河下游发生的漫、溢、决口和改道约有1500余次,其中在16世纪,平均4、5年就要发生一次).商丘古城现在的格局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基本竣工,之后又几经修补完善,直至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在城墙外约500米的圆周上筑起新的城郭(即现存的城郭,已改建成环城公路)才形成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形如“‘古铜钱币’外圆内方”的独特格局。
这与世界遗产标志的外圆内方基本一致。
据载,商丘古城是历代先民们智慧累积的创造,更是“象天法地、顺天应地、取法自然”思想的应用,其目的就在于创造一个“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万年永固。
鸟瞰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犹如一枚巨大的“古铜钱币”。
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
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个城池便成为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便有了与日月同在的道理。
整个归德古城规划严整,格局合理,造型古朴,举世罕见,是一座很有科研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三)景区介绍壮悔堂(1)壮悔堂简介壮悔堂位于商丘古城北门内,为明末才子侯方域壮年著书处,是一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上下两层的硬山式建筑。
上下贯通的四排圆柱和八十八根根线构造成一木间架,墙装青砖,顶盖垄瓦。
屋脊有青兽压顶。
屋内有木屏相隔。
门窗镂花剔线,圆柱浮雕龙凤。
该建筑通体显现出清代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壮悔堂前20米处有五间过厅,建筑风格与壮悔堂相同。
侯方域(1618—1655年),字朝宗,号雪花,商丘人,清初诗文大家。
祖父侯执蒲为明朝太常侍卿,父侯恂为明末户部尚书,叔父侯恪为明南京国子监祭酒。
候执蒲、侯恂、侯恪都是进步的东林党首领,与魏忠贤的阉党势不两立。
(2)建筑特色壮悔堂,为中国古典名剧《桃花扇》主人公、明末四大才子之一侯方域所建。
壮悔堂庄重典雅,古色古香。
五脊之上形态别致、姿势各异的奇兽独具风采。
楼里门窗和格扇的镂花剔线精致。
26根圆柱上龙凤浮雕栩栩如生。
根根圆柱同62根横梁巧妙扣合的木质结构浑然天成,使楼的内部骨架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即使拆去四壁,楼堂仍安然无恙,建筑技巧令人叫绝。
奇妙的设计和精巧的技艺令无数能工巧匠折服。
(3)相关故事侯方域受其先辈的教育和影响,参加了进步的爱国团体复社,与魏志贤的余党又展开了积极的斗争。
秦淮名妓李香君对侯方域倾心相爱,并支持他揭露和抨击阉党。
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被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编成名剧《桃花扇》该剧除被多种剧种上演外,还搬上了银幕和荧屏,影响颇大,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
明朝灭亡后,三十五岁的侯方城回到归德老家。
回想起自己遭遇坎坷,事业一无所成,悔很不已,发誓终生不仕。
他建造了壮悔堂,致力于研究学问,创作诗文。
在这里,完成了他的两部文集。
三十七岁时,因悲愤国事和思念香君,不幸染病身亡。
2005年7月,睢阳区政府投资制作了三组共12个蜡像,有侯方域和常氏夫人、香君拂琴等,个个真人大小,栩栩如生。
还有从民间收藏的近百余件古式家具、陶瓷器具陈列其间,极大地丰富了景点的内涵。
睢阳区还投资100余万元,重修了侯方域父亲、明代户部尚书侯恂的故居,又从民间征集了大批珍贵古物充实其间。
穆式四合院穆氏四合院位于商丘古城内,是商丘保存较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群之一,穆氏家族是清代归德府城内的富商,也是当时的“七大家、八大户”之一。
明末清初时,商丘出现了沈、宋、侯、叶、余、刘、高、杨八大户。
清末民初,商丘人做官的少了,但大户依然不少,于是便出现了陈、蔡、穆、柴、尚、孟、胡七大家。
穆氏四合院便是七大家之一的穆氏故居。
穆氏,即穆炳坛家。
兄弟8人未做官,有田百顷。
穆氏是清代归德府内的一家富商,他所盖的四合院建筑群显然超越了皇帝的规定,是按照清朝的要员官宅建筑而成的。
穆氏四合院是按一定的轴线组合成的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它反映了上尊下卑、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封建礼制。
穆氏四合院整个建筑群80余间房屋,一宅三院五门相照,座北面南的清代建筑群,现存四合院是中宅院和楼院,共31间。
中宅院正堂五间,进深3间,明三暗五,前出后包,青砖小瓦,五脊六兽的硬山式建筑。
前有过厅3间,东西厢房各3间,形成一个方正的四合院,是我国传统的一种院落式住宅。
其窗户、隔扇皆为木质透花雕刻,房檐处和山墙上的砖雕亦古朴典雅,人物、花鸟等雕刻造型别致,栩栩如生。
建筑以后楼为主体,以中宅为中心,左右对称,前低后高,清幽淡雅,构成了安静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现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像穆氏四合院这样的明清四合院建筑物,商丘古城内保留较为完好的尚有20余处,古色古香,各具千秋。
应天书院北宋景德三年(1006),宋州(今商丘)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又升格为南京,为北宋陪都、四京之一。
商丘濒临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辐辏,隋唐以来,已发展成为一方都会,到北宋商丘已为全国第二大都市。
宋代的应天府书院就设立在商丘的繁华闹市中。
随着范仲淹等资深名人的加入,商丘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成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并且位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范仲淹执教应天府书院时,经常教导学生要“从德”,而不能仅以科举仕进作为求学的最终目的。
在他提出的“为学之序”中,学、问、思、辨四者也是最后落实到“行”上。
后人立有《宋范文正公讲院碑记》,建藏书楼,回顾范仲淹的讲学生涯。
在范仲淹主讲该书院的过程中,率先明确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匡扶“道统”的书院(学校)教育宗旨,并以此确立了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之士大夫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由此推动了宋初学术、书院(学校)学风朝经世致用方面的转变;后来又通过“庆历兴学”的若干措施,肯定、鼓励了这些成就,进一步推动了北宋书院的发展,明确了学术、大师在书院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
张巡祠张巡祠坐落在商丘古城南门外,是为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雎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