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

合集下载

新型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的研究

新型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的研究

9 科技咨询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Herald高 新 技 术2007 NO.26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Herald1 引言1823年,德国人Thomas Seebeck 首次发现在两种不同金属构成的回路中,如果两个接头处的温度不同,其周围就会出现磁场。

进一步实验之后,发现了回路中有电动势存在,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Seebeck效应或温差电效应。

温差发电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于20世纪60年代达到高峰,并成功地在航天器上实现了长时间发电。

当时美国能源部的空间与防御动力系统办公室给出鉴定称,"温差发电已被证明为性能可靠、维修少、可在极端恶劣环境下长时间工作的动力技术"。

温差发电技术利用热-电转换材料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全固态能量转换方式,无需化学反应或流体介质,因而在发电过程中具有无噪音、无磨损、无介质泄漏、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军用电池、远程空间探测器、远距离通讯与导航、微电子等特殊应用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它甚至能利用人的体热和周围的环境温度,为各种便携式设备供电。

在21世纪全球环境和能源条件恶化、燃料电池又难以进入实际应用的情况下,温差发电技术更成为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1]。

此外,体积小、重量轻、无振动、无噪音的优点还使半导体温差发电机非常适合用作为小于5W的小功率电源,用于各种无人监视的传感器、微小短程通讯装置以及医学和生理学研究仪器--目前,相关产品已进入实用阶段。

近几年来,温差发电机不仅在军事和高科技方面,而且在工业和民用方面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由于原料费用几近为零、加上运行成本的低廉,温差发电完全可以实现与现存发电方式的商业竞争。

看到这一前景,日本、美国近几年来开展了一系列低品位热和废热、余热等资源的利用项目:比如说利用热源遍及化工厂、钢铁工业、水泥工业、造纸业、石油冶炼业等行业产生的工业余热,利用富含有机可燃物、“资源效益”极为可观的垃圾焚烧热,利用在汽车尾气、冷却水、润滑油和热辐射中散失的汽车余热,利用太阳的辐射热、海洋的温差热、地热等自然热,以及利用其它分散热源例如沐浴剩余水的余热、家用取暖炉的散热等等都可以作为热源利用温差进行发电,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温差发电技术及其一些应用

温差发电技术及其一些应用

温差发电技术及其一些应用来源:能源技术2009-5-121 温差发电的原理温差发电是利用两种连接起来的导电体或者半导体的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技术。

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构成的回路如图1,当装置的一端处于高温状态另一端置于低温状态下,就会在回路中形成电动势:ε = αs (T1-T2)(1)式中:T1为低温度端温度,K;T2为高温端温度,K;αs为所用热电转换材料的塞贝克系数,V/K。

图1 温差发电原理图(点击图片放大)在应用时多个PN结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热电转换模块(见图2),目前已有产品面市。

例如图3为Hi-z公司生产的热电转换模块系列,该模块系列能在-20℃到300℃的温度范围内有效地进行热电转换,输出功率为2.5~19W,负载电压为1.65~3.30V。

图2 热电模块结构示意图(点击图片放大)图3 Hi-z生产的热电转换模块系列(点击图片放大)2 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热电转换模块转换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组成材料的性能,温差发电的电动势不但取决于材料的塞贝克系数α,而且和高低温端间的温差△T和有关,s从而与材料的导热有关,另外输出电流还与材料的导电率有关,所以常用热电转换材料的优值Z评价材料的热电性能:Z=(αs)2σ/λ (2)式中:αs为塞贝克系数,σ为电导率,λ为热导率。

Z的量纲为K-1,研究分析中优值又常采用优值Z和工作温度T的无量纲ZT 表征。

提高材料的优值是研究开发高效热电转换材料的主要方向,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①选择最佳载流子度;②提高载流子迁移率与晶格热导率的比;③改变晶体取向;④改变颗粒尺度使颗粒间既能导电同时声子散射又比较显著,促使颗粒定向分布;⑤选择最佳的工作温度及材料的禁带宽度。

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室温下热电转换材料的优值只要能大于3,热电效率就可以达到令人较满意的水平并可以推广应用。

目前热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的应用及其市场调研(doc 9页)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的应用及其市场调研(doc 9页)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的应用及市场调研学生:指导老师:(厦门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厦门361024)【摘要】: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全球性的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长期稳定发展,各国政府对绿色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利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

半导体温差发电是一种全固态能量转换方式,无需化学反应或流体介质,因而在发电过程中具有无噪音、无磨损、无介质泄露、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调研了目前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的发展现状以及其性能应用,分析了其未来走势,以及提出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半导体温差发电现状设想1 前言温差发电又叫热电发电,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发电方式。

温差发电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无运动部件,无噪声,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可以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工业余热废热用寿命长等优点。

可以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工业余热废热等低品位能源转化成电能。

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1]。

由于其显著的优点,温差发电在航空、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前苏联先后研发了数千个放射性同位素或核反应堆温差发电器用作空间、海洋装置的电源。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更加重视温差发电技术在民用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国内温差发电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电器理论和热电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旨在为温差发电器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制备性能优良的热电材料,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究还很欠缺,因此研究温差发电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本调研报告的研究内容就是针对市场的一些温差发电有关公司的产品价格等相关事项进行了调研。

2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温差发电是基于热电材料的塞贝克效应发展起来的一种发电技术,将P型和N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热电材料(P型是富空穴材料,N型是富电子材料)一端相连形成一个PN结如图1,置于高温状态,另一端形成低温,则由于热激发作用,P(N)型材料高温端空穴(电子)浓度高于低温端,因此在这种浓度梯度的驱动下,空穴和电子就开始向低温端扩散,从而形成电动势,这样热电材料就通过高低温端间的温差完成了将高温端输入的热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过程。

温差能发电原理

温差能发电原理

温差能发电原理
温差能发电的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热电效应是指当两种不同金属(或半导体)的接合处受到温度差异时,将会产生电动势,这个效应被称为塞贝克效应,并且是由于电子在两种金属之间的热运动差异而产生的,温差发电利用这种效应将温度差异转换成电能。

温差能发电原理如下:首先,将两种不同金属(或半导体)连接在一起,这被称为热电偶。

然后,将热电偶的一端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将另一端暴露在低温环境中。

由于高温和低温之间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因此在两个金属之间产生了一个电动势,即温差发电效应。

如果将热电偶的两端连接到一个电路中,就可以将电动势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温差发电。

温差发电的原理是基于能带理论,其关键在于不同材料之间的电子能带结构。

材料的电子能带决定了其导电性能,能够产生热电效应的材料必须具有不同的电子能带结构。

在温度差异下,电子将从高温一侧向低温一侧运动,产生一个电动势。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温差发电的效率,通常采用多个热电偶组成的热电堆来实现。

热电堆由多个热电偶串联组成,形成一个电压叠加的结构,可以将电动势累加起来,从而提高输出电压和功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热对流控制、热辐射控制等来提高温差效率。

总之,温差发电是一种将温度差异转换为电能的技术,其原理基于热电效应。

通过使用不同材料之间的热电偶组成的热电堆,可以将电动势累加起来,提高输出电压和功率。

虽然温差发电的效率较低,但其具有长寿命、可靠性高等优点,在某些特定的应用领域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温差发电半导体

温差发电半导体

温差发电半导体
摘要:
1.温差发电半导体的概念和原理
2.温差发电半导体的应用领域
3.我国在温差发电半导体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4.我国在温差发电半导体产业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5.结论与展望
正文:
温差发电半导体是一种能够将温差转换为电能的材料,其原理基于热电效应。

当两种不同材料的接触处存在温差时,会产生一个电势差,从而产生电流。

温差发电半导体材料主要包括碲化铋、碲化镉等。

温差发电半导体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用于制作热电发电机,将环境中的温差转换为电能,为小型电子设备、传感器等供电。

其次,温差发电半导体还可应用于汽车尾气废热回收系统、工业余热回收等领域,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航空航天、医疗设备、通信基站等也对温差发电半导体有较高的需求。

我国在温差发电半导体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我国科研团队已经成功研发了高性能碲化铋基温差发电半导体材料,并已申请了多项专利。

此外,我国还积极开展温差发电半导体器件的研究,以提高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然而,我国在温差发电半导体产业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高质量温
差发电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设备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对我国的技术引进和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其次,我国在温差发电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

总之,温差发电半导体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半导体温差发电转换效率研究

半导体温差发电转换效率研究

- 108 -第4期2021年2月No.4February,20210 引言半导体温差发电利用了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 )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在发电时无须先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间接转换过程,整个发电装置没有活动的机械部分,只要半导体PN 结两端存在温度差就能输出电能,具有无噪音、维护成本低、长寿命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5]。

通过选择合适的半导体材料种类,半导体温差发电单元可以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300K~ 1 400K )实现热能到电能的直接转换。

但由不同半导体材料和装置结构组成的温差发电组件,在相同的温差场条件下,发电组件的输出功率、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稳定性等组件性能参数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因此,优化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提高温差发电组件热电转换效率,探究如何发挥热电组件性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5]。

本文将以半导体温差发电原理为基础,从理论上推导温差发电效率公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进行实验探究与验证。

1 半导体温差发电原理塞贝克效应的实质在于两种金属或半导体材料接触时产生了接触电势差,半导体的接触电势差远大于金属导体,因此温差发电的电动势单元一般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

如图1所示,半导体单元从温度为高温热源处吸热,其中部分热量转换为电能向负载输出,另一部分热量向温度为低温热源排放。

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温差电动势可由(1)式确定。

∆U =αp ,n (T 1-T 2) (1)其中αp ,n 为由半导体材料性质所决定的相对塞贝克系数。

高温端的吸热和低温端的放热可由(2)式描述[3]。

' ' 21,1022,201212p n p nQ IT λT I r Q IT λT I r­°°®°°¯αα (2)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影响半导体温差发电输出特性的关键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1910649024。

智能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设计与应用研究

智能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设计与应用研究

智能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设计与应用研究文章利用温差发电技术,通过温差采集和能量转化,将温差信号实时转化为电信号并且进行电能的稳定输出和储存,进而设计一个成本低廉、性能可靠、使用方便的多功能温差绿色电源。

该电源不仅携带方便,可以适应多种场合使用,而且由于其电能产生的特殊性,还可以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应用。

标签:智能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设计;应用引言电力是各领域运行以及各电子产品功能实现所需的重要能源,就目前的情况看,火力发电属于主要发电方法,会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

智能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的设计,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发电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1 智能半导体温差发电原理多功能绿色温差电源是利用温差产生电能的新型便携式绿色能源发电装置。

它分为吸热、吸冷两面,当有溫差产生时,就能实现电能的输出。

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有温差的产品上,同时还能推广应用到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如道路交通指示系统,夜景工程,广告装潢等。

2 智能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的设计2.1 智能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功能(1)温度采集。

温度采集是智能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的主要功能之一,同时也是发电功能实现的第一步。

装置的吸热与吸冷两面,可分别吸收不同的温度,实现温度的采集。

采集后的温度,可被自动计算出温差,并显示出来。

(2)能量转换。

能量转换是智能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实现发电的第二步。

在采集并计算出温差之后,装置能够将其转换为电能,进而使其能够供我们日常使用。

(3)电能传输。

温差所转换成的电能,能够实现传输,以为使用者对能量的应用提供途径。

电能传输过程是将装置与使用者相连接的关键,一旦传输出现问题,温差所转换的电能则无法被利用。

(4)储存电能。

为避免无法立即被利用的电力被浪费,该装置还能够实现储存电能的功能。

如温差所产生的电能在使用过后存在剩余,可以被存储在装置之中,在使用者需要时,可以随时加以使用,极大的提高了便利性。

半导体温差发电机

半导体温差发电机

半导体温差发电机半导体温差发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转换装置,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它基于热电效应,通过利用温度差产生电能,实现了能量的高效转换。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发展前景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介绍半导体温差发电机。

我们来看一下半导体温差发电机的技术原理。

半导体材料具有热电效应,即在温度差的作用下,会产生电压差。

半导体温差发电机利用这一效应,通过将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热电偶件置于高温和低温之间,形成温度差。

当温度差作用于热电偶件时,电荷在半导体材料中的移动会产生电流,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

这种温差发电机具有简单、稳定、高效的特点,因此备受关注。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半导体温差发电机的发展前景。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全球的共识。

而半导体温差发电机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转换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利用太阳能、废热等多种热能资源,实现能量的回收和利用。

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或无电区域,半导体温差发电机可以成为一种便捷的电力供应方式。

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半导体温差发电机有望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来看一下半导体温差发电机的应用领域。

由于半导体温差发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的特点,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航天领域,半导体温差发电机可以用于卫星和航天器的能量供应,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

在工业领域,半导体温差发电机可以用于废热回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家庭领域,半导体温差发电机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设备,提供可持续的电力支持。

此外,半导体温差发电机还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汽车等领域,为各种设备提供电力支持。

半导体温差发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转换装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领域。

它通过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热电效应,将温度差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量的高效转换。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半导体温差发电机有望成为绿色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
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在两块不同性质的半导体两端设置一个温差,于是在半导体两端就产生了直流电压。

温差半导体发电有着无噪音、寿命长、性能稳定等特点。

可在零下40摄氏度的寒冷环境中迅速启动,因此在实际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温差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利用西伯克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以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制造的半导体发电机,只要有温差存在即能发电。

工作时无噪音、无污染,使用寿命超过十年,免维护,因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便携电源。

半导体温差发电机,目前主要用于油田、野外、军事等领域。

该项目的另一市场化领域在于将发电装置用于太阳能、地热、工业废能等的利用,使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另外,半导体发电模块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可广泛用于小家电制造、仪器仪表、玩具及旅游业。

随着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利用温差发电可能是发展大方向、从小型器件到大型电站,将越来越多地把实验室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目前国内市场上,最新开发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规格40×40×4毫米,其内在欧姆以下,其内阻小、耐高温、长寿命。

完全符合开发温差发电机的需要。

若能使组件两面保持温差摄氏60度,则可发出电压,电流3A--5A,温差减小电压电流也会随之减小。

使用时注意,温差发电组件的两面与金属散热片之间,最好涂上一层导热硅脂,以利于散热,减小热阻。

另外注意,温差发电组件受热要均匀,不能直接用明火烤发电组件。

要使发电组件平稳贴在高温物体表面,高温热面温度不能超过180度。

其冷面必须加
装金属散热片,并采取风冷、水冷、油冷或其它冷却措施,确保能够把热面传过来的热量即时带走,以保持发电组件两面的温差,提高发电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