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知识点笔记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一套重要的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并清除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害。
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需要各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协调合作,而免疫调节则是维持免疫系统平衡的重要机制。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免疫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点。
1. 免疫系统的分类。
免疫系统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类。
先天免疫是指人体固有的防御机制,包括皮肤、黏膜、巨噬细胞等;获得性免疫则是通过接触病原体后产生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2. 免疫调节的类型。
免疫调节主要包括自身免疫和免疫耐受两种类型。
自身免疫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过度或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受损;免疫耐受则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但又能够识别和忽略自身抗原,从而不对自身组织产生损害。
3. 免疫调节的机制。
免疫调节主要通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其中,T细胞和B细胞是免疫调节的关键细胞,它们能够通过识别抗原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此外,免疫调节还涉及到各种免疫分子的参与,如细胞因子、抗体等。
4. 免疫调节的意义。
免疫调节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的免疫调节能够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防止过度免疫应答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同时也能够保护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
因此,了解免疫调节的知识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免疫调节的失调与疾病。
免疫调节失调会导致各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如自身免疫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在这些疾病中,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外界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炎症、损伤等病理变化,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总之,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保障,它通过各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协调合作来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了解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预防免疫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对免疫调节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免疫系统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带答案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带答案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细胞类型吞噬细胞B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功能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识别抗原,分成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识别、呈递抗原,分成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分泌抗体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概念区对象别结构基础特点构成B细胞或影象B细胞T细胞或记忆T细胞T细胞、B细胞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糊口进程当中接触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异物后产生的免疫力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进程当中构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有特异性对所有的病原体起作用作用广泛,无选择性,对许多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具有肯定的免疫性,无特异性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出现早,作用快,强度弱,相对稳定,不因接触某一抗原次数的多少而有所改变。
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如果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作用出现较慢,作用强度大,同一抗原再次作用时可发生明明的免疫反应联系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负担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自动免疫自然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被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应用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患传抱病或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菌苗、疫苗、类毒素的预防接种通过胎盘、哺乳传给婴儿注射抗毒素、抗菌血清等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分免疫类型比力工程概念作用对象作用方式抗原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覆灭的进程抗原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抗原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的过程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②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作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的识别阶段。
生物第四章免疫调节知识点

生物第四章免疫调节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免疫调节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免疫调节就是机体免疫系统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持自身稳定、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过程。
简单说呢,就像身体里有一支军队(免疫系统),免疫调节就是这支军队的指挥系统,指挥着各种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去打坏蛋(病原体)或者管住自己人别乱来。
②重要程度:在生物学科中,免疫调节可是超级重要的。
要是没有免疫调节,咱们的身体就会被各种病菌、病毒随便欺负,身体就没法正常运转。
比如说,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病毒会攻击免疫系统,导致免疫调节出问题,人的身体就变得很脆弱,一点小感冒都可能要了命。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像是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这些东西是干啥的。
还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细胞类型,像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等。
因为免疫调节主要就是各种细胞在干活,不知道细胞是咋回事儿,肯定理解不了免疫调节。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可不少呢。
在医学上,研发疫苗就是利用免疫调节的原理。
像新冠疫苗,打进去以后让身体的免疫系统认识一下新冠病毒的样子,等真的病毒来了,免疫系统就能很快做出反应把它干掉。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增强免疫力,这也是跟免疫调节有关的。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免疫调节在生物学里属于免疫系统这个大板块。
它跟细胞的识别、内环境稳态等知识点都有关系。
就像一张大网里的一个小网兜,如果免疫调节这一块不行了,整个大网(比如说人体健康这个整体情况)就会出问题。
②关联知识:和细胞的分化关系紧密,因为免疫细胞也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来的。
像B细胞和T细胞,它们都是经过复杂的分化过程才有特殊的免疫功能。
还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有点关联。
比如说有时候身体压力大、神经一紧张,也会影响免疫调节,可能这时候人就容易生病,这就是神经调节影响免疫调节的表现。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难。
因为涉及到很多免疫细胞,名字都很拗口,像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之类的,而且它们的功能还很复杂,有各自的分工又互相配合。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默写--免疫调节(背诵版)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四章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扁桃体: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
其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淋巴结: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3)脾: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4)骨髓: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5)胸腺: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
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
(2)来源:来自__骨髓的造血干细胞__。
(3)种类:各种白细胞。
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2.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3)种类: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分泌。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免疫调节是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入侵和维持免疫平衡的重要过程。
免疫调节包括免疫应答的激活和抑制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下面是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 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由快速反应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组成,包括皮肤、黏膜屏障、巨噬细胞和炎症反应等。
后天免疫系统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B细胞、T细胞和抗体等。
2. 免疫调节的对象免疫调节的对象包括免疫应答的激活和抑制。
免疫应答的激活包括T细胞激活、B细胞激活和抗体产生等。
免疫应答的抑制包括抑制性T细胞、抑制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等。
3. 免疫调节的机制免疫调节的机制包括免疫信号传导、抗原呈递、细胞因子介导和免疫抗原识别等。
免疫信号传导是指免疫细胞之间通过细胞接触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传递信息,激活或抑制免疫应答。
抗原呈递是指抗原通过抗原提呈细胞被呈递给免疫细胞,激活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介导是指细胞因子通过激活或抑制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免疫应答。
免疫抗原识别是指免疫细胞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和结合抗原,激活或抑制免疫应答。
4. 免疫调节的细胞和分子免疫调节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其中,T细胞是最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之一。
T细胞有助于调节B细胞激活和抗体产生,还能识别和消灭异常细胞。
其中,抑制性T细胞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来抑制免疫应答的激活。
另外,免疫调节还涉及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和白介素等,它们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应答。
5. 免疫调节的疾病免疫调节的失调会导致多种疾病。
其中,自身免疫病是免疫调节失调的一种常见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而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的先天或后天免疫系统缺陷,导致机体易感染病原微生物。
此外,过敏反应和免疫抑制病也是免疫调节失调的结果。
6. 免疫调节的应用免疫调节的应用非常广泛。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免疫调节是机体对抗病原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它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分子和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
本文将从免疫调节的概念、类型、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免疫调节的概念免疫调节是指机体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和分子调节机制,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它包括免疫应答的激活和抑制两个方面,以保持机体免疫的正常功能。
二、免疫调节的类型1. 自身免疫调节:机体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机制,防止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攻击。
这一机制涉及到T和B细胞的负向选择、免疫耐受细胞的生成等。
2. 免疫应答调节:机体在应对病原体感染时,通过正反馈和负反馈机制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这包括调节性T细胞(Treg)、抑制性细胞因子和免疫检查点等。
三、免疫调节的机制1. 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信号分子,能够调控免疫细胞的发育、功能和相互作用。
例如,IL-10是一种抗炎细胞因子,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2. 免疫检查点调节:免疫检查点分子主要参与T细胞的激活和抑制过程。
PD-1和CTLA-4是两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它们通过与配体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以避免过度免疫应答。
3. 调节性T细胞调节: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CD4+T细胞亚群。
它们通过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四、免疫调节与相关疾病1. 免疫缺陷病:免疫调节的失调会导致免疫缺陷病的发生。
例如,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会破坏T细胞的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2. 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由于自身免疫调节失衡而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就是免疫调节紊乱的结果。
3. 免疫逃逸:某些病原体能够通过干扰免疫调节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
例如,艾滋病病毒能够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
(完整版)免疫调节(知识点笔记)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免疫器官:淋奉迎、胸腺、脾、骨髓吞噬细胞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B细胞(起源于骨髓,也在骨髓中成熟。
)T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2、免疫细胞的起源吞噬细胞、 T 细胞、 B 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注:①鉴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吞噬细胞(无特异性)、T 细胞、 B 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效应T 细胞;②浆细胞不鉴别抗原】3、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抵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1)防守功能(2)监控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
(3)除去功能:除去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伤害细胞或癌变细胞一.特异性免疫1.抗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都属于抗原。
抗原的特点:(1)异物性:非机体自己成分,以及自己衰老、死亡、癌变的组织细胞。
(2)大分子性:抗原绝大多数是糖蛋白(或蛋白质),分子量一般大于10000。
细菌、病毒等被免疫细胞鉴别为抗原,是因为它们表面有特其他糖蛋白。
癌细胞表面也有异常的糖蛋白,进而被效应 T 细胞鉴别。
(3)特异性:一种抗原有特定的化学企业(抗原决定簇)2.抗体(1)看法: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并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一种抗体只能和一种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 2)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
( 3)抗体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乳汁)中。
抗原与抗体在内环境中发生特异性结合。
( 4)别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
( 5)抗体的合成需要那些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
3.体液免疫①参加细胞:吞噬细胞、T 细胞、 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免疫调节常考知识点

免疫调节常考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 免疫器官。
- 种类: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 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例如,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 免疫细胞。
- 吞噬细胞:具有吞噬作用,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在特异性免疫中摄取和处理抗原,暴露出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 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等。
- 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同时在体液免疫中也能识别和呈递抗原。
- 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B细胞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 免疫活性物质。
- 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的一种球蛋白,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 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如白细胞介素 - 2等,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
- 溶菌酶:可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存在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 非特异性免疫。
-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皮肤和黏膜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其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有杀菌的作用。
-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可以吞噬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 过程:- 感应阶段: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再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 反应阶段: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 效应阶段: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免疫器官: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吞噬细胞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 B细胞(起源于骨髓,也在骨髓中成熟。
)
T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中成熟。
)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免疫细胞的起源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注:①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吞噬细胞(无特异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②浆细胞不识别抗原】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
(1)防御功能
(2)监控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
(3)清除功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损伤细胞或癌变细胞
一.特异性免疫
1.抗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都属于抗原。
抗原的特点:
(1)异物性:非机体自身成分,以及自身衰老、死亡、癌变的组织细胞。
(2)大分子性:抗原绝大多数是糖蛋白(或蛋白质),分子量一般大于10000。
细菌、病毒等被免疫细胞识别为抗原,是因为它们表面有特殊的糖蛋白。
癌细胞表面也有异常的糖蛋白,从而被效应T细胞识别。
(3)特异性:一种抗原有特定的化学集团(抗原决定簇)
2. 抗体
(1)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并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一种抗体只能和一种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2)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
(3)抗体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乳汁)中。
抗原与抗体在内环境中发生特异性结合。
(4)别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
(5)抗体的合成需要那些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
3. 体液免疫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体液免疫过程
阶段1: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 细胞,刺激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图中③);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 细胞(图中④)。
阶段2:B 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效应B 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阶段3: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者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二次免疫
记忆细胞的二次应答的特点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 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4)坐标曲线图示
图示信息: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既快又多
4. 细胞免疫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 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 细胞。
②结果:效应T 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1)胞内寄生菌的裂解,癌细胞的清除,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都是发生细胞免疫。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识别:
(1)据“参战”对象⎩
⎪⎨⎪⎧由物质(抗体)参战——体液免疫由细胞参战——细胞免疫 (2)据作用对象⎩
⎪⎨⎪⎧作用于“抗原”——体液免疫作用于“细胞”——细胞免疫 【拓展】:
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属于淋巴因子,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②上述物质由 T 细胞合成;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能够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失调病
一.防卫功能过强
(一)过敏反应
1、过敏原
2、实质:免疫功能过强
3、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3)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4、实质:
5、预防:尽量不要接触过敏原
6、过敏原与抗原的区别和联系
①两者的内涵不同: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而过敏原则是指引起机体产生过
敏反应的物质。
机体只要接触抗原就要发生免疫反应,而过敏反应只有当过敏原再次接触时才会发生。
②两者的性质不同
1.性质不同: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过敏原也有异物性、特异性、但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如青霉素。
2.抗体分布不同:进入机体后两者都会使机体产生抗体,但抗体在体内的分布不同。
3.免疫反应不同: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对每个人都一样,但过敏原与人的体质和遗传有关,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一种物质对这个人是过敏原,但对另一个人则不一定是过敏原。
【方法技巧】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失调病
(三)、艾滋病(AIDS)及其预防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5)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
免疫学的应用:
a、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b、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四)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
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