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精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力
让学生展示成果
边展示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最后, 与叙利亚进行比较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爱国情
感
引出——速度
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之前学习发现计算能力相当差
介绍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等
让学生自学课本P26速度,找出时间、路程、速度用什么字母来表示,计算公式怎样表示
联系英语记住三个量的字母表示方法,时间time,速度velocity,路程spatium
让学生说出公式
追问知道v,s可以求时间吗?知道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速度已经有了的一定的了解,但理解的并不够深入,本节课将从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入手,理解速度的概念。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以速度的概念、单位、公式、计算为主进行授课,在引入概念前会通过课堂的小比赛让学生明白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这节课的最后会通过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的理解
t,v可以求路程吗?
字母表示三个量时, 学生很容易混淆,通过英语的方法加深他们的理解
学过路程的单位有什么?最常用的是?时间的单位有什么?他们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由s和t的单位我们可以得到v的单位, 我们常用的是m/s和km/h.那速度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呢?这两个单位谁大呢?
通过推算加深学生的理解
引 导 学 生 一 起 推 出
课题:运动的快慢
科目:物理
教学对象:初三年级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第二节,内容包括速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和匀速直线运动。重点是速度概念的建立以及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是速度概念的理解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比较时间、路程和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应用。
2. 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计时器、测量工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如自行车、汽车、飞机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判断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 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速度保持不变,运动方向为直线的运动。
5. 讲解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a.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长短。
b. 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c. 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
2. 引导学生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并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解答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强调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实验和课堂讨论。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应用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设计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其单位。通过例题解析,引导学生掌握速度公式的运用,特别是变形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方法引导,培养能力
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合作学习,交流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路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通过生活实例,如自行车、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速度描述,让学生初步感受速度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位移、时间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介绍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讲解速度的公式:v = Δx / Δt,并解释各符号的意义。
6.梯度练习,巩固提高
设计分层练习,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练习的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7.情感教育,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平均速度描述的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瞬时速度描述的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运动快慢。如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可以通过高速摄像机拍摄得到,而平均速度可以通过全程位移除以总时间计算得出。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应用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2.主题:讨论主题为“如何运用速度知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3.过程:各小组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4.分享: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学生可提问、补充,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系统地讲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速度的概念:介绍速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计算公式: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使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介绍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进行比较。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17页的练习题1、2、3。
-设计一道与速度相关的应用题,要求结合实际情境,并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2.实践作业: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如:行人、车辆等,尝试用速度知识进行描述和比较。
-与同学合作,进行一次小型的速度实验,如:测量并比较不同学生短跑的速度,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高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物理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注重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运动中的“快慢”概念,学会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并能运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速度概念分析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这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然而,学生对运动快慢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的公式,并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
(3)学会运用速度概念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4)掌握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如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运动快慢的概念。
(2)运用实验、动画、实例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速度的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运动规律的欲望。
(2)通过学习运动快慢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团队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在实验和数据分析过程中,遵循科学规律,避免主观臆断。
(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学会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八年级物理上册中,学生将学习《运动的快慢》这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同时也是运动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掌握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并能够运用速度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掌握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3、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张同样距离的运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幅图片中哪个物体运动得更快。
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15分钟)教师讲解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让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和单位(20分钟)教师讲解速度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教师出示多个与速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百米赛跑、汽车行驶等,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这些问题。
5、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以及如何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将采用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课后作业与评价1、课后作业:完成与速度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2、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步骤进行调整,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初中物理 运动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运动场景,如赛车、跑步、骑车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快慢。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
2. 介绍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举例说明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或者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实例,分析物体的运动快慢。
四、课堂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使用秒表、卷尺等工具,测量自己的跑步速度。
2. 学生相互之间比较跑步速度,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实际生活中,速度的概念有哪些应用?【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运动快慢现象,写在日记中。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了解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快慢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加强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紧接着做几个练习
一起做例题, 规范物理解题格式
,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思维导
图
练习如何换算
多媒体出示例题,通过例题来强化规范计算的格式及注意事项。讲解计算题中应包含的元素后
让学生试着做例题。
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找几份有问题的学案一起分析通过找错误,明确计算格式
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时间5min
t,v可以求路程吗?
字母表示三个量时, 学生很容易混淆,通过英语的方法加深他们的理解
学过路程的单位有什么?最常用的是?时间的单位有什么?他们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由s和t的单位我们可以得到v的单位, 我们常用的是m/s和km/h.那速度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呢?这两个单位谁大呢?
通过推算加深学生的理解
引 导 学 生 一 起 推 出
引发思考:路程时间都不同该如何比较?
多媒体出示
例: 甲20秒跑了100米, 乙180秒跑了800米,他们谁运动的比较快?
小组讨论,该怎样比较
提醒能否转化为前面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让学生讨论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引导学生:之所以无法用上面的方法比较是由于路程和时间都不一样, 那能不能想办法让其中的一个量是相同的来比较另一个量。比如可以取1秒的时间比较他们运动路程的
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
力
让学生展示成果
边展示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最后, 与叙利亚进行比较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爱国情
感
引出——速度
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之前学习发现计算能力相当差
介绍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等
让学生自学课本P26速度,找出时间、路程、速度用什么字母来表示,计算公式怎样表示
联系英语记住三个量的字母表示方法,时间time,速度velocity,路程spatiu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2.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播放视频3]速度的引出?
[公式],用符号表示为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单位换算:1m/s=1×=3.6km/h
练习:1km/h=______m/s。
[一些物体的速度]
阅读课文第31页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
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
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
A.蜗牛:1.5毫米/秒
B.炮弹:1000米/秒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千米/秒
D.火车:360千米/时
[例题]两例题先让学生看,然后变换一些数值进行计算,变换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再命一些类似的题目。
让另外的学生计算。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频闪摄影]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
固住,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不同情况。
看课本图,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
[播放视频4]运动的快慢。
[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如……
[计算]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虽然固定,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
公式,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平均速度。
[播放视频5]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速度表]
练习: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匀速直线的图像]
将频闪照相与图像结合,会得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练习:有关图像的判断、选择题等。
[播放视频6]频闪灯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板书
第3节运动的快慢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
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取单位时间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间。
三、速度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3.单位: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 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