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超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超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

(3)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

(意动用法)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

4、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

例如(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中“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字音】(一)多音字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

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

因此,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

如:夫有读fú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霪雨霏霏夫环而攻之有读f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其夫呓语间有读jiān 奉命于危难之间有读jiàn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遂与外人间隔同学们在的时候应该类整理(二)异读字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

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

1、破音异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

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如:王原音wáng 破音wàng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通假异读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读。

如:孰为汝多知zhì乎知同智河曲智叟亡wú以应亡同无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有同又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发古音。

可汗kâhán yān燕山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二: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

(一)古今异义。

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①词义扩大。

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

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说话)但(只是)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借(即使假设借第令勿斩)比(等到比至陈)间控(拉开)恶(怎么)委池出发举征(征验)夫或(有的人某人)进退忠(尽力做好的事)狱鄙再向(过的以前的)师(军队取法)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境妻子无论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的方法――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往往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痛恨(痛心和遗憾)感激(感慨而激动)牺牲以为(把――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明年几何(多少)(二)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固有词性,进而表达新的意义的语言现象。

掌握词类活用规律是学习文言文必备的能力。

下面按照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分类将初中语文1-6册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归纳。

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3、天雨墙坏(雨,下雨)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5、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动,认为。

聪明)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

为利)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8、愿为市鞍马(市,买)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1/ 8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15、名之者谁(名,给。

命名)16、一鼓作气(鼓,击鼓)17、朝服衣冠(服,穿戴)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19、冬雷震震(雷,打雷)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22、有仙则名(出名)23、有龙则灵(现灵)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25、书帛曰:“陈胜王。

”(称王)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28、环而攻之(环,包围)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2/ 831、皆下之(攻下)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35、天下缟素(穿孝服)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二)名词作状语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7)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46)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9、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用网捕)10、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11、箪食壶浆(用箪,用壶)12、乃丹书帛(用朱砂)二、动词活用3/ 8(一)动词作状语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16)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42)3、跳往助之(跳,跳着)(二)动词作名词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49)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三)使动用法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2、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22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22页
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2、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二、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4、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5、范增数目项王。

目:示眼色三、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2、汗牛充栋汗:使……出汗3、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四、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3、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腊之以为饵(晾成干肉)台中像群仙(塑造)天雨解素衣(下雨)衣素衣而出(穿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做)2.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攘除奸凶(奸诈凶险的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好的,坏的)以天下之美(盛美的东西)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阻,阻塞,险峻的大山)3.动词作名词不敢稍逾约(约定的时间、期限)所欲有甚于生者(所追求的东西)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内,国外)惧有伏焉(埋伏,伏兵)4.名词作状语日再食(每天)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幼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敬爱,爱护;第二、三个老、幼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老人,小孩)卒不忍独善其身(保全)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专其利三世矣(独自享有)吾与汝毕为平险(挖早)6.数量词作动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行千里)7.动词作形容词澄碧如洗(像洗过一样)松影筛阴(像过筛一样)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像擦洗过一样)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对…感到快乐)余悲之(同情,以…为悲)若毒之乎(以…毒)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少:认为…少,小看;轻:认为…轻,轻视)帝伤之(感到悲伤)9.名词的意动用法请师之(以…为师)父利其然也(以…为利)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以…为宾客)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哀而生之乎(使…活)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凄凉,使…寒冷)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劳累,使…饥饿,使…受贫困之苦)11动词的使动用法聚室而谋曰(使…聚)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使…止)12名词的使动用法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使…腊)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使…嘶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感时花溅泪(使…落泪)。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如下:
1.名词作动词: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表示“打洞”的意思。

2.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谓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中的“箕畚”,表示“用箕畚”的意思。

3.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
点,如“此皆良实”中的“良实”,表示“善良诚实的人”。

4.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
点,如“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表示“擅长”的意思。

5.动词作名词: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点,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和“入”,表示“出产的东西”
和“收入的东西”。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如“无案牍之劳
形”中的“劳”,表示“使……劳累”的意思。

7.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怎么样”或“以……为……”的意思,
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表示“把……当作宾客对待”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完整)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完整)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大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化为名词。

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化为动词。

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

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

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举例:(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但微颔之(《卖油翁》)“颔”化为动词“点头”。

2.每至晴初霜旦(《三峡》)“霜”化为动词“下霜”。

3.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4.妇抚儿乳(《口技》)“乳”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口技》)“呓语”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口技》)“宴”由名词“宴席”化为动词“宴请”。

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

9.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化为动词“犯过失”。

10.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化为动词“保佑”。

11.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化为动词“击鼓”。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化为动词“打洞”。

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公输》)“寇”化为动词“入侵”。

1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腊”化为动词“风干”,这里译为“把……晾干”。

15.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毒”化为动词“怨恨”。

16.黄梅时节家家雨(《约客》)“雨”化为动词“下雨”。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缊袍敝衣”是“穿缊袍敝衣”的意思。

18.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化为动词“腰佩”。

(二)名词作状语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是“天天”。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船”是“用船”的意思。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西”是“向西”的意思。

4.下见小溪(《小石潭记》)“下”是“向下”的意思。

5.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斗”“蛇”是“像北斗星”“像蛇”的意思。

6.犬牙差互(《小石潭记》)“犬牙”是“像狗的牙齿一样”。

7.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山”是“沿着山路”的意思。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翼”是“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

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是“用箕畚”的意思。

10.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南”“北”是“向南”“向北”的意思。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1.攘除奸凶(《出师表》)“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凶之人”。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3.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

4.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奔”,动词化为名词,“飞奔的马”。

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入”,动词化为名词,“产出”“收入”。

6.温故而知新(《论语。

为政》)“故”“新”,形容词化为名词,“旧知识”“新收获”。

(四)意动用法1.父异之(《伤仲永》)“异”是“以之为异”。

2.邑人奇之(《伤仲永》)“奇”是“以之为奇”。

3.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以其利”,译为“认为那样有利可图”。

4.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美”是“以我美”。

5.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是“以之为异”。

6.不耻下问(《论语。

公冶长》)“耻”是“以……为耻辱”。

(五)使动用法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乱”“劳”是“使耳乱”“使形劳”。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劳”“饿”“空乏”等都是使动用法。

3.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生”,“使之生”。

4.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息”,“使心息”。

5.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迷”,“使人眼迷”。

七年级(上)1.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七年级(下)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父利其然也。

(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策勋十二,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会宾客大宴。

(《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其一犬坐于前。

(《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一狼洞其中。

(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八年级(上)1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无丝竹之乱耳。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无案牍之劳形。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卧右膝。

(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诎右臂支船。

(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26.而竖其左膝。

(同上)(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

27.居右者椎髻仰面。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28.故人不独亲其亲。

(《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2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30.故外户而不闭。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

31.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

3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4.每至晴初霜旦。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35.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观潮》)(形容词用作动词):高过。

36.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3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景象。

38.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马。

39.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