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还是“保工伤”?
工伤责任险与雇主责任险的区别

工伤责任险与雇主责任险的区别工伤责任险和雇主责任险,听起来很相似,对吧?但它们的背后有不少不同。
先说工伤责任险。
这种保险主要保护的是员工。
发生工伤后,保险公司会赔付员工的医疗费、误工费等。
这种保障给员工提供了一种安心感,知道如果发生意外,自己不会身陷困境。
接下来,雇主责任险。
这玩意儿更像是雇主的保护伞。
万一员工在工作中受了伤,雇主可能会面临赔偿责任。
这个险种可以帮他们分担经济负担,避免大额赔偿对公司造成的冲击。
简单来说,工伤责任险主要是员工的安全网,而雇主责任险则是雇主的护城河。
在实际操作中,工伤责任险是法律强制要求的。
也就是说,企业必须为员工投保这个险种。
而雇主责任险则是自愿投保的,虽然不强制,但建议雇主们还是要考虑一下。
毕竟,谁也不想在事故发生后,手忙脚乱,还要面对法律责任,真是得不偿失。
我们再聊聊赔偿的范围。
工伤责任险通常涵盖了因工作导致的各种伤害,包括职业病、意外事故等。
雇主责任险则是针对员工因工作受伤而向雇主提出的索赔。
举个例子,员工在工地上摔伤,工伤责任险会直接赔偿医疗费用,但如果员工觉得是因为雇主的疏忽导致的,雇主责任险就会发挥作用。
说到保费,工伤责任险的保费通常比较固定,和行业有关。
而雇主责任险的保费则会根据企业的规模、行业风险、过去的索赔记录等因素来调整。
这就意味着,保险的成本管理也是个重要课题,雇主们得好好琢磨。
最后,工伤责任险和雇主责任险都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对员工来说,这些险种意味着工作安全感;对雇主来说,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两者结合,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既保护了员工的权益,也维护了雇主的合法利益。
总结一下,工伤责任险和雇主责任险各有侧重,但相辅相成。
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雇主们一定要重视这些保险,毕竟“有备无患”,才能在瞬息万变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工伤私了还是工伤好

工伤私了还是工伤好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而导致的身体损害。
对于工伤的处理,一直存在着一个争论:是选择私了还是通过工伤认定来解决问题呢?这个问题涉及到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权益,也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认真权衡利弊,理性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看工伤私了的情况。
工伤私了是指雇主和雇员在发生工伤后,通过协商达成一定的赔偿协议,不进行工伤认定而直接解决问题。
对于雇主来说,私了可以避免被认定为工伤,从而避免了责任的承担和可能的经济损失。
对于雇员来说,私了可以快速拿到一定的赔偿金,避免了漫长的工伤认定流程和不确定的结果。
然而,工伤私了也存在着很多隐患。
首先,私了可能导致雇主和雇员之间的矛盾加剧,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其次,私了可能导致雇员的权益受损,赔偿金可能无法覆盖全部损失,甚至可能导致雇员的长期经济困难。
因此,工伤私了并不是一个完全合理的选择。
那么,工伤认定又是怎样的呢?工伤认定是指雇员通过劳动监察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程序,最终确定是否属于工伤,并获得相应的赔偿和医疗补偿。
工伤认定的好处在于,可以确保雇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避免了雇主在私了过程中的可能欺骗和不公平对待。
同时,工伤认定也能够让雇员获得更多的赔偿和医疗补偿,保障了雇员的生活和健康。
然而,工伤认定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认定流程漫长,可能会导致雇员长时间无法获得赔偿,给生活带来困难。
而且,有些雇主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逃避工伤认定,导致雇员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工伤私了还是工伤认定,其实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
在实际情况中,我们需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尽量选择工伤认定,通过法律程序来保障雇员的权益,避免私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当然,为了避免工伤认定流程过长给雇员带来的困难,我们也需要加强对雇主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他们不会逃避责任,保障雇员的合法权益。
保命知识点总结

保命知识点总结保命知识是指在面对危险或灾难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一系列知识和技能。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包括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火灾、暴力事件等,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保命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命知识点总结:1. 了解应对不同危险情况的方法:不同的危险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
比如在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到坚固的桌子或门框下,保护好头部和颈部;在发生火灾时,要迅速离开火场,并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生;在遇到交通事故时,要尽量保持冷静,及时向警方和救援人员报告情况等。
2. 学会进行自救和互救:在面临危险时,自救和互救是至关重要的技能。
自救是指在危险中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比如在火灾中要及时逃生;互救是指在危险中携手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渡过难关,比如在水灾中要互相搀扶、互相呼救。
3. 了解急救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面临各种突发的意外伤害,比如交通事故、工伤、溺水等,因此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如何处理外伤和骨折等。
4. 学会正确的逃生技巧:在发生火灾、地震、洪水等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技巧可以帮助人们尽量减少伤亡。
比如在楼房火灾中,要沿着消防通道逃生,不要乘坐电梯;在地震中,要尽量躲到坚固的桌子或门框下,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5. 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在面临危险和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冷静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
6. 掌握逃生设备的使用方法:在一些特殊环境中,比如在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中,以及在高楼大厦中,人们可能需要使用逃生设备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因此,掌握逃生设备的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7. 学会使用应急工具:在应对紧急情况时,一些应急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迅速脱离危险。
比如手电筒、火柴、急救包等。
8. 经常进行安全演习和模拟训练:为了更好地掌握保命知识和技能,人们可以经常进行安全演习和模拟训练,比如组织火灾演习、地震演习等,以检验自己在危险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工伤提示语

工伤提示语1. 工友们,工伤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像一颗突然爆炸的雷,能把生活炸得乱七八糟。
我有个朋友,在工地没注意安全,被掉下来的砖头砸到脚,那疼得嗷嗷叫,好长时间都干不了活,钱也挣不了。
所以啊,干活的时候一定得小心。
2. 嘿,你知道工伤吗?那简直就是工作中的“恶魔”。
我见过一个大叔,在工厂里没按规定操作机器,结果手指被夹伤了,那手指肿得像个小萝卜,看着都吓人。
咱可不能像他那样马虎,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 兄弟姐妹们,工伤一旦发生,就像一场暴风雨突然袭击了你的生活。
我认识一个快递员小哥,骑车的时候为了赶时间,不小心摔倒了,腿骨折了。
他本来靠送快递挣钱养家,这下只能躺在床上,家里人也跟着着急。
咱们在工作的时候,千万别太心急,安全第一呀。
4. 亲,工伤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随时可能跳出来咬你一口。
我同事在办公室,椅子没坐好就往后仰,脑袋磕到桌角上,当时就流血了。
你说这多冤呐,要是稍微注意点就不会这样了。
所以,不管在哪工作,都要时刻留意周围的安全。
5. 朋友们,工伤这事儿啊,就好比是路上的陷阱,一不留神就掉进去了。
我老家有个大哥,在建筑工地上为了图方便,没系安全带就上高处作业,结果掉下来摔断了腰。
他老婆孩子哭得死去活来的。
咱们可不能心存侥幸,该做的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好。
6. 嘿呀,你以为工伤离你很远吗?错啦!它就像影子一样,只要你疏忽,它就缠上你。
我之前的工友,在仓库搬东西的时候,没有正确使用工具,扭伤了腰。
那腰啊,疼得他直不起身来,还得花好多钱去治。
咱们工作的时候得聪明点,按正确的方法来。
7. 同志们,工伤一旦降临,就像乌云遮住了太阳,生活瞬间变得灰暗。
我有个远房亲戚,在车间工作时,没有戴防护眼镜,眼睛被溅起的小铁屑伤到了。
眼睛可是大事儿啊,他遭了老罪了。
大家一定要把安全防护装备穿戴好。
8. 兄弟,工伤可不是什么小麻烦,它像洪水一样,能把你的幸福生活冲得七零八落。
我曾经见过一个小伙子,在厨房工作时,不小心被热油烫伤了手。
管好老百姓的“保命钱”

在 预 防 ,相 关 部 门 要 采 取 各 种 措
施 以保 证 信 息 公 开 透 明 , 如 定 期 公 布 各 级 定 点 医 院 的 信息 和 数 据 、 比 较 参 保 者 与 非 参 保 者 的 医 疗 费
费用 、 回 已支付 医疗 费用; 追 重者 警告 、罚款 、终止 和取 消定点 协
个 人 共 同缴 纳 的 , 纳 方理 应 有对 缴
国家 都 有 类 似 的情 况 发 生 。 医疗 有 保 险管 理 机 构 自身 的 因 素 , 违 规 如 投 资 和 使 用 医保 资 金 的 情 参 保 人 员 的 “ 德 危 害 ” 成 知 情 权 。 府 和 基 政 金 管 理 部 门有 责 任 向 参 保 单 位 和 参保 者 定 期 公 布 医保 基 金 的 投 资 、 保 值 增 值 等使 用情 况 , 并做 好 基 金
议 ;对 出现严 重 的欺诈 骗保行 为 者, 由司法机 关处理 对违 规使用
医 保 基 金 的 管 理 部 门 更 要 追 究 主
保 费 用 结 算 部 门 和 行 政 管 理 部 门 要 通 过 医 保 信 息 系 统 ,进 行 日常 性 的 监 测 和 监 督 。定 期 对 联 网 的
根治 “ 保险失灵 ”
30 中国医院院长 ・ 半月刊
维普资讯
的 监 督 管 理 。 憾 的是 不 少地 区 没 遗 能 对 基 金 的使 用 做 到 公 开 、 平 和 公 透 明 ,而 是 “ 箱 ”操 作 。因 此 , 黑 不 能 形 成 接 受 全 社 会 公 开 监 督 的 局 面 , 而 造 成 社 保 基 金 被 挪 用 和 从
方 面 的 。 是 实 行 社 会 医 疗 保 险 的 凡
杜邦保命条例

杜邦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杜邦公司由法裔移民Eleuthere Irenee du Pont deNemours于1802年在美国特拉华州创立,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业务最多元化的跨国科技企业之一,在美国《财富》杂志列举的全美500强大企业中名列前茅,并位居化工行业榜首。
1.安全的历史渊源在工业界,“杜邦”与“安全”可谓是同义词。
自公司创立之时起,杜邦就与安全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在,杜邦公司的产品超过2000种。
而在创业初期,公司以制造黑火药为主。
在杜邦美国总部所在地威明顿,有一条美丽的河——白兰地河。
如今,白兰地河谷是悠闲的游人和浪漫的情侣们钟爱的地方。
可是在近两个世纪以前,这近百公里的白兰地河谷上下有几十个火药加工车间。
生产火药危险性极大,稍不当心,事故就会发生。
正是由于火药生产的特殊性和事故所带来的血的教训,使安全在杜邦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安全至上”长期以来是杜邦公司的企业精神;“任何工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则是每一个杜邦人的信念。
公司很早就规定在制造黑色火药时,任何一道新的工序在没有经过杜邦家族成员试验以前,其他员工不得进行操作。
杜邦家族成员能在危险面前身先士卒,正是基于他们对安全的高度重视,早在1812年,杜邦公司就制定公司的安全条例。
公司目前保存着自1911年以来的安全操作记录。
这些记录体现出安全操作水平随着杜邦的不断发展而得到显著的改进。
杜邦人用自己谱写的安全历史实现着自己的信念,那就是“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2.十大安全信息杜邦在工业安全方面的表现在全球工业界居领先地位。
杜邦人常自豪地说:杜邦的安全记录优于其它工业企业的平均10倍,杜邦员工在上班时比下班后还要安全10倍。
达到这个理想成绩,要归功于杜邦严守的十大安全信念:(1) 凡工业意外均可避免。
(2)管理层须对意外的发生负责。
(3)要尽一切对意外的发生负责。
(4)维持安全的工作环境,杜邦员工人人有责。
(5)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工业安全训练。
工伤财务控制 管理论文

论工伤财务控制与管理一、问题的提出工伤保险是员工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员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员工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
是劳动者因工作原因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而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这种补偿既包括受到伤害的职工医疗、康复的费用,也包括生活保障所需的物质帮助。
随着公司工伤保险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工伤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公司把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工伤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把党的温暖、组织的关怀送到了广大工伤职工的心坎上。
到位的工伤管理政策,在促进公司改革发展,创建和谐公司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但是,随着工伤职工数量的不断增多,早期工伤职工旧伤复发医疗费用的不断上升;加上公司开展工伤保险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实际的工伤医疗报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伤医疗费报销制度、科学严谨的管理方法、简单便捷的操作程序,已成为社保中心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行公司工伤医疗费用的报销及服务程序1、工伤职工因伤情在规定的定点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就医,结算时必须缴纳现金,开具相关的工伤报销单据及资料。
工伤职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到辖区的社保报销。
2、负责报销的医疗岗、工伤岗严格审核工伤职工提供的《工伤证》、收费票据、结算清单、用药明细、诊断证明等资料是否齐全。
3、根据《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受伤部位,扣除非工伤用药及不合理费用后,录入工伤报销系统,打印报销单据,转交财务复核票据的真实性,最后由负责人签字,财务入账,报销费用打入工伤职工药费存折。
4、费用超过一定额度以上的医疗费,在经过初审后,打印费用审批单,经过医疗科、工伤科审批签字后,由财务入账付款。
从上述报销运行过程不难看出,工伤医疗报销是事后监督,缺乏对医院用药监督和是否是工伤职工本人用药监督,鉴于监管力度不够,审核程序不严密,导致了部分工伤保险基金的流失。
搞笑安全生产标语

搞笑安全生产标语安全生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幽默的方式来提醒大家关注安全。
下面是一些搞笑安全生产标语,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轻松和欢笑。
1. 安全第一,不然工资谈何谈!2. 走得快不如走得稳,工伤多了伤心哭!3. 一不小心,永不安宁,劳动保护,须得细心。
4. 安全是金,一分也不能少!5. 保险公司的宣传词:保险来保命,不保命犯傻!6. 安全这东西,大事小事,都要当心!7. 一觉睡醒,保险就有了!8. 安全工作,从小事做起,底气才能足够大!9. 不要把重要的东西放在危险的地方,比如指头!10. 高处作业,指日可以成功,但是指头不见必死!11. 眼睛比吉祥物更好看,戴上眼镜保安全!12. 爱你的家人,请远离事故!13. 你有本事摔倒,我有本事捧着你!14. 走在冰面上,像踩踏舞台!15. 注意安全,戴上头盔,别跟智商过不去!16. 安全是魔法,戴上手套变仙!17. 不小心倒下,伤心,误事,何不小心把它避免?18. 安全不打折,一丝不苟!19. 爱你的胳膊,就不要搏命!20. 安全生产就像织毛衣,一不注意就会掉针!21. 谨慎行车,车不怕翻身,把你护得稳稳当当!22. 安全套不只是避孕,还是避免意外!23. 保护环境,保护你我,保护你大爷的大山!24. 爱你的眼睛,不要盲目!25. 安全员的工资,看你怎么让他发酵!26. 危险远离我,关注生产安全!27. 安全不好玩,但是事故笑死人!28. 安全生产万岁,安全意识加倍!29. 注意脚下,不会跌倒,再说我就笑趴了!30. 安全生产如螺丝,小事要拧紧!这些搞笑的安全生产标语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提醒大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轻松一些,以笑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记住,安全生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命”还是“保工伤”?
“48小时”工伤认定界限引发伦理冲突台州一官员呼吁取消“48小时之限”■记者冯伟祥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此条款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将突发疾病无限制地扩大到工伤保险范围内所作出的时限界定,也为了在实际工作中便于操作。
但在现实中,“48小时”工伤认定界限引发了“保命还是保工伤赔偿”的伦理冲突。
昨日,台州市黄岩区一名叫许学政的政府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条款应作修改,取消“48小时”的限制。
保命还是保工伤?
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工作时间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超过48小时的则无法认定为工伤。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这一时间限制让很多突发疾病的员工的家属在“保命”还是“保工伤”之间残忍抉择,一些不良企业更是利用这个规定恶意逃避责任。
“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后,一些不良企业宁可多付医疗费也不愿多付工伤死亡赔偿金,有的不良企业主甚至会恶意拖延治疗时间,为的只是拖过…48小时‟的法定期限以回避工伤赔付责任,从而形成…企业使劲救死人‟(对没有生存希望的进行治疗)。
”供职于台州市黄岩区发改局的许学政分析认为,“对于员工家属来说,面对积极抢救…保命‟还是放弃抢救…保工伤赔偿‟这个问题很纠结,很难抉择,形成左右为难的伦理冲突,如果认定工伤死亡可以得到几十万元的赔偿,如果认定非工伤死亡只能拿到几万元的补偿。
两种…死法‟待遇截然不同,赔偿金额有天壤之别,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就会违背伦理道德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亡故,从而形成…家属无奈埋活人‟(放弃治疗)。
”
许学政向记者介绍了一些案例。
2011年4月1日,临海市大洋街道某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员工翟东洪在上班时突然晕倒,立即被送往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因病情严重难以救治,家属当天将他转入台州医院治疗。
4月30日,翟东洪因救治无效死亡。
家属提出40万元的赔偿要求,遭到企业拒绝,理由是抢救时间已超过了48小时,最后经调解一次性赔偿5.5万元。
同样令人唏嘘的是,2013年1月温岭市大平街道有个打字印刷企业的女员工上班时突发脑血管暴裂急送温岭市第一医院抢救,超过48小时后死亡,不能按工伤赔偿。
相比之下,有的家属采取了另外一种做法。
天台县有家民营企业一姓谢员工在上班时突发脑溢血被送医院抢救,入院6小时医生宣布其脑死亡,由于有呼吸机的维持心脏仍然是跳动的,家属知道超过48小时死亡不算工伤的规定,就放弃了继续治疗,结果按工伤标准赔偿。
是要积极抢救“保命”,还是放弃抢救“保工伤赔偿”?事实上,这个令人无法承受的抉择,令不少家人纠结的“48小时”工伤时限问题,在我国近期工伤赔偿纠纷中绝非个案。
《工伤保险条例》引争议,有识之士呼吁取消“48小时”的限制
许学政认为,《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背离了工伤制度设计的初衷,建议予以修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个条款应取消…48小时‟的限制,建议修改为…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许学政阐述了他的理由,一是工伤认定不在于时间,而在于致害的原因,如因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引起的或者员工在工作岗位因自身疾病引起的,都要以人为本,尽力抢救,无论抢救时间长短,都应认定为工伤。
二是生命的价值不能用“48小时”划线,不能以“死得快算工伤,死得慢非工伤”,因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都可以通过一系列药物和设备(如呼吸机、强心药物等)加以逆转或暂时维持。
在许学政看来,修订《工伤保险条例》是关键,此外还应有相应措施加以完善,对不同情况加以区别对待。
“一是在赔付保险额上要有区别。
对…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形作出详细解释,以增加工伤保险赔付的可操作性,如参加工作前患病与参加工作后患病的,在保险赔付上进行区别,前者赔偿额可少于后者赔偿(如差额20%)。
二是对于企业给职工办理工伤保险与没有办理的,在保险赔付上要有区别。
对没有参加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保险赔付标准再增加一定比例的负担(如增加20%)。
这样既能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又能维护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
如取消“48小时”的限制,工伤保险赔付额无疑会明显增多。
许学政告诉记者,考虑到企业与保险行业的合理负担,可以在不增加企业投保额的基础上,增加险种,设定一项特别险种(即在工伤保险中分设特别险,可定名为“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强制保险”),类似于机动车的“交强险”,这样既不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又可以使保险公司有足额的资金理赔。
不知该到何时,“保命”和“保工伤”不再是一道凄凉的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