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第十五章1949年以来香港澳门台湾的新闻传播事业

合集下载

新闻史题库

新闻史题库

中国新闻传播史题库(五遍复习的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倚马可待”2、“进奏院状”3、开元杂报4、“敦煌进奏院状”5、“邸报”6、“定本”制度7、“小报” 8、提塘报房9、《万利邸钞》 10、《天变邸钞》11、《急选报》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一、名解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3、《蜜蜂华报》4、《香港钞报》5、《德臣报》6、《孖剌报》7、《六合丛谈》 8、《万国公报》9、《申报》二、简答1、中国近代报刊诞生的背景?2、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有哪些?三、论述试述在华外报及其历史作用。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一、名解1、王韬2、《循环日报》3、《万国公报》&《中外纪闻》4、《国闻报》5、“报章文体”&“新民文体”&“时务文体”6、《金山日新录》二、问答1、王韬有哪些新闻思想?2、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是什么?它的创办有何意义?3、《国闻报》的宣传特色?4、戊戌变法期间的新闻立法活动有何意义?三、论述1、试述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及其对中国报业的贡献。

2、试述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3、试述清末新闻立法活动及其意义。

4、评述梁启超及《时务报》。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一、名解1、《中国时报》2、郑贯公3、《开智录》4、《民报》5、《清议报》6、“苏报案”7、《苏报》 8、《大公报》9、“竖三民” 10、于右任11、《时报》二、问答1、《中国日报》的创刊有何意义?她早期宣传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2、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特点是什么?3、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新闻思想的异同是什么?4、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有哪些?三。

、论述1、试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活动的兴起和发展。

2、评述郑贯公及其报刊活动。

3、试述《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的经过、内容、结果及意义。

4、试述清末新闻法制的建设及其内容、特点、意义。

5、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

中国新闻事业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大学

中国新闻事业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 做一个史官就必须要具备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不能善善,不能恶恶。

A:对B:错答案:A2. 研究历史,学习历史,最重要的就是要知人论世。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 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第二个革命性的变革是A:语言B:网络C:文字D:造纸术答案:C2. 我们现在仍然处在电子传播时代当中。

A:错B:对答案:B3. 一个非常典型的介于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的证据是A:三字经B:西游记C:诗经D:竹简答案:C4. 北宋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中央形态的官报是A:小报B:塘报C:敦煌进奏院状D:邸报答案:D5. 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有A:都进奏院B:提塘C:六科D:通政司答案:BCD6. 北宋出现的以刊登新闻和时政材料为主的不定期非官方的出版物是A:告示B:进奏院状C:小报D:邸报答案:C7.明代“邸报”没有固定的报头。

A:错B:对答案:B8. 中国最早出现报纸的朝代是A:唐朝B:北宋C:西晋D:南宋答案:A9. 元代民间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是A:布告B:小本C:邸报D:小报答案:B10. 明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A:知识分子B:官员C:士大夫D:布衣答案:ABC第二章测试1. 现代意义上近代化的报刊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A:欧洲B:南美洲C:北美洲D:日本答案:A2. 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创办人为A:马礼逊B:麦都思C:郭士立D:米怜答案:C3. 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A:《蜜蜂华报B:《子剌报》C:《香港钞报》D:《德臣报》答案:A4. 鸦片战争以后哪个地方迅速地发展成了近代中国最早的报业中心。

A:香港B:上海C:南京D:澳门答案:A5. 最早出现在上海的英文报纸是A: 《万国公报》B:《北华捷报》C:《六合丛谈》D:《字林西报》答案:B6. 关于《六合纵谈》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B:梁启超也曾参加该刊编务C: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D:上海的第一家传教士报刊答案:B7. 1874年9月5日, 《中国教会新报》改名为《万国公报》,转型主要表现在A:更加注重报纸的可读性和时效性B:内容改变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C:其内容改变为以介绍西学知识为主D:读者对象由教徒教友扩展为社会各界人士答案:CD8. 出现中文商业报纸的时代背景有A:报刊之间竞争激烈B:对商业广告的需求大增C: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D:西方商品的大量涌入答案:BCD9. 路透社远东分社的成立是中国通讯社之始A:对B:错答案:A10.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于马六甲,它的创办掀开了中国在欧洲出版报刊的序幕。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配套题库-1949年以来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事业课后习题(圣才出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配套题库-1949年以来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事业课后习题(圣才出

第十六章1949年以来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事业1.台湾的“报禁”为什么持续了30年之久?“报禁”对台湾新闻传媒事业发展有哪些影响?答:(1)台湾“报禁”概况1951年开始,台湾当局实行“报禁”。

当年6月10日,台湾“国民政府行政院”以报纸、杂志“已达饱和点”和“节约用纸”为理由,宣布对此后新申请创办的报纸、杂志、通讯社“从严限制登记”。

第二年4月11日又以行政命令宣布“停止报纸登记”。

上述禁令被台湾新闻界习惯地称为“报禁”。

这以后30多年中,除了1952年10月10日批准创办了一份由台湾“国防部总政治部”主办的《青年战士报》(后改称《青年日报》)之外,台湾当局没有再批准过任何一份创办新报的申请。

1987年12月1日,“新闻局”时任局长邵玉铭正式宣布自1988年1月1日起,台湾国民党当局开始接受新创办的报纸的登记,报纸的印张也可增加到日出6张24个版,“报禁”正式解除。

(2)台湾“报禁”持续30年的原因①台湾“报禁”持续了30多年,这主要和它的政治环境有关。

1949年国民党战败迁台,开始在台湾实行严厉的军事戒严体制,实行党禁报禁。

当局在言论出版、游行、集会等方面实行严格的管制制度,新闻传播事业由于其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特殊性质,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使命。

在国民党统治台湾的初期,因为种种政治因素的影响,报业的开放被视为禁忌,当局只有采取严厉的行政手段对创办报纸进行钳制,只有这样,才能将当时已有的报纸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不给局势增添任何动荡和不安的因素。

②台湾当局对新闻事业的控制不仅仅是报禁,他们还在各种报馆设立安全局,对报社的记者、编辑等人进行核查,一度还有特务系统严查新闻稿件,这些举措都说明了当局对于开放报纸的恐慌,正因为如此,“报禁”这种直接对新闻事业的创办进行控制的手段才会一直存在。

(3)台湾“报禁”的影响①报纸数量极少从1952年到1987年,台湾共有31种报纸,并且这一数字由于“报禁”的影响一直没有太大的波动。

2013年南开大学考研-中新史新修重点

2013年南开大学考研-中新史新修重点

中国新闻传播史新修知识点概要第一部分:重点概要第一章:“媒介生态”、“喉舌媒介”、“官营媒介”、“利器媒介”、中国媒介的生长特征第二章:邸报,官报、《读开元杂报》、《唐进奏院状》(唐归义军进奏院状)、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第三章:马礼逊、米怜《察世俗每月统计传》、郭士立《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新闻纸略论、蜜蜂华报、广州记录报、六合丛谈、万国公报、字林西报、香港船头货价纸,上海新报,美查,申报,新闻报,字林沪报第四章:林则徐《澳门新闻纸》,徐继畬《瀛寰志略》,魏源“夷情备采”,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昭文新报,汇报,述报,王韬与循环日报,康有为“设报达聪”,中外纪闻,万国公报,强学报,梁启超“耳目喉舌”论,时务报,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变法通议,知新报,时务文体,严复《国闻报》,唐才常,谭嗣同,报刊实业家汪康年,清末新式官报,第五章:清议报,新民丛报,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的报刊思想,时报,大公报,京话日报,天津大公报,兴中会《中国日报》,《开智录》,《国民报》,《译书汇编》,《浙江潮》,《苏报》与“苏报案”,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中国白话报,杭州白话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于右任与《神洲日报》,“竖三民”,中国女报,詹大悲,大江报案,大汉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第六章:《民国暂行报律》,“马路小报”,“癸丑报灾”,黄远生,《远生遗著》,远生通讯,邵飘萍,北京新闻编译社,邵飘萍的新闻思想、采访艺术。

刘少少“新闻界怪杰”,林白水,徐凌霄,胡政之、张季鸾,“民初三大名记者”,《申报》和《新闻报》的企业化进程,申报副刊“自由谈”,新闻报副刊“快活林”,时报副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京津沪的报业动向:天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组建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提出办报方针—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第七章:陈独秀,胡适,李大钊,《新青年》,每周评论,毛泽东《湘江评论》,周恩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荆生事件”,西来思潮的三次论战,“四大副刊”以及“副刊大王”孙伏园,新闻教育与蔡元培,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徐宝璜与《新闻学》,第八章:改组后的《新青年》,《共产党》月刊,《向导》周报,蔡和森,新青年(季刊),《前锋》月刊,《先驱》,“江城双星”——恽代英,萧楚女,《中国青年》,《工人周刊》,《劳动周刊》,瞿秋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热血日报》,《政治周报》,《中央日报》,大革命时期的《申报》与《新闻报》,小报“四大金刚”,成舍我,世界日报,《立报》,邵飘萍《京报》,天津《大公报》《益世报》,中兴通讯社,东京通讯社,新闻编译社,国闻通讯社,申时电讯社,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实际应用新闻学》,《中国新闻发达史》第九章:国民党三大新闻机构,三个党报条例,记者节的诞生,《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文艺新闻》,中国新闻学研究会“新研”,“左翼记联”,红中社,《红色中华》报,史量才与《申报》改革,罗隆基与《益世报》,张竹平,四社联合办事处“四社”,人民新闻出版实业家——邹韬奋,“新生事件”,中国一代名记——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动荡中之西北大局》,“想为国家尽一点点力”的胡适与《独立评论》,顾执中,上海“民治新专”,谢六逸、陈望道,戈公振与《中国报学史》第十章:抗战时期的《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群众》周刊,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青记”,国际新闻社,《救亡日报》,《重庆各报联合版》,《解放》周刊,《新中华报》,新华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察冀日报》邓拓,延安《解放日报》,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天津益世报的《高仲明纪事》,上海“孤岛”的《译报》、《每日译报》、《文汇报》,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安娜斯特朗《人类的五分之一》,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第十一章:“文萃三烈士”,“反客里空”,《新民报》浦熙修,香港《华商报》,储安平与《观察》,王芸生与《大公报》,毛泽东、刘少奇对新闻工作的指示(毛刘的新闻思想)第十二章:新闻总署,两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三次思想文化大批判,1956年新闻改革,第十三章:大跃进中新闻界的反科学宣传报道,三大“杂文专栏”,第十四章:“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黑暗新闻业”,“小报抄大报,全国看梁效”,文革小报,第十五章:社会转型与新闻工作全面改革:一,新闻观念的转变;二,新闻业务的改革;三,管理体制的演变;四,新闻教育的发展;第十六章 1949年以来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台湾报禁的“三限”2.解禁后的台湾报业的特点3.“第四台”4.台湾当局的新闻政策第二部分:复习专题分类提示专题(一):中国报纸杂志的发展历程(1)中国古代1.唐:《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世界仅存,年份最早。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编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逻辑元点与研究范式一、逻辑元点1、“新闻”:中国新闻史新闻的定义:(1)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1961年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则称,“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这里的“新闻”,不仅指一种文体,而是包容新闻体制、新闻思想、新闻媒体、新闻人员、传播内容、新闻事业、传媒产业等在内的泛称。

1、“传播”:中国传播史传播: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2、“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事业: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

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出现是新闻事业产生的最主要的标志。

3、“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

简言之,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二、研究范式1、本体范式(1)特点从新闻事业自身特点出发,描述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规律。

(2)历程A、源起——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年商务印书馆)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

这本著作在学术上的崇高地位,不仅在于该书汇集、考证了大量的史料,为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还在于它全面、系统地梳理与描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据此作出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始创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报纸经营时期。

这种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解放以后中断,被后来的研究者有意无意地摒弃。

惜乎!B、回归——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作者试图探索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使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能够建立在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自己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历史分期:近代报业开创时期(1815—1845年)——外报垄断时期(1845—1895年)——民族报业勃兴时期(1895—1911年)——新闻事业职业化与多元化时期(1911—1927年)——新闻事业两极对峙时期(1927—1949年)。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第十六讲 1949年后港澳台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第十六讲  1949年后港澳台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是香港地区规模最大的通讯社。新华社早在1947年5月就 在香港设立了分社,1952年6月28日正式登记成立分社。
第十六讲 1949年后港澳台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第一节 香港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二、新闻事业在1980年代后的变化
(1)概说
1980年代后,香港经济继续高速发展,在政治等各方面也都出现了许多新的 变化,其中意义最大的是香港回归祖国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67年11月19日,电视广播有限公司首次开播无线电视,被称为“无线电视” 或“无线电视台”(TVB)。
1970年后,香港电台成立公共事务电视部。 至七十年代末,香港的广播电视业初步形成了一家政府电台、一家商业电台
和两家商业电视台的基本格局。
第十六讲 1949年后港澳台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第一节 香港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第十六讲 1949年后港澳台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节 澳门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二、新闻事业在1980年代后的新变化
(2)报业获得大发展
报纸的种数增加,内容亦有大的提升。澳门人口虽少,但报纸种类却不单薄。 目前,澳门共有中外文报刊17家,其中中文日报8家,发行总数逾10万份。 另有中文周刊5家、葡文报纸3家、葡文周报1家。
据2005年9月30日统计,香港共有49种日报和752种期刊(包括电子报纸)。 在49种日报中,中文日报23种、英文日报13种(包括一份盲文报纸)、中 英文双语日报8种和日文报纸5种。在中文报纸中,有17种以报道香港和世 界新闻为主,4种集中报道财经新闻,其余报纸专门报道赛马消息。
第十六讲 1949年后港澳台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该报还主办澳门新闻通讯社。
第十六讲 1949年后港澳台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题和问答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题和问答题

1、黄远生--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风长,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

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

2、于右任--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1907年在上海创办同盟会第一家大型日报“神州日报”1909年至1910年在上海相继创办“民吁日报”、“民吁主报”。

他创办的报纸在揭露贪官污吏,揭露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3、章太炎--和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和报亓政治家,早年担任《时务报》、《经世报》等报刊的编辑和主笔。

1903年在“苏报案”中名声大噪。

1906年后主编《民报》成为“以文章排满的骁将”。

晚年“既离民众,渐入颓唐”。

4、梁发--第一个参加近代化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人。

基督教徒宣传基督教,1815年参加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出版编辑工作,著有《救世撮要解略》、《劝世良言》、《圣课时》等,其中《劝世良言》对洪秀全有很大影响。

5、王韬--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合众谈》编辑工作,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主要著作有《遁叟谰言》、《弓叟园文录》、《园文录外编》等。

6、梁启超--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

1895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戍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鼓吹保皇立宪。

7、邹韬奋--1922年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5年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6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1938年7月担任《全民抗战》主编,他是一名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著名的新闻记者。

中国新闻史试题新闻学考试必备

中国新闻史试题新闻学考试必备

中国新闻史试题新闻学考试必备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第一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1、中国新闻史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关于邸报的产生,“周朝说”的代表者是________。

3、宋代统治者主要是通过“______制度”来控制邸报的内容。

4、小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_报纸。

5、《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称,“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要务”。

6、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北方的舆论重镇是《__________》。

7、《_______》的创刊,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进入到利用新闻媒介的阶段。

8、1918年11月,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两篇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由同人刊物改组为_____________。

10、1925年6月,________组织出版了《诚言》,专门制造谣言。

11、古田会议后,中共中央军委规定,各军办一种《________》。

12、30年代初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13、30年代中后期,鲁迅利用《申报》副刊《_________》发表了大量杂文。

14、_______年10月,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15、1947年3月后,新华社分东渡黄河部分,称“_________”。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划?,错误答案后划?,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1、中国古代报刊从唐代到辛亥革命,存在1000多年。

()2、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干提出了创办“新闻馆”的主张。

()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4、外国传教士报刊一直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

()5、《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化报刊。

()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行小册子完全是为了“排满”。

()7、“暂行报律”风波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虚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批新报纸的问世:联合、中时、国民党、自立四大 报系
广播电视媒体的开放
香港的通讯社事业
新华社香港分社
香港的新闻教育事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新闻传播事业的新变化
香港回归
报业在变化中发展 期刊的发展 广播电视业的发展 新闻通讯业的发展与变化
香港新闻传播政策与新闻传播管理机构
香港政府政务司新闻处 广播署 电讯管理局 广播事务管理局
第二节 1949年以来澳门地区新闻传 播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1949年以后澳门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新变化
新中国成立前澳门的主要报纸
新中国成立后澳门报业的大发展
1958年8月15日创刊的《澳门日报》
20世纪80年代以后澳门新闻传播事业的日趋 繁荣
报纸 广播电视 新闻通讯事业
澳广视台标
澳门电视台地面电视信号 发射站
第三节 1949年以来台湾地区新闻传 播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1949年前后台湾新闻传播事业从开放到禁锢
台湾光复后新闻传播事业的开放与繁荣
பைடு நூலகம்
国民党迁台与“报禁”的实施
1951年实施的“报禁”包括:限证、限张、限印
“报禁“实施后新闻传播事业在禁锢中的发 展
“报禁”解除后新闻传播事业的全面开放与发 展
1988年,“报禁”解除
新出版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第十五章
1949年以来香港、澳门、台湾 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1949年以来香港地区新闻传 播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自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香港新闻传播事业 的发展
报纸结构:“两头小中间大”
进步报刊
代表国民党当局或持台湾立场的报刊
中间立场的报纸
香港的电视事业
1957年5月29日,“丽的电视台” 1967年,TVB(无线电视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