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探索
国内外临空经济研究综述

与 形成机 理按 照理 论 背 景 、适 用 性 研 究 和应 用性 研 究 为 主线 ,从 新 经 济 地 理 学 、分 形 理 论 和 发展 经 济 学 三方 面来解 释 。 ( )新经 济地 理学视 角 的解释 1 克鲁 格 曼将 2 0世 纪 9 0年 代 初 兴 起 的 经济 学 空 间维度 的研 究 领 域 称 为 “ 经 济 地 理 学 ” 新 ,新 经 济 地理学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经典的建模技 巧吸 引了众多的学者 ,它 的一个典型特征是 :当规模报 酬 递增 时 ,将历 史 上 的偶 然 事 件 放 大 并 呈 现 出 一 定 的依 赖 。国外最 早 关 于 临 空经 济 含 义 的研 究 开 始 于 美 国著 名航空专 家麦金利 ・ 维 ( ci e ow 康 M k l Cn . ny a) y H 。在 16 J 95年 麦 金 利 ・ 维 在 其 发 表 的 “ h 康 Te Fy—i ocp” 文 章 中 提 出 了 “ 空 ” 的 概 念 , l nC net 临 提 出未来在 工 商产 业 区 的设计 以及 城 市 和 大 都 市 区 的规划等方 面,临空经 济将产生深远 的影响。麦金 利 ・ 康维关 于临空经 济 的思想 总结在 其 17 90年 出版 的 《 航空城》一书中,在 19 年出版的最新修订版 93 中该 书 书名 变 更 为 《 空 城 :2 航 1世 纪 发 展 的 新 概 念》 ,是 目前关于临空经济研究的最权威著作 。麦金 利・ 康维提出了航空综合体 ( i o o p x Ar rCm l )的概 pt e 念 :以机场 为核 心综 合开 发航 空 运输 、物流 、购 物 、
大连市区位因素分析(完整)

1、位置概况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位于东经120度58分至123度31、北纬38度43分至40度10分之间,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
是中国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重要沿海港口城市,省内第二大城市,是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也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大连市分为3个县级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1个县(长海县)和6个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
另外,还有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花园口经济区。
2、气候条件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0.5摄氏度,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
3、交通状况现有海运航线108条,其中外贸航线84条,内贸航线24条,基本覆盖全球主要航区。
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全年航班起降10.7万架次;航线总数达到163条,其中国内航线141条,国际和地区航线22条,与8个国家、2个地区的89个国内外城市通航。
大窑湾北岸港区建设进展顺利,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港城一体化建设工程有序推进。
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工程完成围填海面积约15平方公里。
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加快,香炉礁物流园区四大功能区划基本实现;大连港冷链物流园完成70万平方米布局,成为中国唯一集保税港、专业冷藏船泊位、集装箱码头以及港口后方冷库群于一域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中心。
4、2014年大连市经济发展状况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0亿元以上,增长6%左右,人均18760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6800亿元,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外贸自营出口与上年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0.8亿元,下降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0%和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和10.5%;万元GDP能耗下降3.8%。
基于国际经验的我国临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发展模式——法兰 克福模式 、 以休 闲产业 为主的发展模 式—— 仁川模式 、 多元化综 合性 的发展模式——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 模 式 等等。 文借 鉴国际临空经济发展经验 , 本 与我国 国情结合 , 探 索出适合我国临空经济发展 的道路 。
臣困
[匾
二 、 际临 空经 济产 业 结构演 进 规律 国
【 收稿 日期 】 0 10—0 2 1-7 1 【 作者简介 】王兆 字( 96 )男, 18一 , 陕西吴堡人 , 中国人 民大学经济学院 区域 与城 市经济研 究所博士研 究生 , 究方 向: 市交通 、 研 城 物流经济。
层次 , 延伸了产业价值链 。桃 园县临空经济 区还利用现代物流 业和加工 业的高效性 , 航空城 内专 门布局了 “ 在 精致农 业发展 地 区” 旨在发挥 自身花卉 、 , 水果 等特色农业 的优势 , 点开发 重 特色农产品 的加工加值 、 流、 物 展销产业 , 打造 自身成为 国际特 色农产品的交流平台。 ( ) 二 航空配套产 业和高新技术产 业 在机场的客运和货运规模扩 大到一定程度时 , 机场对 自身 飞机 的修 理和维 护 、对 飞行员 的培 训等业务 需求将会 空前扩 大, 由此会 吸引飞机维修 、 机零部件制 造 、 飞 油料供 应 、 飞行员 培训及航空相关 咨询等企业 进驻临空经济 园区。因此 , 该类航 空配套产业对 临空经济的贡献会有较大提升 。更为 重要 的是 , 产 品体 积和重量小 、 附加 值高 、 时间价值 敏感的高新 技术制 对 造业看到 了空港物 流和加工贸易的 巨大优势 , 纷纷聚集至空港 周边 , 些企业既包括 电子计算机软 硬件 、 这 通讯信息类企业 , 也 包括生物化学 制药 、 医疗器 械类 企业 。临空经济 区不仅可 以成 为这些产 品的生产 制造基地 , 可以为这些产品的研发提供一 更 个便捷 的环境 和设 施。与初始阶段相 比较 , 这一 阶段 的制造业 发展 主要是利 用空港物流和加工 贸易 的得 天独 厚的优势 , 只有 临空物 流和加工贸易发展 的程度较 高 , 才会更加 吸引临空 配套 产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集聚在该临空经济 区内 。 作为 连接美 国 、 欧洲和 中东地 区的重要交通枢 纽 , 早期爱 尔 兰香农机场 利用 自身处于跨 越大西洋 必经之路 的特殊 区位 优势 ,主要为途径该机场 的飞机 补充燃料 和提供 中转服务 , 因 此其 大力发展航空租赁 、 航空器维修等航空配套产业 。随着航 空制造技 术的大发展 ,跨越大西洋 的飞机 的续航能力增强 , 以 至于不需 要在该机场补充燃料 , 香农 自由贸易 区开始适 时转变 产 业结构 , 电子产 品制造 、 件 开发 、 讯信 息产业 引入 区 将 软 通 内, 增加临空经济 区的竞争力。 时至今 日, 世界众多通讯信息行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_93P

— 集青山、绿水、蓝色海洋、美丽海岛于一体。 —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海洋森林公园,步云山温泉度假区等均分布于花园口周边地区。
2. 规划分析
2.4 优劣势分析
劣势分析
• 花园口经济区发展起步晚,园区知名度不高,产业集聚效应尚不明显。 • 花园口经济区发展尚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持,高学历、高技术职称从业人员比例与大连市
•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其功能是承接大连及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品 项目、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新型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机械电子和新型 建材,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花园口经济区在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产业带中的地位
锦州湾
营口港
长兴岛
花园口
丹东港
1. 项目介绍
1.3 上位规划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2006-2020)》2. 规划分析源自2.2 现状分析现状土地利用
现状用地平衡表
类别代号 R
C C1 C2 C6
T T1 T2
S M W U G
E1 E2 E E3 E4 E6 E7 E8 总计
类别名称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市政用地 绿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 水域 耕地 园地 林地 村镇建设用地 弃置地 露天矿用地
花园口工业园区
1. 项目介绍
1.4 相关规划
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花园口工业园区规划用地规模,预测2020年园区人口规模为3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18.1㎡,建设用地 控制在35.4平方公里左右。年均增长约1.9万人,1.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2020年总图
远景总图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

近期规模预测:
根据这一规律,以3.5万为长兴岛近期制造业人口基数,预测2010年长兴岛二次产业人口为4.4万左右, 总就业人口为11.6万。以1.5为折减带眷系数,按照折减系数预测的总人口为17.0万。
地质稳定性良好未发现 有断裂构造及其它影响工 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存 在。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13
2021/8/13
港口岸线资源分布
分类 养殖岸线 工业岸线 自然岸线 港口岸线 沙滩岸线 盐田岸线
合计
长度(公里) 81.2 15.6 65.1 22.3 18.7 9.7 212.6
15
2021/8/13
远期规模预测:
结合远期3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规模,取制造业人口基数为8.7万,预测2020年临港新城二次产业人口 为10.6万,就业总人口达到28万,以1.8为带眷系数,城市总人口50万。
41
2021/8/13
4.1人口规模预测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人口规模预测采用四种方法:
预测方法 近期人口(万人) 远期人口(万人) 远景人口(万人)
05年版《长兴岛港城总体规划》:区域性深水港,新型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和 现代产业协调发展的港口型工业城市。 《大连新时期城市发展定位与策略研究》(发改委):大连市重要的临港工业 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重 要节点。城市发展主要是为临港工业区服务,最终建设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 生态型工业城市。
劳动力需求法
24—30
50—63
108—130
综合增长率法
16
62
大连市空港经济区规划概论

位 与 自然环 境 的研 究 , 未来 大 连 空港 经 济 区规 划布 局 进行 了研 究 , 对 并指 出规 划重 点 , 大 连 市 空港 建 设具 有 指 导 意 义 。 对
关 键词 : 港经济区, 空 圈层 理论 , 理 环 境 , 划 重 点 地 规 中 图分 类号 :U 8 .8 T 9 4 1 文献标识码 : A
1 空港 经济 理论概 述
的香 农机场便 开始尝试 。作 为飞机横跨大西洋 的 中转 站 , 香农 机
物 成 空港经济是后工业 时代全球 自由贸易潮流 的最新 表现 , 也是 场依托机 场的便利运输 条件 和 巨大 的人 流 、 流 , 立 了香农 国 际航 空港 自由 贸 易 区 , 引 了 大 量 国 内外 资 金 和 原 料 , 展 起 了 吸 发 世 界 发 达 国家 经 济 发 展 的 最 新 成 果 , 国 政 府 也 给 予 高 度 关 注 。 我 直接带动 了当地经济 与社会 的巨大发展 。随着 经 国内外众 多成 功经验表明 , 将现代工业 与现代服 务业 有机 结合 的 加工出 口工业 , 济的发展和航 空业 的进步 , 类似 的空 港经济区和航 空城便在各 主 空港经济是 未来的 区域竞 争焦点 。空港经 济是 现代 高科技 化 的
大连临空经济发展策略

大连临空经济发展策略提要近年来,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机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空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大连市已把发展临空经济列入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临空经济圈,把临空经济打造成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
本文运用SWOT方法对大连发展临空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大连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临空经济;发展;SWOT分析临空经济,也叫空港经济,是指以空港为中心所带动的周边一定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机场周边地区投资、消费、劳务等方面。
临空工业、临空服务业和临空仓储业等临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形式。
美国旧金山大学的H.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首先提出利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战略分析。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调查分析,将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按照一定的次序以矩阵的形式一一列举,并将系统分析的思想与排列的矩阵因素相结合,系统分析各种因素的匹配组合,从而找出发挥优势、利用机遇、改善劣势和应对威胁的战略方案。
本文将利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大连市临空经济的发展,从而为大连市临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战略思路。
一、大连临空经济发展优势分析近年来,随着大连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连发展临空经济的优势越发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区位优势。
大连机场是首都国际机场指定的国际航班备降机场,位于我国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大连,为大连及邻近东北腹地提供航空运输业务。
大连是东北地区主要的港口,也是货流集散的中心。
20年的改革开放,使大连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外商投资环境。
目前,大连已形成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七贤岭高新产业园区、大连双D港等具有相当规模、多层次的全面开放的格局。
大连市是不仅拥有东北地区的航空枢纽,也拥有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区位条件优越,加上良好的投资环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具备了发展总部经济和临空经济的基本条件。
大连市空港经济区规划概论

大连市空港经济区规划概论麻洪旭;徐晓光【摘要】简要介绍了空港经济理论,分析了设立空港经济区的必要性及未来趋势,通过对空港经济区理论、新机场选址的区位与自然环境的研究,对未来大连空港经济区规划布局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规划重点,对大连市空港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1(037)015【总页数】2页(P15-16)【关键词】空港经济区;圈层理论;地理环境;规划重点【作者】麻洪旭;徐晓光【作者单位】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81 空港经济理论概述空港经济是后工业时代全球自由贸易潮流的最新表现,也是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我国政府也给予高度关注。
国内外众多成功经验表明,将现代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的空港经济是未来的区域竞争焦点。
空港经济是现代高科技化的产业经济,不是传统工业、农业或者服务业的简单重复,发展空港经济要注重技术、管理和融资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发达的空港经济区是大型枢纽机场、雄厚的区域经济背景、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有效政府管理以及大型物流中心等方面有机结合的结果,发展好空港经济并不仅仅指建设机场。
空港经济区是指依托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明显的航空枢纽指向性的产业集群而在空港周边所形成的经济区,其核心特征表现为传统港区与经济开发区双重功能的统一。
一方面,空港经济区仍以机场业务为核心,发展航空客运、货运、物流、机场购物、休闲度假、商务旅游等传统港区产业;另一方面,空港经济区作为开发区,依托中枢机场的区位优势发展具有临空经济特色的产业集群,起到区域经济“发动机”的作用。
空港经济区两重功能相互支撑、相互促进、高度统一。
1993年在PTRC国际运输会议上,Glen E.Weisbrod,John S.Reed和Roanne M.Neuwirth对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空港进行深入研究以后,提出了空港经济的圈层影响模式,成为空港经济区规划研究的重要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探索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机场成为世界经济的战略枢纽,临空经济区兴起。
本文将概括临空经济的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临空经济建设经验,最后提出大连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及探索。
【关键词】临空经济、临空经济主导功能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产业转移的不断深入,时间价值成为决定企业选择区位的重要因素,机场成为世界交通体系的新核心,受机场巨大的客货流吸引,临空产业、物流集群在机场周边形成,临空商务、服务业、文化休闲、地产业在机场周边集聚,临空经济区和航空城以星火燎原之势在世界各地出现。
大连作为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开发开放的龙头,肩负着带领经济腾飞的重任。
随着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日益饱和,新机场的建设启动,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建设也正式提上日程。
一.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1.临空经济概况
临空经济是一种前瞻性的商业城市经济模式,是以机场为核心的城市经济。
以高附加值、高时效性的临空产业为主导,具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是新兴的城市经济增长级。
临空经济起始于1959年的香农加工业自由贸易区,随后在世界各地兴起,在经历“起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的实践后,老牌的临空经济区已经形成稳定的产业结构和完备的配套设施,并拥有一定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具有独立的社会生态体系。
“产业区”逐步升级为“航空城”。
临空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围绕机场,各种功能有序集聚,最终将形成立体、多层、辐射的姿态。
(表1:临空经济区圈层结构。
)
2.当代临空经济区建设趋势解析
1)整体规划、特色主导
为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新兴的临空经济区建设开始注重整体规划,挖掘地区资源特征,发展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产业集群,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临空主
导产业。
2)机场综合枢纽化、航运联动、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竞争力
当各空港的吞吐量差距逐渐缩短,开放政策和服务水平逐渐趋同,机场枢纽的便捷性、对先进技术的占有、航运交通的快速协作能力就成为影响空港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中,航运联运能力,可以让企业灵活选择时间和成本间的比重,节约成本。
以韩国仁川机场和日本成田机场为代表的中转型国际机场,即以此确保其空港的枢纽地位。
3)由“独立集中发展”走向“融合化网络布局”
临空经济发展初期,以围绕机场的产业集聚为主,与城市关联度不高,属于独立集中发展,随着城市和临空经济的不断拓张,城市与临空经济区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开始出现交融。
随着航空网络覆盖面的增大,机场综合性增强,机场及其经济区与地区功能的融合程度加深,地区产业的航空指向性明显强化,地区借助航空网络优化产业布局和发展地方服务业,机场借助地区产业强化其枢纽地位,实现共赢。
3.国内临空经济发展
我国的临空经济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民航业和临空经济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首都临空经济区、广州花都空港经济圈、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长沙空港新城、西安西咸新区等分别在“十二五”期间确立了发展目标。
作为各区域经济圈的空港枢纽,彼此之间协同和竞争意识明显,国内将面临航空经济的“大发展”和“大竞争”。
在此状况下,各地区级机场的发展则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找准自身机场在区域中的定位,实现“稳、好、快”发展。
二、大连临空经济区规划探索实践
1.大连临空经济发展优势
大连位于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亚经济区三区交汇处,是辽宁沿海经济最为发达、配套设施最为成熟的地区。
2011年,大连人均GDP9.1万元,远超临空经济发展的临界值。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大连已经开始由“产业制造基地”向“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国际城市”迈进,大连发展临空经济的时机已经成熟。
大连拥有五大优势支撑临空经济发展。
1)区位优势——“三区交汇”的良好地理位置,既可直通东北腹地,又借力京沪政治金融资源,同时拥有便利的对外出口条件,是发展中转物流、商贸的理想地区。
2)航空优势——在建新机场规划四条跑道,可装载A380大型客机,同时停靠数十架过夜飞机。
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客运2000万人次/日,货运140万吨/日,可跻身世界级空港枢纽行列。
3))交通优势——新机场距离大连保税海港15公里,距新建哈大高铁大连站10公里,沈海、鹤大高速5公里,“海、陆、空、铁”交通优势集中,可建设多层次的城市对外交通枢纽。
4)景观优势——新机场选址大连渤海岸,海岸平直,沙滩丰富细腻,背靠海拔350米的鞍子山,山林茂密,绿树成荫,具有很优越的山海城市景观。
5)配套优势——机场新区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北部,是大连城市发展的热点区域,拥有较好的配套设施基础,市级体育中心,医疗中心,商业中心均已经落户机场新区。
2.大连临空经济区规划策略
大连机场后发优势强劲,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海景观条件、港运联动条件和配套基础,大连机场在规划定位中采取“适度超前”的原则,定位“东北亚国际航空城、辽宁沿海经济带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连市北部滨海旅游宜居新城”,依托东北产业腹地、市场腹地和资源腹地的优势,截流日韩等发达机场、吸引国内、国际中转客货流,促进大连机场建立东北亚国际空港枢纽地位,从而实现建设东北亚国际城市和东北振兴龙头的发展目标。
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三条发展策略:
1)综合枢纽化交通引导策略
大连拥有较强的海运发展优势,十二五期间,哈大高铁通车、东北高速网络建立,奠定东北地区快速可达的陆运基础。
大连临空经济规划策略中,首要目标为实现“海港、陆港、空港”的三港联动,通过“一横四纵”快速路系统的建设,配合沈海、鹤大高速公路系统、哈大高铁、烟大铁路轮渡,实现15分钟直达物流区、半小时三港无缝转换。
建设以空港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
2)服务型主导产业驱动策略
配合大连“东北亚国际城市”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选择“特色临空商务+保税物流”主导的产业驱动策略。
高端商务功能日益呈现向航空枢纽集聚的趋势,并已发展成为国际枢纽机场周边的主导性功能。
文化休闲功能也已成为吸引国内、国际消费群体的特色名片,是展示本地地域文化风貌的宣传平台。
规划借助优越的山海景观环境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发展以“休闲度假”为口号的特色临空商务,与大连中央商务区的总部、金融、商务职能形成错位和互补,布局亲海酒店、餐饮、会议展示职能,吸引中转客流的中短期度假休闲。
“保税物流”是保证空港枢纽地位的核心职能,规划以保税物流为基础,积极吸引企业的物流分拨中心、组装加工中心、研发中心在机场周边集聚,以此形成大连临空经济产业经济增长点。
3)“产城融合+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发展策略
利用“城市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建设城市核心生活服务功能,使城市生活职能向临空经济区延伸。
利用“产业化”构建地区经济基础,通过促进核心产业的发展和集聚,提供就业岗位,吸引城市居住人口、临空常驻人口、产业人口进驻。
“产业化”、“城市化”融合并进,消除临空经济区与城市之间的隔离,构建临空经济区自循环的社会生态网络。
通过资源共享,加快建设步伐。
规划以大连全域产业体系为母板,积极吸引大连本地主导工业的高端层级聚集,引导构建以空港为顶端的产业层级金字塔,实现区域产业一体化。
有利于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消弱本地产业园之间的同质竞争,扩大临空产业的发展空间。
三、小结
要实现临空经济的“稳中求好”发展,既要提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策略。
大连临空经济区规划中,并未完全按照临空经济圈层结构进行全盘照搬和拼贴。
而是结合本地区、本时期的发展特征,选择适合、适度超前的功能进行精雕细琢。
规划同时统筹兼顾了土地整理和资本运营,以“经营城市”为出发点,确定用地分期建设时序,合理布局产业功能。
目前,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
地区城市化和临空经济初步建设均取得较好的成效。
作者:
卢学伟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副所长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陈文柳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工程师
白霁野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资料参考
2012年临空经济论坛——张琪——《空港城市规划-临空经济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