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第18课时 树立法治观念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政治 第6课树立法治观念导学提纲1(无答案) 苏教版

九年级政治 第6课树立法治观念导学提纲1(无答案) 苏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树立法治观念导学提纲课题:树立法治观念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编者:一.学习目标1、知道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2、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必要性。

3、增强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

二.学习重点:树立法治观念的内涵与必要性。

三.学习难点:明确守法必须懂法。

四.学习过程:一、学习导航:(一)预习检测:(每题2分,共10分)1、文明社会离不开,是文明社会对公民起码的素质要求。

2、增强公民的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3、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是什么?4、近几年来,我国制定了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5、我们青少年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有哪些重大意义?(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文明的社会离不开法,合格的公民不能不懂法,我们必须切实树立法治观念,那么究竟什么叫树立法治观念?我们怎样才能树立法治观念呢?■我的教材我来说:“公民必须守法”【案情快递】自读文本P80案例,分组合作探究,并自由交流:1、你认为不法少年、王某表哥以及王某行为有哪些不正确之处?2、你觉得当王某受到别人敲诈时最正确的做法是什么?3、你从这个案例中吸取了什么教训?【名句赏析】欣赏下列名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选择其中一句)。

1、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2、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来当回小主播:“守法必须懂法”【法制剧场】阅读文本P82案例后,小组模拟实践帮教活动:1、如果你是该班的学生,根据三名同学的违法行为,你准备向他们宣讲哪些法律知识?2、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智力闯关】浏览文本P83的内容,快速搜寻圈点,并激情竞答:1、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谁?其中重点对象有哪些?2、“五五普法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青少年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有哪些意义呢?■我的人生我做主:“勇于用法维权”【今日说法】介绍课本P81案例,小组合作探究,并畅所欲言:1、女学生肖某有哪些失误?2、肖某母亲代女儿打官司能胜诉吗?请说明理由。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六课 第1框 做守法公民 建设法治国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六课 第1框 做守法公民 建设法治国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做守法公民建设法治国家【学习目标】1. 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自觉树立法治观念。

2. 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前提。

【重点难点】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前提及其重要性难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新知预习】自主预习,完成核心知识填空。

1.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把“__________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______________,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只有实行_____________,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3.依法治国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6.市场经济本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

8.法治与德治:法治以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复习课导学案(师)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复习课导学案(师)
请对他们三人的看法加以分析,你认为哪种看法最好。
答案:1.B 2.D 3.B 4.D 5.A 6.A
7.①兰兰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公民应当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不能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这样只会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
②小虎的看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这是违法行为,是用违法对待违法,不可取。③小强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的权利,又能有效制止不法行为。因此,我认为小强的看法是最好的。(本大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保障食品安全,我们还必须加强诚信为重点的道德建设,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诚信守法,对自己和自己的服务对象负责。
六、拓展训练
(一)选择题
1.某中学校门口,常常有向同学们出售“三无”商品的不法商贩,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对此,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学校保卫处没收商贩的“三无”商品
B.向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反映,要求依法治理
【教后反思】
C.积极向同学们宣传,希望大家根据需要购买
D.学校对不法商贩罚款,迫使其不在此处出售“三无”商品
2.近年来,我国被依法判决但执行困难甚至无法执行的案件有增长的趋势。一位西方哲人说过“如果法律不能被执行,那就等于没有法律。”这主要说明()
A.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
B.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3)青少年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如何应对(青少年维权的有力武器是什么)?P81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青少年为什么要学法、守法(增强法治观念)?P83
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
认真学法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政治第六课的导学案

政治第六课的导学案

第6课做守法公民 6.1 认识依法治国[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2、知识与能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依法治国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一、依法治国1、主体:2、“法”:3、核心:4、本质:5、根本目的:6、基本要求——7、重要前提——8、意义//重要性——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小字部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林肯的话的左侧)(P80)利用教材P76的两幅图片——“无序”与“有序”,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谈谈自己的感想。

提示:从小到班规、校规,大到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去谈。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的交通“有序”和“无序”的图片,谈感想,是为了让学生感悟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生活都需要法律)小结:国家的治理需要法律,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怎么样去治理?下一活动要探讨的。

活动:认识依法治国案例分析,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案例一:新快报讯(记者林靖峻赖欢欢肖萍) 假白酒害人不浅!截至昨天,在广州假酒中毒事件中死亡的人数已上升至8人,另有至少18名中毒者住院治疗,部分重度中毒患者病情。

案例二: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机关获悉,8月4日上午8时许,喀什市公安边防支队集体出早操,行至怡金宾馆前时,突遭两名犯罪嫌疑人驾车袭击,并引发车上的爆炸物,造成16人死亡,16人受伤,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严肃查出这些案件有何重要意义?2、列举一些类似事件,说说这些事件反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什么问题?(鼓励小组竞争,看谁讲的好)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依法治国是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需要,是社会和谐有序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6课做守法公民教学设计(标准版)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6课做守法公民教学设计(标准版)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6课做守法公民教学设计第6课做守法公民认识依法治国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2.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知识与能力]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2.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4.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5.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性教学目标: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2.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守法意识教学重点: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教学难点: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导入新授“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自己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之中?”学生设想生活的美好,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谈出希望生活在经济繁荣、民主完备、精神生活充裕等的社会中,教师进一步引导,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中需要由什么来保证实施?让学生明确我们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走依法治国之路。

从而导入新课。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依法治国的提出:1997年党的xx大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3月,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二、新授1.生活离不开法例举:比照两幅照片,谈感想。

(注意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七年级第五单元《遵纪守法》内容,说明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1)什么是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九年级政治 第六课第二框 树立法治观念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政治 第六课第二框 树立法治观念教案 苏教版
2、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的正确做法
4、我国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三、情景模拟
小组合作探究案例,然后大组交流:
失误主要有:不应答应老板提出的的要求,更不应该对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协议内容不看就签字,不向法律部门求助,采取外出打工的消极态度。
畅所欲言预测官司的胜与败。
学生自己看书勾划相关内容
课堂作业
《导学》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教后小记
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堤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在全班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获得公民必须守法的情感体验。
公民必
须守法
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2、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必要性(或者说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意义)。
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围绕提供的知识点,逐一在书中勾划出答案。然后大组交流。
通过案例探究,认识肖某的法治观念十分淡薄,维权意识较差。
勇于用
法维权
八年级学生张华和李建军在小学就是同学,两人关系一直很好。一天,张华看见李建军头上用纱布裹着,便上前询问。原来是昨天放学的时候,李建军在校门口被几个校外学生拦住,逼他出钱请客吃饭,因为李建军与他们素不相识,扭头就走,谁知这几个人出言不逊,还将李建军打伤。李建军见到张华后便说:“这口气我一定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今天下午放学后,我们一起找他们算帐。”听了李建军的话,张华感到十分为难。
2.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
教学重点
树立法治观念的内涵与必要性
教学难点
守法必须懂法,能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争做守法公民。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六课第一框建设法治国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六课第一框建设法治国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第六课第一框建设法治国家【学习目标】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及其基本要求。

2.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守法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难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以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学法指导】1.把依法治国的含义作为学习本课的基础概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的本质、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最后认识依法治国的意义及其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2.阅读和收集当今社会出现的典型案例,剖析其实质,从中体会我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及其进程。

【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在5-8分钟时间内,自主阅读全课,独立完成问题并在疑问处作标记)1. 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其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2.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3.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意义)?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5. 法治和德治之间的关系如何?二、课堂检测(一)基础过关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这体现了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2.自2010年1月1日起,又有一批新法律开始实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

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基本要求中的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3.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

这说明A.法治建设比道德建设更重要B.依法治国要和以德治国相结合C.加强诚信教育比法治教育更重要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4.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十分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实施以德治国。

这是因为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代替②道德的约束力比法律更权威,具有更高的效力③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护法④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③④5.“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九年级政治第六课做守法公民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九年级政治第六课做守法公民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思想品德:第六课学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1、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①只要你用真心去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真心对待你。

② 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③ 每个人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别人也会为自己考虑。

④ 要想得到别人的爱戴,就要首先爱自己,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A ①②③④①②③②③④ D③④2、下列属于“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做法是(① 你不想被人欺骗,你就不应去欺骗别人。

你不想被人伤害,你就不应去伤害别人。

③ 你不愿意被别人在背后议论贬低,你就不要在背后议论贬低别人。

④ 你不想遭到战乱之灾,你就不要把战祸强加到别人头上去。

A ①②③④①②③②③④①③④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成语所体现的道理是① 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别人也一定不喜欢去做。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③ 对待别人要做到尊重、平等、友善自己不愿意,就不要以此来对待别人。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4、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 自己不愿意擦黑板,却吩咐别的同学去干。

② 外出到饭馆吃饭,自己不想付钱,却让别人来付。

③ 在学习上,鼓励其他同学与自己展开学习竞赛。

④自己不想竞选班干部,却阻止其他同学参加竞选,说当班干部耽误学习。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5、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 他这句话说明()① 一个人只有做到关爱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关爱。

② 做人就应该做到急人所急,想人之所想。

③ 自己应该多享受快乐,让别人来分担自己的忧愁。

④ 自己要多与别人分享快乐,少与别人分担忧愁。

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④D ①②④6、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A在要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

B我们应该首先满足自己的欲望,至于别人则是无关紧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第6课做守法公民第18课时树立法治观念导学案
(无答案)苏教版
【知识体系】
①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
公民
必须②树立法治观念的意义
守法③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勇于①未成年人要勇于用法维权是因为:
用法
维权②未成年人怎样维权?
①“五五”普法教育的对象是:守法②“五五”普法教育的内容是:
必须
懂法③青少年学法、守法的重要意义?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公民树立法制观念,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树立法制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的最起码的要求
B、树立法制观念就是遵守宪法与法律
C、树立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D、守法、用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
2、“五五”普法教育将青少年作为重点对象之一,是因为()
①青少年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②青少年法制意识比较淡薄
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意义重大
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特殊保护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湖南省某市一个6岁女孩由于受到虐待,多次跳楼自杀未遂,最后不堪忍受继父的辱骂、毒打、捆绑、罚跪、挨冻、受饿,终于在一次跳楼中身亡。

这一事例说明()
①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很弱,甚至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②青少年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
③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都还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④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当公民受到不法侵害时,唯一正确的方法是()
A、逆来顺受,忍气吞声
B、采取一切手段进行报复
C、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找侵害者论理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

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辍学后不思悔改,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受到公安机
1
关的拘留。

后来为了搞到钱,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经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内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回答5—7题:
5、你觉得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是()
①交友不慎②自制力差
③道德水平低④法制观念淡薄
⑤交了许多好朋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6、陈某有过知耻的心理,最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给你的启示是()
①谨慎交友②提高自制力
③提高道德水平④提高法制观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
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②维护法律的尊严
③自觉依法自律④加强自身法律修养
⑤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8、违反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

中学生与其斗争,应()
①讲究智斗,不要硬拼②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的去向
③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④尽量回避,保全自身
⑤设法稳住歹徒⑥勇敢地与歹徒拼到底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9、在生活中,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常受到各方面的侵害,当受到非法侵害时,正确做法是
()
①以牙还牙进行报复
②向有关部门、团体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
③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忍气吞声,忍一时风平浪静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