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史 PPT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ppt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ppt
我们常说的上网浏览就是指用浏览器在Web 上浏览。用浏览器浏览的页面就是网页, 网页上有文字、图画、动画等,还可以放 出音乐。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使用基础
黄泥湾小学信息组
6.超链接(Hyperlink)
一般网页上都有“超链接”(Hyperlink),超链接是 网页上的特殊部分,点击它可以到达另一个网页。 Web就是通过超链接将网络上各个计算机上的网 页连接起来形成的。因为有超链接,所以人们把 Web上的网页格式叫做“超文本(Hyper text)”。
计算机的数制
二进制(0、1) 八进制(0、1、2、3、4、5、6、7) 十进制(0、1、2、3、4、5、6、7、8、9) 十六进制(0、1、2、3、4、5、6、7、8、9、A、
B、C、D、E、F)
第二章 计算机概述
黄泥湾小学信息组
非数值信息的表示
1、西文字符编码 (1) ASCII码 (2)EBCDIC码
黄泥湾小学信息组
TCP/I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
网际协议IP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使用基础
黄泥湾小学信息组
Internet 简介
1.IP地址
因特网上每部计算机被赋予一个不同的地 址,用于与该主机有关的全部通信。IP地址 以8位为一单位,分成四组十进制数字(0~ 255)来表示。
如http://www.nettime.net.cn(中华 人民共和国网络科技时代杂志社网站服务 器的IP地址为218.241.67.178,四组数 字表示的范围从左至右越来越小)。
第二章 计算机概述
黄泥湾小学信息组
由于计算机使用二进制数,2的10次幂(1024) 与十进制数的1000近似,所以在计算机学科 中有以下约定:
千字节 1KB=1024B=1024字节

粤教版信息技术第一册1.5信息技术的发展课件

粤教版信息技术第一册1.5信息技术的发展课件
第一册 第一章 第5节
信息技术的发展
变化,就在我们身边 《苹果MAC电脑30年的演变史》
早期的计算机
时间 1946年
地点 美国Βιβλιοθήκη 元器件第一台计算 大小
重量
运行速度
18000多只 电子管
170平方米 (三房两厅)
30吨(约6 5000次/秒(一 只大象) 台计算器的速度)
计算机的发展变化
计算机的发展变化
因特网(Int三erne、t)网的触络角延技伸术到世的界发的每展一个角落,连
接着万万的计算机,极大的方便人与人交流。是全世界最 大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正向着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巨型化
指发展高速、大存储容量和强功能的超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主 要用于大型工程计算、科学计算、数值仿真、大范围天气预报、地质勘探、 核反应处理等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和军事领域。
过去
现在
计算机元器件的四个发展时期
电子管
第一代
晶体管
第二代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三代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专门处理
复杂的数学、物
发展
理、工程技术问

综合处理
数字、文字等 多媒体信息
应用领域:
扩大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企业管理等等
IT少年说
本期议案:按元器件划分,计算机历经几个 时期,每个时期有什么特点?每个时期计算机应 用领域主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微型化
微型化是指发展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 携带更方便、价格更便宜、适用人群更广泛的计算机系统。
网络化
因特网Internet的特点:多媒体、交互式、高速度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史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史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史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早期的简单电子元件到如今高度集成的智能系统,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与突破。

在 19 世纪末期,电子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被认为是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

虽然灯泡本身主要是用于照明,但它为后来的电子器件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这个时期,科学家们对电的性质和电流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进入 20 世纪,电子技术迎来了重大突破。

1904 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发明了真空二极管,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管。

电子管的出现使得电信号的放大成为可能,从而为无线电通信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电子管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广播、电视和早期的计算机等领域。

然而,电子管存在着体积大、功耗高、发热量大等缺点。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新的技术。

20 世纪中叶,晶体管的发明彻底改变了电子技术的面貌。

1947 年,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拉顿成功研制出了点接触型晶体管。

晶体管的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很快取代了电子管,成为电子设备的核心元件。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1958 年,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将多个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

这一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性能和集成度,降低了成本。

此后,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不断改进,从最初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中规模、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英特尔公司推出的一系列微处理器,如 8086 和8088,为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信息技术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ppt课件

信息技术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ppt课件

防范策略和技术手段
防范策略
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政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定期进行安 全漏洞评估和演练等。
技术手段
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手段来保障信息安全。
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01
02
03
隐私保护
如何平衡个人隐私和信息 共享之间的矛盾,确保个 人隐私得到充分保护。
04
数字化生活与产业变革
数字化生活表现和影响
数字化生活表现 智能手机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数字内容消费成为日常娱乐主要方式。
数字化生活表现和影响
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数字化服务广泛应用。 数字化生活影响
提高生活便利性,满足个性化需求。
数字化生活表现和影响
互联网发展历程和现状
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01
回顾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如ARPANET、
NSFNET等。
互联网的现状和趋势
02
分析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包括移动互联网、物
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
03
探讨互联网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变革,以及带
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消费者体 验。
金融业科技应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意义
1 2 3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助 于促进数据流动和应用创新,推动数字经济高质 量发展。
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促 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 融合。
将人类可读的命令和数据转 换为计算机可读的二进制代 码,是计算机的“耳目”。

信息技术ppt课件

信息技术ppt课件
信息技术的基本组成: 硬件、软件和网络。
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 智能交通、在线教育、 智慧城市等。
02 04
信息技术分类:通信 技术、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技术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速度、大容量、个 性化等。
0
2
信息技术的历史发展
1. 信息技术的起源: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
信息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电子计算机的发 明和发展。20世纪4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 大学的莫尔学院发明了电子计算机,利用真 空管等电子元件来处理数据。电子计算机的 出现,迅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计算机 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 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率提 升。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动了信息 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3.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 经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化教 材和在线学习资源使得学习不 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人工智 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则有助于 个性化教学和评估。虚拟现实 和增强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了 沉浸式学习体验,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另外, 信息技术也促进了教育公平, 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广泛传 播。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的发 展正在深刻改变着教育领域。
4.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 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未来区块链技术发 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广阔。它可以应用于数 字货币、供应链管理、智能合约、物联网等 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安全性和可 信度,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促进合作和协 同发展。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0
3
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
1. 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信息技术的发展史绪论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通信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信息的处理和传输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和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第一章早期信息技术1.1 早期的信息传递方式1.1.1 口头传统1.1.2 信件传递1.1.3 鸽子传信1.2 早期的机械信息处理工具1.2.1 古代的计算工具1.2.2 早期的打字机1.2.3 Pascaline计算器的诞生第二章电子管时代2.1 电子管的发明2.2 电子管计算机的出现2.2.1 ENIAC2.2.2 EDSAC2.2.3 UNIVAC I2.3 电子管信号传输技术的应用第三章集成电路时代3.1 集成电路的发明3.2 进入微型计算机时代3.2.1 Altr 88003.2.2 IBM PC3.2.3 台式计算机的普及3.3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第四章计算机网络的兴起4.1 ARPANET的诞生4.2 互联网的发展4.2.1 World Wide Web的出现 4.2.2 互联网的商业化4.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4.3.1 3G技术的普及4.3.2 4G技术的推出第五章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5.1 密码学与加密技术的应用 5.2 网络安全的挑战与应对 5.2.1 防火墙技术5.2.2 入侵检测系统5.2.3 数据安全存储技术第六章与大数据6.1 的兴起与发展6.1.1 机器学习6.1.2 深度学习6.1.3 自然语言处理6.2 大数据的概念与应用6.2.1 数据仓库6.2.2 数据挖掘技术6.2.3 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6.3 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结尾1、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获取更多相关资料和信息。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2.1 信息技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通信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信息的处理和传输的一门学科。

2.2 电子管:一种能控制电流的电子设备,用于放大、开关或调制信号。

2.3 集成电路:将电子元件、电子元器件或功能电路等多种电子器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晶片上的技术。

《计算机发展史》ppt课件

《计算机发展史》ppt课件
科学研究
晶体管计算机在科学研究领域得到 了广泛应用,如天气预报、核能研
究、航空航天等。
军事应用
晶体管计算机在军事领域也发挥了 重要作用,如导弹控制、雷达信号
处理、加密通信等。
商业应用
随着晶体管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价 格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 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事务管理 ,如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计 划等。
第一代计算机的代表作品
01
ENIAC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1946年在美国诞生,主要用于
计算弹道轨迹。
第一台商用计算机,于1951年推 出,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政府和
军事领域。
02
UNIVAC
电子管计算机的应用与影响
应用领域
电子管计算机在军事、科研、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天气预报、核能研究、火箭设计等。
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推 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改变生活方式
计算机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等,使得 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丰富和多彩。
THANKS
CDC 6600
美国控制数据公司(CDC)于1964年推出的超级计算机 ,采用了多个处理器并行处理的技术,是当时最快的计算 机之一。
UNIVAC 1108
美国斯佩里-兰德公司(Sperry-Rand)于1964年推出的 商用计算机,采用了晶体管技术和先进的操作系统,是当 时最受欢迎的计算机之一。
晶体管计算机的应用与影响
表作品。
03
Apple II
采用8位微处理器和彩色图形界 面,成为个人计算机的代表作
品。
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应用与影响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领域,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概述PPT课件

电子信息技术概述PPT课件

送话器
4
纸盒
磁体 线圈
语 示音 意获 图取方法5-拾音器原理
获取的语音波形
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研究的 主要技术问题
(一)信息获取(续1)
2)图像信息获取方法:光电摄像、CCD成像、红外成像、微波成像、
X光医学图像等。
光电摄像管
成多 像光 照谱 片地

CCD成像器件 光 医 学 图 像
X
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研究的 主要技术问题
电子管实物照片
1946年[美]宾州大学用18800个电子管作的世界上第一台 计算机。重30吨,占地约两间教室大,耗电174千瓦时, 运算速度5000次加法/秒。
电子管体积大,耗电多(一个普通电 子管阴极灯丝耗电约6W)!
1947年[美]贝尔实验室三位科学家巴丁、布拉坦和肖克利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 只点接触型锗晶体三极管
0803 光学工程 (不设二级学科)
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各学科 之间的关系和分工
各学科之间关系示意:
电子管发明至今只约100年,集 成电路发明不过50年!
当今集成电路的制造水平:线宽45纳米,一片集成电路就是一个电子系统!
386CPU芯片
芯片内部布线
一块芯片内 可集成10万 以上的元器 件,从此电 子信息技术 跨入了飞速 发展的新时 代!
电子信息科学是最具活力的年轻学科!
1906年 第一只 电真空 三极管 诞生
(0) 什么是信息
❖信息论之父——香农(1916-2001 )
❖ 美国数学家香农(C. Shannon),1916年出生在美国密 执安州,从小热爱机械和电器,表现出很强的动手能
❖ 1936年毕业于密执安大学工程与数学系,工程与数学成 为他一生的兴趣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电的效应
●这里的关键技术 是:产生感应电流 的回路都是处在一 个变化的磁场中, 一旦磁场变化停止, 感应电流就消失 (图1-18)。
图1-18 产生感应电流
1.1.3 欧姆定理实验
●1852年5月,德国物理学家 欧姆(图1-21)研究探讨了 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的衰减与 导线长度的关系,其结果在 他பைடு நூலகம்第一篇科学论文中发表, 在这个实验中,他碰到了测 图1-21德国物理学家欧姆 量电流强度的困难。
1.1.2 电的效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
●法拉第(图1-17)经过近10年的 努力,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 象。他把磁产生电的现象称为“电 磁感应”,并且概括了可以产生感 应电流的几种途径:电流变化、磁 场变化、流过恒定电流的导线空间 位置变化、磁场运动以及使导体在 磁场中运动。
图1-17 英国著名物 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
1.1.2 电的效应
图1-11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持
图1-12电流磁效应
1.1.2 电的效应
●以后的两个月里,奥斯特闭门不出,设计了几 十个不同的实验,都证实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 场。 ●同年7月,奥斯特发表了《关于磁体周围电冲突 的实验》论文,向学术界宣布了电流的磁效应, 整个物理学界都震动了。
1.1.4 电磁波的发现
图1-23 英国物理学家家麦克斯韦
图1-24 麦克斯韦方程组
1.1.4 电磁波的发现
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根据交变的电场(或磁 场)可在周围产生交变磁场(或电场),预言了 电磁波。 他认为这种交变电磁场可不断由振源向远处传播 开来,电磁振荡在空间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图1-25)。
图1-26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图1-27赫兹实验
1.1.4 电磁波的发现
(a) 电磁波的形成和发展
Y
电场强度
电磁波传播方向
X
Z
磁场强度
(b) 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平面电磁波
图1-25 电磁波
1.1.4 电磁波的发现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首次综合和发展了前人工作, 给 出了一个描写〝电磁场〞运动的完美的统一方程;充 分反映了电场与磁场以及时间空间的对称性;数学形 式简单优美, 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的〝美〞以及数学的 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科学家正是利用数学方法从庞杂 的经验事实中找出自然界普遍的高于感性经验的客观 规律来。
1.1.3 欧姆定理实验
●电压和电流之间的比例系数称作电阻,它表示 导体对电荷流动所呈现的“阻力”(图1-22), 电动势与电阻之间的依存关系,就是欧姆定律。
I=U/R
图1-22 欧姆定理实验电路图
1.1.4 电磁波的发现
1)麦克斯韦方程组 麦克斯韦(图1-23)通过对前人的发现和成果 加以总结和升华以及结合位移电流概念的引入, 创造性地提出了变化电场可在周围激发磁场的 假设,把物理与数学紧密结合, 利用类比方法 建立了描写电磁场运动规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图1-24)。
第1讲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史
1.1 电的发现与发展 1.2 电子线路元件的发展 1.3 近代通信技术发展 1.4 计算机的发展 1.5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1.1 电的发现与发展
1.1.1 电的发现 1.1.2 电的效应 1.1.3 欧姆定律实验 1.1.4 电磁波的发现
1.1.1 电的发现
1)摩擦起电 ● “电”一词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
1.1.1 电的发现
富兰克林风筝实验 ●1746年,英国伦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学 家,通过邮寄向美国费城的本杰明.富兰克 林赠送了一只莱顿瓶,并在信中向他介绍了 使用方法,这直接导致了1752年富兰克林著 名的费城实验。
1.1.1 电的发现
● 他做了一个把风筝放到雷雨云 里去的实验。他用金属丝把一个很 大的风筝放到云层里去,金属丝的 下端接了一段绳子,另外金属丝上 还挂了一串钥匙。当时富兰克林一 手拉住绳子,用另一手轻轻触及钥 匙。于是他立即感到一阵猛烈的冲 击(电击),同时还看到手指和钥 匙之间产生了小火花(图1-10)。
1.1.4 电磁波的发现
2)赫兹实验
1873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图1-26)用试验第 一次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他自制了一个能够 产生电磁振荡的仪器,产生出电磁波,在离它 三公尺的地方,赫兹用一个简单的接受器接受 到了这台仪器发出的电磁波。图1-27 是赫兹试 验验证原理图。
1.1.4 电磁波的发现
一词转意而来的,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 包括了许多种由于电荷的存在或移动而产 生的现象,自然界的闪电就是其中一种。
1.1.1 电的发现
●18世纪后期电学的另一个 重要的发展是意大利物理学 家伏打(图1-8)发明了电 池,在这之前,电学实验只 能用摩擦起电机的莱顿瓶进
图1-8 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
行,而它们只能提供短暂的 电流。
1.1.3 欧姆定理实验
●在德国科学家施威格发明的检流计启发下,他把 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方法巧妙 地结合起来,设计了一个电流扭力秤,用它测量电 流强度。 ●欧姆从初步的实验中证实,电流的电磁力与导体 的长度有关。随后,在试验中改变电路上的电动势 中,他发现:电荷在导体中流动遵从一种十分简单 的规律: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1.1.2 电的效应
1)奥斯特电流磁效应
●奥斯特(图1-11)根据已发现一些电可能会发生磁的迹 象,坚信电磁间有联系,并开展电是否能产生磁的研究。 ●1820年4月的一天,奥斯特在一次讲演快结束的时候,抱 着试试看的心情又做了一次实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 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 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图1-12)。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 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
图1-10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
1.1.1 电的发现
●这个实验表明:被雨水湿透了的风筝的金属线变成了导 体,把空中闪电的电荷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这在当时是 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富兰克林在美国费城的实验惊动了教会,他们斥责他冒 犯天威,是对上帝和雷公的大逆不道。然而,他仍然坚持 不懈,而且在一年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终于制 服了天电。富兰克林的这个实验,不仅在美国有很大的影 响,而且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