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3

5.3科学技术的开展与成就【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开展的主要成就, 熟悉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熟悉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熟悉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罗列和熟悉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根底上, 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保证,应长期坚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看书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 ,结合必修三专题二思考我国科技开展经历了过程.(二)导入新课幻灯片打出人类飞天的梦想,然后提问:关于人类飞天的梦想,大家知道哪些事情呢?待学生答复后,老教师可做如下讲述:飞天是人类一直的追求:中国古代有嫦娥奔月, 敦煌壁画上有飞天舞,宋代万户冒险飞天等等.如今,中国人的飞天梦在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终于变成现实了. 神舟五号实现了我们的梦想.这次成功飞天的背后,是我们科技的迅速开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与成就.一、第一篇我们的努力1.根据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思考我国科技开展经历的过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开展[设计意图]这个提问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既可以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记忆, 也可以引入到本课的内容,通过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和近来科技的落后的巨大反差, 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2.通过一段文字材料和一些图片来揭示我国建国初期科技状况. 得出结论: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开展状况是一片空白.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专门科研机构仅有30多个,科技人员缺乏5万人,除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是一片空白材料被炸毁的矿井3.引导学生看书本,思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采取哪些举措.教师总结学生的答复后给出答案:建立科研机构、网罗人才.进一步引导学生看书本,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建国初,我国建立的一些科研机构:1949年11月,成立中国科学院;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开展远景规划? ;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4.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课件上的科学家的话语,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 说出与话语想对应的科学家.材料一:“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奉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一一钱学森材料二: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 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即登上了先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 被誉为“两弹元勋〞. 邓稼材料三:当国民政府驻英代表劝他不要回国时,他答复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多少年来日思夜想的理想国家.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是我竭诚拥护的政府. 我能中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委员,我认为是莫大的荣耀.〞1950年,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和科联主席.一一李四光[设计意图]书本中所提到的人物,学生以前有所了解,如果老师再去一个个讲述,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也没有新意.通过“猜猜看〞的方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唤起学生的回忆,特别是这些爱国科学家的简朴的语言,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二、第二篇我们的成就1.利用课件展示以下表格,学生根据表格要求去阅读书本, 填好表格.通过表格列举出建国后我国科技的丰硕成果.国防科技医学和农业空间技术信息技术2.通过有人对中国研究核武器的提出的异意和邓小平的话语,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两弹一星〞的历史作用: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开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材料一:有人提出:中国热爱和平,而研究核武器这不是和我们的初衷相违背吗?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器的财力物力用于开展经济, 也许我们的父辈不会那么穷. 你怎么看待这种观念?材料二: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开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水平, 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标志.——?邓小平文选?第3卷[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个问题有争论,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通过给出邓小平的话作为提示材料, 可以让学生更深一步地熟悉这个问题, 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3.通过幻灯片展示袁隆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让学生思考:从袁隆平及两弹一星的功勋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样的精神?然后用人民日报社论来答复以上问题,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学习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学习功臣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学习功臣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人民日报社论[设计意图]袁隆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人物, 学生知识的也比拟多, 而把袁隆生特别拿出来介绍,可以表达情感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淡泊名利,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4.利用课件打出以下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宏观地学习本课内容.在讲解知识结构时,教师要特别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来源于科技实践,而这个论断的提出又促进了科技继续向前开展.总结出:理论来源于实践,正确的理论又能指导实践继续向前开展.握了根本知识以后,才可以开展自主探究.三、第三篇我们的思考1.根据本课节新授的根底知识, 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从旧中国科技落后和新中国科技迅速开展中,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让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本质的熟悉. 通过学生思考答复后,教师可以做出以下总结:国家独立是科技开展的根本前提;党和国家的重视是科技开展的重要条件;经济实力的增强是科技开展的有力保证;科学家的努力是科技开展的不竭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科技开展的难得机遇.2.设计情景,联系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大,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假设大家是十七大代表,大家谈谈如何继续保持我们国家科技健康快速开展?[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可以引领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转化, 对建国后我国科技成就有一个理性的熟悉.问题本身没有答案,学生可以各抒已见.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身在校园,心系天下,位卑不敢忘忧国. 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开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深入理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体系和历史作用;了解卢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所表达的人文内涵;了解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的创始人,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印发的相关资料,围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这一问题,通过老师讲述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伴随着启蒙运动的高涨,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这一思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是对启蒙运动的反叛, 由于正当理性高昂之时, 它指出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通过了解这些, 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熟悉到,凡事都不可走极端,否那么定会出现与其不相和谐的音符.教学课时: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卢梭、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及其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作用.难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教学建议:(1)“呼唤光明的时代〞一目,主要介绍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以及启蒙运动的理论表现.首先需要说明理性主义的含义.关于兴起原因, 建议教师设问:为什么继文艺复兴之后,17〜18世纪的欧洲再次发生了思想解放运动?引导学生从经济、阶级关系、政治、思想诸方面回忆17世纪欧洲发生的重大变化,理解“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启蒙运动的发生还与自然科学的开展有密切的关系.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是什么?它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本课教材时发现的、自己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利用多媒体打出图片?17世纪天文学的开展?、?路易十四建造的凡尔赛宫镜厅?和?鲁滨逊漂流记?加强直观性,最后得出结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形态上的反映〞c关于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以及理论表现, 只需要依据教材讲述即可, 无需展开,注意最后让学生理解启蒙运动的实质,以及明确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2)“启蒙的真谛〞一目,主要阐述了启蒙的主旨在于主张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在于追求人身的自由和思想言论的自由. 在讲述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卢梭和康德的生平介绍和与他们思想主张有关的文字资料, 增强学生对这两位哲人的了解和对其主张的理解. 最后通过对卢梭和康德两位哲人的介绍, 揭示启蒙的真谛一一运用自己的理智, 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并将其上升为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是否经过启蒙的一个重要标准的理论高度.(3)“浪漫主义思潮中的人文精神〞一目,主要介绍了浪漫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创始人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和主张,同时还着重阐述了浪漫主义的思想内涵和奉献. 这一子目无需扩展,只需要讲明白教材内容即可, 当然教师也可以补充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主张的文字资料.最后需要揭示浪漫主义是对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补充, 是思想启蒙的继续,是人文精神的开展.讲授新课:思考:什么是“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 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 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一、背景:1.资本主义的开展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开展矛盾锋利3.自然科学的开展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思考:什么是理性主义?(1).“理性〞的概念:人的思考和判断.强调凡事都依靠人的思考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和神的旨意.(2).理性主义的目的:保证人的自然权利.(3).实质:资产阶级要求科学、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主义.(4).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理性.三、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1)为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2)用理性的光芒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3)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一种彻底解放的主张^①人身的解放,②思想的解放(4)留下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思维探究一:归纳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共同点?(1)、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2)、主张“主权在民〞,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3)、主张实行法治思维探究二:比拟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1)、相同:都注重了人的价值,宣传人文主义精神;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2)、不同点:①背景:文’:14-16世纪资’萌芽时期资’开展和资产’力量有明显的差异启’:17-18世纪资’进一步开展②地区:文’:意大利一欧洲启’:英国法国一欧洲③中央:文’:意大利启’:法国④内容:文’:①矛头:天主教会;②未形成成熟的政治理论和思想体系;③批判旧秩序;启’:①矛头:天主教会、封建制度;②形成比拟完整的思想体系;③提出了资产’理想社会的蓝图;⑤影响:文’: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启’有直接影响作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开展;启’:冲击了封建专制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知识延伸:启蒙运动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有何新的开展?为何有这些新的发展,根本原因是什么?启蒙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开展做出了重要奉献.启蒙运动丰富和开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开展的要求,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提升经济和政治地位.练一练:1.完整地说,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是由以下几方面组成的D①人文主义②虔诚的宗教信仰③进步的社会思想④历史观念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③ D 、①③④2.启蒙运动之所以称为“启蒙〞,其主要原因是它AA、批判蒙昧主义 B 、提倡人民主权说C提倡三权分立学说 D 、为法国革命作了启蒙作用3.伏尔泰曾说:“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这说明他CA、反对君主专制 B 、反对教会限制C提倡权利平等 D 、倡导君主立宪4.对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探讨做出过重大理论奉献的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有D(1)英国的休谟(2)法国的卢梭(3)德国的康德(4)法国的康德A (1) (2) (3) B、(1) (2) (4) C、(2) (4) D 、(2) (3)5.启蒙运动对当时欧洲的政治革命和美国的独立运动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此,“当时欧洲的政治革命是指:AA、法国大革命 B 、英法的资产阶级革命C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D 、德国的统一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经典课件(共43张PPT)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第一部分:知识点归纳
一、科研起步的背景: 科技基础薄弱 二、政府措施: (1)确立发展方针 (2)成立科研机构 (3)壮大科研队伍 (4)编制远景规划 “自力更生”、对外交流
中科院、 国家科委等 政府培养 归国“游子”、
《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 《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回顾:我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 化,世界领先;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封建 专制制度的腐朽和闭关政策等原因,中国 古代科技开始停滞。 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经 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 更是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 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材料二: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 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 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 材料三: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 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 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 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问题: (1) 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 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美国和苏联。 两极格局。 (2) 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 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 这样的差异? 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 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 主题。
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五第三节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doc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习目标】1.能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能记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战“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极其产生的重要作用3.能掌握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及科技进步再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引(1分钟)二、阅读检测(14分钟)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三、探究展示(15分钟)1、新科技革命又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这次科技革命的性气氛是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另外,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了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阅读材料,请回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部门一一核技术、信息技术等二个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请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科技迅速发展有哪些原因。
2、材料一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的根木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
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拿中国来说,50年代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
但是我们封闭了20年代,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 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材料二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了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应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了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反应的核心观点分别是什么?(2)列举四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突出科技成就。
高中历史 专题五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 人民版必修3

第十七页,共19页。
第十八页,共19页。
1983年 12月22日 ,中国第一台 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 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 1992年 11月19日 ,“银河— 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 国家鉴定。 1997年 6月19日 ,“银河—Ⅲ” 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国家 鉴定。 2002年中国研制运转(yùnzhuǎn) 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 计算机
⑸大力培养人才
第五页,共19页。
4、新中国(zhōnɡ ɡuó)的 科技成①就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
国防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bàozhà)成功 科技 ③(第19一64颗)氢弹爆炸(bàozhà)成功(1967)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
医学: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第十一页,共19页。
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和领导人。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和教育事 业,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是我国冰川学研究的奠基人。他独创的 地质力学理论(lǐlùn),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 大贡献。
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 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 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 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 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 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 (suǒyǒu)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 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他学识广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科研与教学成果卓著。是我 国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他长期(chángqī)担任我国医学卫生部 门的重要领导职务,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现代化建设竭心尽力, 在我国科技界享有崇高声望。
专题五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在70年代末的核试验时,一次偶然事故出现了:飞机 空投时降落伞没有打开,核弹从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 倒计数之后,天空没有出现蘑菇云。核弹哪里去了?
邓稼先决定亲自去找。他和二机部副部长同乘一 辆吉普车,向戈壁滩深处驶去。他终于找到了,摔碎 的弹片散落在半个足球场大的一片地方。到了事故地 区的边缘,他要汽车停下来。一下车,邓稼先立即感 到了此地对于身体的危险性,这是核科学家的直感。 他大声对别人喊:“你们站住!你们进去也没有用, 没有必要!”
②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 ③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3)壮大科研队伍: 归国“游子”加政府培养:海外归国知识分子 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4)编制远景规划:1956年国务院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 划》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 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 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这位五十多岁的核科学家,一个人向着危险地区 冲上去了。邓稼先已将钚239对人体的伤害忘得一干二 净。终于,碎弹的主要部分被他找到了。高度的责任 感使他在一瞬间变成了一个傻子,他竟用双手捧起了 碎弹片——这个含有剧毒的危险的放射物。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 弹元勋。邓稼先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50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 依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1958年 受命研制原子弹。他招募了28名新毕业的大学生,办起了“原子弹扫盲 班”,为了验算原子弹爆炸的中心压力,他们一周工作七天,每天三班 制,用手摇计算机和算盘计算,每算一次要一个月,总共算了九次。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
? 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五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件(共25张PPT)

聂海胜
景海鹏 翟志刚 刘伯明
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 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袁隆 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该奖 项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 荣誉。
2001年,袁隆平获得第一届 国家最高科技奖。
“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等科技规划的作用 ⑴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⑵高新技术研究队伍逐步建立
农业: 袁隆平培育出“ 杂交水稻”(1973) ⑵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增强了综合国力,
提高了国际地位。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长征一号
中华第一星—— “东方红—1”号卫星
“两弹一星” “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 球卫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有何意义?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起步的背景:新中国成立时,科技非常落后。
2.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方针: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3.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 ⑴成立中科院,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科研机构 2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归国
(3)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4)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范 围内掀起了一个 向科学进军 的热潮。
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65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思考: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新中国科技成就 “东方魔稻”
影响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标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科技水平落后。
2.振兴科技措施(1)中国政府确立了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2)1949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3)欢迎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等海外的知识分子回国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4)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3.科技成就[“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1)“文革”使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拉大。
(2)“文革”后,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科学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4)科技体制改革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改革。
2.提出:1988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意义(1)是对科学技术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2)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关键点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正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生产力发展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原因(1)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2.表现3.意义:对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易混易错]“科教兴国”战略不是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而只是重要原因。
“科教兴国”战略属于政策层面,对科技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根本上说,科技发展要依赖于经济基础。
主题一新中国成立后科研的起步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共23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共23张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eb8ed010a6f524ccbf85cf.png)
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简表
时 期
时间
成就
领域
作用
1958年 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建成
新
中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国
成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立
至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文 革 1970年 结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
束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现 代 化
2001— 2002年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信息技术
新 时 2003-期 -2013
神州系列载人宇宙飞 船发射成功
空间技术
①打破美苏核垄断,
增世强界国和防 平力 ;量自,维主护之梦
②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 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
界性饥饿问题温。饱之梦
①加速国家信息化发 展
强国之梦
②载人航天技术带
动新兴产业,促进 经济发展
2014双11销售情况:
结 束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特征
成就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原因
艰难起步
成就主要 集中在军 事科技领 域及关系 生存的农 业领域
①美敌视,苏妄图控制;
②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③建国初期粮食问题非 常严重
现
2001— 2002年
完成人类基因组合作计 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
代
化 2002年 建 --2013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来自阿里数据平台) 00时00分05秒 ,交易数据650.9万元; 0时3分,10亿元; 0时8分,达到30亿元; 0时14分,超过50亿元; 0时38分,总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凌晨1时整,总成交额已达到122亿元。
2014总成交额:571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科技成就
领域 时间 成就 地位
1958年 国防
第一座实验性原
子反应堆建成 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成功
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
能时代
1964年
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年 第一颗 氢弹 爆炸成功 国防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 “ 东方红一号 ”发射
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在医学和农学科技领域:中国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
晶牛胰岛素。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 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在空间技术领域: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验通讯卫星。 在运载火箭研究方面: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 程运载火箭,表明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2003年10 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科教兴国 ”战略的实施:“863计划”,
“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2.表现
领域 成 就
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
核技术
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空间技术 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 和“ 一箭多星 ”技术的国家之一
研究等。意义: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长了中国国
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自我测评 1.(P96)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 的代表性成就。 提示 在国防科技领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中国 用自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
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科技水平落后。 2.振兴科技措施 (1)中国政府确立了 自力更生 的发展方针。 (2)1949年成立了中国 科学院 ,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 员会。
(3)欢迎 李四光 、华罗庚、钱学森等海外的知识分子回 国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4)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
造卫星发射成功于1970年;“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
研制成功于1983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于1973年。
答案 A
1 2 3 4 5 6
2.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与他相关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B )
A.“两弹一星”
C.“神舟5号”
B.杂交水稻
D.“银河Ⅰ号”
1 2 3 4 5 6
2.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作
用是什么?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给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
定的环境,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打击了
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2)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
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未来
)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
1 2 3 4 5 6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863计划”是高科
技发展计划,其创造产值、产生经济效益,表明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 A
1 2 3 4 5 6
6.阅读下列图片:
1 2 3 4 5 6
的世界性饥饿问题。 (3)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当今
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
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 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8年9月5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中邓小平提出了什么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有何意义? 答案 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反映了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 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 理论概括。它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 础。这一论断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国防 、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说明这是我国在________ 空间技术 、________ 农业 领域取得的成就。 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你的理解,分析“两弹一星”的作用。
答案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
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不仅增强了中国的国防 力量,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而且对
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生物 工程 中国科学家于2001年至2002年相继完成了国际
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
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3.意义:对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易混易错
“科教兴国”战略不是中国科技成就取
得的根本原因,而只是重要原因。“科教兴国”战
略属于政策层面,对科技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论断的丰富和发展。
教方法
用图示法归纳新中国科技成就
当堂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
1 2 3 4 5 6
1.20世纪6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D.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1 2 3 4 5 6
解析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于 1964年;第一颗人
从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 运载火箭 运载火 1999年11月以来,中国成功地运用长征2号系列 运载火箭进行了5次“ 神舟号 ”飞船的发射与 回收试验
箭技术
2003年10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
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 信息 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技术 2002年,中国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
际地位;加强国防建设;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
学习思考 1.(P92)新中国成立后,为振兴科技,政府采取了哪些 重大举措? 提示 成立中国科学院,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建立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归国,
培养科技人才,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
2.(P94) 你如何看待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这个论断?
生产力 ”的论断。 3.意义
(1)是对科学技术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2)是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的理论基础。
关键点拨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
产力的发展,真正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生产力发展
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1)国家“
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发达是一个国家
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之一。
教方法 教你解读史料: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主题二 新时期中国的科技
1.新时期党和政府发展科技的举措有哪些?
(1)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2)1985年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
革促进了经济与科技的结合。 (3)1988年邓小平又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5年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相继实施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如“863计划”、“火炬计 划”等。
3.2011 年11月16 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任务圆满成功,为将来建立空间站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我国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事件是( D )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银河I号”研制成功 C.“神舟1号”升上太空 D.“神舟5号”升上太空
1 2 3 4 5 6
4. 温家宝在 200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 “30 年来, 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 下列各项不能为温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C.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 D.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 )
2. 怎样全面理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这一科学论断?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
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
(2)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在
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
(3)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技和教育入手。
(4) 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5)要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必须进行经济体制、科技体 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探问题 材料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 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最 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
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 卫星
成功
医学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 牛胰岛素
世界首次
农业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 籼型杂
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