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上海 纽约三大城市规划对比研究
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

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重庆1、北京:政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
虽然北京GDP低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但北京集政治中心、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中心等优势于一身,聚焦于发展首都核心功能。
在这些方面,北京稳坐第一: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客运量世界第一;北京是全国教育医疗水平最高的城市,聚集了全国数量最多的重点大学。
2、上海:全球化大都市、金融中心。
上海是中国经济的心脏,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未来有望媲美纽约,成为主要的全球经济金融中心。
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
在这些方面,上海优势明显:2021年上海GDP全国第一;上海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约6万家,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67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交通方面,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4700万标准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
同时,上海也是全球金融要素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3、深圳:引领全国的创新创意大都市。
深圳乘改革开放之风腾飞,从1979年人均GDP仅为香港1/11的小渔村到2018年GDP超过香港成为活力四射的一线城市。
2021年,深圳GDP更是超3万亿,居全国第三,仅此于上海和北京。
深圳是一座人口结构非常年轻的城市,15-59岁人口占比79.5%,在重点城市中位列榜首。
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超70万,居全国之首。
大量年轻的人才,支撑着深圳成为引领全国的创新创意大都市,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2021年增加值占GDP比重近40%。
4、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制造业中坚。
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此后,广州由华南中心升级为国家中心城市。
2021年广州GDP全国排名第四,略逊于深圳。
广州的迅速发展,同样离不开大量新鲜血液的扩充。
城市经济学案例研究

城市经济学案例研究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城市发展、经济结构和运行机理的学科。
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规律以及其中的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探讨城市经济学的相关问题。
案例一:北京CBD的发展与挑战北京中央商务区(CBD)作为中国首都的金融商务核心区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然而,随着CBD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交通拥堵问题,由于CBD地区的车辆和人流量大,交通堵塞现象日益严重,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其次是租金过高的问题,CBD的商铺房租居高不下,给中小型企业和小商户带来了经营负担。
此外,CBD的楼盘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导致普通居民的购房困难。
这些问题与挑战提示我们,在城市经济学中,我们需要考虑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规划的合理性,以及商业发展与民生问题之间的平衡。
案例二: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是中国探索改革开放新模式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个开放、创新、便利的特殊经济区域,上海自贸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入驻。
自贸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政策创新。
自贸区实行了一系列创新的政策措施,例如放宽企业准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
其次是金融创新。
自贸区试点了一些金融创新举措,例如试验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跨境资金流动等,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再次是贸易便利化。
自贸区实行了一系列便捷的贸易政策,例如简化报关手续、放宽外资企业的经营范围等,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通过政策创新、金融创新和贸易便利化,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案例三:纽约金融区的重建经验纽约金融区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金融区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经过有效的重建和规划,纽约金融区成功恢复并继续发展壮大。
重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有效的规划和合理的投资。
首先,政府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重建世贸中心和改善基础设施等。
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有何共同之处和差异?

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有何共同之处和差异?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是城市文化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各有千秋。
现在,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和差异。
一、城市规划1. 城市布局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布局方面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和差异。
中国古代城市通常采用方形或长方形布局,像北京、南京、杭州等城市都是如此。
而现代城市则更多采用星形、圆形、直线形的布局方式,如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等。
这些城市布局选择的基本原则都是便于交通、组织起居、景观美观。
2. 绿化和公共空间绿化和公共空间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城市规划绿化和公共空间相对较少,但随着城市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逐渐开始强化公共空间的建设。
而西方国家的城市规划则更注重公共空间的建设,每个城市都会有专门的公园、广场和景区等。
二、建筑风格1. 建筑风格与文化传承中国的建筑风格受历史文化的影响较大,古建筑多采用“中国式”的木结构,屋顶采用拱形或斗拱形式,富有中式古典美感。
而西方的建筑风格更加现代化,其特点是注重实用性和简约化。
此外,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而中国注重团队、家庭,这也反映在了建筑风格上。
2. 建筑材料中国的古代建筑往往采用土、木、砖和瓦等材料进行建设,因此在保温、隔音能力上不如西方的建筑。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建筑材料也越来越多样化、现代化。
而西方的建筑则更注重保护环境,常采用可再生材料进行建设。
三、总结综上所述,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有许多共同点,例如在城市布局上都有便于交通、组织起居、景观美观的要求。
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如建筑材料方面、文化传承上等等。
无论如何,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都是国家文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以推动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经济指标分析与比较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经济指标分析与比较作者:朱桃杏吴殿廷赵莉琴蒋秀兰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14期摘要:世界城市是一个融政治决策、战略管控、文化价值与经济协调能力于一体的世界顶尖城市。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具有战略意义,同时具有阶段性、中国特色等特征。
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如上海、香港等,北京具有建设世界城市的优势资源,但对比伦敦、纽约、东京等当今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北京在综合指标、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本文在总结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与三大世界城市的差距,同时对未来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北京世界城市指标比较世界城市是一个融政治决策、战略管控、文化价值与经济协调能力于一体的世界顶尖城市。
众多城市在经历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之后,通过优质基础设施、经济财富,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下,进入创新驱动阶段。
城市中的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资金输出、全球扩张等过程使城市逐渐获得对全球经济的管理控制力,城市也由此步入世界城市行列。
2008年,北京成功承办奥运会,由此对外开放度大大加强,也使北京的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北京开始由“奥运城市”向“世界城市”转型。
与纽约、伦敦和东京这些世界城市比较,北京有着三大世界城市发展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但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征差距也较为明显。
一、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特征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大决策和目标。
战略性。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利用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加快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有力地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
阶段性。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阶段性一方面是追赶三大世界城市发展步伐的需要,同时也是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规划性和前瞻性的体现。
特色性。
“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模式、路径上。
与西方发达国家、发达城市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不同,要求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立足首都优势,立足国际规律,必须创新和超越。
二、综合实力比较本文选择综合指标,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对外贸易等开放度指标进行对比,总结北京与三大世界城市发展差距。
城市治理案例研究

城市治理案例研究城市治理是指城市管理者通过制定政策、实施措施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并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下面列举了10个城市治理案例研究。
1. 新加坡的城市治理新加坡以其高效的城市治理而闻名于世。
该国通过严格的规划和管理,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新加坡政府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并通过高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2. 荷兰的水管理荷兰是一个低洼国家,面临着水灾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荷兰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水治理工程,包括修建堤坝、水闸等设施,以及推行水资源管理政策。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荷兰的防洪能力。
3. 东京的交通管理东京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之一,交通拥堵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发展。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东京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地铁拓展、交通管制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4. 纽约的垃圾管理纽约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面临着庞大的垃圾处理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纽约政府推行了垃圾分类和回收政策,并鼓励居民减少垃圾产生。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垃圾的填埋量,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5. 上海的城市规划上海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面临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城市规划政策,包括控制土地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
这些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6. 巴黎的空气污染治理巴黎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城市,但也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巴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车辆尾气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空气污染,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7. 北京的雾霾治理北京是中国面临雾霾问题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为了解决雾霾问题,北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少燃煤、限制机动车行驶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北京的空气质量,保护了居民的健康。
8. 柏林的社区参与柏林政府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城市治理,推动社区自治。
国内外城市设计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城市设计的比较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设计已经成为了一项日益重要的任务。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其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因此,探究国内外城市设计的比较研究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二、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在历史、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条件下,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等相关因素,通过系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构建一个具有多功能、高效率、美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
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需要设计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最优方案。
三、国内城市设计状况目前,我国的城市设计状况在某些方面达到了世界前沿水平,但在某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城市规划方面,近年来一些新兴城市涌现了出来,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一些新的城市不断出现,而且这些城市的规划设计得非常好,非常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
例如深圳、上海和广州等城市,都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
但是,目前我国的城市设计在景观规划和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方面仍有待于提高。
由于历史和人文的原因,许多城市在城市环境空间美观方面存在着瓶颈。
同时,一些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仍然存在着过于单一的问题,这种单一的设计很难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四、国外城市设计状况国外的城市设计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为我国解决城市设计问题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在景观规划方面,许多国外城市注重用绿化进行城市环境美化,比如纽约中央公园、东京上野公园和伦敦海德公园等。
这些公园具有丰富的植被、适宜的道路、步行道和周边服务设施,配有各种各样的休闲设施,成为了市民休闲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方面,不少国外城市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多样性设计,例如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柏林的波茨坦广场,每个设计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满足市民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的多样化需求。
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案例研究

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案例研究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是指在城市中心地区对老旧、落后的建筑物、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城市发展战略。
以下是10个中心城区城市更新的案例研究。
1. 北京王府井商圈更新:北京王府井商圈是中国最著名的商业区之一,经过城市更新,改造了老旧的商业建筑,提升了商圈的整体形象,增加了商业设施,并引入了更多的国际品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2. 上海外滩更新:上海外滩是上海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经过城市更新,修复了老旧的建筑,增加了文化、商业、休闲设施,使外滩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国内外游客必去的地方。
3. 香港中环地区更新:香港中环地区是香港的金融中心,经过城市更新,更新了老旧的写字楼、商场和交通设施,提升了整个地区的商业氛围和形象,吸引了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和商业企业。
4. 广州珠江新城更新:广州珠江新城是广州市中心区域的重要商业区,经过城市更新,改造了老旧的建筑物,增加了商业设施和文化设施,提升了整个地区的形象,成为广州的新地标。
5. 成都春熙路更新:成都春熙路是成都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经过城市更新,改造了老旧的建筑和街道,增加了商业设施和休闲设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6. 深圳福田中心区更新:深圳福田中心区是深圳市的商业和金融中心,经过城市更新,改造了老旧的写字楼和商业设施,增加了文化、休闲设施,提升了整个地区的形象和功能。
7. 杭州西湖景区更新:杭州西湖景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经过城市更新,修缮了老旧的建筑和景点,增加了文化、休闲设施,提升了景区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
8. 南京夫子庙更新:南京夫子庙是南京市的文化和商业中心,经过城市更新,改造了老旧的建筑和街道,增加了商业设施和文化设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9. 武汉江汉路更新:武汉江汉路是武汉市的商业街之一,经过城市更新,改造了老旧的建筑和街道,增加了商业设施和休闲设施,提升了整个地区的繁华程度。
美国和中国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

美国和中国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在全球范围内愈发重要。
美国和中国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化过程不同的国家,其中美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体系完善,而中国城市规划相对较新,发展迅速。
本文将在分析和对比美国和中国城市规划时,将两国的城市规划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进行比较。
1. 城市可持续性规划可持续性规划是一种关注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方式。
美国和中国在可持续性规划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美国的规划文化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受到启发和影响于欧洲文化和城市规划思想,一直到今天美国依然是全球城市规划的领导者。
现代的城市可持续性规划在美国日益普及,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城市的可持续性成为了规划师们的考虑重点。
美国各级政府要求新建筑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能源节约的要求,新建的城市项目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生态、留出足够的公共空间等。
中国城市可持续性规划的发展相对较晚,但相对来说更为迫切。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城市环境和生态建设成为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城市可持续性规划,并互相学习借鉴美国和欧洲城市可持续性规划的经验,例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城市可持续性规划,力图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保的协同发展。
2. 园林城市规划园林城市规划是关注城市景观、花园、花草植物的规划。
美国在园林城市规划方面做得比较好,如波士顿的公共公园、纽约中央公园、芝加哥米莫萨公园等都是美国园林城市规划的典型代表。
美国的园林城市规划注重保护和建设自然环境,重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将城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自然舒适的城市环境。
中国在园林城市规划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如中国古代园林等文化遗产,具有高度的美学和历史价值,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
中国园林城市规划的重点在于打造自己的文化符号,并将自身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园林文化展现给世界。
3. 历史城区保护规划历史城区保护规划是指保护和修复城市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建筑,并将其与现代城市的建设相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区面积大, 人口多, 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 万人, 70 年代
末在长江口南岸宝山县境内建起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即宝山钢铁
总厂, 和原有吴淞工业区形成另一个新的吴淞卫星城, 与金山卫
星城遥遥相对,一个临长江口一个临杭州湾, 形成上海市总体布
局的南北两翼。
小结:
第二阶段中,建国30 年北京、上海这两大城市都有巨大变 化, 城市规划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也有着很大变化. 反映了 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但基本上是工业生产力布局模式。 其次, 规划思想的能动柞用也很明显。如北京总体规划初期 受苏联影响, 到19 58 年又由于人民公社化和向共产主义过 渡思想而走向有机疏散,上海则始终按有机疏散理论进行发
。 上海规划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发展的
小结:
第一阶段是我国城市规划的萌芽时期。以北京为代表的封建 城市基本上保留了它们的传统格局, 而以上海为代表的现代 城市则开始接受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两个规划 不仅反映了各自的社会性质和特征, 也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 基本区别。
• 第二阶段1949~1979年
北京,上海,纽约三大城市规 划对比研究PPT
Ppt展示思路——
对于同一个的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政治背景,经济因素,人口密度会发 生巨大变化;这都会导致城市规划的变化
而对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背景,都会导致城市规划 的变化
• 背景介绍:北京与上海城市规划分三阶段进行对比
• 北京当代规划特点 • 上海当代规划特点 • 纽约当代规划特点 • 对比小结
—2020)》
城市空间布局 轴两带多中心”
——“两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 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 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 “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 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 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 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 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
上海
小结:
改革开放十年, 北京、上海城市功能布局、城市面貌有很大 变化, 对规划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历史条 件完全不同的城市, 在第一阶段差别很大。第二阶段开始时 规划思想也很不一致, 但随着建设发展, 共性逐渐多起来。 到第三阶段, 面临的挑战几乎是相同的, 这是指宏观上, 在微 观上,上海、北京各有其特色和风采, 因此,城市设计应当继 承各自的优秀传统并加以发展,将民族性、地方性和时代性 统一起来。它们之间带有共同规律性的东西在这一阶段可以 归纳为: 1 . 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形态探索; 2. 中心城市功能和布局调整; 3. 旧城保护日益重要; 4.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需进一步在定性和定量上深化; 5 . 城市管理上的法令条例进一步完善;
• 北京当代规划
自然资源概况 北京市面积 16410.54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 1368.32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1254.2平方公里
山地面积 10417.5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62% 平原面积 6390.3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38%
北京市人均耕地面积为0.3亩 左右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0立方米 的1/8 世界的1/32
纵轴方向 横轴方向
• 背景:第一阶段 1840年~1949年
背景:第一阶段 1840年~1949年
北京
清北京城承袭明北京的旧制,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城市和设计上是集前朝之大成者。它的前身
左祖右 元大都就是按照中国封建都城理想模式——《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规划建成的,体现了“
社,面朝后市”,皇城居中,左右对称的格局。 1912年清王朝覆灭,民国诞生,旧城格局有了新的时代印记,东西向的道路被打通,故
土地利用总格局 ——“三圈九田
多中心” 三圈:指围绕城市中心区 的三个“绿圈”,即第一 道绿化隔离带和第二道绿 化隔离圈、以“九田”为基础 的平原农田生态圈和以燕山、 太行山山系为依托的山区生 态 屏障圈。
九田:指位于大兴、通州、 顺义 等区县内的就饿规划基本农
首都核心功能区: 东城区、西城区、 崇文区、宣武区
展。
第三是北京、上海以至全国的城市规划强调的都是物质规 划 , 对社会规划、规划管理、法令条例等重视很不够,而这 一物质规划又随着国民经济计划走, 即所谓“城市规划是国 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 计划一变规划也就成了墙上 挂挂, 规划管理也是人治代替了法治。这与发达国家相比都
• 第三阶段1 9 7 9 年~1 9 9 9 年
化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和适合首都点的经济建设四个方面深入
展开工作。这是第一次把单纯物质经济规划和社会文化规划结
合起来,而且把长远目标和当前建设目标结合起来。
此后,北京的城市建设都面临着巨大矛盾:
首先,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有限能源(特别是水源) 和空
间的矛盾。
同时,城市功能特别是中心区功能正在逐渐转化,而相应
宫坛庙,皇家园林对外开放。
1949年北京以一个比较完整的封建城市旧貌迎来了新的时代, 当时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工业,是一个人口200万的文化
古城。
背景:第一阶段 1840年~1949年
上海
上海明代建城,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小县城。上海在1843年被 迫开埠,整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外国租界的扩展史,各国
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二,这已是 世界独一无二。
人口规模
上海主要年份人口数量 统计:
至2011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347.46万人。是中国的特大 城市之一。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指出,上海市将控制中 心城人口和用地规模,引导中心城的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疏解。预 计到2020年,全市实际居住人口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 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
第三阶段1 9 7 9 年~1 9 9 9 年
1 9 7 8 年以后上海城市规划和 建设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首 先是城市性质是“我国的经济、 科技、文化中心之一, 是重要的 国际港口城市” 。在改革开放 逐步深化的条件下, 上海C B D 的功能不仅要恢复, 还会得到进 一步发展。中心城市布局为适 应今后发展已提出一个多心开 敞式规划结构,并提出 以外滩、 陆家嘴为中心的城市开发设想。 上海中心区规划在改革开放 新体制上提出一条东西轴的城 市开发设
形态结构
——组团状,呈现沿苏州河由东向西 延伸,沿黄浦江由南向北拓展的态势, 是以中心城区为主的城市形态与空间 布局结构。 ➢中心城区产业体系——
外环以内,开始了第三产业和都市 ➢从六大支柱工业转化——
形成了东西南北四大工业基地
➢中心城区—— “圈与点”组合 圈:内、中、外三 点:CBD、金桥
➢经济盲区—— 全郊区散步着130多个城镇、近
北京
第二阶段1949~1979年
上海
上海19 49 年的总体规划比较实际, 并符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解放后规划方案的编制与修改基本上是在此基础上进行。 50
年代初期根据规划新辟了北新径、彭浦、潜河径等近郊工业区,
结合工业区建设了一批工人新村, 都是围绕旧市区边缘发展。从
50 年代中到了70年代初, 上海城市规划也几经修改。由于上海
类经济开发区,以及生产规模较小、 织高度分散的农业生产体系
功能布局成因
➢城市文化: ——吴越文化,为水文化作为上海城市形态主 体因素奠定了基础;经济与文化的共存,映射 了任—览—吴不会西越羁”,方文的这文化非一化的正时的统重期引商体,入重态上,利。海使的的上意城海味市成,形为呈态“现万由了国传一建统种筑的放博吴 越文化转向一种多元、复杂的城市形态,是一 种——充独满特矛的盾“的海传派统文与化现”,代不,同东时方代与片西段方中的形并态存, 是的变一种异强形制成性了的具文有化“拼冲贴击”。个性特征的上海城市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 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
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 现的地区。其范围是上版总体规 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 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
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
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 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 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 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 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
✓期限:自1999年到2020年,近期至
2005年。
✓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新城 (含县城)-中心镇-集镇”组成的多 层次的城镇体系及由沿海发展轴、沪 宁、沪杭发展轴和市域各级城镇等组 成的“多核、多轴”空间布局结构。
城市性质
“辐射” “聚合”
除此之外,上海也是我国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 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 经济国 金上济融际对其中、大周心贸都边地:易市区经、,具济有航国中很心运际强城的中经市“是心济辐在之射、经” 和一“聚。合”作用的城市。 ➢ 航运中心:上海港吞吐量目前世
➢城市经济与产形了业态文结,化构海的:派共文生化。在上海的磨合与发展渐渐产生 ——以中心城区为主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 其结果必然是中心城区向心力太高而离心力太 低的现象呈现刚性态势。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与 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城乡二元结构严重,
• 纽约当代规划
指导原则 建设目标
纽约 1 在世界的城市竞争力 2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3具有社区性的城市 4综合规划为重要意义的城市 5拥有有活力的滨水空间和公共开敞空间 6完美的城市设计
中心城功能拓展区 朝阳 区、丰台区、 石景山区、海淀区、
新城发展协调区: 昌平平原、通州区、 顺义区、大兴区、 房山平原;
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区: 昌平山区、门头沟区、
城市功能拓展区
海淀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 机构聚集区,国内知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
石景山——重点打造创意创智CBD,宜商宜居城市环境。实现生态 经济发达、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