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仪器检测台帐

测量仪器检测台帐
测量仪器检测台帐

商丘市郑庄互通式立交及引线工程

(K744+200~K748+972.3)

测量仪器检测台帐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商丘市郑庄互通式立交及引线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1年11月1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路基施工技术方案 (3)

四、质量保证措施 (14)

五、数据处理及报告 (17)

六、安全保证措施 (17)

七、环境保护措施 (19)

八、文明施工 (20)

图3-1 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21)

图3-2 路基施工检测标准 (22)

图3-3 灰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23)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商丘市郑庄互通式立交及引线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图纸等。

2、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3、主要参考标准及规范:

a《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b《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c《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J01-11-2004

d《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J01-12-2002

e《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DBJ01-90-2004

f《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二、工程概况

郑庄互通立交及引线工程,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商丘市梁园区附近,起点处国道G105与国道G310设置郑庄枢纽型立体交叉,立交设计起点为本项目主线的设计起点,起点顺接现有国道G105,起点桩号为K744+200(与国道G105桩号一致),主线总体走向为由北至南,起点沿现有国道105向南与国道310交叉后,沿现有国道G105向南,终止于陇海铁路桥前,本项目起点桩号K744+200,终点桩号K748+972.3,路线全长4.7723公里。包括主线桥、C匝道桥、D匝道桥上跨G310、A匝道、B匝道、C匝道、D匝道、E匝道、F匝道、G匝道、H匝道与G310拼接、NK0+275.260、NK0+945.294 G310下穿

1

G105桥、G匝道、H匝道与G105的拼接、丰民沟小桥扩宽、东沙河小桥扩宽。

本工程路基填方约为51.7万方,挖方约为25.3万方,冲击碾压10万平方米。具体路基断面结构形式如下:

1、G105主线K744+200~K748+972.3段标准横断面布置(不含立交区)

本项目主线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规划红线宽度为100m。

横断面布置如下: 12.75m(绿化带)+10m(人行道)+7m(辅道)+8m(侧分带)+24.5m(机动车道)+8m(侧分带)+7m(辅道)+10m(人行道)+12.75m(绿化带)=100m。

2、国道G310标准横断面布置

国道G310规划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60km/h,规划红线宽度100米。

横断面布置为: 11.75m(绿化带)+5.0m(人行道)+8m(辅道)+2.5m(侧分带)+21.25m(机动车道)+3m(中央分隔带)+21.25m(机动车道)+2.5m (侧分带)+8m(辅道)+5.0m(人行道)+11.75m(绿化带)=100m。

3、单向双车道匝道标准横断面布置

0.5m(土路肩)+0.5m(路缘带)+2×3.5m(行车道)+0.5m(路缘带)+0.5m (土路肩)=9.0m。

4、单向单车道匝道标准横断面布置

0.5m(土路肩)+1.0m(硬路肩)+3.5m(行车道)+2.5m(硬路肩)+0.5m (土路肩)=8.0m

机动车道与辅道采用直线形路拱,横坡为 1.5%,坡向路边;人行道横坡为2%,坡向行车道。土路肩横坡为3%,坡向路边。边坡坡率:填挖方边坡坡率均为1:1.5。

三、路基施工技术方案

(一)路基段工艺流程

清理地基→地基检测→填料质检→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或风干→碾压→检测→重复填土至设计标高→削坡整形(图3-1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及表3-2路基检测标准)

(二)施工准备

1、路基施工桩号:K744+200~K748+972.3(主线部分)及匝道、引线、拓宽、老路补强等。

2、完成征地拆迁,三通一平和临时设施。

3、完成材料试验,标准干密度试验,选定料场,储备材料。

4、人员进场(见下表)、组织熟悉设计图纸,进行技术交底。

5、机械进场,测量试验仪器准备(见下表)。

本项目工程技术、施工人员

路基段工程机械配置表

路基段工程测量检测仪器配置表

(三)测量放样

1、放出工作面边线,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实测原地貌标高,绘制成图,经监理工程师认可。

2、恢复路基中线,确定清表范围,设立标志,控制挖基平面位置尺寸和基底标高。

(四)排水、清表

1、清表

在路基开挖或填筑前,先清除表层耕植土、腐殖土等,填方路段按30cm 计列工程数量,将清除土方集中堆放,用于边坡及绿化带的种植土。填方路基在清表后,应对路基基底进行夯实或碾压密实处理,其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设计压实度。压实标高下沉按照10cm考虑。

2、排水措施

路基施工要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如地势低洼或挖后积水,应采用在路基外开挖排水沟,设集水井排除积水等措施,排水沟尺寸50cm×30cm(深)集水井尺寸100cm×50cm×100cm以免影响施工和路基填筑的强度和稳定性。(五)路基填方施工

5.1借土质量要求

a、本工程土方填筑以借土为主。借土前应先对借方土质进行质检,主要检查土质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是否符合筑路填料的规范规定。

b、土的含水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作碾压试验,求出最佳含水量,压实时实际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之差应不超过+2%,高于或低于最佳含水量+2%的土方,应在借方土场的路边进行晾晒或洒水处理,直到达到要求时,再运到填方路段。

c、对借方土质,除以上试验外,还应进行液限、塑限、有机质、无机物含量试验。以上试验均应达到设计和国家规定的标准。

d、现场做压实试验。在正式填方施工前,在工地选 1000m2 的路段进行填方压实试验,按施工组织设计的填筑方法,按松铺厚度(30cm)、碾压遍数、压实设备等进行试验,使填方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并向监理提供压实度报告,送监理工程师批准,试验的压实方法经监理工程批准后,即作为本工程土

方填筑的施工方法。

5.2土方路基填筑

a、土方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图6-2土方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b、路基施工控制要点:

(a)、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路堤两侧应各超宽填筑50cm,在路基填筑完成稳定后,再对边坡进行削坡清理。

(b)、借方土运至场地后,采用推土机和平地机平整土方,每层松铺30cm,然后用压路机碾压,采取摊铺、平整、压实、试验检测一条龙作业,施工过程中要随填、随平、随压,并沿路基横段面设置2%-3%的横坡。

(c)、碾压时要遵守先两边后中间,先横向后纵向的原则,前后次必须重叠15-20 cm,并应注意均匀,压路机行进速度,压实遍数均以试验路段的数据为准,压路机型号不同,压实遍数也不同,当改用其它型号的压路机时,应及时作出调整以确保压实度要求。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最小厚度不小于10cm。

(d)、每完一遍即进行土工试验,达到质量标准后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方能进行上部填筑。

(六)路基基底处理及冲击碾压工艺

对于路基范围内的墓穴或地窖、机井,在施工前经现场监理工程师现场确认,并按照设计图纸具体处理方案:

(1)对于路基范围内的墓穴或地窖采用中粗砂注水回填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5%;对路基以外20m范围内已迁走的墓穴或地窖均需回填中粗砂处理。

(2)机井封堵处理方案,经调查路基范围内的机井较深约130~150m,采用回填砂砾处理,为提供路基回填的压实均匀性,当砂砾回填至最后两节管壁

时,需拆除最后两节管,进行回填夯实,夯实采用落锤式重块夯压击实。

(3)冲击碾压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低填及老路拓宽在路床处理部分底面采用冲击碾压,一般路基地基冲击碾压应在原地面清除表土,并在填前进行。碾压步骤:对基地进行冲击碾压,随时检测压实度并记录碾压遍数,以设计压实度为控制标准,通过冲击碾压试验确定压实度达到设计压实度时各自需要冲击碾压的遍数。

1、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表层清除→洒水或晾晒→冲击碾压→检测→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施工工艺

(1)用挖掘机挖除树根后,平地机对冲压工作面进行清表整平。

(2)然后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将开挖土方倒运至临时弃土场,用作回填土。(3)开挖完成后,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冲击碾压,并观测冲击前后原地面标高,并做好记录。

(4)检测冲击碾压前的路基含水量,并保证含水量在是否适合冲击碾压含水量的-2 %~+2%范围内。

(5)冲击碾压采用扩散分布的形状进行,行驶速度在10~15Km/h之间,机械行进速度宜采用慢速行进,由路基中线为分界线,从路基的一侧向另一侧转圈冲碾,冲碾顺序应符合“由边向中”错轮进行,轮迹覆盖整个路基表面为冲碾一遍。

(七)、低填浅挖路基

匝道路基高度H≤1140mm时,超挖至路槽底以下300mm,基底采用大吨位压路机(22t以上)碾压密实,压实度不小于96%;碾压密实后,分层筑400mm厚

6%石灰土,石灰土压度不小于96%。

辅道路基高度H≤1060mm时,超挖至路槽底以下300mm,基底采用大吨位压路机(22t以上)碾压密实,压实度不小于95%,分层填筑400mm厚6%石灰土,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5%。

石灰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4MPa。

(八)路床处理

匝道路基高度H>1140mm时路床需处理;辅道路基高度H>1060mm时路床需处理。辅道、匝道路床上部400mm采用6%石灰土填筑,匝道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6%,辅道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5%。

石灰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4MPa。

(九)新旧路基衔接处理

G105老路路基宽度在24.0m~26.0m之间,基本满足机动动道宽度,原土路肩为绿化带,土质较为疏松,为满足机动车道设计要求路基高度H≤1140mm 时,老路边坡清表500mm后从原路面边缘垂直下挖至路槽底以下300mm处,机动车道基底冲击碾压后分层填筑400mm6%石灰土。路基高度H>1140mm时,老路边坡清表500mm后从坡脚开挖1500mm宽、1000mm高的台阶, 基底采用大吨位压路机(22t以上)碾压密实,压实度不小于91%,边填土边向上依次开挖1200mm宽、 800mm高台阶,分层填筑素土至路槽底以下300mm,冲击碾压后分层填筑400mm6%石灰土。

G310老路路基宽度为23.0m,不满足机动车道设计要求,路基需加宽。路基高度H≤1140mm时处理方案同G105。路基高度H>1140mm且新旧路面标高差≤1140mm时,老路边坡清表500mm后从坡脚开挖1500mm宽、1000mm高的台阶,基底进行冲击碾压,边填土边向上依次开挖1200mm宽、 800mm高台阶,分层填筑素土至路槽底以下400mm后,填筑400mm6%石灰土。路基高度H>

1140mm且新旧路面标高差>1140mm时:老路边坡清表500mm后从坡脚开挖1500mm宽、1000mm高的台阶,基底进行冲击碾压,边填土边向上依次开挖1200mm宽、 800mm高台阶,分层填筑素土至原路基顶标高处,进行冲击碾压,继续正常填筑素土至路槽底以下400mm后,层填筑400mm6%石灰土。

路床以下路基压实度应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提高1%。

石灰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4MPa。

(十)桥涵台背和挡墙填筑处理

台背与路堤连接时均应设置过渡段,其处理宽度为路基填筑范围,处理长度见下表。

台背过渡段处理范围表

台背路基填筑采用8%的石灰土作为台背路基填料,压实度不小于96%。台背填料与路堤或路基之间采用台阶式搭接。台阶按照1:1.5坡率开挖,纵向及横向挖台阶时,第一级台阶宽1.5m,其余台阶宽1.2m。桥台后填筑宜待桥台施工完后,且桥台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进行,轻型桥台后填筑在架梁完成后进行。

桥头路基高度H>5.0m时,台背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处理长度为路基4H,处理宽度为路基范围内。水泥搅拌桩桩径为500mm,间距为1200mm,按正方形排列。检测标准:桩顶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桩底及中部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水泥用量应较室内试验提高6kg/m,暂按60kg/m 计算水泥用量。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60kPa 。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1%,且单桩不少于3根。

1、石灰土施工工艺

(1)施工前准备

石灰应是Ⅱ级以上易于消解的生石灰

所有生石灰填料应先进行消解和试验,并将试验报告及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2)施工流程

路基验收→按设计配合比集中拌合级配料→自卸车运料→摊铺试验→摊铺整形碾压→现场取样与试验→质量检验及验收(图3-3灰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3)回填处理

①当基地不满足设计要求是超挖60厘米,换填房渣图,填筑两层20厘米6%石灰土分层压实,第一层压实度≥94%,第二层压实度≥96%,重型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要求用小型机械具薄层夯实,与路基部分搭接部分开挖成台阶,开挖比例为1:1.5,设置3%横坡坡向内侧。

②对于桥台设置在挖方路段时,挖方台背基地纵向长1米,高2.9米范围内换填8%石灰土,压实度≥96%。

③摊铺、拌合、碾压

a、拟采用路拌法施工灰土;

b、跟据每车土的质量确定合理的卸车面积,使用装载机进行石灰的运送,计算每车石灰的摊铺面积,将石灰按配合比合理地卸在路基面上,在摊铺的同时组织足够的人力配合平地机进行大面积细平,消除卸车时产生的不均匀现象;

c、摊铺设备采用平地机摊铺,根据铺筑层的厚度和要求达到的压实干密度进行摊铺;

d、摊铺完成后洒水车洒水,及时检测含水量,洒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

范围,洒水焖料后用旋耕机进行拌合,检测石灰灰剂量,灰剂量合格后按控制点进行正平,摊铺控制的加密横断面长度不大于15m,纵横断面方向上按设计坡度及标高挂线找平;

e、摊铺后的整形应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并应特别注意接缝必须顺适平整,确保摊铺的平整度;

f、碾压

压实机械采用自重不低于14吨的振动压路机;摊铺和整形之后,含水量等于或高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进行碾压,直线段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向路中心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道碾压应与上道碾压相重叠1/2轮宽,并超过两段的接缝处,使每层整个厚度和宽度完全、均匀地压实到规定的密度为止,压实后表面应平整、无轮迹或隆起,且断面正确,路线符合要求;压路机不能作业的地方,采用夯机进行夯实,达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禁止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g、接缝的处理

两作业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合。第一段拌合后,留3~4米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份与第二段一起拌合平整后一起压实;不留纵缝,横面宽度一次铺完。

h、取样与试验

在已完成的底基层上,每1000m2取一个样、按CJJ 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压实度试验并检验其他项目,所有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

桩机就位→搅拌水泥浆→喷搅下沉→搅拌提升→重复搅拌下沉→移位(2)、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1)测量定位

a、甲方提供施工所需的基轴线后,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作好书面移交手续和相应的地面标志保护工作。

b、根据基线和施工图纸,用经线仪、钢尺施放相应的轴线网并在网络的交叉点处理设牢固可靠的樗,并进行系统编号。

c、依据基线网络,用钢尺量距标定桩位,并作好放线记录以便复核。

d、柱位定位偏差不得大于50㎜。

2)桩机就位

a、桩位复核无误后方能就位,桩机就位由机班长统一指挥,移动要看清左右及前后各方面情况,发现有阻力及时排除。

b、移动结束后检查定位情况,保证桩机的基座平稳、周正,并用水平尺校正基座水平,钻杆垂直度偏差〈1.5%。

c、动力头、搅拌头、桩位线三点一线。

3)灰浆制备

a、在制备灰浆前,应检查水泥是否受潮、结块、变质,严禁使用未经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水泥。

b、在搅拌头预拌下沉的同时,严格按设计配合比制作灰浆,水灰比严格控制在0.4~0.5间,灰浆搅拌时间不得小于2min,以便浆液充分拌合。

c、搅拌好的水泥浆液应通过20号过滤网注入储浆筒,以防水泥块或杂质堵塞注浆管道。

4)喷浆搅拌下沉

桩机就位准备工作就绪,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启动灰浆泵,检查搅拌头喷

浆正常后,利用钻具自重缓慢平衡喷浆搅拌下沉,控制下沉速度在0.8~

1.2m/min,直至设计桩底标高。在下沉预搅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操作台的电机工作负荷的电流指数,以防烧坏电机。

5)喷浆搅拌提升

搅拌头喷浆搅拌下沉至桩底标高后,搅拌头在桩底原位喷浆搅拌20-30s 后,以0.8~1.2m/min的提升速度喷浆搅拌提升,直到设计桩顶标高。

6)成桩结束后,理完钻杆和压浆管道,进行移架移位,每班必须认真、真实进行成桩记录。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特殊工艺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十一)取土、弃土位置

本项目在K759+700右侧100m处设置一处取土场,沿河取土,后期结合政府规划设置景观湖。K744+200~K745350段郑庄共计取土241241立方米;K745+350~K748+972段主线共计取土311642立方米。沿线清表土先集中堆放,后期用于互通区内及主线绿化。

(十二)路基土方开挖施工

1、施工准备

路基施工前进行全面恢复中线,准确放出开挖边线,并固定设置明显的开挖标志。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对路基范围内进行认真的清表后才能正常进行施工。

2、土方开挖

施工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施工中根据路基开挖深度和纵横长度分别选择横挖、纵挖及混合挖三种方式开挖,开挖土方经试验合格的,可用作填方地段路基的填料。开挖过程中及时根据测设的边线桩及坡度修整边坡,并在雨季前作好截水沟等配套工程,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四、质量保证措施

(一)要求及标准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贯彻执行IS09001系列标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和记录。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职工从事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

(3)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健全各项机械管理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4)各级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施工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现场技术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跟踪检查。

(5)施工前组织参与路基段施工的相应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质检工程师在每层填筑前必须到现场监督检查,发现违规操作,立即整改,确保路基段路基填筑质量。

(二)路基工程专项质量保证措施

1、开工前,进行施工测量,准确确定线路中桩、边桩的位置和高程。

2、在填方地段,认真进行基底处理,挖树根、铲草皮。当地面横坡大于1:5时,挖台阶。对于基底有地下水、淤泥、涌泉、水塘等时,需经特殊处理,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才能施工。

3、路堤填料符合要求,不使用粉土、有机土作等作为路基填料。使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堤时,分层进行,每一层全宽只采用同一种填料。雨天不得填筑没有渗水性的土壤。

4、路堤严格分层填筑,随时进行压实度和含水量检测。路基边坡将修理至平顺、密实。按设计要求修筑护道。取土坑外形整齐,边坡稳定。

5、路基宽度及纵横向坡度符合设计要求,路槽平整不积水,路拱明显,坡面平顺。路肩边缘线条清晰顺直,无缺损、坑洼、裂纹。

6、路基防护工程的各种混凝土和砌体基础牢固、不开裂,灰缝饱满,外

形美观;边坡植物符合设计要求,并沿坡面连续覆盖,成活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7、挖方路基边坡当为石质时,采用光面爆破,以保证边坡顺适。

(三)特殊季节施工措施

A、雨季

1、雨季及洪水期施工应根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报及施工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做好施工期间的防洪防涝工作。

2、在雨季施工时,施工现场应及时排除积水,人行道的上下坡应挖步梯或铺砂。

3、雨季施工时,处于洪水可能淹没地带的机械设备、材料等应做好防范措施,施工人员要提前做好安全撤离的准备工作。

4、长时间在雨季中作业的工程,应根据条件搭设防雨棚。施工中遇有暴风雨应暂停施工。

5、遇有雷雨天气时,所有带电机械设备必须断电,室内电气设备插头必须拔掉,禁止施工人员在大树、铁塔、房屋等高大物件下面避雨,以防雷击事故发生。

6、刮风时,应主动检查施工现场和驻地各机械设备的安全状况,并做好覆盖工作,同时检查简易工棚或库房的门窗是否关好,以防强风。

B、高温季节

高温季节施工,应按劳动保护规定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可以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有条件的宜搭设凉棚,供应茶水,并准备苦丁茶、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物,同时可以根据施工地特点有针对性的购

买一些防蚊虫叮咬的药品。

C、夜间施工

1、夜间施工时,现场必须有符合操作要求的照明设备。施工住地要设置路灯。

2、施工中的小型桥涵两端及穿越路基的管线等临时工程,应设置围栏,并悬挂红灯示警标志。

3、工程或机械的扶梯处,应设有照明灯具。

五、数据处理及报告

1、数据处理

利用数据统计,对测定出的结果进行汇总对比,找出最佳的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机械行走速度及机械组合。

2、提交报告

待所有的数据汇总并总结完毕后,将试验结果包括试验经过机械组合、机械运行方式、试验过程、试验数据及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等内容以书面的形式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路基路基段结果报告。

路基段经检测,含水率、压实度满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且提交报告后达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则该段作为路基的一部分,进行后续路基的大面积施工。

六、安全保证措施

严格执行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机械设备操作规程。严禁酒后作业。在无特殊情况下,夜间不允许施工。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不得将机械交给无证人员练习、玩弄。严禁机械设备乘人。

仪器设备台账模板.

仪器设备台帐 序号设备名 称 设 备 编 号 型号规格 数量 (台) 出厂时 间 生 产厂名 技术资料 1 原子荧光 光度计 (AFS JC- 01 AFS-3100 1 2008-4- 18 北京科创 海光仪器 有限公司 精密度≤2%, 检出限≤0.09ug/L。 2 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 计(AAS JC- 02 WFX-310 1 2006-10- 25 北京瑞利 分析仪器 公司 190nm—900nm,不确定度 RSD≤1%。 3 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 计(AAS JC- 03 WFX--320 1 2006-3- 25 北京瑞利 分析仪器 公司 测量波长范围:190nm— 900nm,不确定度 RSD≤1%。 4 电感等离 子发射光 谱仪 (ICP-OES JC- 04 ICP Optimal 2100DV 1 2008-7- 18 美国铂金 埃尔默公 司 测量波长范围:190nm— 900nm;分辨率:200nm处 0.003nm。 5 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 质谱仪 (ICP-MS JC- 05 Nexion300Q 1 2011-9- 10 美国铂金 埃尔默公 司 1.质量数范围:3- 280amu。 2.灵敏度:低质 量数59Co:> 50 M cps/ppm;中质量数 115 In:>80M cps/ppm;高质量 数 238U:> 80 Mcps/ppm。 3.检测限:低质量数元素 Co(59):<5ppt;中质量 数元素In (115:< 0.5 ppt。4.不确定度 RSD≤3%。 6 平面光栅 摄谱仪 (ES) JC- 06 WSP—1型 1 1978-12- 14 北京光学 仪器厂 测定波长范围:200nm— 400nm,光谱定量、半定量 分析

检测仪器台账

测量与监控装置台帐 编号:HZTL/QR-11-02 序号: 序号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检定证书号 检定 日期 原值 出厂 时间 启用 时间 技术 状况 备注 1 声级计GM1351 1215586 GCGY201300299 2013.4.2 2 声级计GM1351 1215604 GCGY201300300 2013.4.2 3 电子秒表PC262 TL-001 GDSB201300112 2013.4.7 4 电子秒表PC262 TL-002 GDSB201300113 2013.4.7 5 数字钳表BM820A 1692229 GDDL201300135 2013.4.5 6 数字钳表BM820A 1692216 GDDL201300136 2013.4.5 7 塞尺0.02-1.00mm SC002 GCJC201301144 2013.4.7 8 塞尺0.02-1.00mm SC001 GCJC201301145 2013.4.7 9 管形测力计LTZ-20 C3529 GLLL201300226 2013.4.7 10 管形测力计LTZ-20 C3528 GLLL201300226 2013.4.7 11 转速表DT2234B S686401 GLZS201300065 2013.4.7 12 转速表DT2234B S686402 GLZS201300064 2013.4.7 13 数字温度计TM-902C 201201102311 GRRS201300326 2013.4.7 14 数字温度计TM-902C 201201102434 GRRS201300327 2013.4.7 15 游标卡尺0-150MM 7-20.1211407 GCTC201300597 2013.4.2 16 游标卡尺0-150MM 7-20.1211252 GCTC201300598 2013.4.2

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有效控制,为公司的标准化管理打好基础,确保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帐、物相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台帐管理。 第三条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 idt 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19022-2003 idt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中的定义。 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第二章职责与管理内容 第四条职责 1、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建立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总台帐。 2、各使用单位建立本部门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并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帐物相符。各项目组及相关单位应根据图纸到位情况,着手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为以后的标准化管理打好基础。 第五条管理内容 1、建帐原则 (1)凡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单位均应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 (2)台帐的建立根据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2、台帐的种类及内容

(1)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台帐内容 1、序号 2、厂内编号 3、名称 4、规格型号 5、测量范围 6、精度等级 7、出厂编号 8、生产厂家 9、使用单位 10、安装或存放地点 11、检测用途 12、启用日期 13、检定日期 14、周期(月) 15、下次检期 16、检定单位 17、分类 18、备注 (2)标准物质管理台帐内容 1、序号 2、厂内编号 3、名称 4、编号 5、化学成分 6、生产厂家 7、出厂日期 8、启用日期 9、有效期 10、使用单位 11、备注(3)自动控制、数据采集系统管理台帐内容: 1、序号 2、厂内编号 3、使用单位 4、系统软件名称 5、控制参数 6、参数范围 7、开发单位 8、启用日期 9、末次确认日期 10、确认结果 11、确认人员 (4)监视和测量设备封存台帐内容 1、序号 2、名称 3、规格型号 4、测量范围 5、精度等级 6、出厂编号 7、生产厂家 8、使用单位 9、安装存放地点 10、检测用途 11、启用日期 12、封存日期 13、经办人 14、检定单位 15、分类 16、备注(5)监视和测量设备报废台帐内容 1、序号 2、名称 3、规格型号 4、测量范围 5、精度等级 6、出厂编号 7、生产厂家 8、使用单位 9、安装存放地点 10、检测用途 11、启用日期 12、报废日期 13、确认人 14、检定单位 15、分类 16、备注 3、台帐的管理 (1)监视和测量设备各类台帐要由专人负责并实行动态管理,应做到帐物相符。 (2)使用单位于每月的5日前将监视和测量设备变动情况报技术中心。

测量仪器检测台帐

商丘市郑庄互通式立交及引线工程 (K744+200~K748+972.3) 测量仪器检测台帐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商丘市郑庄互通式立交及引线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1年11月1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路基施工技术方案 (3) 四、质量保证措施 (14) 五、数据处理及报告 (17) 六、安全保证措施 (17) 七、环境保护措施 (19) 八、文明施工 (20) 图3-1 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21) 图3-2 路基施工检测标准 (22) 图3-3 灰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23)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商丘市郑庄互通式立交及引线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图纸等。 2、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3、主要参考标准及规范: a《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b《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c《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J01-11-2004 d《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J01-12-2002 e《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DBJ01-90-2004 f《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二、工程概况 郑庄互通立交及引线工程,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商丘市梁园区附近,起点处国道G105与国道G310设置郑庄枢纽型立体交叉,立交设计起点为本项目主线的设计起点,起点顺接现有国道G105,起点桩号为K744+200(与国道G105桩号一致),主线总体走向为由北至南,起点沿现有国道105向南与国道310交叉后,沿现有国道G105向南,终止于陇海铁路桥前,本项目起点桩号K744+200,终点桩号K748+972.3,路线全长4.7723公里。包括主线桥、C匝道桥、D匝道桥上跨G310、A匝道、B匝道、C匝道、D匝道、E匝道、F匝道、G匝道、H匝道与G310拼接、NK0+275.260、NK0+945.294 G310下穿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